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創業還是打工

  是選擇打工還是創業,這是一個人讓人頭疼的問題,一方面想要施展自己的拳腳打天下,一方面擔心創業失敗了落得生活慘淡,該如何抉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內容。

  是先打工還是直接創業?答案讓我驚呆了!

  第一問:成功路上,您是自己亂走,還是有老師指導更好?

  人生路上,因為有父母,才有生命;

  成功路上,因為有老師,才有方向。

  父母優秀,才可以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優秀的老師,才可以帶出優秀的學生。

  成功第一條,就是找到人生的導師。

  也就是,在成功道路上,先找到成功的導師,才能成功。

  很多人,人生路上有父母,卻是成功路上的孤兒,沒有人指導。自作主張,隨波逐流,道聽途說,人云亦云,沒有方向,一片迷茫。

  父母我們沒有辦法選擇,但老師,您一定要去學會選擇,您覺得是嗎?

  第二問:打工還是經商?

  您打工這些年,您的工資漲了多少?一年下來,您口袋裡增加了多少收入?如果您的工資收入永遠趕不上房價,物價,油價,醫療費用,教育成本,交通成本的上漲幅度,您覺得結果是什麼?不斷上漲的生活成本,讓打工者口袋裡的收入越來越少!財富之父羅伯特清崎說:獲得財務自由,唯一的辦法就是經商!

  那些不想賺錢的朋友,就不要繼續往下。道不同,不想與謀。

  這句話我們經常說: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實力決定尊嚴。別空口談愛心,談孝心。給父母買件衣服都猶豫半天,您還說自己孝順嗎?您忙得連陪伴父母,給父母打電話的時候都沒有,還談孝心嗎?孝順都需要實力,愛也需要能力,維繫家庭也需要實力,貧賤夫妻百事哀,貧窮國家無外交。

  當然,賺錢不是唯利是圖,而是在奮鬥中,用自己的勝利果實給自己一個獎賞。在為目標奮鬥的過程中,得到的開心才是最永久的。開心的賺錢,開心的享受過程,這才是最重要的。

  第三問:先打工,還是先創業?

  您覺得現在是富人賺錢快,還是窮人賺錢快?一棟房子的轉手,一打工者一生的血汗還不夠!我們什麼時候創業最好?答案是剛剛畢業的時候,是年輕的時候。

  為什麼?首先如果你去打工,可以預見那個環境是多麼的消極。為什麼那麼多人本來有創業的打算,工作幾年之後卻意志消沉,失去鬥志?就是環境改變了他,消極的環境把他同化掉了,這是非常可怕的。成功人士說:人最可怕的破產就是失去熱忱。中國也有句古話:哀莫大於心死!

  其次,你打幾年工就能學到創業的經驗,就有了閱歷?充其量就是有了怎麼樣打工的經驗,但是做老闆跟打工是一樣的嗎?不一樣。所以你那個經驗和閱歷毫無作用,甚至讓你形成一種打工者的窮人思維阻礙你的成功之路。

  第四問:你打工能建立人脈?

  我們有句話說:成功者吸引成功者,打工者吸引打工者。

  什麼意思?就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的意思。你的周圍全都是打工者,他們對你創業能起到什麼作用?最後說資金,你打幾年工能存多少錢?算你10萬,能做什麼?服裝店都開不起。即使開得起,也是把數年的積蓄全部壓上了,一旦失敗將一無所有,而且白白的耽誤幾年大好時光。

  第五問:能力還是借力?造船還是借船?

  無容置疑,打工都需要一技之長,創業也沒有白吃的午餐。李嘉誠說,創業,只有兩個辦法:造船過河和借船過河。顯而易見,造船的更需要實力,比如您開家小店,資金、貨源,物流,倉庫,店面,房租,員工,人事,管理,人際關係,競爭等,都是要您去處理。

  跟30年前不同的是,今天早已經供大於求,今天很多開店的人,用盡心思經營,去競爭,到頭來身心疲憊,去除房租,工資和各種成本,其他的錢很多又送給醫院,到頭來還是為“房東,員工打工”!靠實力競爭,就是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蝦吃泥。所以,最智慧的人,不是能力強,而是會借力。神舟電腦老總,申請QQ都不會。所以,先借力,後能力,就是最智慧的人。當能力不強到時候,先借力,借船過河,叫養精蓄銳,當實力強大的時候,在造船也不遲!很多人,自己沒有實力卻要打造平臺,樂於造船,一生都在造船,結果人財兩空,忘記過河了。

  第六問:靠眼光還是靠眼睛?

  李嘉誠說:當一個新生事物出來的時候,所有人反對,您要堅定的做,當95%的人反對的時候,您要趕緊做;當50%的人認同的時候,您就做一個消費者就好了!翻譯一下:李嘉誠說當一個新生事物出來的時候,所有人用眼睛看,您要用眼光看!但所有人都能看懂,您就要改行了!所以,一般來說,打工不需要眼光,所以,打工永遠是多數人;做生意,尤其是把握機會,需要眼光,所以,富人永遠是少數人!

  什麼是機會?現在很少人知道,很少人認同,很少人去做;未來很多人知道,很多人認同,很多人去做,這就是機會!

  第七問:單打獨鬥還是借用一個團隊去創業?

  社會就是競爭,優勝劣汰是千古不變的規律。在強者越強,弱者越弱的時代,唯有抱團,藉助平臺,藉助團隊,發揮每個人的優勢才是真正的取勝之道。

  國與國,企業與企業,商業與商業,朋友與朋友,人與動物,自然與社會,無不是如此。那種以為自己很厲害,目空一切的人,不懂合作,註定在市場的大浪中被吞沒!

  創業還是打工?看看成功創業者怎麼說

  現在關於創業的報道越來越多,創業也越來越成為年輕人的選擇。但是,雖然有創業者做出了偉大的產品和偉大的公司,更多人的創業都是以失敗告終的。

  在美國感恩節前夕,一位創業者在國外程式設計師和創業者聚集的社交新聞網站 Hacker News 上表示自己創業失敗了。他花光了所有的錢、信用透支、賣了房,家裡能賣的基本都賣了。他有兩個不到6歲的孩子,妻子又懷孕了。

  這位創業者的經歷引起另一位創業者 Aaron Hillegass 的共鳴。Aaron Hillegass 是一家百人規模的程式設計培訓和諮詢機構 Big Nerd Ranch 的創始人,他在2001年建立了這家公司,但公司真正迎來大發展是在2008年以後。

  Aaron 表示,再過一個月自己的公司要啟動校招,他也經常遇到優秀的學生不願加入公司而想創業。因此他寫了一篇文章來闡述自己對創業和加入公司的想法,雖然這篇文章在某種程度上是一個“招聘貼”,但 Aaron 的一些觀點的確很值得有創業想法的人蔘考。

  簡言之,Aaron 認為,創業最好的地方是能夠決定一家公司的文化。但是鑑於創業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運氣好壞,那麼如果你能找到一家志趣相投的公司,而這家公司又願意付給你有吸引力的薪水能讓你去解決問題,就趕緊加入這家公司,別創業。

  第一:創業是否成功主要靠運氣

  很多成功的創業者會說他們成功是因為找對了人,或者公司戰略定的好,或者合適的投資人,或者快速試錯和轉型。但是 Aaron 認為,之所以會有那麼多觀點,是因為這些人都忽視了運氣的重要性。很多成功創業者和失敗創業者的最大區別是一個運氣好,一個運氣差。

  Aaron 從10歲開始學程式設計,後來進入了喬布斯建立的 NeXT 公司做開發者。因為對 NeXT 和蘋果公司使用的程式語言比較有經驗,他在 2001 年和合作夥伴 Emily 創辦了 Big Nerd Ranch 公司,主要提供程式語言 Objective-C 的培訓和其他程式設計方面的諮詢服務。

  當時蘋果公司遠不如現在受歡迎***2001年蘋果推出 iPod,可以說剛剛開始復甦之路。當時蘋果公司的股價還不到10美元,現在為560美元***。因此 Big Nerd Ranch 的發展並不是很理想,雖然他向每個人兜售自己的想法,到2008年公司還是隻有7個人。

  2008 年蘋果推出了 iPhone 的開發者 SDK,由於 Objectvie-C 是 iOS 作業系統***當時稱為 iPhone OS***最主要的程式語言,於是一夜之間,Aaron 和他的6名員工成了世界上最火的領域裡最優秀的程式設計師——而這個領域在蘋果釋出 SDK 前幾乎不存在。

  在這之後 Big Nerd Ranch 迎來了高速發展,現在已經有超過100名員工,在歐洲和拉丁美洲都有辦公室,並且成了 iOS,Android,JavaScript 和 Ruby 等程式語言方面的專家。

  Aaron 自詡為一個聰明的人,但他表示,聰明和努力工作讓公司擴充套件到了7名員工的規模,接下來的發展全是靠運氣。

  的確,他在 2001 年的時候不可能猜到蘋果會在6、7年後推出 iPhone 和 App Store,而如果蘋果沒有那樣做,Aaron 的公司到現在可能也就10人左右,甚至有可能已經倒閉。

  第二:創業初期充滿青春期的煩惱

  Aaron 認為,創業初期是創始人最辛苦的時候,不僅僅是工作辛苦,更重要的是付出的努力很可能得不到任何回報。很多時候,創業人花了大量的時間和經歷去做一件事,最終卻發現必須放棄。

  不過,最糟糕的是,創業者會發現,自己的競爭對手都有比自己強的地方。比如一些公司會更懂這個行業,一些公司已經有客戶和收入,一些公司甚至已經開始盈利。

  雖然很多時候,新進入者有全新的眼光和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創業者會覺得這是自己的優勢。但 Aaron 表示,大部分時候那是一種劣勢。

  在創業初期,團隊不可能做到精細化分工。那就意味著創業者可能要花數個小時來做一件專家10分鐘就能搞定的事情。Aaron 表示自己在公司每個職位都做過,並且都做的很差。

  第三:錢只要夠用就好

  很多創業者在成功後都身家過億,因此成為億萬富翁也是一些人創業的原因。

  Aaron 過過窮日子,他知道窮日子不好過。現在他認為,有足夠多的錢是件很爽的事情。

  Aaron 對足夠多的定義是:你可以請朋友去一家不錯的餐廳吃飯,但完全不用擔心這頓飯的花費。

  在和一些億萬富翁打過交道的過程中,Aaron 發現成為億萬富翁比有足夠多的錢花僅僅是更好一點而已。所以他覺得年輕人對未來的想法不應該是“我怎樣成為億萬富翁”,而是“我怎樣有足夠多的錢花?”

  當然,也有人希望賺足了錢,然後退休。但是 Aaron 認為,如果聰明的人很早就退休,然後打打高爾夫球等著老去死亡,那其實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就算在傍晚要離開世界,Aaron 也希望當天早上他能給某個專案貢獻一些有用的程式碼。

  第四:創業很多時候並不能解決真問題

  很多人創業是希望通過創立一家公司去解決問題。創業者會希望這個問題現在還沒有人能很好的解決,如果自己能搞定,就會有人買單。

  最重要的是,這個問題得是一個真問題。Aaron 認為,很多時候創業者是在猜某個問題是否存在。

  當你是為一家公司工作的時候,公司的客戶會提出問題,並且為一個好的解決方案買單。對於公司的員工來說,不需要去猜測有什麼問題要去解決。

  Aaron 認為,老公司都希望創新,並且這些公司也有資源幫助有想法的人去實現自己的想法。在大公司工作,你產品釋出當天就能獲得成百上千的客戶,從而產生出一種自己對世界有貢獻的深深的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