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頭髮稀少原因是什麼

  頭髮是鑑定美的標準,男人喜歡長直髮的女人,女人討厭禿頭的男人,這是永恆不變的審美標準,所以要提前做好寶寶的頭髮護理,那麼寶寶頭髮稀少是什麼原因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寶寶頭髮稀少的原因,一起來看看。

  寶寶頭髮稀少的原因

  1、缺乏營養

  患有營養不良的嬰幼兒,頭髮一般表現為枯黃、乾燥、沒有光澤、容易脫落,同時還伴有指甲生長緩慢、面板乾燥發涼,或有起雞皮疙瘩等現象,久而久之,頭髮就會稀少。

  頭髮的健康生長,需要蛋白質、維生素,以及鐵、鋅等微量元素,因為小孩子的飲食可能比較單一,只能吃某些特定的食物,稍微年長的一些小孩子,還會存在挑食等現象,因此從小就應該特別重視小孩子的飲食健康,如果出現嚴重缺鐵缺鋅的現象,就需要從相關的營養品進行適當的補充,這不僅僅是頭髮的問題,小孩子的智力發育也會受到影響。

  2、頭部清理

  一些家長很怕給孩子洗頭,唯恐把僅有的頭髮洗掉。其實洗髮時脫落的都是衰老的頭髮,不會影響頭髮的生長,經常保持頭髮的清潔,可使頭皮得到良性刺激,從而促進頭髮的生髮和生長。如果總是不給寶寶洗頭髮,頭皮上的油脂、汗液以及汙染物就會刺激頭皮,引起頭皮發癢、起皰,甚至發生感染,反而影響新的頭髮生長,反而使頭髮更容易脫掉。

  寶寶由於生長髮育速度極快,所以新陳代謝非常旺盛,因此,在6個月前,最好每天給寶寶洗一次頭髮,尤其是天氣炎熱時。6個月後,可改成2-3天洗一次頭髮。

  給寶寶洗頭時應選用純正、溫和、無刺激的嬰兒洗髮液,最好容易起泡沫。並且,洗頭髮時要輕輕用手指肚按摩寶寶的頭皮,切不可用力揉搓頭髮,以防頭髮糾結在一起難以梳理,容易使頭髮脫掉。

  3、有佝僂病

  患有佝僂病的嬰兒,長到7~8個月的時候,往往在靠近枕頭部的頭髮長得稀疏,並伴有出汗多、頭皮發癢等症狀。

  4、遺傳問題

  一般來說剛出生的小孩子頭髮都是很少的,隨著年齡的長大,頭髮也會慢慢發生變化,變得又黑又粗,這個過程是因人而異的。有的小孩子可能到了3、4歲頭髮還比較稀少,但是上學後又變得正常,這都是遺傳的關係。如果小孩子身體健康,各方面都沒有問題,那麼頭髮稀少也不用太著急,不妨觀察一段時間再說。

  5、梳髮不當

  給寶寶梳髮不要使用過於硬的梳子,最好選用橡膠梳子,因為它既有彈性又很柔軟,不容易損傷寶寶的稚嫩的頭皮。

  有的媽咪梳理寶寶頭髮時為了耍帥凹造型,非要逆著寶寶頭髮生長方向梳頭,這是不對的。給寶寶梳頭一定要順著寶寶的頭髮自然生長的方向梳理,動作和用力要保持一致,不可按照自己的意願,強行把寶寶的頭髮梳到相反的方向,違逆頭髮自然生長方向,很容易導致寶寶出現頭髮稀少的問題。

  6、休息不夠

  寶寶的大腦尚未發育成熟,因此很容易疲勞,如果睡眠不足,就容易發生生理紊亂,從而導致食慾不佳、經常哭鬧及容易生病,間接地導致頭髮生長不良。通常,剛剛出生的寶寶,每天要保證睡眠20小時。1-3個月時每天保證睡眠16-18個小時。4-6個月時每天保證15-16個小時睡眠。7-9個月時,每天保證睡眠14-15個小時。10個月以上每天保證睡眠10-13個小時。

  寶寶頭髮稀少怎麼辦

  一、給寶寶勤洗頭

  剛出生的小寶寶由於生長髮育速度極快而新陳代謝非常旺盛,因此頭皮上的油脂分泌得很多,如果媽媽總不給寶寶洗頭髮,頭皮上的油脂、汗液等分泌物以及汙染物就會刺激頭皮,反而引起頭皮發癢、起皰,甚至繼發感染,這樣倒時頭髮容易脫落掉。只有經常為寶寶洗頭,保持頭髮清潔衛生,使頭皮得到刺激,才能促進頭髮生長。洗頭時,應選用嬰兒專用洗髮液,才能促進頭髮生長。洗頭時,應選用嬰兒專用洗髮液,洗時輕輕按摩頭髮,不要用力揉搓頭髮,以防止頭髮糾結在一起。然後用清潔的溫水沖洗乾淨。

  二、給寶寶勤梳髮

  為寶寶梳理頭髮時,應使用橡膠梳子,這種梳子有彈性,很柔軟,不會損傷寶寶的頭皮。需按寶寶頭髮自然生長的方向梳理,不要強梳到一個方向。給寶寶梳子頭髮的小梳子的齒距最好寬一些,梳齒的頂端不要過尖,如果有塑膠薄套包著最好,以防洗溼的頭髮不好梳開,且劃傷寶寶的頭皮。

  三、及時營養充足

  寶寶是否有微量元素缺乏的情況,可以通過查微量元素就可,一般包括鈣,鐵,鋅,鉛,銅,鎂,隔等7個專案,採末梢血就可。根據結果適當補充糾正。充足而全面的營養,對寶寶的頭髮發育極為重要,所以應及時按月齡給寶寶新增富含蛋白質、維生素A、B、C及富含礦物質的食物。這樣,可以通過血液迴圈供給毛根,使頭髮長得結實、更秀麗。

  四、多晒晒太陽

  適當的陽光照射和新鮮空氣,對寶寶頭髮的生長大有裨益。紫外線的照射不僅有利於殺菌,還可以促進頭皮的發育和頭髮的生長。

  當然,也有嬰兒的頭髮少與疾病有關。如佝僂病、某些稀有元素的缺乏和過剩、有遺傳代謝疾病等的患兒都會表現為頭髮稀疏。如果孩子1歲左右頭髮仍無明顯改善,可去醫院做微量元素和其他相關檢查。並注意調節飲食結構和加強對身體的鍛鍛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