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姑栽培技術

  在華南地區,凡能種沙姑的地方均可種植紫圓慈姑,紫圓適應性廣、株高、球大而喜肥,適應於土壤質地軟爛、肥沃的田塊栽培。下面是Sara小編給大家分享了慈姑種植技術,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育苗

  選用寶應刮老烏、蘇州黃等慈姑品種。選擇背風向陽、靠近水源的肥沃壤土地作育苗地。結合整地施河底淤泥作基肥。於3月上中旬將選好的慈姑粗壯頂芽,按行株距5釐米×5釐米栽入育苗地,栽植深度為頂芽長的一半,每畝大田需備慈姑頂芽20公斤左右。栽後及時搭架、覆膜。植株萌芽期保持淺水層。2-3葉期追施1~2次稀糞水。後期注意通風煉苗。

  :移栽

  可利用肥沃低窪田作慈姑栽植大田。移栽前每畝大田施優質廄肥2 500公斤或綠肥3 000公斤,加氨化磷肥35-40公斤,耕翻入土,整平後上淺水。4月上中旬從育苗地起苗,並將苗的外圍葉片摘去,留葉柄20釐米長,然後按行距1米、株距16~20釐米將慈姑苗栽入大田,栽植深度10釐米,每畝栽3 300-4 000株。栽後灌一層薄水,以後淺水勤灌。

  :田間管理

  植株移栽7-10天活棵後追肥1次,每畝施尿素10公斤或人糞尿1 000公斤。7月上中旬再追肥1次,每畝施草木灰70-75公斤或碳酸氫銨100公斤促球莖膨大。植株生長前期要適當擱田,擱田程度以田不陷腳為宜。及時除草和剝除植株上的老黃葉及部分側芽,增強田間通透性。

  :病蟲害防治

  危害慈姑的主要病蟲害有黑粉病、蚜蟲、螟蟲。黑粉病可用25%多菌靈5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800倍液,或25%粉鏽寧800倍液噴霧防治,每隔7-10天噴1次,連噴2-3次。蚜蟲可用40%樂果1 500倍液噴霧防治。螟蟲可用25%殺蟲單600-800倍液噴霧防治。

  慈姑優良品種

  紫圓姑產量高,成熟早,各地廣泛栽植。生育期為180~190天,植株矮壯,葉柄粗壯,生長整齊。葉片寬,球莖圓形,高4~5cm,單球重20~30g。

  外皮青紫色,肉白色。頂芽粗壯,多向一邊彎曲。為早熟品種,產量高,每1000平方米可產1100~1500kg,高產時可達2000kg以上。

  白衣姑晚熟品種。植株高大,株形開展。單株結球11~15個,球莖卵圓形,外皮黃色,肉黃白色,單球平均重30~32g,有3道環紋。頂芽長4~5cm,生育期為190~200天。品質好,肉質細嫩,每1000平方米產量為1100~1500kg。

  沈蕩姑中晚熟品種。株高70~80cm,球莖橢圓而略扁,高5.5cm。頂芽扁而較長,外皮淡黃色,單球重33g。肉質柔軟,含澱粉多,品質好,每1000平方米產量1500kg。

  白肉姑早熟品種。抗逆性強,生育期為110~120天。株高70~74cm,葉片狹長,葉柄粗大。匍匐莖粗大、白色,球莖卵圓形,外皮和肉均為白色,故有白肉慈姑之稱。單球重50g左右。肉質鬆爽,品質好,產量高,耐貯運,多供出口。

  馬蹄姑栽培歷史悠久,是優良的農家品種,山東廣為種植。株高75cm,葉片細長,葉色青綠。葉柄粗大,有縱溝,球莖扁圓形,外皮和肉均為白色,生育期120天左右,抗逆性強,為晚熟品種。產量高,每1000平方米可以產2200~3000kg。澱粉多,風味好,品質優,耐貯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