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的創業勵志故事

  一個成功的創業者,三個因素,眼光、胸懷和實力。看看那些創業勵志的故事,學習那些創業者的精神,激勵自己鬥志,從這些創業者中找到成功的方法。

  一:

  劉思源:90後“小鮮肉”掘金阿拉迪小切糕

  一提到切糕,你會想到用核桃仁、葡萄乾、芝麻、玉米飴等原料熬製而成的西域美食,但真正吃過的人並不多。90後襄陽小夥劉思源為了讓美味平價的正宗西域小切糕成為大眾小吃,奮鬥了整整3年。

  他和團隊裡同樣年輕的90後小夥伴,憑藉著自主研發的“阿拉迪小切糕”在2015年湖北農村青年電商創業大賽上脫穎而出,奪得了初創組冠軍。

  當“小鮮肉”愛上“小切糕”

  春夏是休閒食品的旺季,劉思源和小夥伴們也格外忙碌。週末時,他帶著幾十盒“阿拉迪小切糕”在武商襄城購物廣場的超市裡試銷。穿著萌噠噠真空“外套”的“阿拉迪小切糕”讓人眼前一亮,顧客沒見過,更沒吃過,好奇地駐足觀望。

  此前在襄陽,市民們見到的都是商販用推車沿街出售的大塊切糕,有需要就切下一塊論斤賣。可這是一款改良後的全新產品,劉思源和小夥伴們不知道市場如何,更不知道如何定價。因此,只要有顧客駐足試銷臺,他們就會馬上推介:“這有一款正宗西域小切糕,您願意購買嘗一嘗嗎?”

  顧客們肯定地回覆後,讓已為“阿拉迪小切糕”奮鬥了整整3年的劉思源極為高興。

  試吃之後,許多顧客直接付錢買走切糕。“顧客給出的心理價位在30元至50元/盒,而我們預售價是39.8元一盒。”劉思源對市場的判斷相當敏銳。

  作為一枚“小鮮肉”,怎麼會“愛”上女孩子喜歡的甜點切糕?

  “切糕王子”新聞激發靈感

  2012年,一則新聞吸引了正上大學的劉思源的眼球,“長沙理工大學的一名大學生勤工儉學,在網際網路上賣切糕,生意非常紅火,被網友稱為‘切糕王子’,一下子成了‘明星’”。不過,劉思源的關注點是也能做成大生意的切糕。

  事實上,劉思源並非突發奇想,他在大學裡就是個“創業”達人,開了好幾個小公司,頭腦靈活,嗅覺敏銳。從“切糕王子”的創業故事中,他嗅到了商機,“我聯絡上了長沙‘切糕王子’,談到我也想做切糕的想法。他建議我去西部走走,看看正宗的切糕”。

  於是,2013年劉思源趁寒暑假去了西部大城市兩趟,找到當地製作切糕的老藝人,走進家庭作坊看製作過程。此外,他也找到當地知名的切糕專賣店,現場觀看製作工藝。

  改良“西域美食”大賽奪冠

  在考察市場的過程中,劉思源一直在思索:作為西域傳統美食,切糕很受當地人歡迎,但為何沒能進入更廣闊的市場?

  通過不斷試吃和了解切糕製作工藝,他最終確定了“把切糕改小、切薄,做成小包裝;提高果仁含量,降低糖分的比例”的改良思路。確定創業方向後,劉思源和4名與自己同齡的90後開始了追夢之旅,他們成立了湖北襄陽阿拉迪食品科技開發公司,五位合夥人之前都曾創辦過公司,也都是資深“吃貨”。

  歷經3年的研發,每塊10克左右的真空小包裝、乾淨衛生、更適合大眾消費的“阿拉迪小切糕”在今年新鮮出爐。據悉,小切糕一“出生”,就吸引了40多位全國各地的微商代理加盟。“加上蘇寧網店和淘寶網店,我們的重點銷售渠道已經就位。”劉思源這樣介紹。

  不過,劉思源的“野心”很大,“未來,我希望切糕能像大白兔奶糖一樣成為消費者的手邊零食,讓所有人嚐到正宗的西域風味美食”。

  事實上,“阿拉迪小切糕”正式面世前,就憑藉著出色的創意和產品的口感獲得評委的青睞,戰勝了200多個對手,拿下了2015年湖北農村青年電商創業大賽初創組第一名。

  二:

  大學生做校園旅遊營收百萬

  去年夏季從福州大學至誠學院畢業的林金培,如今已擁有7家實體門店、30多名員工。今年3月,他和其他3所高校的6名大學生成立了一家投資公司,專注於做“高校中間渠道商”,“商家讓利給我們,我們再讓利給大學生,從中獲取微薄利潤”。該公司運營半年來,營業額超過800萬元,利潤近百萬元。而這一切,都得從他大二時當在校學生代理說起。

  從代理校園旅遊起步

  2008年6月22日星期日

  期末到了,大家都忙於準備複習考試。我的校園旅遊代理市場也開始進入淡季。掐指算算自己做這個學生代理也有半年多了,收穫還不小。

  去年10月,我花了兩週時間在校門口察看,發現週末兩天就有15輛旅遊巴士從這裡出團,按每輛車40人計算的話,就有600人出遊。一個7000多人的學校,週末就有近10%的學生出遊,可見大學生旅遊市場的潛力之大。

  我想代理校園旅遊市場應該不錯,於是就上門找旅遊公司談。在校園佔據份額最少的那家旅行社給我的返點最高,我決定給他們拉生意。

  萬事開頭難。第一個星期,靠朋友的關係僅僅成交了一單。從第二週開始,我在校園貼海報、在路邊發傳單,課後挨個宿舍推銷自己的“產品”,漸漸地有人開始主動聯絡我,並陸續接到一些集體出遊的單子。其中2006級土木工程專業200人集體出遊,是我接到的最大一單,單筆就賺了1200多元。前兩個月,總共接了20多單集體出遊,有了6000多元的收入,也算是“第一桶金”吧!

  這個學期初,我在學校成立了見習與創業協會,自任會長。我們的協會像是一支創業團隊,設有市場部、網路部、宣傳部,40多名協會成員平時參與旅遊代理業務。在團隊的共同努力下,不到半年時間就有盈利4萬多元,同時還增設了駕校報名專案。由於業績飆升,原先聘我為校園代理的那家旅行社,一週前任命我為專案市場部經理。

  建立跨校區聯盟銷售團隊

  2009年11月29日星期日

  過去一年多,在代理旅行社產品的同時,我們還自行開發了適合大學生集體出遊的戶外專案,比如燒烤、登山、踏青等,並且在福州各大網站釋出出遊資訊,吸引其他高校的同學報名參加旅遊。

  由於業務不再侷限在我所在的至誠學院一個學校,我們需要在各個學校設立代理點。今年暑假,我特地留在學校,和同學們探討如何把本校的代理模式複製到福州的其他高校去,大家認為需要組建一個跨校區的聯盟銷售團隊。

  開學至今,我花了兩個多月時間,通過聯絡各個高校創業協會負責人,總算建立了一支由13所高校組成的聯盟銷售團隊。絕大多數同學對我們的專案感興趣,但也有人表示懷疑。一般需要三五天的答疑和解釋才能說服一所高校加入我們的銷售團隊。聯盟銷售團隊成立之後,我們才從真正意義上將“中間渠道商”模式從單一高校發展到福州各高校。但是,從中我也發現了一些發展的瓶頸和管理的弊端:代理隊伍不穩定,人員流動頻繁,管理成本高;無固定辦公場所,各高校利潤結算困難,因分配而引發的小糾紛在所難免。這些問題得儘快著手解決,否則合作難以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