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手起家的創業勵志故事

  想要看勵志的故事,看白手起家的創業故事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哦,一起來看看吧。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閱!

  :一隻改寫命運的木箱

  生中處處都有“百寶箱”,等待你用智慧的鑰匙去開啟。20年前的一天,一個年輕的鄉下木匠走進上海市第一百貨公司。他是第一次來上海,商場內琳琅滿目的商品令他眼花繚亂,雖然買不起,看看也算長了見識,開了眼界。他的腳步在一處櫃檯前停住了,貨架上的一件商品引起了他的注意,那是一隻木箱,樟木箱,不用尺子量,以木匠的眼光,一看便知是28寸。出於好奇,他叫服務員取下來看看,香樟木,箱面上刻有“龍鳳呈祥”圖案,漆是棗紅漆,問價錢,答曰:“260元。”服務員還算耐心,補充道:“這種箱子是進口貨,已脫銷了,這只是樣品。”

  年輕的木匠無心再逛商場了,走出市場門口他又不捨得離去,那隻木箱260元的“天價”驚得他心如鹿撞。他跟隨父親學木匠十多年,製作扁擔、尿桶、犁耙等農具,也替人打製過不少樟木箱。在他的家鄉,樟木箱的價錢是以“寸”來計算的,一寸一元,28寸,28元;而剛才的那隻,一經雕刻,竟能賣出十來倍的價錢,而且供不應求!真是坐在井裡不知天有多大,他今天算是大開眼界了。那位服務員不是說已脫銷了嗎?我何不試試?興許發財的機會就在眼前呢。

  這麼想著,他抑制不住怦怦的心跳,終於,他壯了壯膽,返回商場找到那位服務員,告訴她,他是一家木器廠的廠長,他們廠也生產這種樟木箱。服務員說:你拿幾隻樣品來看看。20年前,樟木箱是娶親嫁女時女方陪嫁的必備之物,也是新婚夫婦臥室內的“三大件”之一,一般送一對,體面的送四隻,即便是上海這樣的大城市,婚嫁彩禮也未能免俗,故而需求量頗大。

  小木匠回到老家,搬出家中包括為姐姐結婚備下的樟木板,請來兩位民間雕刻師傅,精心加工。4只精緻的雕花樟木箱子製作完成,隨車託運至上海“一百”後,商場負責人看過樣品,當即簽下200只的合同。這一筆生意淨賺了一萬多元,使小木匠率先成為當時尚屬鳳毛麟角的“萬元戶”。就這樣,這個與父親一起以製作農具為主兼做樟木箱養家餬口的小木匠,在家鄉辦起了第一家木雕廠,雕花樟木箱由上海推向其他大城市,後東流扶桑。

  在日本,他還製作家家必備的佛龕木雕與遍佈長島的廟宇木雕,並在日本建立公司,當地一家著名“株式會社”賜他一金字匾額:東方雕刻第一家。資本日積月累,商藝觸類旁通,由木雕到銅雕,海內外市場日益拓展,並以海外市場作為主要目標;日後又投資房地產、娛樂業、餐飲業,不到十年時間,他已成為中國改革開放跑道上第一方陣的風雲人物。20世紀80年代末,他被評為全國勞模、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全國優秀青年企業家、全國“十大富豪”;南京紫金山天文臺以他的名字命名一顆新發現的小行星,美國《時代週刊》載文稱他是“中國的艾柯卡”。

  他叫張果喜,江西餘江果喜集團總裁。20年過去了。回顧艱辛而輝煌的創業歷程,張果喜總會想起那隻改寫了他命運的木箱,那是一隻“百寶箱”。也許是命運的安排,也許是緣分千里一線相牽,那隻箱子靜靜地擺在那裡,川流不息的顧客也許都看到了,而只有張果喜的慧眼看到了那隻木箱背後隱藏著的巨大商機,並且抓住機會立即行動。這,就是成功者的不同凡響之處。市場上處處都有“百寶箱”,等待你用智慧的鑰匙去開啟。

  :網,不一定只捕魚

  曾經,他是個送奶工,而今天,他成了名震京城的“送奶大王”,資產高達1.5個億。讀他的故事,你將會明白,創業應該選自己熟悉的行業,不要盲目地跟著別人走,涉足自己不在行的領域。

  送奶工初戰受挫

  1992年初,吳作仁來到北京謀生,當時他30歲,沒有北京戶口,又沒有高學歷,奔忙一個多月後只找到個送奶工的工作。

  吳作仁的同事大多認為只要將鮮奶送到訂戶家便算完事。吳作仁卻和他們不一樣,他常常主動與訂戶交流,聽他們的建議,因為他志存高遠。當兵復員的吳作仁到首都來,就是為了要幹一番事業。那時,公司規定送奶工每拉到一個客戶,給10%的提成。沒多久,吳作仁就博得一個“全能送奶員”的稱號,收入也一下子增加了好幾倍。

  到1995年底,吳作仁手上已有了幾萬元存款,他想去幹一番事業。當時中關村一帶從事計算機業務的公司特別多,許多人一夜之間便成了百萬富翁、千萬富翁。於是,吳作仁做起了經銷計算機的生意。可是,當時在中關村經營計算機的公司多如牛毛,吳作仁本來就對計算機行業不太瞭解,加之他的公司實在太小,因此生意十分難做。經歷了這次慘痛的失敗後,吳作仁暗暗決定,以後再也不能輕意地投入自己不熟悉的行業了。

  想來想去,乾脆幹老本行吧,開一家送奶的公司。1997年6月,吳作仁的送奶公司——北京市鑫丹妮發展中心正式成立。包括他自己在內,公司僅有3個人,區區2000元固定資產和三個奶桶。誰也不會想到,吳作仁就是以此為本錢,最後卻成為名震京城的“送奶大王”。

  誠信贏得競爭

  吳作仁的公司剛剛成立的時候,整個北京市有1000餘家送奶公司,小公司有著巨大的生存壓力。吳作仁知道,自己的小公司,要想立於不敗之地,唯有樹立良好的形象,做到誠信。公司成立後,吳作仁跑去北京市一家著名奶業公司爭取遞送業務。正好另一家公司也來爭取遞送業務。吳作仁一聽他說他的公司有400餘人,固定資產500餘萬,他心中就沒底了。

  輪到吳作仁說話時,他說:我的公司現在規模還小,包括我在內,只有3個人,也許與別的遞送公司相比,我們實在太小,可我們卻有著一顆誠實善良的心……說完之後,他想肯定砸了。可是,第二天,奶業公司卻打來電話,他們選擇了鑫丹妮。後來吳作仁得知,原來奶業公司瞭解到,那家公司的規模並沒有他吹噓的那麼大,他們認為他不誠實,所以不讓其代理。

  在鑫丹妮公司的誠信服務下,至2000年初,整個北京城已有近20萬戶家庭成了鑫丹妮公司的客戶,而且,鑫丹妮公司的客戶還以每月近萬戶的速度遞增,這在北京近2000家送奶公司中,不能不算個奇蹟。

  以奶生奶終成億萬富豪

  就在鑫丹妮公司快速發展的時候,吳作仁很快又發現了一個巨大的商機。2000年8月的一天,他的一位開廣告傳播公司的朋友打來電話,抱怨廣告傳播成本太高,而客戶出資太低……這無意間獲得的資訊立即觸發了吳作仁的聯想:公司現在20萬客戶是一個極其龐大的網路,為什麼不以此為載體,兼做廣告傳播呢?吳作仁很快就把設想變成了現實。2000年11月,鑫丹妮廣告傳播公司宣告成立,公司的廣告傳播人員幾乎全由送奶工兼任。吳作仁利用不變的資源,轉眼之間卻讓業務由一拓展為二。

  不久,北京市一家著名大公司想釋出一個新產品廣告,他們起初在京城一些報刊上做過廣告,但效果並不明顯。吳作仁得知此事後,親自找上門去對這家公司的負責人說:如果廣告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廣告費雙倍付清,如果達不到預期效果,不僅不用付費,還由鑫丹妮雙倍賠償損失。這位負責人十分爽快地答應了。果不出吳作仁所料,廣告資訊釋出後,那家公司的產品半月就銷售一空。此舉不僅為鑫丹妮公司贏來了一筆鉅額廣告費,更讓吳作仁意想不到的是,經這家客戶一宣傳,找上門來要求進行廣告傳播的客戶越來越多。

  有了新業務擴充套件的成功先例,吳作仁再次決定以送奶網路為載體,兼營更多的業務。不久,鑫丹妮公司與一些商場合作,進行電子商務配送。除此以外,吳作仁還創辦了《e生活廣告》雜誌以及鑫丹妮網路技術公司。所有的這些,都是依託於鑫丹妮公司的奶品遞送這張巨型大網。

  :小事當作大事做

  張瑞敏領導的海爾如今很叫響了,但當初的海爾經營管理可是一塌糊塗啊,張瑞敏入主海爾後制定的第一條制度竟是“不許隨地大小便”,可見海爾昔日情形。

  1985年,海爾著手內部管理,為此編寫了10萬字的《質量保證手冊》,制定了121項管理標準,49項工作標準,1008個技術標準。張瑞敏著手整理企業內部,而且願意花大力氣、花大價錢,小事當作大事做,這樣一來,才有了今天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