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女性創業成功典例
創業要想成功,除了有了點子以及熱情是不夠的,需要無所不用其極的接近真實。看看那些女性創業的典例,學習她們的方法,找到適合自己的成功之路。那麼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希望對你能夠有所幫助。
一
80後女大學生養雞創業故事
在曲阜市尼山鎮屯裡村,有十餘戶養雞戶,而引領這場養雞創業大潮的,則是嫁到村裡的棗莊“媳婦”魏哲英。魏哲英是80後創業大學生典型,現在的她,卻有著更重要的身份——屯裡村支部委員,曲阜市第十二屆十三次政協委員,濟寧市第十二屆黨代表。回鄉創業的她走上了養殖致富的道路,儘管這條道路坎坷曲折,三落三起。
放棄工作毅然回鄉第一批雞被秋雨淹沒
2002年,魏哲英從聊城學院畜牧獸醫專業畢業後,就來到青島的一家肉雞公司打工,她所在的公司是集種禽、孵化、肉雞飼養、肉產品加工、飼料、獸藥為一體的龍頭出口企業,憑著一番幹勁兒,魏哲英一步步從一名普通員工逐漸晉升到中層管理幹部,從事技術管理工作,成為技術骨幹。
在青島工作的第二年年底,她與老家是山東省曲阜市屯裡村的孔憲華結婚了。二人同是單位的大專畢業生,在公司又是中層以上幹部,公司優先為他們考慮安排住房問題。然而,正當他們在青島的事業一片光明時,魏哲英夫婦卻有了回家創業的想法。她與孔憲華商量,與其在外面給別人打工,還不如回家創出屬於自己的一番事業。於是,2005年5月份,她與物件雙雙毅然辭去了工作,回到了屯裡村。
因為有工作經驗,他們決定從自己擅長的領域出發,搞肉雞養殖。幾經曲折,魏哲英夫婦用自己家的承包地換下了鄰居靠路邊的一片場地,進行雞棚的搭建,可天有不測風雲,由於養雞場靠近河灘,地勢低窪,排水不暢,回家養的第一批雞還沒出欄,就被一場罕見的秋雨給淹沒了。魏哲英告訴記者,第一次養雞,直接經濟損失過萬,再加上建棚的一萬多元,這一場洪水讓他們幾乎破產。
東山再起從頭開始第二批雞遭遇禽流感
在一番傷心痛苦之後,魏哲英選擇了堅強。收拾殘局,總結經驗,吸取教訓,魏哲英一步一步重新建起了大棚雞舍,進來了雞苗。然而,老天爺又給魏哲英開了一個大大的玩笑,這第二批雞在成長的過程中,又趕上了全國爆發的禽流感。
據魏哲英介紹,那個時候,人們“談雞色變”,不敢吃雞,肉雞的價格暴跌。不過,有著良好專業素養和前期養殖經驗的魏哲英,在進購第二批雞時,精心選取了雞苗,科學飼養,同時與肉雞收購公司簽訂了合同,最終,魏哲英的這批雞,在市場價卻跌至每斤2.3元的情況下,仍按照合同以每斤3.1元被回收,這一次,她盈利6000元。
創業的初期,魏哲英也有過後悔的懊惱。放著安穩的工作不幹,偏回家養什麼雞啊,這樣的情緒也曾困擾過她。然而,倔強的魏哲英還是咬牙挺住,堅信陽光總在風雨後,既然決定做了,就不能再猶豫,而且要做出個樣子。
創業剛剛出點成績
又經歷了“拆棚”***
經歷了兩次失敗和挫折,魏哲英的堅持有了更大的回報。第三批合同雞掙了8000餘元。2006年春天,養雞行情看好,第四批雞掙了5600餘元……到第七批雞時,她獲利1.2萬元。盤點回家創業養雞一年多的時間,雖歷經風雨,卻也收穫不少,一年的時間,養雞共盈利5萬多元,魏哲英在辛苦付出之後,終於嚐到了創業的甜頭。
然而,就在她準備趁勢大幹一場的時候,問題又找上了門。當初與鄰居講好以地換地,付錢包地兩家雙贏,可是這位鄰居老農眼紅心狠,總是想著“找茬”,整天以各種事由到雞場“視察”,攪合的魏哲英全家不得安寧,事情僵持到2006年10月份,鄰居老農非讓拆棚,萬般無奈之下,魏哲英只好把剛建起不久的大棚和場舍忍痛拆了。
關鍵時刻,政府出手相助。經過村委會協助,2007年年初,魏哲英轉包了一處新場址,2007年2月至4月份,她傾其全部家底,投資10萬餘元,建成了兩座可飼養15000只雞的大型雞棚,興建了50噸的蓄水池,2007年共飼養出欄了8萬多隻肉雞,除去成本,純收入15萬元。現在,魏哲英的事業一切步入了發展的快車道,一些村民看到她養雞掙了錢,眼也熱了,也要跟著建雞棚,她都毫不保留地手把手教給他們,並現場指導傳授技術。在魏哲英的帶領下,屯裡村興起了養殖大潮,共同走上致富道路。
二
爬行女養牛創業建年產4百萬肉牛養殖場
今年35歲的潘遠香是宜賓市屏山縣大乘鎮正直村村民,她3歲時因病致雙下肢癱瘓,系肢體二級殘疾人,只能用手爬行,大家都喊她“爬行女子”。她曾自卑和哀怨過,但擦乾眼淚後,憑著身殘志堅的毅力,她艱難求學和創業,建立了一個養殖場,還要帶動村民致富。她闖出了殘疾人奮發向上的心聲,闖出了絢麗多彩的美好世界,闖出了一片新的天地。
“人生之路坎坷不平,上天為你關閉了一扇門,自然也會為你開啟另一扇窗。我們的人生可能會遭遇不幸,但依然要選擇堅強。”潘遠香說。
近日,記者來到屏山縣大乘鎮正直村,實地採訪了這位自強不息的“爬行女強人”和她的養殖場。
禍從天降 小女孩學會堅強
潘遠香的犇犇肉牛養殖場位於大乘鎮正直村石明組,地處一個偏僻的小山溝裡。記者趕到這裡時,潘遠香和工人正在切割草料喂牛。儘管之前當地有關部門作了介紹,但初見潘遠香還是帶給了記者強烈的震撼:她的下肢嚴重萎縮,只有上半身能夠活動,要挪動身軀必須靠雙手爬行。她此時正坐在地上,費力地用刀宰草。宰好的草料放在背篼裡後,她又使用雙手挪一步再把背篼往前拖一下。進入養殖場內後,她像招呼自己的孩子一樣,和場內的西門塔爾牛說話,並一一為它們喂草料。
就是這樣一個潘遠香,卻建起年產值超4百萬元肉牛養殖場。
3歲時,潘遠香因高燒不止被送到一傢俬人診所,經醫生搶救命保住了但卻不能直立行走。後經檢查發現,在治療過程中醫生不慎打壞坐骨神經。從此,潘遠香失去了行走的能力。從5歲起,只有上半身能正常行動的她,便在家廚房負責燒火煮豬食。至此再沒單獨“行動”過的她,在一次“意外”中學會了爬行。“在一次燒火中,多加了些柴火,火焰猛噴出來,把旁邊一堆柴火點燃了,把我嚇著了就摔了個跟頭,然後我下意識的往外頭爬。”
學會爬行的潘遠香很興奮,她終於覺得自己不是廢人。從此,她開始試著洗衣、做飯、打掃衛生,盡力學會自己做家務。為了讀書,她堅持爬行上學。“夏天地面很燙,手掌心幾乎全是泡,冬天兩隻手全是凍瘡,紅一塊、紫一塊的腫得像泡粑。”潘遠香印象最深的是,自己用稻草編手套,由於技術不過關還沒到校就磨破了。“那時候家裡窮,下雨天手上沾滿了泥,只能到校前兩手搓搓就算了。”
10歲才勉強上小學一年級,學習和生活對於潘遠香而言,都比常人艱難許多。別人做一遍就完成,她卻要付出數十倍的努力。艱難唸完小學和初中,她的成績一直保持班級前三,但繼續上學卻成了難事,無法正常行走的她被學校拒之校外。但潘遠香並不服輸,就在她快要絕望的時,高場職中的一位招生老師答應讓她入學,還為她爭取到了特殊照顧。當年,潘遠香的事情經媒體報道,迎來不少好心捐助,為她省去了三年的學費。
生活磨礪 “爬行女”樂觀面對
潘遠香2003年高中畢業後,先後又去學習了電腦和會計知識。2005年開始和人一起做家裝,她主要從事設計工作。“我們是典型的‘游擊隊’,做熟人的活以及他們介紹的家裝,幾年下來還是攢了一點錢。”
潘遠香說,她2006年嘗試養鴨,辛苦了一年最終血本無歸。“虧了幾萬元,都是借的,壓力太大了。”正當她情緒極度低落的時候,她當年成家了。原本應該沉浸在婚姻的喜慶之中,丈夫卻在她懷孕期間離家出走,至今沒有訊息。談到這裡時,潘遠香神情顯得非常凝重。“兒子現在9歲了,送在我妹妹那裡讀書。家庭的事情都過去了,我現在全部的精力是搞好養殖場。”潘遠香對於家庭的變故不願多談。“兒子出生後過得十分艱苦,我的身體情況不好,連揹他都困難。在家人的幫助下,孩子慢慢長大,也十分健康,這是最讓人欣慰的事情。但孩子慢慢長大了,我這個殘疾媽媽給他帶來了自卑情緒。我必須學會堅強和樂觀,以此感染孩子。我也必須搞好自己的養殖場,讓孩子今後以媽媽為驕傲。”潘遠香說話間透露出堅毅。
艱難創業 殘疾身軀撐起一片天
兒子2歲時,潘遠香把他送到了幼兒園。幾年時間裡,潘遠香搞裝修、養雞鴨,事業上最終都沒有起色,還負了債。“受到打擊,我好長時間都沒有回過神。我想不通,自己努力做好了每一個環節,為什麼還是失敗呢?上天已經對我不公平了,我不能就此消沉,每天還是要樂觀面對生活的重擔。”潘遠香說,她又重回原點,腳踏實地重新從事自己的裝修行業,其它的就不要去亂想了。
2012年,她開始四處瞭解和學習肉牛養殖,還專門請教了畜牧部門專家。說幹就幹,在親朋好友和政府部門的幫助下,養殖場2013年在她老家動工建設。“現在已投入了200多萬,除了養殖場建設外,肉牛的本錢很大。”潘遠香說,養殖場目前有42頭肉牛,還有75頭分給了屏山的農戶餵養。
據潘遠香介紹,養殖場今年的計劃是出欄200頭肉牛,產值400萬左右。今後,她還將建一個肉牛屠宰場,形成一條產業鏈,直接面向市場。“預計6月就有一批肉牛上市,前來預購的很多,目前供不應求。”
潘遠香說,她最大的心願是帶動附近村民特別是殘疾人共同致富。“養殖場今後繁殖的小牛將送給鄉親們餵養,我提供技術和飼料支援,並全部回收肉牛。牛的生長期在8—10月之間,鄉親們每頭牛能賺5000元左右。”潘遠香告訴記者,?如今,肉牛專業合作社已經成立,他們走上了養殖場加養殖戶互惠互利共贏的發展之路,市場前景良好。
潘遠香的想法贏得了鄉鄰們的尊重。58歲的村民潘洪清說,潘遠香雖然殘疾,但幹事有魄力,深得大家信任。“她建養殖場的時候,我和其他村民經常來幫忙,我還借了2萬元給她。我今後也準備養幾頭牛,這樣既能照顧家裡,每年也有上萬元的收入,不必出門打工了。”
學駕駛開車夢今年能實現
在潘遠香的家中,她購置了一臺安裝在汽車上的殘疾人操作裝置。“開車也是我的夢想”,潘遠香說。
其實潘遠香從小讀書、在家人的不理解下非要讀高場職中。按照當地人的說法,等她長大了,隨便擺個攤攤,找個人家嫁了。但是在潘遠香內心深處,從來就沒有放棄過要努力過上好日子。
潘遠香說,從小一個親戚要經常騎摩托車進城,那個時候他很喜歡進城去,因為羨慕城裡人的生活,雖然她身體殘疾,卻立志要通過自己的雙手過上正常人的生活。
“我沒有覺得哪裡不對勁,也沒有感覺到自卑。”潘遠香談到別人用異樣眼光看他時候說。潘遠香說,她還在上海學習駕校,能夠開車也是她的夢想,也許今年就能實現。
據屏山縣殘聯負責人介紹,潘遠香的肉牛養殖場帶動了23名周邊殘疾人發展肉牛養殖,殘疾人家庭年增收1萬元以上。潘遠香身殘志堅,自強創業,她的堅強和樂觀感染著身邊的每個人,同時帶動周邊更多殘疾人和貧困村民發展肉牛養殖,幫助他們共同致富,將自立、自強的道路向著更加廣闊的天地延伸。“潘遠香是殘疾人創業中的典型,市縣對她的養殖場都十分重視,並給予了政策支援。目前,省市縣殘聯打算將潘遠香的自強創業事蹟在全國相關會議上進行交流。同時,我們將聯絡畜牧等部門,為潘遠香的養殖場提供支援和幫助。”該負責人說。
>>>點選下頁進入更多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