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創業勵志的故事

  創業活動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活力的重要表現,創業活動強度逐步成為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潛力與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核心指標之一。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解開,希望能幫到你。

  名人創業勵志故事:巴菲特

  沃倫·巴菲特,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這位投資界的精英。 在2008年的《福布斯》排行榜上財富超過比爾蓋茨,成為世界首富。可是沒人知道,就是這個世界首富,其實也是從白手起家幹起來的。他的勵志創業故事激勵了很多年輕人。

  雖然巴菲特的父親是一家大公司的董事長,資產過億,但是在大學畢業後, 巴菲特的父親拒絕了他想接管父親的公司的想法。父親寧可慷慨地把大筆大筆的錢捐給了慈善機構,也不肯給巴菲特留一分錢。沒辦法,為了積累創業資金,巴菲特開始了自己的打工生涯。巴菲特白手起家成為世界首富的創業故事就是這樣開始了。80後勵志網帶你一起去了解巴菲特的創業故事和傳奇經歷。

  一、巴菲特6歲時候的創業故事

  第一次賺錢是倒賣可樂,據巴菲特的母親回憶,當她的兒子第一次對自由企業產生興趣時,還只是一個年僅六歲的孩子。他以每箱25美分的價錢在爺爺的雜貨店購買一箱可樂,然後以每瓶5美分的價錢在附近兜售。因為那時每瓶百事可樂的容量是12盎司,而可口可樂卻只有6盎司,但是,兩種可樂的售價是相同的。大多數孩子都心滿意足地喝著汽水,但他們從來不去多想什麼,只有巴菲特撿起汽水機旁被人們丟棄的瓶蓋,把它們分門別類並數一下各種瓶蓋的個數,看看哪種牌子的汽水賣得快。

  二、巴菲特10歲時候的創業故事

  當巴菲特還在露絲黑爾學校讀書的時候,就發表了一個名為"馬童選集"的報告,告訴人們在賽馬中如何設定障礙以及如何下注。他在他父母居所的地下室裡完成了這本小冊子的印刷工作,然後以每本25美分的價格出售。他和一個朋友運用數學原理開發出一套賽馬中挑選誰是贏家的系統。但是,由於沒有營業執照,他們的企業被有關當局關閉。10歲的巴菲特就開始閱讀有關股票市場方面的書籍。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對股票市場的痴迷有增無減,他開始繪製股票市場價格的升降的圖表。10歲那年,他開始在他父親的經紀人業務辦公室裡做些像張貼有價證券的價格,及填寫有關股票及債券的檔案等工作。

  三、巴菲特11歲時候的創業故事

  1942年4月,11歲的巴菲特開始小規模地購買股票:他以每股38美元的價格,購買了三股受歡迎的城市服務股票,當時,這就是他的資本淨值。小巴菲特還說服他的姐姐多麗絲和他一起投資。他以每股40美元的價格丟擲了他的股票,扣除佣金後,他賺了5美元。巴菲特一直關注著股票市場的變化,計算維持有利的平均價格而買進或賣出股票以維持高於平均的價格,並且,他已經意識到,他對股票市場的估計要比其他人敏銳、精明的多。1943年1月,他們全家搬到了維吉尼亞洲的弗雷德裡克斯堡,不過對巴菲特來說,他一種好像是被連根拔起的感覺,心情非常鬱悶。所以第二個月,巴菲特就回到了奧馬哈,和爺爺、姑姑一起生活。 跟很多小孩離家出走不一樣的是,他的離家出走是和商業有關。他跑到了賓夕法尼亞州的赫爾希,打算靠在高爾夫球場為球手找球、拾球賺點錢。同時,他還有個主意,那就是幫忙巡視好時巧克力工廠,並免費獲取一塊巧克力。

  四、巴菲特15歲時候的創業故事:

  15歲時候的巴菲特進入愛麗斯•迪爾中學讀書,他每天要走5條線路遞送500份報紙,主要是投送給公寓大樓內的住戶。有幾次,巴菲特病了,他的母親不得不代替他去送報紙。為了能夠更好地利用時間從顧客那裡收費,他發明了一個行之有效的出售雜誌訂閱的方案。他從被丟棄的雜誌中撕下帶有產品有效期的不乾膠貼紙,把它們歸類,然後在適當的時間請顧客從中選擇要續訂的刊物。巴菲特的老朋友卡羅爾說,少年時巴菲特就能把《賺1000美元的1000種方法》這本書背下來。他想象自己能從一臺機器開始,使他的贏利漸增到幾千美元以上。巴菲特和他的朋友唐納德?丹利,花了25美元買零件組裝了一臺彈球機後,開始了他們的彈球生意,他們把彈球機安裝在繁華的威斯康星大街的一家理髮店裡。開業一天後,這兩個年輕的企業家發現盛滿了五分鎳幣的盤子裡有一張4美元的紙鈔。 1945年,當巴菲特還在高中讀書時,他就從父親手裡買下了一家農場,這是一個未曾耕種過的農場,佔地面積為40英畝,售價是1200美元。然後,把農場租給了土地租用人。

  五、巴菲特17歲時候的創業故事

  1947年,17歲的巴菲特高中畢業。在他對股票市場研究還處在"繪製股市行情圖"的階段時,就已經積聚了一筆大約6000美元的財富,這個年輕人賺的錢比他的老師的薪水還多。他的父母負擔起了他上大學的費用,儘管他自己有能力支付這些。

  六、巴菲特19歲時候的經歷

  1950年夏天,19歲的巴菲特從內布拉斯加大學畢業,然後向哈佛商學院提出申請。他乘火車前往芝加哥,在那兒一個男士接見了他。巴菲特說,當時哈佛代表對他的印象是"19歲,由於身材消瘦,看起來像只有16歲的樣子,相當於一個12歲少年的體重。" 當兩個人的會面結束後,他進入哈佛大學的夢想也隨之破滅了。被哈佛大學拒之門外給他帶來了很大的痛苦,但後來的事實證明,這對他來講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因為他很快就意識到,教授商業課的權威教授在哥倫比亞大學。巴菲特向哥倫比亞商學院提出申請,並且很快就收到了接受他入學的通知。他於1951年6月畢業於該校。

  七、26歲的巴菲特就已經立志成為百萬富翁

  1956年,年少氣盛的巴菲特決心一試身手。一次,他在一個朋友家裡突然語驚四座,宣佈自己要在30歲以前成為百萬富翁。不久,一幫親朋湊了10.5萬美元,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巴菲特有限公司"。創業之初巴菲特非常謹慎。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他已擁有了五家合夥人公司。當了老闆的巴菲特竟然躲在家中埋頭在資料堆裡,每天只做一項工作,就是尋找低於其內在價值的廉價小股票,然後將其買進,等待價格攀生。這些股票果然為他帶來了豐厚的利潤。1957年,巴菲特掌管的資金達到30萬美元,但年末則升至50萬美元。1964年,巴菲特的個人財富達到400萬美元,而此時他掌管的資金已高達2200萬美元。巴菲特兌現了他的"百萬富翁"狂言。成為億萬富翁後的巴菲特不愛拋頭露面,不喜歡張揚,生活保持低調。他把他的生活準則描述為:"簡單、傳統和節儉。"

  1999年,為了向一家慈善機構奧馬哈孤兒院捐款,他拍賣了他的褲帶錢包,在此前的20年裡,他一直使用這個破舊的錢包。正如巴菲特所解釋的那樣:"這個錢包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

  【巴菲特勵志創業故事啟示】沃倫·巴菲特創造了財富神話!很多人認為:因為沒有資金,所以不能創業。持這種觀點的人,只看到問題***沒有創業資金***,卻看不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只看到困難, 卻看不到自己的力量;只知道哀嘆,卻不去嘗試解決問題。這樣的人永 遠也富不起來。在巴菲特面前,沒有解 決不了的問題;巴菲特沒有時間怨恨,沒有時間等待,只有急不可待的 行動。這才是白手起家的世界首富的本色!

  :馬雲

  一:學數學不如學英語

  正所謂"無心插柳柳成蔭",目標北大,只考上杭州師院;三年高考,一年數學成績1分,一年成績19分。大學畢業後,馬雲當了6年半的英語老師。期間,他成立了杭州首家外文翻譯社,用業餘時間接了一些外貿單位的翻譯活。馬雲說,"我當年學英語,我沒有想到後來英文幫了我的大忙。所以,做任何事情只要你喜歡,只要你認為對的,就可以去做。如果你思考問題功利性很強的話,肯定會遇到麻煩的。"

  後來這位"杭州最棒的英語老師"因為英語好的原因,受浙江省交通廳委託到美國催討一筆債務,結果是債沒討成,卻促成了他與網際網路的十年姻緣。

  網際網路本來就是"舶來品",馬雲流利的英語賦予他一張"國際通行證",使得他有機會征服《福布斯》記者,早早登上了《福布斯》的封面;使得他可以結交楊致遠、孫正義甚至比爾克林頓這樣的人物;使得他可以穿梭在達沃斯論壇,讓大家記住阿里巴巴。

  這些都促成了馬雲的國際化視野,使他能弄來資金,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二、目標遠大高舉高打

  雖說馬雲絕非天生麗質,但後天的"難自棄"讓他笑到現在。

  1999年春天,阿里巴巴創辦之初,馬雲向僅有的18名員工信誓旦旦:"我們要建成世界上最大的電子商務公司,要進入全球網站排名的前十位。"

  他為阿里巴巴確定的目標是:要做80年持續發展的企業、成為世界十大網站、只要是商人都要用阿里巴巴。

  他還表示,"我們現在好像在建一個大樓,今天是裝一根水管,明天是安一個馬桶,所有的事情都是亂七八糟的,而且經常改來改去。現在只有一個大概的輪廓,可以這樣說,阿里巴巴造幾棟樓,現在的基坑都已經打好了。也許到2009年,我們可以看出一個面目基本清晰的阿里巴巴。"

  在很多人對阿里巴巴將信將疑的時候,馬雲的高舉高打策略也沒有動搖過。如西湖論劍、請克林頓當嘉賓等。

  三、選對偶像不怕當粉絲

  在2013年的第二屆阿里巴巴網商大會上,馬雲當著楊致遠的面,稱其為"偶像"。的確,沒有楊致遠,馬雲的人生軌跡八成是要改寫。

  1995年,馬雲在美國第一次接觸網際網路,第一次看的網站就是雅虎,並"偶遇"楊致遠。隨後,楊致遠成了偶像,馬雲則成了"粉絲"。結果是,馬雲有幸在當年全程陪同了楊致遠的首次中國之行,帶他去了長城故宮,並由此建立了長期夥伴關係。

  此後如引來孫正義的投資、拿下雅虎中國,以及最終香港上市,背後都隱現著楊致遠的身影。

  四、口才與"精神控制法"

  接觸過馬雲的人都有體會,馬雲的口才"實在是太好了",好得讓人對他的話總有些將信將疑。據說第一次到央視錄節目,某編導就認為他誇誇其談,"不像好人"。

  如果將馬雲的精彩言論出版一本"馬雲語錄",相信並不是什麼難事。

  阿里巴巴能像磁石一樣吸引大批人才加盟,除了其本身的吸引力外,馬雲不斷地"洗腦"也是一個重要因素,有媒體稱之為"精神控制法"。

  1999年,馬雲決定回杭州從零開始創辦"阿里巴巴"網站。他對北京的夥伴們說:"願意同去的,只有500元工資;願留在北京的,可以介紹去收入不菲的雅虎和新浪。"他說用3天時間給他們考慮,但不到5分鐘,夥伴們一致決定一起回杭州去"芝麻開門"。

  據說馬雲頗為以此為豪。

  馬雲的精神控制法讓公司員工擰成了一股繩,成為了所謂的"螞蟻雄兵"。直到上市前夕,馬雲才高薪聘請了一些"虎豹豺狼級"的高階職業經理人加盟。

  五: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

  "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是阿里巴巴所有業務的核心指導原則。

  "我們要求銷售人員出去時不要盯著客戶口袋裡的5元錢,你們是負責幫客戶把口袋裡的5元錢先變成50元錢,然後再從中拿走5元錢。"馬雲說。

  "如果客戶只有5元錢,你把錢拿來,他可能就完了,然後你再去找新的客戶,那是騙錢。""客戶都完了,窮了,阿里巴巴也就完了。"

  這其實也是馬雲生意經的鮮明寫照。有人說馬雲朋友多,其中固然有馬雲的人格魅力在,但在生意場上,馬雲的這種價值觀也讓他得到了不少生意上的夥伴。

  六:倒立

  馬雲說,如果你倒過來看世界,他會變得不一樣。

  這不僅僅是理論,而是阿里巴巴員工的"必修課"。2005年,《福布斯》雜誌刊登了阿里員工貼牆倒立的照片,還說那是淘寶網員工的"招牌動作"。

  的確,"倒立"思維讓馬雲在與競爭對手打拼時,可以充分認識自己與對方的優劣,做到"以己之長,攻其之短"。

  倒立思維的結果,就是馬雲在與競爭對手過招時,從不按規則出牌。

  七:迴避辦公室政治辦事靠團隊

  "有的公司文化是爾虞我詐,搞辦公室政治,阿里巴巴不是。"馬雲曾表示。"我告訴新來的同事,誰違背了這個,沒別的話好說立即走人。"

  為了打擊辦公室政治,阿里內?a href='//' target='_blank'>咳嗽被桓諂搗保?碓蘋乖?詮?灸誆空箍?quot;延安整風運動"。

  馬雲相信,只要目標一致,一個平凡團隊也能創造出奇蹟。其實,阿里巴巴就是一個馬雲一手打造的"螞蟻雄兵"兵團。

  為了證明,馬雲甚至將西遊記的唐僧師徒也看作是一個平凡的團隊。馬雲認為,唐僧目標明確,孫悟空能力出眾,豬八戒好吃懶做,沙和尚任勞任怨八小時工作制,"這是一隻平凡的團隊,卻是嚴格創造的團隊,就是這隻平凡的團隊最終經過九九八十一難,取到真經。"

  馬雲多次說過,在阿里巴巴,客戶是上帝、其次是員工,最後才是投資者。

  八:武術

  馬雲是一個狂熱的武俠迷,據說年少時就喜歡舞搶弄棒,對武俠小說更是入迷。

  馬雲與金庸最早是上個世紀90年代在香港見第一面。兩人聊得投機,金庸便給馬雲題字"多年神交、一見如故"。

  因此,後來攜金庸先生數次西湖論劍自不必說。阿里巴巴的核心價值觀也被馬雲稱為"六脈神劍"——客戶第一、團隊精神、擁抱變化、誠信、激情、敬業。

  "中國企業都有一個從少林小子到太極宗師的過程。少林小子都會打幾下,太極宗師有章有法,有陰有陽,中國企業要從第一天就有練太極的想法才行。"

  喜歡武術,讓馬雲結識金庸;有了金庸,西湖論劍才有了號召力;而作為東道主,馬雲儼然成了武林盟主。其實,那時新浪才是老大,盟主應該由王志東來當。

  九:變

  馬雲曾說,"我覺得變化是必然的,網際網路最大的特徵是變化,阿里巴巴就處在不斷的變化之中。"

  馬雲無疑是善變的,浙商的精明在他身上一覽無餘。孫悟空有72變,馬雲深知,在千變萬化的市場面前,不變的結果只有死路一條。

  "擁抱變化"是阿里巴巴的所謂"六脈神劍"之一。馬雲對此的解釋是,突破自我,迎接變化,把變化當作日常生活。

  的確,這些年,阿里巴巴都在經歷劇烈變化。成立中國供應商、推出誠信通、成立淘寶、成立支付寶、收購雅虎中國、分拆業務、籌備上市,幾乎沒有停歇,阿里巴巴員工從幾十人發展到幾千人。

  在阿里巴巴內部,變是不需要理由的,馬雲要摧毀的,是員工頭腦中的一切慣性和惰性,他要榨乾的是,員工的全部創造性。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