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各式各樣的島嶼的原因

  島嶼是指四面環水並在高潮時高於水面的自然形成的陸地區域而且能維持人類居住或者本身的經濟生活。***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從客觀上來說,可使用的食物、淡水和居住場所就是能夠支援人類居住的島的主要特徵。只要這三個基本條件存在,我們就可以認為此島能夠維持人類居住,而無論其可以維持多久,也不論這種居住是暫時性的還是永久性的。島擁有領海、毗連區和專屬經濟區。在狹小的地域集中2個以上的島嶼,即成“島嶼群”,大規模的島嶼群稱作“群島”或“諸島”,列狀排列的群島即為“列島”。而如果一個國家的整個國土都坐落在一個或數個島之上,則此國家可以被稱為島嶼國家,簡稱“島國”。另有美國雜誌《島嶼》。


島嶼

  :

  四面環水的小塊陸地稱為島嶼。按島的成因可分成大陸島、火山島、珊瑚島和沖積島四大類。大陸島是一種由大陸向海洋延伸,露出水面的島嶼。世界上較大的島基本上都是大陸島。它們是因地殼上升、陸地下沉或海面上升、海水侵入,使部分陸地與大陸分離而形成的。火山島是因海底火山持久噴發,岩漿逐漸堆積,最後露出水面而形成的。珊瑚島是由熱帶、亞熱帶海洋中的珊瑚蟲殘骸及其他殼體動物殘骸堆積而成的,主要集中於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中。珊瑚礁有三種類型:岸礁、堡礁和環礁。沖積島一般都位於大河的出口處或平原海岸的外側,是河流泥沙或海流作用堆積而成的新陸地。世界最大的沖積島是位於亞馬遜河河口的馬拉苦島。其中面積較大的稱為島,如我國的臺灣島;面積特別小的稱為嶼, 如廈門對岸的鼓浪嶼。 聚集在一起的島嶼稱為群島,如我國的舟山群島。而按弧線排列的群島又稱為島弧,如日本群島。三面臨水,一面和陸地相連的稱半島,世界上最大的半島是阿拉伯半島。全世界的海島有20多萬個,海島總面積達996.35萬平方千米,佔地球陸地總面積的6.6%。 全世界有42個國家的領土全部由島嶼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