誘發心臟病的原因

  心臟病是人類健康的頭號殺手。全世界1/3的人口死亡是因心臟病引起的,而我國,每年有幾十萬人死於心臟病。不過心臟病是怎麼來的呢?以下就是小編給你做的整理,希望對你有用。

  :

  1、午夜之後才睡覺

  即使夜貓子每天能保證7個小時的睡眠,他們患上心臟病的可能性也會增加。

  2、性生活不檢點

  眾所周知,有規律的性生活對心臟健康有益。相反的,如果家庭生活美滿幸福,會有助於男性免受心血管疾病的困擾。

  3、喝水少

  相對於每天只喝2杯水的人來說,每天喝水超過5杯的人死於心臟病發作或其他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會大大降低。

  其中的機理在於:脫水會造成血液黏稠,從而增加了人們患上心臟病的可能性。從本質上來說,喝水不足與抽菸、不進行體育鍛煉對心臟的危害作用相同。

  4、更年期提前

  更年期提前的女性晚年心臟病發作的可能性會增倍。婦科專家認為女性更年期平均年齡為51歲,他們選取了2500名更年期提前的女性,發現她們更容易受到心臟病的困擾,其中的原因在於雌激素會對心臟病起到保護作用,而如果更年期提前,雌激素的水平就會降低。

  5、耳垂摺痕

  發現年齡在40歲以下的人如果患上了冠狀動脈疾病,其中80%多的人會有耳垂摺痕。一種理論認為耳垂摺痕是血管畸形造成的,導致流向心臟的血液供應不足。

  6、拒絕接受注射流感疫苗

  每年的11月份到次年的1月份是心臟病的高發季節。在寒冷的冬季裡,由於抵抗力下降,人們容易患上各種疾病,體內的炎症增加。

  注射流感疫苗有助於降低心臟病發作的可能性。此外,由於冬季氣候寒冷,動脈血管會繃緊,血壓升高,引發心臟病。

  7、沒有預防措施的性生活

  加拿大學者進行的研究發現,一種同時會影響男性和女性的性傳播細菌***衣原體***會引發心臟病。

  8、獨自居住

  丹麥學者發現,相對於有配偶的人來說,獨居的人患上嚴重心臟病的可能性會增倍。科學家選取了13、8萬餘名的成年人資料資料進行分析後發現:超過60歲的女性和超過50歲的男性如果獨自居住,他們心臟病發作的可能性會大大增加。

  其中的原因在於獨居的人生活習慣不夠良好,他們喜愛抽菸,飲食缺乏營養。

  9、起床過快

  最佳建議就是:準備個鬧鐘,把鬧鈴設定為正式起床前的一個小時,鬧鈴響後服用藥物,然後接著睡個回籠覺。當真正準備起床時,藥物已經起效了,避免心臟病突然發作。

  心臟病的治療

  1.病因治療

  對病因已明確的患者,積極治療病因可收到良好效果。

  2.解剖病變的治療

  用介入或外科手術治療可糾正病理解剖改變,目前大多數先心病可用外科手術或介入治療根治。

  3.病理生理的治療

  對目前尚無法或難於根治的心血管病,主要是糾正其病理變化。

  4.康復治療

  根據患者的心臟病變、年齡、體力等情況,採用動靜結合的辦法,在恢復期儘早進行適當的體力活動,對改善心臟功能,促進身體健康有良好的作用。在康復治療中要注意心理康復,解除思想顧慮,加強與疾病作鬥爭的信心。恢復工作或學習後要注意勞逸結合,生活規律化。

  如何預防心臟病發生

  第一,減肥。肥胖者患心臟病的比例遠遠高於正常體重的人,特別是“蘋果形”身材***腰臀肥胖***的人更危險。只要老人減肥3—5公斤,心臟狀況就會有很大改善。同時,專家告誡較胖的老人,不要指望自己一下子變成超級模特,要通過平衡飲食和鍛鍊逐漸達到減肥的目的。

  第二,少吃蛋黃。一個普通大小的蛋黃約含膽固醇200毫克。老人膽固醇較高的話,一週最多隻能吃兩個蛋黃。

  第三,多運動。每天適度運動20分鐘,可使患心臟病的機率減少30%,快走的效果最好。

  第四,戒菸。吸菸者患心臟病的比例是不吸菸者的兩倍。研究發現,戒菸2—3年後,患心臟病的風險就會降至與不吸菸者一樣的水平。

  第五,注意飲食。平時生活中堅持吃低脂肪食品,如瘦肉和低脂乳製品等。

  第六,適量飲酒。1周喝3—9杯酒為適量,對心臟有好處。但要注意別貪杯,因為飲酒過度會引發心臟病。

  第七,當心糖尿病。有糖尿病的人患心臟病的比例是其他人的4倍。因此,老人要定期體檢,對糖尿病“早發現,早治療”。

  第八,控制情緒。脾氣暴躁,遇到突發事件不能控制自己,也容易誘發心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