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十三五規劃心得體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簡稱“十三五”規劃***2016-2020年***,下面是為大家準備的,希望大家喜歡!

  範文1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是共產黨人的根本宗旨,共產黨人也一直在踐行,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不平凡歷程證明,只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人民謀福祉,讓人民群眾享受到發展的成果,讓人民幸福安康,國家才能在現代化道路上穩健前行,黨才能不斷獲得人民群眾的強力支援。

  三年前,黨的報告就明確強調,“必須更加自覺地把以人為本作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核心立場,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尊重人民首創精神,保障人民各項權益,不斷在實現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上取得新成效。”

  兩年前,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再次強調,全面深化改革“必須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

  今年,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上,會議研究制定“十三五”規劃重大問題時再次指出,“人民是推動發展的根本力量,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發展人民民主,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保障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充分調動人民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事實證明,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一直是中國共產黨的核心執政理念。“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全體黨員幹部更應深刻領會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牢記本職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深入踐行黨的根本宗旨,認真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努力為人民群眾謀福祉。

  範文2

  教育十三五規劃的核心和主題詞是提高教育質量。而提高教育質量,是一個綜合性很強的浩大工程。既要考慮師資,又要考慮課堂,還有更核心就是教育的創新性思維。我從以下幾個方面說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是加強校長及後備人才培養培訓工作。首先,內容設計要具有層次化。要適應全國教育資訊化工作重點,提高校長及後備校長教育資訊化意識、能力,拓寬資訊科技運用的視野;體現地域特點,適應教育資訊化、國際化、特色化的大趨勢,引導校長如何基於區域特色定位學校發展方向;體現學校特點,引領校長掌握基於學校特點,辦個性化學校的策略。也就是說,側重在教育理念、辦學方向、個性創新能力等方面的內容設計。其次,培訓方式要多樣化,既有集中培訓也有分散培訓,既有專家指導也有一線學習。特別應該加強跟崗式換崗式輪崗式頂崗式培訓,跟崗時間不能太短,真正把先進校的辦學經驗能夠學過來,用得上。此外,還需建立後備校長培訓成果考核制度,頂崗實踐制度等,讓後備校長能把培訓成果用於實踐,在實踐過程中切實提高管理能力。在此基礎上,建立後備校長成長電子檔案。電子檔案不僅包括培訓內容,更要包括培訓收穫、落實與評價等。

  二是大幅度提升師資水平。要加強教師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診斷出每一位老師的短板在哪裡,從而有針對性地實行最接地氣的培訓。尤其是對於新上崗教師,要通過培訓使其以最快的速度從新手變成合格,由合格變成優秀。我在聽課時發現,個別教師上崗兩年還沒有什麼成長,課堂上只關注於自己的講,很少根據學生的課堂反應及時作出調整。據瞭解,該校年輕教師較多,而指導沒有跟上,才出現了這樣的情況。要改變這樣的現狀,既要發揮教研室的作用,實行教研員定向蹲點兒包靠,更應發揮本校名優教師資源和校際聯研的作用,實行跨學校、跨片區帶教帶徒,實行目標包靠制,迅速提升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以適應新形勢的發展。

  三是整合課程提高課堂效率。要更有效地學生課業負擔,必須從提高課堂效率入手。在這方面,我們的教育工作者一直以來都在進行艱難的探索。採取的措施諸如佈置更加有效的有針對性的作業,課堂上精講多練,出臺政策限制課外作業時間等等,類似措施做得還不盡如人意,但已經是老生常談。從實際效果來看,並不是特別理想。我想,整個十三五期間,是否可以從整合課程入手來解決這一問題。回想我們小時候,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上學沒覺得累,作業很早就寫完,也沒有課外班,以小學為例,那時候的小學課程,主要是上語文和數學,英語都不曾有***九十年代後期五六年級加了英語,但並不是重視***,其他學科如音體美課業都有,但著眼於放鬆,沒有硬性的指標任務。反觀現在,社會科、科學課、英語課還有諸多其他科目,都有相應的指標,都有自己的教科書。這些細分科目的存在,想使小學生的書包不重都難。我想,如果從上層課程設計入手,將課程整合為文科類、理科類、素養類三大類,比如把思品與生活課併入語文課,把科學課併入數學,音體美整合為一科也許,會起到意向不到的效果。

  四是換思路換思維加強校際流動。為什麼有的學校多年以來都是優質校,各類考核遙遙領先,有的學校多年來卻一直不見起色?教育的問題關鍵還是人的問題,一所學校的問題除了人的問題,還有長期以來歷史形成的文化積澱之影響。所以,要打破僵局,必須從人的流動和文化的影響入手考慮。如果把優質校和薄弱校的校長對調,讓優質校校長的先進理念影響薄弱校的管理及文化,讓原薄弱校的校長受優質校文化的影響,看一下效果,進而分步漸進式將教師對調,也許,固有的僵局會打破,所有的學校都會得到提升。

  範文3

  十三五時期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非常重要的時期,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明大勢、看大局”,在5月27日召開的華東七省市黨委主要負責同志座談會上強調,要深刻把握國際國內發展基本走勢,堅持立足優勢、趨利避害、積極作為,系統謀劃好“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

  國家行政學院研究員胡敏在接受人民網記者採訪時指出,“十三五”規劃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道路上的一個關鍵節點,這五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落實的五年。“的講話是既著眼當前,也著眼長遠;即針對現實,也規劃未來。”

  “在講話中明確了'十三五'規劃的核心內容,指明瞭'十三五'規劃的大方向。”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主任張佔斌表示。

  一、“更充分、更深入、更周全”體現底線思維

  今年是落實“十二五”規劃最後一年,黨中央正在研究“十三五”時期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大政方針。張佔斌透露,有關部門正在就“十三五”規劃的重要課題進行研討,以求從不同角度分析出“十三五”發展中可能面臨的問題,進而提出解決方案。

  在講話中指出,謀劃“十三五”時期發展,要清醒認識面臨的風險和挑戰,把難點和複雜性估計得更充分一些,把各種風險想得更深入一些,把各方面情況考慮得更周全一些,搞好統籌兼顧。

  “更充分、更深入、更周全,這樣的表述體現出所多次強調的底線思維。往壞處想做好準備,往好的方面努力,這樣的思維方式將貫穿到'十三五'的制度中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過程中,要梳一梳、理一理,對將要面對的風險有更加充分的認識。”

  二、明確十大目標任務 給經濟發展注入“強心劑”

  “保持經濟增長、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推動創新驅動發展、加快農業現代化步伐、改革體制機制、推動協調發展、加強生態文明建設、保障和改善民生、推進扶貧開發”。這是在講話中明確的經濟社會發展十大目標任務,要求在“十三五”時期取得明顯突破。

  在這十大目標任務中,保持經濟增長排在第一位。張佔斌認為,雖然我國改革發展有許多重要的任務,但是穩增長仍是首要任務,只有經濟穩定才能從容地做其他方面的事情。

  “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增大,想要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兩個翻一番的目標,經濟工作仍然不能鬆懈。”胡敏教授解釋說。

  胡敏談到,我國現在面臨著經濟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的關鍵時期,國內國際形勢錯綜複雜,的講話表明了中央的決心,可以說是給當前的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心劑”。

  三、以創新作為驅動力 尋求綠色增長

  針對這十大目標任務,在講話中重點談到了六個領域的發展思路,例如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同步推進新型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

  指出,要深入研究保持經濟增長的舉措和辦法,著力解決制約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重大問題,挖掘增長潛力,培育發展動力,厚植髮展優勢,拓展發展空間,推動經濟總量上臺階。

  這體現出中國經濟的未來將在哪些方面著力?胡敏認為,在下一階段的發展中,我國經濟發展的著力點是經濟結構的調整和發展方式的轉變。我們需要以創新作為驅動力,擺脫過去單純注重工業的眼光,改革和創新是應對當前和接下來一個階段國內外經濟複雜形勢的重點。

  在談到生態環境保護時,將建設良好生態環境,上升到“人民生活質量的增長點、展現我國良好形象的發力點”的高度。對此,張佔斌認為,只有生態環境與經濟發展並重,才能實現經濟的綠色增長,這將是“十三五”規劃的一大重點。

  在談到民生問題時,特別提到要全面解決好人民群眾關心的教育、就業、收入、社保、醫療衛生、食品安全等問題,對此,對外經貿大學公共政治研究所所長丁建臣指出,中國人口多、底子薄、基礎差,我們目前的狀況離規劃目標還有相當的距離,改善民生對政府來說任重而道遠。強調在“十三五”規劃中對民生的重視,對百姓來說是一個切實的好訊息。


 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