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創業勵志的事蹟

  創業,一定要有激情燃燒的歲月的感覺,或者是萬馬奔騰的感覺。看看那些創業勵志事蹟,感受她們的精神,激勵自己的鬥志。那麼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就隨小編一起去看看吧,希望能夠有所幫助。

  一:

  80後女生從擺地攤賣衣服開始的創業經歷

  2007年畢業出來,不想當打工一族,想出去做生意,當老闆。當正式作出這個決定後,才發覺原來什麼都還沒定。賣什麼?哪裡賣?怎麼賣?一連串的問題在腦海浮現。平時經常能看到學校門口街上有很多賣水果的,我就在想:賣水果怎樣呢?但是賣不出去幾天不就爛了,能不能退回給批發商呢?如果城管來了帶著這麼重的東西會不會走不掉呢?對 於我這種約等於無資金成本的人來說,面對這麼多的問題放棄了賣水果這個想法。決定實地考察,去了學校門口、地鐵口、天橋、步行街很多地方。

  說說我出攤的第一天吧,去到了一個離地鐵口不遠的位置,看到有三個人在那邊擺著了,禮貌性地問了一個阿姨:“你旁邊有人擺的嗎?”得到應允後就攤開了帶來 的布,把東西拿了出來。過了幾分鐘,我做成了第一單生意,一位女孩子過來買了一條吊帶裙,20塊錢,沒有砍價。心裡樂滋地想進價是14塊,賺了6塊,那種 賺錢的感覺真好。之後的兩個月裡,我基本上都是每個地方擺三四天就換地點,我覺得三四天裡經常在同一地點出沒的人要不就是喜歡的已經買了,要不就是不喜歡的你繼續擺也不會過來看,所以要經常換地點。也有遇過城管的,不過還好我走得快,把攤布的四個角一拎就跑,回頭看看那些賣水果推著車的很多被逮住了。兩個 月下來,賺了大概有四五千,也是在這時,在時裝城租了一個小鋪面。開始了我的零售商之路。

  租了間鋪面後,去批發市場進了女裝衣服、褲子 回來。以後主要也是銷售這幾種產品。有了自己的鋪面後感覺很多東西都不同了,不用再東奔西走了,不用再怕日晒雨淋了,不用再時刻警惕城管了。一樣的貨,相比擺地攤時也可以賣貴點了。因為進的貨比較多,進貨價也比以前便宜了,像同樣的衣服相比以前的十三塊五現在十三塊就能進了。所以生意額比以前擺地攤時多了 很多,利潤也多了不少。特別是到了週末,總是會忙不過來。但有些客戶還是比較難“伺候”的,一定要經得起砍價,一定要耐心地等待客戶試完一件換一件再換一 件,然後走去,自己還要微笑地說謝謝光臨。

  總體生意都還算不錯,後來請了個人回來幫忙銷售。2010年底在淘寶開了間網店,主要是賣衣服。雖然自己有貨源,但剛開始做沒信譽還是不太好做,後來一心、二心,網店生意才不斷好起來。不過這行業競爭很大,有時遇上淡季生意還是比 較慘淡。做了零售一年左右,就想跟朋友一起搞搞批發,能直接從產品的第一層---廠家拿貨,繼續降低進貨成本,以前小鋪面幾千幾百件的貨只能在批發市場 拿。經熟人介紹,跟深圳廠家寶安的一家叫帥靚服飾批發的廠家談好了進貨的相關事宜。然後在批發市場租了間店面,並租了一個倉庫。批發商之路即將開始。

  跟那個廠家籤的第一個合同是1千件衣服,進貨回來後除了留少量在批發市場店面外,其它的都放到了倉庫。作為批發商面對客戶時比零售商簡單多了,基本上都是看看貨的樣板,說說價錢就行了,大家也不怎麼講價,因為大家都知道批發就是這個價的了,要不也不叫 批發了。不過對於進貨量大的或者熟客還是可以適當減少少的。主要客戶有些是做零售業務的,有些是地攤族,也有些是搞批發的,從我這邊批發後再批發到其它地方。總之每天的人流量都很大,面對熟客就簡單了,帶他直接去倉庫拿貨就行了。而新來的客戶,看看店面的一些樣板,說說價錢,滿意就拿貨。客戶也會貨比三 家,就說衣服,有十塊的、十三塊的、十四五塊的。覺得十塊的跟十三塊的質量差蠻遠的,十四五塊的價效比不高,所以現在店裡主要批發的是十三塊錢的衣服。這類貨也比較受客戶的歡迎。做了幾個月後,想擴大下市場,搞搞網批,面向全國批發。現在兩條路都做得還不錯的。

  故事說到這,說說我對未來的想法吧,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夢想的實現需要我們敢於創造、勇於堅持、樂於付出。夢想的實現需要我們一步一個腳印,不斷思考,不斷努力。共同分享,共同創造,共同圓夢。

  二:

  80後女大學生養雞創業故事

  在曲阜市尼山鎮屯裡村,有十餘戶養雞戶,而引領這場養雞創業大潮的,則是嫁到村裡的棗莊“媳婦”魏哲英。魏哲英是80後創業大學生典型,現在的她,卻有著更重要的身份——屯裡村支部委員,曲阜市第十二屆十三次政協委員,濟寧市第十二屆黨代表。回鄉創業的她走上了養殖致富的道路,儘管這條道路坎坷曲折,三落三起。

  放棄工作毅然回鄉第一批雞被秋雨淹沒

  2002年,魏哲英從聊城學院畜牧獸醫專業畢業後,就來到青島的一家肉雞公司打工,她所在的公司是集種禽、孵化、肉雞飼養、肉產品加工、飼料、獸藥為一體的龍頭出口企業,憑著一番幹勁兒,魏哲英一步步從一名普通員工逐漸晉升到中層管理幹部,從事技術管理工作,成為技術骨幹。

  在青島工作的第二年年底,她與老家是山東省曲阜市屯裡村的孔憲華結婚了。二人同是單位的大專畢業生,在公司又是中層以上幹部,公司優先為他們考慮安排住房問題。然而,正當他們在青島的事業一片光明時,魏哲英夫婦卻有了回家創業的想法。她與孔憲華商量,與其在外面給別人打工,還不如回家創出屬於自己的一番事業。於是,2005年5月份,她與物件雙雙毅然辭去了工作,回到了屯裡村。

  因為有工作經驗,他們決定從自己擅長的領域出發,搞肉雞養殖。幾經曲折,魏哲英夫婦用自己家的承包地換下了鄰居靠路邊的一片場地,進行雞棚的搭建,可天有不測風雲,由於養雞場靠近河灘,地勢低窪,排水不暢,回家養的第一批雞還沒出欄,就被一場罕見的秋雨給淹沒了。魏哲英告訴記者,第一次養雞,直接經濟損失過萬,再加上建棚的一萬多元,這一場洪水讓他們幾乎破產。

  東山再起從頭開始第二批雞遭遇禽流感

  在一番傷心痛苦之後,魏哲英選擇了堅強。收拾殘局,總結經驗,吸取教訓,魏哲英一步一步重新建起了大棚雞舍,進來了雞苗。然而,老天爺又給魏哲英開了一個大大的玩笑,這第二批雞在成長的過程中,又趕上了全國爆發的禽流感。

  據魏哲英介紹,那個時候,人們“談雞色變”,不敢吃雞,肉雞的價格暴跌。不過,有著良好專業素養和前期養殖經驗的魏哲英,在進購第二批雞時,精心選取了雞苗,科學飼養,同時與肉雞收購公司簽訂了合同,最終,魏哲英的這批雞,在市場價卻跌至每斤2.3元的情況下,仍按照合同以每斤3.1元被回收,這一次,她盈利6000元。

  創業的初期,魏哲英也有過後悔的懊惱。放著安穩的工作不幹,偏回家養什麼雞啊,這樣的情緒也曾困擾過她。然而,倔強的魏哲英還是咬牙挺住,堅信陽光總在風雨後,既然決定做了,就不能再猶豫,而且要做出個樣子。

  創業剛剛出點成績

  又經歷了“拆棚”***

  經歷了兩次失敗和挫折,魏哲英的堅持有了更大的回報。第三批合同雞掙了8000餘元。2006年春天,養雞行情看好,第四批雞掙了5600餘元……到第七批雞時,她獲利1.2萬元。盤點回家創業養雞一年多的時間,雖歷經風雨,卻也收穫不少,一年的時間,養雞共盈利5萬多元,魏哲英在辛苦付出之後,終於嚐到了創業的甜頭。

  然而,就在她準備趁勢大幹一場的時候,問題又找上了門。當初與鄰居講好以地換地,付錢包地兩家雙贏,可是這位鄰居老農眼紅心狠,總是想著“找茬”,整天以各種事由到雞場“視察”,攪合的魏哲英全家不得安寧,事情僵持到2006年10月份,鄰居老農非讓拆棚,萬般無奈之下,魏哲英只好把剛建起不久的大棚和場舍忍痛拆了。

  關鍵時刻,政府出手相助。經過村委會協助,2007年年初,魏哲英轉包了一處新場址,2007年2月至4月份,她傾其全部家底,投資10萬餘元,建成了兩座可飼養15000只雞的大型雞棚,興建了50噸的蓄水池,2007年共飼養出欄了8萬多隻肉雞,除去成本,純收入15萬元。現在,魏哲英的事業一切步入了發展的快車道,一些村民看到她養雞掙了錢,眼也熱了,也要跟著建雞棚,她都毫不保留地手把手教給他們,並現場指導傳授技術。在魏哲英的帶領下,屯裡村興起了養殖大潮,共同走上致富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