痔瘡病是怎麼形成的呢
瘡對人體有諸多危害,應引起廣大臨床工作者的重視,不過為什麼會形成痔瘡,以下就是小編給你做的整理,希望對你有用。
痔瘡的形成:
1,生理因素
人在站立或坐位時,肛門直腸位於下部,由於重力和臟器的壓迫,靜脈向上迴流頗受障礙。直腸靜脈及其分枝缺乏靜脈瓣,血液不易迴流,容易瘀積。血管排列特殊,在不同高度穿過肌層,容易受糞塊壓迫,影響血液迴流。靜脈又經過粘膜下層的疏鬆組織,周圍缺乏支架固定,容易擴張屈曲。
2,職業因素
由於工作的關係,人們常常久站或久坐、長期負重遠行,影響靜脈迴流使盆腔內血流緩慢和腹內臟器充血,引起痔靜脈過度充盈、靜脈壁張力下降、血管容易瘀血擴張,又因運動不足、腸蠕動減少、糞便下行遲緩或習慣性便祕,壓迫和刺激靜脈,使區域性充血和血液迴流障礙,引起痔靜脈內壓力升高、靜脈壁抵抗力降低。
3,感染因素
痔靜脈叢先因急慢性感染髮炎、靜脈壁彈性組織逐漸纖維化、變弱、抵抗力不足而致擴大麴張,加上其它原因使靜脈曲張,逐漸加重生成痔塊。
4,便祕因素
便祕與不正常的排便、頑固性便祕、排便時間過長、排便時努掙或長期腹瀉,可使腹壓增高,肛門直腸部充血靜脈曲張,肛門括約肌鬆弛直腸粘膜與肌層分離脫出易生痔。
預防痔瘡的方法:
***1*** 加強鍛鍊:經常參加多種體育活動如廣播體操、太極拳、氣功、踢毽子等,能夠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減少疾病發生的可能,對於痔瘡也有一定的預防作用。這是因為體育鍛煉有益於血液迴圈,可以調和人體氣血,促進胃腸蠕動,改善盆腔充血,防止大便祕結,預防痔瘡。另一方面可以用自我按摩的方法改善肛門區域性血液迴圈。方法有兩種:一種是臨睡前用手自我按摩尾骨尖的長強穴,每次約5分鐘,可以疏通經絡,改善肛門血液迴圈;另一種方法是用意念,有意識地向上收縮肛門,早晚各1次,每次做30次,這是一種內按摩的方法,有運化瘀血,鍛鍊肛門括約肌,升提中氣的作用。經常運用,可以改善痔靜脈迴流,對於痔瘡的預防和自我治療均有一定的作用。
***2*** 預防便祕:正常人每日大便1次,大便時間有早、中、晚飯後的不同習慣。正常排出的大便是成形軟便,不幹不稀,排便時不感到排便困難,便後有輕鬆舒適的感覺,這表明胃腸功能良好。如果大便祕結堅硬,不僅排便困難,而且由於糞便堆積腸腔,肛門直腸血管內壓力增高,血液迴流障礙而使痔靜脈叢曲張形成痔瘡。為防止大便祕結,應注意以下幾點:
①合理調配飲食。既可以增加食慾,糾正便祕改善胃腸功能,也可以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日常飲食中可多選用蔬菜、水果、豆類等含維生素和纖維素較多的飲食,少含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芥末、姜及酒等。
②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健康人直腸內通常沒有糞便,隨晨起起床引起的直立反射,早餐引起的胃、結腸反射,結腸可產生強烈的“集團蠕動”,將糞便推入直腸,直腸內糞便蓄積到一定量,便產生便意。所以最好能養成每天早晨定時排便的習慣,這對於預防痔瘡的發生,有著極重要的作用。有人認為晨起喝1杯涼開水能刺激胃腸運動,預防便祕。另外,晨起參加多種體育活動,如跑步、做操、打太極拳等都可以預防便祕。當有便意時不要忍著不去大便,因為久忍大便可以引起習慣性便祕。排便時蹲廁時間過長,或看報紙、或過分用力,這些都是不良的排便習慣,應予糾正。
③選擇正確治療便祕的方法。對於一般的便祕病人,可以採用合理調配飲食,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加以糾正。對於頑固性便祕或由於某種疾病引起的便祕,應儘早到醫院診治,切不可長期服用瀉藥或長期灌腸。因長期服用瀉藥不僅可以使直腸血管充血擴張,還可以導致胃腸功能紊亂。長期灌腸,會使直腸粘膜感覺遲鈍,排便反射遲鈍,加重便祕,反而有利於痔瘡的發生。因此若患有頑固性便祕須在有經驗的專科醫師指導下正確治療。
***3*** 注意孕期保健:婦女妊娠後可致腹壓增高,特別是妊娠後期,下腔靜脈受日益膨大的子宮壓迫,直接影響痔靜脈的迴流,容易誘發痔瘡,此種情況在胎位不正時尤為明顯。因此懷孕期間應定時去醫院複查,遇到胎位不正時,應及時糾正,不僅有益於孕期保健,對於預防痔瘡及其他肛門疾病,也有一定的益處。另外懷孕婦女一般活動量相對減少,引起胃腸功能減弱,糞便停留於腸腔,糞便中的水分被重吸收,引起大便乾燥,誘發痔瘡。因此懷孕期間應適當增加活動。避免久站、久坐,並注意保持大便的通暢,每次大便後用溫水薰洗肛門區域性,改善肛門區域性血液迴圈,對於預防痔瘡是十分有益的。
***4*** 保持肛門周圍清潔:肛門、直腸、乙狀結腸是貯存和排洩糞便的地方,糞便中含有許多細菌,肛門周圍很容易受到這些細菌的汙染,誘發肛門周圍汗腺、皮脂腺感染,而生瘡癤、膿腫。女性陰道與肛門相鄰,陰道分泌物較多,可刺激肛門面板,誘發痔瘡。因此,應經常保持肛門周圍的清潔,每日溫水薰洗,勤換內褲,可起到預防痔瘡的作用。
***5*** 提肛運動預防痔瘡:提肛運動是一種有效簡便的方法:全身放鬆,臀部及大腿夾緊,配合吸氣,用意念將肛門向上收提,稍閉一下氣後呼氣,如此反覆30次,早晚各做一遍。這可是很多中醫師推薦的預防痔瘡的按摩方法哦![2]
***6*** 其它:腹壓增高,可以使痔靜脈迴流受阻,引起痔瘡。臨床上引起腹壓增高的疾病很多,如腹腔腫瘤壓迫腹腔內血管,可以使痔靜脈迴流受阻,引起痔瘡。肝硬變引起的門靜脈高壓症,可致肛門直腸血管擴張,而引起痔瘡,此時應首先治療肝硬變。不應急於治療痔瘡,因為肝硬變緩解後痔瘡症狀是可以改善的。
痔瘡的飲食調理:
1、增加含纖維高的食物。高纖維素***纖維素產品,纖維素資訊***飲食可使大多數患者的症狀緩解或消失,有類似括約肌切開和肛門擴張的效果。
2、“食不厭粗”。粗加工的食品,含有較多的營養素和食物纖維,適合便祕或痔瘡患者食用,有利於大便通暢。
3、糾正不良飲食習慣。長期飲酒不但對肝臟有損害,而且也可促進痔瘡的形成,痔瘡患者應戒酒,同時避免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4、治療原發病。對患有全身性慢性疾病的患者,注意營養素的補充和治療,可以減少痔瘡的發生。
5、痔瘡病人應選擇的食物:
◇五穀、蔬菜類:竹筍、甜菜、捲心菜、胡蘿蔔、綠豆、韭菜、芹菜、茭白、豌豆苗、馬鈴薯,未經加工的穀類,粗糧、麥麩麵包、黑綠葉蔬菜、油菜、荷蘭豆、萵苣。
◇水果類:蘋果、巴西果、橘子、獼猴桃、葡萄、西瓜、香蕉、草莓。
◇肉類:豬、牛、羊的瘦肉,裡脊肉,魚肉,雞、鴨、鵝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