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大學生創業故事

  在我國,隨著就業壓力的日益增加,不少大學生走上了創業之路,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今天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關於河北大學生創業故事的相關文章,希望對讀者有所啟發。

  1:河北高校大學生創業紀實

  時下,在創業大軍中,一批有知識、有激情的大學生們嶄露頭角,成為不可忽視的力量。日前,記者在河北農村採訪了一些置身農村、創業發展的大學生。他們不僅靠自己的雙手贏得了財富,還為社會創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和經濟價值。

  回鄉創業,辦起“生態農莊”

  “放低身價、不斷地學習、要有毅力。”這是河北涿州大學生周維濤回鄉創業的祕籍。兩年間,他在農村承包農田、建設農場、發展會員,邁出了創業發展的矯健步伐。

  2011年4月,即將畢業的保定學院學生周維濤看準生態農業的發展前景,在家鄉涿州開始試執行農場試驗田承包。他在高官莊鎮租下136畝土地,發展了涿州首個城市農田專案,全力打造心中的生態農莊。

  建設初期,周維濤投入20萬元搞農田水利建設,同時堅持用綠色、生態方式種植蔬菜,只種應季蔬菜,不用化肥、農藥。僅購買雞糞就花費5萬元,但由於種植出的瓜菜產量比普通品種低,品相也難以滿足市場要求,銷售陷入僵局。

  如何克服這個困難?

  第二年,周維濤轉變思路,開始發展訂單制農業。此外,他還虛心向當地有名的種植能手請教,用“土方法”種植蔬菜。用這種辦法種植的蔬菜既沒有公害,又治了蟲害、病害,而且菜的品相也相當好。

  周維濤逐漸開啟市場,他先後與多家單位和小區居民簽訂供菜合同,還與一些幼兒園簽訂合作協議,孩子們定期到農莊活動,澆水施肥、採摘瓜菜,體驗農耕樂趣。目前,周維濤的農莊已經發展會員500多名,種植的應季蔬菜有30餘種,他的創業路邁出了可喜的第一步。

  “大學生創業,第一要放低身價,再小的事也要去做,不要看得特別高。第二要不斷學習。因為現在的技術更新換代比較快。以前的思路和方法現在都行不通了。第三,要有毅力。不能有一點困難就退縮了,要堅持。”周維濤說。

  深山養雞,創業之路越走越寬

  2007年,河北科技師範學院大二女生焦勝在網上聊天時,認識了一個叫楊瑞鬆的承德男孩。因家庭貧困,楊瑞鬆高中時就出外打工,但是他心中的創業夢想和待人的真誠,贏得了焦勝的好感,兩人最終確立了戀愛關係。

  2009年,焦勝大學畢業,家裡人已經幫她聯絡好一份上海的白領工作。但此時,楊瑞鬆正遭受著創業的挫折,他和朋友合開的養雞場剛剛虧損了兩萬多元。

  面對愛情和工作選擇,焦勝陷入了糾結和痛苦之中。最終,她決定守護自己的愛情,來到了楊瑞鬆的身邊,幫他養雞創業,並在那年和楊瑞鬆領了結婚證。

  “創業難免會經歷些挫折,咱們才多大,還有很多時間,你覺得能成功,咱們就不能放棄,還有我在你身邊呢。”至今,楊瑞鬆還清楚記得焦勝對他說的這句話。

  為了省錢,焦勝和楊瑞鬆沒僱挖掘機,而是憑自己的力量,一點點刨出了一條500多米的進山路;為了保障雞的安全,她和楊瑞鬆日夜輪流看護雞舍;為了找到銷路,焦勝到灤平縣的門店一家家推銷。最終,幾家店的老闆被她的誠意打動,答應代他們銷售……

  2012年,他們一次購進了2500只柴雞。因照顧得當,產蛋量很高,有了十幾萬元的收入,不但還清了以前的欠款,還有了盈利。今年,他們已經養了5000多隻雞,每天產蛋近千枚。

  前不久,楊瑞鬆和焦勝補辦了婚禮。婚禮現場,小兩口唱起了一首《因為愛情》:“因為愛情,怎麼會有滄桑,所以我們還是年輕的模樣……”

  大學生村官的“豬倌”夢

  同樣懷有創業夢想的還有河北省涿州市青崗村的大學生村官楊達。

  楊達在大學畢業時,之所以要考取村官,就是想到農村大舞臺創一番事業,實現人生價值。然而當上村官後,他卻發現自己掌握的知識太少,經歷也少,村裡的很多事情處理起來無從下手。於是,他下決心從頭學起,向村幹部虛心請教。通過交流和思考,楊達意識到村裡的矛盾基本上是由於貧窮導致的。作為村官,使村民的腰包鼓起來才是首要任務。

  兩年前,楊達發現青崗村有1000來畝的沙性土壤,通過查閱資料,他發現沙性土壤比較適合種植中草藥。於是,楊達決定帶領村民搞一箇中草藥合作社,一起種植。然而對於他的一番好意,很多村民並不認可,他們覺得一個大學生連地都沒有種過,更不要說中草藥種植。農民們不敢輕易冒險投資。

  楊達的初次創業嘗試以失敗告終。

  通過這件事情,楊達發現很多事情必須靠自己實踐和總結。只有看到成果,村民才會信服,才相信自己會引領他們走上致富之路。

  今年初,楊達發現北京市場有一種“北京黑豬”,作為綠色有機食品,這種豬肉賣得非常貴,且銷路還非常好。於是,楊達籌集了30萬元資金,建起了豬場,購進30頭黑豬,開始了新的嘗試——搞“北京黑”養殖。

  目前,楊達養的豬已經有40多頭了,都是純正的好品種,而且豬場採用的是新型散養飼養模式,喂的全是純生態飼料,銷售模式主要是客戶認領、豬場代養,年底出欄後,豬場負責為客戶屠宰分割。

  “目前已有3頭豬被認養。再有兩三個月,部分生豬將出欄,效益可達5萬元。如果這次養殖能夠開啟銷路,下一步我會成立合作社,讓村民跟我共同致富。”楊達說。

  2:河北80後大學生試水“高科技創業”

  與一般的大學生創業者不同,賀偉龍“玩兒了把大的”。

  他的創業專案,核心技術來自一位留美歸來的博士,專案所生產的新型非培養微生物檢測晶片在國內尚屬空白;

  他的創業專案,贏得了邢臺市一位民營鋼鐵企業老闆的投資,首期投資3300萬元,後又追加投資1.2億元;

  他的創業專案,僅一條中試生產線,就可實現年產晶片100萬片,創造產值80億元。

  這一切,似乎很難讓人相信是一位25歲青年的創業成果,但位於邢臺市創業基地內的這家新型生物技術企業,卻讓人不得不相信。“說白了,我就是用自己的所學所歷,依託積累起來的人脈關係,整合資源。”這位畢業於邢臺學院的25歲年輕人,這樣總結自己的創業路徑。

  在校大學生看上高科技專案

  “抱歉,這裡不能拍照!”7月14日,在和記者聊了一上午之後,參觀生產線時,賀偉龍還是表現出了極大的謹慎。他解釋說,之所以如此謹慎,是因為這個專案在國內還是獨一無二的,必須得提防技術外洩。

  賀偉龍的創業專案,是研發和生產一種新型的非培養微生物檢測晶片。傳統的微生物檢測需要將樣品放到培養皿中培養4到7天之後才能檢測,而賀偉龍的產品則是利用微生物學和流體力學原理,可以在4小時內完成檢測。

  “打個比方說,進口一批黃瓜,要檢測某些細菌是否超標,用傳統產品來檢測,這些黃瓜不爛也得蔫了,而我們的產品,基本上是立等可取。”賀偉龍介紹,這種新型的檢測晶片可廣泛應用於生命科學基礎研究、疾病診斷與控制、個性化用藥、生物技術、環境保護、航空航天、進出口檢疫檢驗等諸多方面。

  “之所以選擇這個專案,最主要是因為它在國內獨一無二。”2010年底的一次聚會上,一位朋友偶然提到了這個專案,他說技術擁有者是位原籍邢臺的歸國博士,叫白向陽,這一技術還獲得過國家大獎。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彼時的賀偉龍正在選擇創業專案,他考察過奶茶店、麵包店、服裝店等很多專案,儘管感覺那些專案很賺錢,但總覺得欠缺點什麼,所以遲遲沒有下定決心。

  這位今年才滿25歲的小夥子,專科階段就讀於設在秦皇島市的河北科技師範學院,其間,他做過超市理貨員、豆漿店服務員、礦泉水促銷員……甚至在校門口擺攤賣過“平安果”。

  “這些都是暫時的,體驗過就行了,不能把這些作為一輩子的追求。”賀偉龍通過專接本考試回到了家鄉的邢臺學院,並且把專業由機械加工和製造改為國際貿易與經濟。

  關於專案資訊,第一時間他並沒有深想。但其後兩天,不知為什麼,“一定要把這個專案拉過來”的想法,在頭腦中竟然愈發強烈——— 自稱“三年海”的他,感覺這就是自己一直想追逐的未經開發的“藍海”。

  3:他抓住了信用卡電子商務的商機——“市場變幻中摸準盈利模式”

  創業者小傳:

  2007年5月,來自復旦大學資訊管理與資訊系統專業的2004級碩士生董亮與創業夥伴開始著手建立一個信用卡、貸款和消費金融入口網站,為客戶提供完整的信用卡詳細引數與消費資訊,以及信用卡線上申請、諮詢、比較服務。2008年6月,第一版“電貸網”面市一年,會員數已達10萬人,有6萬多人通過電貸網申請信用卡。

  2006年,董亮參加了一個信用卡人才專門培養計劃,他發現,信用卡的校園代理數量很多,但很多人實際上並不瞭解信用卡,開卡以後很少刷,甚至很快銷卡。“如果把這些資訊都放到網上,那麼一方面讓客戶主動挑選信用卡,通過網路,申請、審批過程更透明、更安全;另一方面讓銀行得到真正需要信用卡的客戶資訊。”

  這位復旦碩士生馬上進行調研,發現在美國、日本等經濟發達國家,網路髮卡服務佔信用卡髮卡量的30%,市場已相當成熟。而在中國,當時通過網路渠道提供信用諮詢及申請服務的只有北京一家網站。

  董亮萌發了創辦華東地區首家網路信用卡諮詢申請服務的點子。拉上一起經歷過“挑戰杯”創業賽事、社團活動的兄弟們,在畢業前一年開始醞釀創業計劃。董亮和經濟學院的卜洪曉負責銀行業務的洽談和網站整體運營,工科畢業的郭俞擔任技術開發和維護,博士在讀的吳春華則挑起市場調研的任務。

  2007年5月,創業團隊開始著手建立一個信用卡、貸款和消費金融門戶——電貸網。網站要成功運營,少不了銀行的支援,團隊發揮擁有大學人脈資源的優勢,其中既有通過各類實踐活動結識的銀行高管、企業家,也有不少在國內外知名銀行實習、工作的同學、朋友。

  創業過程中也不時冒出技術性難題和公司運營的瓶頸,董亮和同事們絲毫不敢鬆懈。“每週,創業團隊都會圍坐一起,分析總結網站運營狀況,確定目前的目標受眾分佈,再根據具體需要調整頁面。”董亮舉了個例子,比如經統計發現,辦卡主要人群是工作兩到五年,工資在8000元左右,比較重視休閒消費的白領。於是,創業團隊馬上收集大量信用卡的娛樂消費優惠資訊,並將其調整到最顯眼的位置。此外他們又瞭解到這部分人也面臨著購房壓力,公司馬上在網站上釋出與房貸有關的貸款資訊與計劃。

  創業風險仍然是初涉社會的大學生們需要規避的。“有的團隊幹了一年解散了,有的公司經營一段時間後夭折了,”董亮總結了幾點大學生創業面臨的主要瓶頸,一是沒有摸準市場,缺乏清晰的商業贏利模式;二是創業團隊內部在經營理念、發展方向上發生爭執,只得一拍兩散。

  受去年金融海嘯的影響,有幾家外資銀行暫時中斷了和網站部分業務的合作。創業團隊重新對網站定位和模式進行梳理,從而促成了企業思路的轉型——從web1.0時代客戶的被動接受調整為web2.0下構建分享社群。取名“hellobanks”的新版網站,目前正處於內部測試階段。董亮告訴筆者,信用卡網上服務只是第一步,他們的目標是通過著力打造一個以客戶為中心的網路社群,讓所有參與者體驗金融產品的樂趣。

  
看過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