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效用效用的理論

  效用是指對於消費者通過消費或者享受閒暇等使自己的需求、慾望等得到的滿足的一個度量。那麼你對效用瞭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什麼是效用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效用的概述

  丹尼爾·伯努利在解釋聖彼得堡悖論***丹尼爾的表兄尼古拉·伯努利故意設計出來的一個悖論***時提出的,目的是挑戰以金額期望值作為決策的標準。

  丹尼爾·伯努利對這個悖論的解答在1738年的論文裡,主要包括兩條原理:

  1、邊際效用遞減原理

  一個人對於財富的佔有多多益善,即效用函式一階導數大於零;隨著財富的增加,滿足程度的增加速度不斷下降,效用函式二階導數小於零。

  2、最大效用原理

  在風險和不確定條件下,個人的決策行為準則是為了獲得最大期望效用值而非最大期望金額值。

  效用的理論

  效用理論是領導者進行決策方案選擇時採用的一種理論。決策往往受決策領導者主觀意識的影響,領導者在決策時要對所處的環境和未來的發展予以展望,對可能產生的利益和損失作出反應,在公理科學中,把領導人這種對於利益和損失的獨特看法、感覺、反應或興趣,稱為效用。效用實際上反映了領導者對於風險的態度。高風險一般伴隨著高收益。對待數個方案,不同的領導者採取不同的態度和抉擇。運用心理測定方法,可以測量出領導者對於各種收益和損失的效用值,並畫出相應的效用曲線:甲型別領導者對收益反應遲鈍,對損失反應敏感,怕擔風險,不求大利,謹慎小心。 乙型別領導者對損失反應遲鈍,對獲利非常敏感,追求大利,不怕風險,大膽決策。丙型別屬於中間型別,完全以損益率的高低作為選擇方案的標準。效用是指消費者從消費某種物品中所得到的滿足程度。效用理論是消費者行為理論的核心,效用理論按對效用的衡量方法分為基數效用論和序數效用論。

  基數效用是指按1,2,3······等基數來衡量效用的大小,這是一種按絕對數衡量效用的方法,這種基數效用分析方法為邊際效用分析方法,序數效用是指按第一,第二,第三等序數來反映效用的序數或等級,這是一種按偏好程度進行排列順序的方法、基數效用採用的是邊際效用分析法,序數效用採用的是無差異曲線分析法。

  1、總效用與邊際效用。總效用是指消費者在一定時期內,消費一種或幾種商品所獲得的效用總和。邊際效用是指消費者在一定時間內增加單位商品所引起的總效用的增加量。總效用與邊際效用的關係是:當邊際效用為正數時,總效用是增加的;當邊際效用為零時,總效用達到最大;當邊際效用為負數時,總效用減少;總效用是邊際效用之和。

  2、邊際效用遞減規律和需求定理。邊際效用遞減規律決定需求定理 :即需求量和價格成反方向變化。因為消費者購買商品是為了取得效用,對邊際效用大的商品,消費者就願意支付較高價格,即消費者購買商品支付價格以邊際效用為標準。按邊際效用遞減規律:購買商品越多,邊際效用越小,商品價格約低;反之,購買商品越少,邊際效用越大,商品價格越高。因此,商品需求量與價格成反方向變化,這就是需求定理。

  3、消費者均衡。消費者均衡是研究消費者把有限的貨幣收入用於購買何種商品、購買多少能達到效用最大,即研究消費者的最佳購買行為問題。實現消費者均衡的條件:限制條件:P1X1 +P2X2 + ···+PnXn = M均衡條件:MU1 / P1 =MU2 / P2 =··· = MUn / Pn

  4、收入效應、替代效應、總效應。替代效應是指當消費者購買兩種商品時,由於一種商品價格下降,一種商品價格不變,消費者會多購買價格便宜的商品,少買價格高的商品。收入效應是指當消費者購買兩種商品時,由於一種商品名義價格下降,可使現有貨幣收入購買力增強,可以購買更多的商品達到更高的效應水平。總效應是指其他條件不變,某一種商品價格下降後***如X***消費者從一個均衡點移到另一個均衡點時,對X商品數量的增加或減少。總效應=替代效應+收入效應X1X2=X1X3+X3X2 類別。

  效用的基數性,序數性

  經濟學家對於效用的理解是有一個過程的。19世紀的威廉姆·斯坦利·傑文斯、里昂·瓦爾拉斯和阿爾弗雷德·馬歇爾等早期經濟學家認為效用如同人們的身高和體重一樣是可以測量的而約翰·希克斯則嘗試了只在序數性效用的假定下,也取得了很多的研究成果。希克斯認為,效用的數值表現只是為了表達偏好的順序,並非效用的絕對數值。從教科書等內容判斷,比較通用的應該是後者的序數性效用。

效用的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