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生自卑的原因有哪些

  自卑感是人類的一種不能自控的複雜感情。人們自卑的表現常為輕視自己,覺得自己各方面都不如別人。那麼怎樣克服自卑心理呢?自卑的原因又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產生自卑的原因,一起來看看。

  產生自卑的原因

  自我認識

  一般人總是通過他人的評價來認識自己,這樣最易使人產生自卑心理。也有人追求自身的完美來獲得超越的地位,而這不能實現的目標常常使人心灰意冷失去動力而陷入自卑之中。這些情況歸根結底是因為人對自我認識的不足,不能正確評估自己的地位,沒有正確設立自己的目標,從而形成自卑心理。

  家庭經濟因素

  在家庭中,母親的教育方法是否成功,直接影響了個人潛能的發展。母親的教育需要一定的技巧,這需要考驗她和孩子合作的能力,以及她使孩子和她合作的能力。每個人每天都會處在不同的情境之中,其中無數地方需要應用孩子的領悟和了解,因此這些能力是無法用教條來傳授的。在一個人性格形成發展的初期,如果母親未能用足夠的耐心引起孩子對別人的興趣,引導他學會合作和分享,那他在未來生活中必然很難學會合作之道,“如果以和人未曾學會合作之道,那他必然會走向悲觀之途,並發展出牢固的自卑情結。”

  在家庭生活中,父親的地位和母親的地位同等重要。通常人在幼年時,和父親的關係不怎麼親密,父親對孩子的影響也較晚才發生效果。這就需要母親把孩子的興趣擴充套件到父親身上,否則孩子在社會感覺的發展上,會有嚴重的障礙。在外部世界中,男性有比較多的機會體驗社會生活,瞭解社會道德關係,權衡社會制度利弊,他們活動的範圍比女性的活動範圍大。因此,父親在引導孩子融入社會生活方面起著重要作用。一個人如果不能融入社會生活,那他必然會陷入孤獨以至自卑之中。

  家庭格局對個人自卑心理的影響也很大。一個人在與自己的兄弟姐妹交往過程中學會分享、合作等行為模式。對長子女而言,父母對他們的到來充滿著熱切期待,而且長子女更加希望獲得父母的肯定,而對他們來說最大的挑戰是感受到的由於弟妹的出生使自己在家中的優越地位被剝奪的威脅,因此他們相對而言更容易產生自卑心理。獨生子女在家庭中無地位下降的苦惱和打擊,他們永遠是家庭關注的中心。然而到學校時他們將承受這種打擊,因為在學校不可能每一位學生都成為人們關注的中心,他們承受的落差將更加嚴重。如果老師不能對他們循序漸進地加以引導,這群人極易在落差中感到自卑。

  社會文化因素

  每個人都處在特定的社會文化環境中,文化對自卑心理影響很重要。根據米德等人的研新幾內亞的三個民族的人格特徵,居住在湖泊地帶的張布里族,男女角色差異明顯,女性是社會的主體,她們每天勞動,掌握經濟實權。男性處於從屬地位,主要從事藝術工藝與祭祀活動並承擔孩子的養育責任。這種分工使該地區的男人有明顯的自卑。

  成長經歷有關

  人的一生不能說漫長也不能說太短,但真正對人產生深刻影響的關鍵時期就那麼幾個,其中童年經歷的影響尤深。心理科學的研究已證實,不少心理問題都可在早期生活中找到癥結,自卑作為一種消極的心態也不例外。

  個人性格特點

  意志品質。氣質抑鬱、性格內向者大都事物的感受性強,對事物帶來的消極後果有放大趨向,而且不容易將其消極體驗及時宣洩和排解。因而外界因素對他們心理的影響往往要比對其他氣質、性格型別者的影響大,產生自卑的可能性也相應增大。而意志品質表現為自覺性、果斷性和自制力的學生在其上進心、自尊心受到壓抑時,不是變得自卑,而是激起更強烈的自尊,及時調整自己的行動,以更大的幹勁衝破壓抑,努力拼出一條成功之路來。但有自卑心理的學生則正好相反,在經過一番努力後尚無效果,便會洩氣,認為自己不行,於是變得自卑起來。

  產生自卑的解決方法

  1、改變自我認識

  人不能沒有自我,也不能只有自我。一個沒有自我的人,唯唯諾諾、沒有主見;一個只有自我的人,狂妄自大,缺乏團結合作精神。自我意識過強或過弱都是自我認識不足的表現,也是自卑的表現,因為他們無法對自己的能力和地位作出正確評估。對這些人來說,首先要學會正確評價自己和他人,取人之長、補己之短,不要盲目進行比較或是給自己制定過高的目標以求超越他人。人和人其實只有微小的差異,但這種微小的差異會發展為愈大的差異,這就源於個人的心態。所以,要擁有寬廣的胸襟、寬巨集大度,不自命清高、不墨守陳規,這會讓個人寵辱不驚,沒有從優越感到失落感的落差,也沒有超越凌駕於他人之心,就不會產生自卑心理。

  有自卑心理的人往往有很強的自尊和抱負,自我評價協定高因而,當他們缺乏能力而陷入自卑時,失落感便更加嚴重。所以,人需要認清自我侷限,放棄完美主義。每一個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無法隨心所欲;人經常會有遺憾,不能如願以償。人類是一種不完美的存在,只有想象中的自己可以是完美的,而我們卻生活在現實中。完美主義的自我要求之下,難以超越自我和他人,最容易產生自卑感,我們不需要完美主義。如果拚命地追求一個完美的自我形象,心理承受力就會下降,而它又為自己的挫折感加重提供了一個不良的人生哲學基礎,而挫折感經常是形成自卑感的催化劑。

  2、建立正性暗示

  自卑情結嚴重者,往往有比較嚴重的軀體化症狀。因此,運用森田療法包容問題,要儘可能進行正性的自我暗示,超越自卑、增強自信。只有在不被症狀困擾的情況下,才能更好的超越自卑情結。

  3、儲蓄成功信心

  馬斯洛認為,人的基本需要分五個層次,其中自我實現的需要是最高層次的需要。並且科學研究的結果表明,每一次成功,人的大腦便有一種刻劃的痕跡——動作模式的電路紋。當人重新憶起往日成功的動作模式時,人又可重新獲得那種成功的喜悅,從而消除自卑,充滿信心。[9]自卑者需要多為自己創造獲得成功的機會,給予自己肯定,儲蓄成功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