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致富的人物創業勵志故事
人蔘果有著獨特的風味和豐富的營養成份,每100克鮮果中含鈣量高達910毫克,可加工成人蔘果口服液、鮮果汁、罐頭、飲料等,有人就看中了其中的種植創業商機,有什麼創業故事是跟種植有關係的呢?今天小編整理了種植致富的人物創業故事分享給大家,歡迎閱讀,僅供參考哦!
種植致富人物創業故事1:種植人蔘果 開闢致富路
“人若有緣,聞一聞能活三百六十歲,吃一個能活四萬七千年”,《西遊記》中令豬八戒饞得茶飯不思、讓孫悟空樂得心花怒放的人蔘果,經湖北襄陽市南漳縣巡檢鎮院子灣村李洪洲近兩年的精心培育終開花結果,飄香在古山寨的秋風中。
10月2日,大家來到李洪洲的人蔘果種植基地,李洪洲正在大棚內,小心翼翼地剪下已經成熟的果實。笑盈盈的人蔘果娃個頭並不大,長約8釐米,只有100克重,白玉般的身軀在綠葉襯托下彷彿似一張張娃娃臉。
“栽培這些‘小娃娃’可真不容易哩”。李洪洲說,他今年44歲,21歲外出打工,先後在寧夏銀川、新疆烏魯木齊等建築工地打工。2014年春節,他接到縣裡返鄉創業的號召後,從新疆購買了800株人蔘果苗,回鄉試種在自家的2分試驗田裡,1個月後,李洪洲眼看人蔘果苗發芽開花正欲喜上眉梢,一場料峭般的春雨後,果苗出乎意料地枯萎凋謝了,萬餘元的心血付諸東流。這是怎麼回事呢?2014年8月,他再次遠赴新疆求學,經當地果農指點方才恍然大悟。原來,人蔘果從生根發芽到開花結果要經受重重考驗,對種植的環境要求也十分苛刻,室溫超過30℃,人蔘果就只開花不結果,低於0.5℃苗木容易凍死。
吃一塹長一智。李洪洲再次從新疆帶回1000多棵人蔘果苗種植。時值秋老虎發威,暑氣來臨,他用遮雨布遮擋陽光,根據現場環境補光調溫;入冬後,他根據氣溫變化及時給大棚披上保溫被,大雪天每隔幾小時除一次雪;在澆水上,這位細心的主人以科學微噴的方式,像照料嬰兒一樣呵護著幼苗。在他的精心管理下,人蔘果今年6月開始掛果,8月下旬,可愛的“娃娃”掛上了枝頭,單個最大重達7兩。9月22日,在襄陽第二屆漢江流域農業博覽會上,他攜帶的400個人參果以單價被搶購一空。
“每畝可栽植種苗4000餘株,畝產在5000斤左右,按最低價位6元計算,畝平產值超過3萬元”,李洪洲一面向大家介紹他的碩果,一面憧憬著未來的規劃,他說,明年將計劃建立家庭農場,再創新種植方式,力爭採用合作社+農戶的方式,帶動鄉鄰互幫共進,努力打出人蔘果品牌,將人蔘果做大做強。
據悉,人蔘果有著獨特的風味和豐富的營養成份,每100克鮮果中含鈣量高達910毫克,可加工成人蔘果口服液、鮮果汁、罐頭、飲料等;最可貴的是富含其它水果所不含的“硒”元素和大量維生素等,硒是維持肌體正常活動的微量元素,是人體必須的營養素之一,能啟用人體細胞,增強活力,可防癌、抑制心血管疾病、防治高血壓和糖尿病,被譽為“生命火種”、“防癌之王”。
種植致富人物創業故事2:寒門學子 艱辛創業路
韋春奎愛做夢,夢中常出現五彩斑斕的圖畫。憑著美術的天賦和難以割捨的美術情結,韋春奎在山東一所名不經傳的美術學院完成了學業。
畢業了,韋春奎面臨兩難的抉擇。在外工作,可以從事自己心儀的事業,但讓韋春奎無法作出這步決定的,是體弱多病的父母和需要照顧的親人。經過痛苦的思索,韋春奎作出了人生最重大抉擇:回鄉創業!
這個家庭容不得他再耗費時間,必須找一條創業的道路。一個偶然的機會,韋春奎在山東衛視的一檔《鄉村採風》欄目看到了介紹大棚蔬菜種植的經驗。韋春奎突然想起來,在他的同學中,有不少家庭就是種植大棚蔬菜的。於是,韋春奎向鄰居借了500元,北上山東,輾轉鄆城、聊城、諸城、菏澤、壽光等地,拜師學藝,開始學習大棚蔬菜種植。
種植大棚蔬菜需要大量的資金,可到哪裡籌措這數十萬的款項呢?
就在這個時候,鎮計生辦負責人朱加寶、韋榮奎以個人名義擔保,幫他貸款10萬元,企業計生聯合協會會長張冬等也慷慨解囊,為他承擔了當年貸款利息5000多元。
漸漸地,韋春奎的生活發生了改變。他的努力也沒有白費,第一年就賺了兩萬多元,久違的笑容又回到了他的臉上。第二年,他建起了10畝塑料鋼架薄膜結構的大棚,時鮮瓜果,反季節蔬菜陸續在市場上市,立即成為集鎮農貿市場上的搶手貨。
2005年夏天的一場龍捲風和秋天的一次颱風,卻使韋春奎的大棚受到重創,這一年,他幾乎血本無歸。但韋春奎沒有沉淪,擦乾淚水,繼續他的 “圓夢計劃”。3年的打拼,韋春奎終於走出了低谷,成了遠近聞名的“蔬菜狀元”。
“春奎”生態牌走俏市場
韋春奎的蔬菜乾淨、口感好,價格便宜,深受消費者的喜愛,是消費者放心的 “綠色食品”。這是海安縣各大賓館飯店老闆的共同評價。
學過美術,畫過很多蔬菜水果素描的韋春奎知道,蔬菜講究賣相,他把美學的理念引進到大棚蔬菜種植中。繽紛的五彩椒、翠綠的黃瓜、火紅的番茄,讓參觀大棚的人們猶如走進工藝品展覽館。
在技術方面,除了蔬菜的整畦、授粉、採摘、掛果等環節外,韋春奎又引進生態種植模式,他種的蔬菜以豆餅菜餅等農家肥為主,化肥以高檔有機肥為主, “春奎”綠色生態菜吸引著各大飯店和居民們的眼球,生意好得出奇。
2003年,韋春奎從報紙上看到遼寧推行 “三維立體種植”模式,憑著自己的美術天賦,他自己畫起了圖紙,請人建起了20個立方的沼氣池,每年養豬60頭,豬糞經過沼氣池發酵後,用高壓泵直接給蔬菜施肥,保證了蔬菜絕對無公害。同時,他又將產出的沼氣免費供應給附近農家使用,幫鄉親們節省了大量的燃料費用。
現在,韋春奎 “三維立體種植”的模式引起了鎮農業部門的重視,縣農業局專家前來總結經驗, 《江蘇農業科技報》進行專題報道。2004年,一位常州的老闆慕名而來,指導韋春奎種植模式的更新,又使他的年產值從30萬元翻番到400萬元。
用自己的手,描繪絢麗人生
經過8年的經營,韋春奎成了遠近聞名的種植專業戶。2008年9月,鎮上將大棚蔬菜種植基地安排在周垛村,韋春奎又擴種了200畝。同時,安排了富餘勞動力30多人。
不久前,韋春奎成為南通市唯一推選 “江蘇省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十佳青年”候選人。今年五四青年節,韋春奎受海安團縣委表彰,成為該縣 “十佳傑出青年”。
一個大學生,一個蔬菜狀元,在創業致富的舞臺上,韋春奎實現了他的綠色夢,繪就了人生的美好藍圖。
馬鈴薯種植大戶創業致富故事
馮柏俊多年來一直從事農業生產技術鑽研,積累了豐富的農業生產經驗,他看到了冬種馬鈴薯確實是農業增收的好路子,於是便下了決心種植馬鈴薯致富。初期,他一方面向豐江合作社的創始人馮柱泉同志虛心請教,掌握馬鈴薯的生產技術,另一方面他積極籌措資金,利用自家的耕地試種。第一年,他種馬鈴薯便創造了可喜的效益,大大增加了馮柏俊的投資信心。之後,他便逐年擴大種植面積。2010年種植面積達60多畝,純收入6萬多元。
幾年來,馮柏俊利用自己在實踐中積累的馬鈴薯生產管理經驗,默默無聞地為廣大農民無償服務。為提高農戶的種植技術,在馮柏俊同志的組織下,農戶參加了豐江合作社根據各時期的生產管理需要免費舉辦的技術培訓班,使每個農戶都掌握了馬鈴薯、甜玉米、香芋等栽培技術。同時,馮柏俊也將自己多年來種植馬鈴薯所掌握的經驗和技術,毫不保留地傳授給農戶,另外,針對各階段馬鈴薯管理技術要點和難點,馮柏俊還聯絡合作社邀請專家進行現場指導。
在農閒時節,馮柏俊常常召集農民進行現場傳授經驗,進行技術培訓,向他們講解馬鈴薯的新品種、新技術,還把自己引進試驗成功的多個品種無償向廣大種植戶推廣、傳授。種植戶只要遇到技術上的難題,都會向他求教,他總是有求必應,積極幫助解決。
如梨園村委會梨園村馬鈴薯種植戶馮西禪,由於技術不通、管理落後,馬鈴薯生長很不理想,為此,急在心頭,馮柏俊親臨到該農戶田地現場觀看、查詢原因,幫助解決問題,現在馮西禪農戶的馬鈴薯生勢良好。又如農戶在種植馬鈴薯的生產過程中,普遍缺乏對晚疫病的危害性認識和防治知識,當馬鈴薯發生晚疫病時,不重視,防治不及時,造成薯苗過早枯萎,減產減收入,甚至虧本。為此,馮柏俊專門加強了對農戶的技術指導和培訓,使農戶普遍掌握了馬鈴薯晚疫病的防治技術和措施,及時做好相關的防治工作,使到馬鈴薯的生產獲得豐收。提起馮柏俊,農戶們無不拍手稱讚。
近年來,馮柏俊通過種植馬鈴薯先富起來了,他一直致力於馬鈴薯種植示範推廣工作,帶動農戶致富。去年冬,馮柏俊引進了荷蘭七號、中薯3號等2個優良馬鈴薯品種,利用晚造水稻收割後閒置的水田,種植了60多畝馬鈴薯,獲後得純利6萬多元,經濟效益非常可觀,起到了示範帶動作用;今年,又種植馬鈴薯80多畝,帶動了本村及周邊農戶12戶種植的馬鈴薯達400畝。
一有空閒,馮柏俊通過自己的成功事例勸導農戶種植馬鈴薯,依靠科學致富。在上級和牛江鎮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援下,在馮柏俊種植大戶的示範帶動下,牛江鎮2011年冬種馬鈴薯面積達8000畝,預計產量32萬擔,產鎮2880萬元,純收入1200萬元,解決了農村富餘勞動力1360人就業。
種植致富人物創業故事3:賣婚房種植“菇娘”
劉易辰,佳木斯市東風區建國鎮建國村書記助理、佳木斯東極尚品果蔬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2008年,從佳木斯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後,他進入東風區松江中學支教,任語文教師。2010年,考取了大學生村官被分配到建國村任書記助理。
劉易辰負責村裡的黨建,他利用兩年時間,整理村裡黨務材料,並形成該村第一部黨建材料。做事認真,是他的一貫風格。
2012年9月,劉易辰參加大學生村官會議,頗有感觸。這次會議,被他自己形象的譽為“思想創業”——紮實為農村服務,同時也為自己打好創業路。
建國村是水稻主產區,村裡地少,貧困戶多,如何帶領村民致富,是劉易辰思考最多的事。
光有想法不行,還要落到實處。此時,村裡有26棟大棚,劉易辰想到利用這些大棚種植香瓜,提前上市,賣個好價錢。劉易辰找村民商量,由村民出大棚,他出資金,賺到錢平均分配。結果,一年下去賠了10多萬元,他把準備結婚的錢都賠進去了。
不能賠一次就倒啊!想到這裡,劉易辰把婚房賣了,尋找新的專案,種植黃菇娘。因上次種瓜失敗,這次沒有村民願意合作。這時,村裡有個村民的外甥女要考中學,劉易辰就和這個村民商量,他免費給補課,讓村民教他種植菇娘,合作由此展開。 劉易辰認為,創業過程就是試錯的過程。為吸取上次教訓,劉易辰覺得自己缺少農業方面的知識,為此特意到哈爾濱學習農業知識,研究品牌問題。回來後,劉易辰成立了佳木斯東極尚品果蔬村民專業合作社,做品牌營銷,發展休閒農業。
劉易辰的思路是,社群支援農業戰略,下訂單到農戶,和小區對接,和企事業單位對接,和醫院銀行對接。種15個大棚菇娘,精包裝,賣進北京高檔社群。辛苦下來,這一次,淨賺20多萬元。
2014年5月,團省委組織大學生村官去哈爾濱科技園學習。此次學習,堅定了劉易辰打造休閒農業基地的決心。這年11月,團中央和農業部有一個青少年農業科普專案要在黑龍江落地。劉易辰抓住機會,以合作社的名義進行申報。2015年4月份,省級青少年基地落戶建國村。
打造體驗式農業,讓學生走進農村,校園支援農業模式,客戶群體由社群居民換成了學生。2015年,5000多人次來到建國村參觀農業,村裡僅此一項增收20多萬元。
採訪時,佳木斯前進區南崗村組織村民來到建國村學習,準備複製科普基地,並與轄區小學簽約合作。劉易辰表示,未來將大力發展科普基地共享加盟模式,收取加盟費3萬元。
劉易辰說,“我的創業故事,就是在試錯的過程中,不斷成長的。”如今,劉易辰被黑龍江團省委評為“80後創業導師”。
- 種植致富的人物創業勵志故事
- 有關列車的抒情散文詩歌
- 吃降壓藥水腫怎麼回事
- 表達牽掛傷感心情說說短語
- 金融學專業實力高校
- 區域網如何新增他人的共享印表機
- 黨員學習書籍目錄
- 招財風水知識
- 高考經典優秀勵志名言名句
- 激勵人生積極向上格言短句
- 組織行為學學習心得_學習組織行為體會與感悟
- 冬季孕婦如何正確護膚冬季孕婦正確護膚技巧
- 孤單愛情的簽名
- 一直的意思和造句
- 別墅歐式書房設計效果圖大全
- 什麼東西越洗越髒腦筋急轉彎的答案是什麼
- 正確的學習態度演講稿
- 安胎十三太保藥方
- 愛祖國更愛家鄉詩歌
- 關於白色馬蹄蓮的花語是什麼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