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合夥創業故事
北京合夥創業應該借鑑哪些成功的案例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北京合夥創業故事相關文章。
合夥創業:三位草根合夥創業成功案例經驗
起步:
謙虛的領導者
這個合夥公司中,為首的人叫李銘,其餘的兩人是王強、田光華。3人都是大專畢業,先後進入一家國有電力公司工作,經過這十幾年的相處,彼此成為很要好的朋友。在這3個人當中,以李銘的思考力較為成熟,成為3個人的領導中心。因此,當李銘提出辭掉當時的工作自己創業時,王強、田光華毫無異議地舉雙手贊成。
在創業做什麼專案的討論中,王強、田光華對李銘說:“你的腦筋好,就由你去籌劃好了。”“不,”李銘鄭重其事地說,“這是關係我們3個人一生事業前途的大事,大家不妨一個人想一個,到時候我們再商量決定。”
王強、田光華認為李銘的謙辭是多餘的,由於平時相交很深,他們都相信李銘出的“點子”一定比他們高明,這種籌劃方面的事,應該由他一手包辦。可是,李銘堅持不肯這樣做,一定要他們也去想想看,有什麼行業適合他們做。
關於做什麼專案,3個人開了一次正式會議。李銘、田光華的看法相同,認為應該開水電行。王強本想開電機行,一聽兩人意見一致,他馬上放棄了自己的意見。不過,李銘還是為他解釋了一番,使他放棄得口服心服。
點評:適當的“謙辭”並非多餘
也許有人以為李銘的“謙辭”是多餘的,這樣“虛套、客氣”,豈是同心合力創業之道?如果你有這種想法,你就犯了合夥經營的大忌。合夥事業,最忌諱的就是其中有人仗著“自己比別人強”獨斷專行。
做生意也跟做人處事一樣,合夥人之間鬧意見,決不會是偶發的事件,都是平時一點一滴的積累起來的,而彼此不滿的產生,都是由主觀看法太深而形成的。如果一開始在合夥人之中,都認為事事應該由你做主,而你也認為是“當仁不讓”的事,慢慢會形成你的優越感,視其他人的意見沒有可取之處,總有一天會讓合夥人感覺受不了。
誠然,合夥經營也要有個頭,主持公司全盤的業務,但這種主持人的產生,必須基於合夥人百分之百的信賴、擁護,而且讓他們從內心敬重你,否則,合夥的生意就很難長久生存下去了。因此,李銘在創業之前充分考慮另外兩人的意見是恰當的。雖然他當時已有了要做什麼的構想,但他沒有先提出來,他希望兩個人的想法能跟他不謀而合,那麼將來要做的生意就是三個人的意見了,一旦生意做得不順利,誰也不會埋怨誰。假如兩個人想法跟他的構想不同,他可以衡量一下,他們所想的行業是否有利,如果比他的更好,他不妨順從他們,如果他們想的不切實際,他可以提出他的構想,設法說服他們,使他的意見成為大家一致贊同的意見。
章程:
提前約束未來的問題
“算啦,要什麼章程。”王強很豪放地說,“憑我們三個人這份交情,誰還會騙誰?”
“不,交情歸交情,生意歸生意”,李銘鄭重其事地說,“生意上的事,我們一定要弄得一清二楚,一點也不能馬虎。生意做好了,我們每個人要知道是怎麼好起來的;生意做垮了,我們每個人都要清楚怎麼垮的。千萬不能為了生意上的事務糾纏不清,而損害了我們多年的友情。”
李銘立即著手擬定章程,並且找了公司法作參考,主要有下列幾點:
1.公司分作三股,一股的資金佔四成,其餘兩股各佔三成。因為公司一定要有個負責人,而負責人的工作不但重要,在資金上冒的險也要大些。
李銘在訂這一點時,知道公司的負責人必然是他,所以才把出資的金額訂高了一成,因為生意的成敗還不知道,他認為既然是自己先提議要做生意的,當然自己要多冒一點險。
其餘兩人在討論這一條時,認為這樣李銘太吃虧,堅持要平攤股本,但李銘沒有答應,他只笑著告訴他們:“我現在雖然出的資本多一點,冒的風險大一點,但將來如果賺了錢,我也會多分一點。到那時候,你們就知道吃虧的不是我了。”
在這種情形下,其餘兩人不好意思再堅持,這一條算是通過了。
2.頭三年賺的錢,除了各人應領的薪水及年節獎金之外,不得額外支用,全部用於擴充套件業務之用。
這一條,其餘兩人沒有異議,因為大家都想一心一意的把生意做起來,創一番事業,當然要有充足資金為第一要務,誰也不願意把賺的錢全部分掉花光。
但這一條,卻是合夥經營很重要的一條。因為有很多合夥生意在賺錢之後,由於合夥人的生活、思想都進入一個新的境界,難免彼此生出異心,或覺得合夥經營不如自己做,或感到生意已經很賺錢,不想再擴充套件,這些自私的念頭,都會降低投資的意願,使生意受到阻礙。
李銘一開始就想到了這一點,所以他訂出保留盈餘轉投資的規定,這等於使合夥生意保留了元氣,使他們的生意有了繼續求發展的力量。
3.在三個人的事業中,不準任何人的太太參與經營,在公司擔任實際的工作。
這時候,只有李銘一個人結了婚,所以他提出這一條時,其餘兩人都急著說:“這種規定似乎是畫蛇添足吧,如果有自己的人可用,又何必找外人。再說,讓嫂夫人知道這一規定,心裡一定會不高興。”
“這不是為她一個人訂的規定,”李銘說,“將來你們結了婚之後,也要受這一規定的限制。”
這又是李銘很高明的一點,有很多青年人合夥做生意,在大家都沒有結婚時,真可說不分彼此,親如手足。可是,一旦大家結婚之後,情形就慢慢改變了。最顯著的是,每個人的私心比以前重了,每個人都有了自己的思想重心。特別是太太也參加到公司裡來工作,這種情形更易發生,因此,有很多合夥生意就這樣“壽終正寢”了。
這並不是說,所有的女人都不適宜與丈夫在一起經營生意,但在合夥的生意中,最好是避免這類事情的發生。
4.任何人不得私自任用私人,所有員工都必須經過考試才能錄用。
這一條,也是合夥經營者應該遵守的原則,但卻是最難辦到的一點。李銘雖沒有親歷過,但他卻聽別人說過,知道合夥人的親戚朋友,一旦介入公司工作,在管理上就會發生很多複雜的問題。不管朋友之間的感情多麼好,彼此一旦發生猜疑,合夥的事業就很難保持長久了。演變到最後,很可能反目成仇,各走各的路。為了避免這類事情發生,不用私人應是有效的防止途徑之一。以上的幾點,只不過是李銘制定的合夥經營章程中最重要的部分,其他細節問題李銘也不厭其煩地列出來,並請了一位律師和一位長輩做見證人,以加強合夥經營契約的效果。
招人:
性別背後有學問
章程訂好了,三個人開的水電行也跟著開業。雖然工作很辛苦,但彼此處得相當愉快。後來王、田二人想幫李銘改善家庭收入,提出讓李銘妻子來做會計。但被李銘堅決制止。因為章程決不能輕易給打破。
當時公司確實需要人手,但李銘想用男員工,這背後還有一層不足為人道的顧慮。王、田兩人都還沒有結婚,如果僱用一個女孩子,很可能成為他們兩個追求的物件,這一來,麻煩的事就多了。一旦變成情敵,他們合夥的事業都會受到嚴重的影響。
假如只有一個人追求這個女孩子,問題也不簡單,一旦追求成功結了婚,這個女孩子是不是還在公司裡工作?雖然公司章程中有明文規定***
因此,李銘暗暗下了決心,王、田兩人沒有結婚成家期間,公司裡決不用女職員,免得在公司內部引起感情糾紛。
點評:“小心眼”是必須的
這種處心積慮的想法,看起來好像是在動“小心眼”,對朋友不夠真誠。實際上,卻是每個合夥經營者時時刻刻都需要注意的問題。因為,大家既然合夥做生意,感情自非泛泛之交,感情的基礎也已經相當夠用了。所以在合夥期間,最最重要的工作,是如何防止那些足以傷害彼此感情的事件發生,只要能保持住過去的友誼,合夥事業就算奠定了成功的基礎。
最怕的是,彼此把過去的友誼過分強調,而疏忽了友誼的“養護”工作。各自認為“我們是好朋友,他不會計較這種小事的”或“我們是十幾年的交情了,這種小事他一定會諒解的。”彼此之間一旦產生這樣的心理,過去的友誼基礎就開始動搖了,總有一天會全部摧毀。這就像銀行的存款一樣,大家一齊把過去的積蓄向外支付,不再設法向裡面存蓄,總有一天會支付光的。
這個合夥生意之所以成功,李銘這種“處心積慮”的做法,貢獻相當大。他始終沒有因為彼此是好朋友,而疏忽了在經營上、管理上可能發生的摩擦。因為他深知,大家在一起共事,往往會由一點一滴的小不滿而累積成大不滿。作為一個合夥事業的主持人,應該特別體會這種防微杜漸的道理。
調整:
從說服到信服
李銘跟兩位好朋友開設水電行之後,初期只是替人家裝飾、修護水電,慢慢的業務擴大了,大樓電梯的修護也成了他們服務專案之一。當時,李銘產生了一個新念頭,以為代理電梯將是很有發展的行業。可是他向兩位合夥人說明之後,他們的反應並不熱烈。
另外兩人的看法是,他們生意的基礎還不穩固,電梯的需要量也不太大,不如等幾年再說。遇到這類的事情,就要看合夥生意主持人的協調能力了。
李銘的辦法是,先蒐集有關電梯發展的資料,開始跟田、王兩人正式磋商,把他們顧慮的問題一一加以分析。王、田兩人被他說服了,但他們還有一層顧慮:“我們做的是水電工程,雖然也替人家修理過電梯,但對這一行懂得太少,如果將來代理電梯,由我們負責安裝工程,我們誰有這份能力?”
“這件事我早就考慮到了,”李銘胸有成竹地說,“我們要從事這一行,當然要把這一行學精,我已經跟一家日商接過頭,如果我們代理他們的產品,他們負責為我們訓練技術人員。”
兩人一聽,知道他對此事已有了通盤的打算,所以不再有異議,同意一切由他全權去安排。但李銘仍然不肯獨自決斷,關於派人到日本去學習電梯技術的事,仍跟兩個人磋商,派誰去比較合適?
其實這種磋商也只有一點結論,因為在三個人之中,只有李銘會說日本話,而且一開始是他跟日商接頭的,當然他去最合適。
李銘對這一決定並不反對,但他在臨去日本之前,作成了兩項決定:一是他在日本的一切費用,由公司負責支付,一是他學的技術歸公司所有,不管他們將來電梯事業發展到何種程度,一切利益都由他們三個人分享,他不能以任何理由,獨自發展電梯事業。
點評:把疑心消滅在萌芽階段
這兩項決定,看起來似乎都是多餘的,但向深一層去想,就可以看出李銘是個有“遠慮”的人。
第一項當然沒有話說,他是由公司派出去的,費用自然由公司負擔,他也明白地表示出來,就等於是為第二項做了引子。換言之,第二項才是他所要強調的。
王、田兩人在辛辛苦苦做生意,賺的錢供應他到國外去學習新技術,自然他是佔便宜的一方。他走之後,萬一有人在兩人面前挑撥,說他們是大傻瓜,賺的錢別人拿去學本領,將來人家本領學會了,說不定會把他們兩個甩到一邊去。這類的話聽多了,難保兩個人內心不生疑慮。
合夥生意,一旦股東之間彼此起了疑心,就等於在合夥基礎上養殖一隻“腐蝕之蟲”,如讓它繼續繁殖下去,總有一天會走向散夥的路子。
在三個人共同的願望下,他們的電梯生意順利展開。這一計劃的成功,不但使公司的發展進入一個新的階段,也為李銘在公司中的領導地位建立起鞏固的基礎。現在,這家公司已擁有三家子公司,三個合夥人仍然合作無間。誠如李銘所說:“年輕人財力有限,經驗不夠,要創立一個大企業,必須要體會團結合作之重要性,破除私心,共同為合夥事業各盡所能,貢獻心力。”
創業合夥人成功案例:藍色游標的故事
4月25日凌晨,藍色游標董事長在一個企業家微信群裡宣告,他在前日代表藍色游標在倫敦與一家英國上市公關集團簽署股權收購協議。
在這則簡短的群訊息裡,趙文權連續用了兩個驚歎號表達激動的心情。
當日晚間,藍色游標對外公告,通過子公司香港藍標將認購英國Huntsworth公司19.8%股權,為其第一大股東。
頗具戲劇性的是,8年前,趙文權和他的合夥人差點把藍色游標賣給Huntsworth。8年後,藍色游標卻成了這家英國上市公關公司的大買家。
角色轉換的背後,是藍色游標在過去幾年的迅速“膨脹”——他們是中國第一家上市公關公司,目前也是亞洲規模最大的營銷傳播集團,市值接近180億元。兩年前,與之間那場著名的“3Q大戰”,正是藍色游標一手策劃。
他們的5個合夥人被很多人稱為“併購高手”,還被一部分人贊為公關業的創新者。他們也被另一部分人認為帶壞了行業風氣,甚至被冠以“黑公關”之名。
創業
藍色游標是和、騰訊等多家大型企業的公關公司,一直隱身其後。隨著它們上市,以及多場轟動全國的“商戰”爆發,這家公司也逐漸在公眾視野中浮現,趙文權等5個合夥人的曝光度也越來越高。
趙文權的職業生涯開始得並不如意。作為北京大學政治學及行政管理系的畢業生,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王府井百貨大樓賣布鞋。從商場最基層的售貨員做到管理者,這是他曾經的職業規劃。
他的大學同學覺得難以理解,認為這沒有意義。“他很認真,每天6點起床,換好幾趟公交從學院路趕往王府井上班,可這不是一個北大學生要乾的活兒。”孫陶然說趙在浪費自己的生命。
趙文權來自浙江舟山群島,1987年入讀北京大學。他很喜歡讀書,尤其是歷史書,他覺得歷史很多時候都是偶然的,人生也一樣。“偶然間的一個選擇,也許決定了未來你走的是什麼路。”正如他進入公關行業以及創立藍色游標。
1992年初,孫陶然勸趙文權辭職,後者沒多想即遞交了辭呈。趙文權不知道接下來要幹什麼。之後,他去了孫所在四達集團做公關。儘管他並不知道什麼是公關。
藍色游標的5個創業合夥人中,另一個主角便是孫陶然。孫陶然是趙文權在北大的同級同學,經濟學專業,熱情,喜歡玩,尤愛戶外運動。他和趙文權在大學時就很熟,他們一起組織讀書會,參加社團活動。大學畢業之後,孫陶然在北京的兩間平房曾是兩人很長一段時間的家。
孫陶然大學畢業之後進入四達集團公關部,迄今已經有6次創業經歷,除了藍色游標,還有2000年風靡一時的“商務通”,以及此後的拉卡拉等。他曾撰寫過一本叫作《創業36軍規》的暢銷書。“我們5個人中,他是惟一有冒險精神的人。”趙文權認為,孫陶然是一個敢想敢做的人。
許志平、和是藍色游標合夥人的另外3名主角。3人均來自IT行業。許志平此時是聯想公司總裁辦主任;陳良華是長城電腦市場部總經理;吳鐵則是連邦軟體總裁,此前與王文京、蘇啟強創立了用友軟體。
他們3人均生於1962年,比趙、孫兩人大了將近8歲。其中,許志平、陳良華也是北大同學,一起就讀計算機專業,吳鐵是唯一一個財務背景出身的人。
趙文權和許志平在四達集團工作期間的客戶均是IT企業。正是這段時間,他倆結識了許志平、吳鐵和陳良華。吳鐵認為5個人做的事都與IT相關,又都從事營銷方面的業務,因同道而容易成朋友。
1994年3月,趙文權受邀擔任公關公司路村諮詢的總經理。兩年後,老闆要停掉路村,趙文權沒了工作。他覺得中國市場未來會越來越需要這個行業,所以想創辦一家公關公司。他找到孫陶然,要拉後者入夥創業。
當時,孫陶然已經開始創業。他在1995年與北京青年報合作推出《電腦時代週刊》,一時大賣,包括聯想等在內的國內大型IT企業多為其廣告客戶。1996年,他與北京青年報合作的合同將到期。“合作到期了我們靠什麼吃飯?”他希望能長久發展,遂想構建一家傳播集團,包括全案代理、媒體代理、公關、市場研究、DM雜誌等。孫稱之為“02計劃”。
趙文權的想法正合孫陶然之意,兩人一拍即合。孫覺得二人的力量太小,於是又邀請了許志平、吳鐵和陳良華3人一起創業。
1996年,許志平已經離開聯想,後與孫陶然、陳良華合辦了一家名為世紀星空的諮詢策劃公司,靠向企業賣創意和方法賺錢。許志平和陳良華是這家公司的兩個首席顧問。許志平曾經策劃了“聯想1+1家用電腦”方案,而陳良華是IT界知名的策劃師,“金長城”品牌電腦在1990年代熱賣,正是出於其策劃。
吳鐵說,5個人都對公關業有共同的直覺,覺得這行業有機會,所以坐下來談創業很容易達成默契。
“當時大家是不錯的朋友,覺得幾個人在一起可以做一些事。”趙文權向《南方人物週刊》介紹,此時公關行業門檻低、風險小,也讓5人無所顧慮地開始一起創業。
1996年8月,趙文權、孫陶然、吳鐵、許志平和陳良華齊聚北大南門外的一幢寫字樓內,合夥創立了藍色游標。5個人每人出資5萬元,人均持股20%。
合作
“趙總是學政治的,吳總是學財務的,陶然是學經濟的,我跟陳總是電腦專業的。”許志平認為藍色游標的5個合夥人背景各異,互相之間可以互補,大家又有互信,所以才湊在一起幹。
藍色游標創立之後,吳鐵被其他4人推舉為董事長,直至2008年。因為他“學財務出身,知道怎麼管錢”,大家覺得創業公司管錢比較重要。
吳鐵並不參與藍標運營。“我們的董事長更像是一個會議召集人。”趙文權笑了笑說,他現在做董事長也如此。
由於其他4人都有自己的“主業”,吳鐵熱衷於網際網路,孫陶然已經有了多個創業專案,而許志平和陳良華也要忙於各自的策劃事業,他們並不參與公司運營,更像是投資人。
只有26歲的趙文權沒有工作,且有多年“做公關的經驗”,於是他成了這家公司的首任總經理。藍色游標的運營實際上只有他一人負責。孫陶然認為趙文權“是一個管理型、領軍型的人才”。
其他合夥人並非撒手不管。許志平介紹,最初5個合夥人的分工並不明確,但一起通過董事會決定著這家公司的發展方向。
公司初創之時,善於策劃的許志平和陳良華被其他人委託制定了這家公司的3年發展規劃。藍標的3年規劃是:第一年利潤100萬,第二年營業額1000萬,第三年資產1000萬。
藍色游標前7年只做IT行業的公關業務。受益於90年代末國內網際網路的火熱,最初的發展很輕鬆。到1999年,最初的3年規劃全部實現。
技術出身的許志平則在2005年進入藍色游標管理層,任副總經理。他主要負責藍標的資訊系統,逐漸搭建了藍標的財務、專案管理和採購系統。日後,藍色游標一年管理數千個專案,僅2009年就有五千餘個,正得益於這些系統。
被大家稱為“博士”的陳良華,雖然2007年才正式擔任藍標高管,但其在公司成立之初即制定了藍色發展策略。
“他一直是藍色游標的首席策劃師,幫助構建藍色游標的知識體系、方法論。”孫陶然稱,陳是5人中讀書最多的一個,想法很多,董事會在這方面更信任他。目前,陳主要負責藍色游標的市場推廣。
陳良華對於公關頗有見解,他提出保持與記者親和、製造概念、少登廣告、多發稿件爭取媒體版面,甚至以稿件上報紙作為衡量業績的標準。
這被藍標上下一直“奉行”,讓其在業內迅速博得名氣,至今仍然影響公關同行。藍標也因此逐漸得到了如騰訊、百度、聯想等大客戶的信任
2012年8月,網際網路領域爆發了一場爭議較大的商戰,即奇虎360與百度之間的“3B大戰”。360當月推出一款,觸動了搜尋巨頭百度的“乳酪”,雙方通過各式手段相互攻防。
當時,大量關於360洩密、侵犯隱私及四大券商封殺360產品等新聞短時間內同時出現在報紙、網際網路,甚至一家地方衛視中,在微博與論壇上,這類資訊轉發量陡增。
360公關部則推出多篇關於百度洩密的新聞進行反擊。360認為關於他們負面報道的背後“推手”是藍色游標,甚至將後者視為“黑公關”,並懸賞徵集“黑公關”線索。
在2012年末的《創業家》雜誌的年會上,360公司董事長甚至向趙文權提出,藍標在“3B大戰”中收取百度8000萬元的公關費。
趙在會上回應稱:“百度是我們的客戶,我們替百度提供服務。8000萬嚴重失實,事實上1/10可能也沒有。”
在2011年,公眾人士槓上西門子冰箱,連續在微博指稱西門子冰箱存在質量問題,並把冰箱拖來西門子在北京望京的總部門口砸壞,引來各方關注,西門子通過官方微博向羅永浩表示道歉。此事尚未結束,“打假鬥士”開始纏上羅永浩的教育公司,客觀上為西門子解了圍。
同年,聯合數十名作家告百度文庫侵權。方舟子不久開始“打假”韓寒,認為後者作品由旁人代筆。從而將公眾關注的焦點從百度轉移至韓寒。
西門子與百度均為藍色游標客戶,而因為類似事件“巧合”屢屢發生。因此,部分人士認為上述“打假”事件幕後“推手”為藍色游標,方舟子對此給予否認。
在此前騰訊與360之間的“3Q大戰”等事件中,相關方騰訊亦為藍色游標客戶。這些事件使藍色游標名氣大增,也讓後者陷入爭議漩渦。
原本為別人危機公關的藍標,自己卻面臨公關危機,藍標因此被一些人稱為“黑公關”,趙文權則得了“黑公關之父”的渾名。
對於這樣的說法,趙文權不以為然:“有人說我們黑公關、皮包公司什麼的,這種感性的東西,我們反而不在意。說對說錯,很多東西你沒有充分的資料和事實。”
不過,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是,藍色游標的客戶和專案卻在逐年遞增。
在此期間,趙文權有一段時間離開過藍色游標。1999年,藍色游標在完成首次3年規劃後,趙文權覺得在公關行業做得太久,“有些累”。此時,網際網路業正火熱,吳鐵已創立雅寶拍賣網。趙文權在其他合夥人同意後,辭掉了藍標總經理之職,去雅寶網擔任營運長,但依然參與藍標董事會決策。一年後因行業低迷,他再次辭職在家賦閒。
接替趙文權的是原長城電腦副總經理高鵬,出身於清華大學計算機系。趙的離開,使高鵬進入公司董事會,其通過購買股份成為與其他5人同等地位的股東。
2002年,藍色游標一名負責大客戶思科的副總離開,趙文權應邀重返藍標,再任藍標總經理。高鵬調任智楊公關總經理。
分歧
5個人之間的合作,使藍色游標逐漸成為國內最大的公關公司之一,分歧也隨之而來。
儘管大家都希望把藍色游標做成功,但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想法。
2000年,網際網路泡沫破碎之後,藍色游標的客戶群體集體低迷,收入受到較大沖擊。同時,藍標5個合夥人發現,藍標規模做大之後,利潤率反倒不如從前。
“我們發現,公關公司在30人至40人規模的時候是最賺錢的,一旦大了之後,不一定有規模效率。”趙文權介紹。1999年,藍標創立了第二家公關公司智楊公關。
對於公司如何走下去,藍標5個合夥人在董事會上曾有多次爭論。
當時,有合夥人主張開一堆更賺錢的小公司,一個一個開,每一個都不大,但是利潤率很高。“從賺錢的角度看這樣最合算。”趙文權稱,但他不同意這樣的轉變,認為只有做大藍色游標,企業才有價值。
開小公司的想法讓部分合夥人也有過猶豫,不過,因為趙文權反對而作罷。
討論的當天,孫陶然覺得服務業在中國不受待見,“沒什麼機會”,提出做實業。他覺得做實業比較踏實。此前,孫與人合辦恆基偉業,推出的掌上電腦“商務通”風靡市場。
其他合夥人中有些對孫陶然的提議表示贊成,不過,最後因為有一名合夥人堅決反對而同樣被放棄。
自藍標創立以來,其創業合夥人一直堅持“一票否決”,這是他們定的規則之一。“我們是多數服從少數。”趙文權笑道,任何事情,只要有一個合夥人堅決不同意,就得放棄。“這樣的規則避免***通過***某一人因為頭腦發熱而提出的建議。”
趙文權2002年重返藍標之後,公司開始調整戰略佈局,不再侷限於IT領域。藍標業績隨之出現較快增長,2004年營收增長將近100%。
“並不是所有人都同意。”趙文權說有個別合夥人認為藍標不靠資本只靠人,沒必要上市。合夥人之中,還有兩人堅決要上市,但有1人並不同意,其他人則並不表態。
趙文權和孫陶然認為藍標要發展,必須上市融資,所以一定要盡全力推動這件事。
為了說服這名同伴,在董事會上,趙文權反覆闡釋:“不上市,一切無從談起。只有完成上市融資,才能去做併購,把藍標做大。”
“主要是講道理。”趙文權稱這名同伴最終被他們說服了。
趙文權等人之所以堅持上市,主要是為了推動併購。2005年,藍色游標的年利潤為1700萬元,發展觸及到天花板。“PR***公關***這個行業發展到一定程度後,再增長很有限。”許志平稱。作為同行,啟越東方公關顧問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嶽認為,僅僅在公關領域很難出現大的企業。
藍標的合夥人決定把公司賣掉。趙文權等人在與巨頭們談判的時候,發現對方所以能成為行業寡頭,無一例外都是通過不斷的併購實現的,“就像把一粒粒葡萄串成串”。
“我一年賺1000萬,他一下子給我7000萬,挺合算的;但站在他的角度,本質就是,市場給我們20倍市盈率,他用10倍去併購我,賺取市盈率差價,賺得更多。”許志平介紹。
趙文權稱,談判也讓他們學會了如何去買一家公司,包括怎麼給公司估值,怎麼設定對賭,怎麼做標準內的所有東西,“知道老外是怎麼玩的。”
2007年下半年,藍標合夥人鳴金收兵,他們再也不賣公司了,他們要併購,要做“葡萄串”。趙文權等人也不再只是做公關,同時去收購廣告、策劃等相關公司,要做一家WPP式的營銷傳播集團。
“在整個營銷傳播領域,廣告佔據了整個行業一半的收入,而公關領域的收入遠遠低於此。”這也是為什麼趙文權等執著於併購廣告企業的原因。
5人結束談判回國之後,即開始準備。“我們用自有資金去做併購是不可能實現的,所以必須IPO。”趙文權稱藍標上市就是為了做併購。
他預測,廣告將會佔到藍標未來收入的一半,公關則會在30%至35%之間,未來併購會更傾向於數字營銷領域。
微妙關係
2010年2月26日,藍色游標正式在掛牌交易,5個創業合夥人一同出現在深交所,這是他們第一次在公眾面前同時露面。
上市之後,趙文權經常一個人代表藍色光標出席各種活動。孫陶然認為他是藍色游標的領軍人物。
在過去的17年,藍色游標5個創始人組成的合夥關係頗為牢固。
2008年,為了上市,藍色游標完成股份制改造。趙文權、孫陶然、吳鐵、許志平、陳良華分別持有藍色游標13.06%、12.84%、12.31%、12.25%和12.24%的股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