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種茶致富故事

  在農村,想要致富的方法有很多。對於茶農來說,種茶也是一種快速致富的途徑。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

  90後成茶山農場主

  4年前,家在信陽市溮河區龍潭村的陳星,考入鄭州大學商學院。4年後,主意已定的陳星,堅持回到自己的家鄉信陽種茶創業。

  生態旱茶、物聯網管理、建體驗館……這名90後大學生,如今已是300多畝茶山的農場主,“綠泉茶葉”的創始人。

  不僅建立了茶葉生產基地,陳星還接手當地茶葉專業合作社,整合農戶資源和茶葉資源。目前,合作社已有200多戶茶農,兩千多畝茶山。

  2015年年初,陳星在鄭州與人合作,成立了他的第一家體驗式茶館,微店以及線上商城的完善,幫助他進一步擴大了市場,也使得他的產品銷售額逐步上升。如今的陳星,月銷售額已達50多萬元,而他也正在把大學四年裡學到的新理念、新的營銷方法用在創業中。

  大學裡拼出創業基礎

  陳星的家鄉信陽市溮河區龍潭村,是信陽毛尖的主產區。

  但令家鄉人頭疼的是,本地茶葉的高品質和銷路差一直是個矛盾:外地人買不到正宗的高山好茶,本地的好茶又找不到好的銷路。

  如此現實,使得陳星把“為家鄉的茶葉找到好出路”一直當作自己的理想。

  走訪茶館、拜訪大師、觀摩學習、親身實踐……從大一開始,陳星就在為以後的創業打基礎。

  大一時,他一邊開淘寶店銷售家鄉的茶葉,一邊不厭其煩地走訪鄭州各大茶館、茶店實地學習。大二時,他和商家合作,結合無土栽培技術,定製有機蔬菜生長櫃,廣泛地接觸有機農業。大三時,他乾脆到東區的一個茶葉公司裡實習,甚至連寫論文都與茶葉有關,他的一篇《信陽毛尖的品牌與銷售現狀》課堂論文,被老師稱讚有加……這期間,他還不斷走訪各大產茶名山,拜訪茶界名人。

  組團創業不只是種茶

  掌握了一系列的茶葉種植和營銷理念後,他開始著手組建自己的團隊。

  他先是趕到上海,邀請從事廣告工作的好友馮士泰回鄉一起創業,並於2014年年底,成立了自己的第一家茶葉公司。

  在陳星的創業理念中,其實並非種茶賣茶這麼簡單,他想要建立的是一個茶葉生態圈。

  公司成立後,他跑遍了方圓幾十裡,考察地形地貌和周邊旅遊市場,開始建立自己的茶產品配套基地。其中配套有天然魚池、餐飲住宿、農家樂、體驗採摘區、茶葉生產加工區、茶品體驗館***產品展銷區***以及可遠端監管的物聯網下的mini茶場建設等服務體系。

  通過資源整合,生態圈逐漸建立起來。這樣不僅帶動了家鄉茶產業發展,還帶動了當地旅遊業的發展。

  讓家鄉茶農與時代接軌

  俗話說“一個好漢三個幫”,而陳星的創業團隊不斷壯大,他的好友們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從上海回鄉的馮士泰、鄭大大四的學生雷智強,慢慢地都成了陳星團隊的核心骨幹。

  而隨著生態圈的建立,陳星也在想著把產品和服務質量提升起來,讓產品質量打造信陽毛尖原生態第一品牌,讓家鄉的人能共同富裕起來。

  陳星說,他的父親是一個只會寫自己名字,玩不轉微信網路的地地道道的茶農,和大多茶農一樣,只懂種茶不懂賣茶。

  而到了陳星這一代,就是想憑藉自己的努力和堅持——不僅要種好茶,還要賣好茶,讓茶農的生活,真正能與這個快速的時代接上軌。

  陳星說,他就是想讓和父親一樣世世代代種茶卻富裕不起來的茶農,能用現代理念種茶,都能富裕起來。

  二

  據《汕頭都市報》報道,一名普通的農家婦女憑藉吃苦耐勞的精神,通過25年不斷學習茶葉種植技術,成為一名當地公認的茶葉種植女能手,她就是南澳縣深澳鎮後花園村村民王耀蘭。在自家茶莊發展勢頭良好的同時,她鼓勵和帶動周圍群眾在種茶技術和管理上進行改良,使村民種植的茶葉得到豐收。近日,王耀蘭被全國婦聯評選為全國“巾幗建功標兵”。

  盤山路邊樹枝搖曳、茶香嫋嫋,不時有一片片青翠的茶苗在青黛的霧色中隱現,這就是有“海島後花園”之譽的汕頭市南澳縣深澳鎮後花園村。目前,後花園村的婦女們正開始忙碌於春茶採摘前的準備工序,王耀蘭也不例外。準備好製茶燃料、清洗茶莊衛生、整理採茶工具……王耀蘭蓄勢待發,為3月中下旬的春茶採摘工作做準備。

  王耀蘭的丈夫餘遠科告訴記者,起初王耀蘭對種茶一竅不通,1980年結婚後才開始跟隨他進茶莊學種茶。眼看茶葉種植效益差,王耀蘭覺得光靠四肢勞動來探索種茶經驗並不夠。為了更好地掌握新型的茶葉種植技術,她積極參加政府舉辦的有關培訓,並專門購買有關茶葉種植方面的書籍進行自學。結合多年的茶莊管理實踐經驗,王耀蘭掌握了新型的茶葉種植技術,成為一名茶葉種植能手,培育茶葉品種達到十幾種,年收入10多萬元。

  在自家茶莊發展勢頭良好的同時,王耀蘭致富不忘群眾,積極帶動後花園村厝邊頭尾的“姐妹們”種茶。“婦女有心靈手巧的特點,在茶葉的培育和採摘方面有優勢。”當地婦女主任林惜香告訴記者,後花園村以“婦女+基地+農戶”的模式帶動村內70多名婦女參與茶葉的生產、加工,王耀蘭在這個平臺上,積極與村內婦女交流種茶經驗,毫無保留地把自己的成功經驗、技術與其他農婦分享。

  王耀蘭不僅鼓勵“姐妹們”通過勞作來解決就業問題,改善農村經濟,還在種茶技術和管理上進行改良,使村民種植的茶葉得到豐收。品嚐到收穫的喜悅,村民們進行新型茶葉種植的積極性大大提高。目前全村茶葉種植面積達到了幾百畝,成功培育出美名遠揚的海島名茶。

  在記者採訪中,樸實的王耀蘭不善言辭,總是說“自己做的事情沒什麼值得宣揚的”,連記者提出為她拍照的要求也被婉拒。但是,當記者採訪周圍村民時,大家都對王耀蘭交口稱讚。“她是我們公認的勤勞優秀的婦女,也是我們公認的種茶女能手!”當地婦女主任林惜香稱,茶園的修剪時間一到,王耀蘭必定會主動提醒“姐妹們”該勞作了,在日常打理上也會進行支招,這令村民們很信賴她。

  在美麗的“海島後花園”中,起初對茶葉一竅不通的王耀蘭,通過雙手和智慧創造出價值,成為公認的茶葉種植女能手,也帶動著後花園村的村民奔小康。如今,隨著發展,茶葉已成為後花園村的主導產業,王耀蘭相信,通過村民的努力,後花園村一定能變成名副其實的“花園”。

  三

  奉新縣羅市鎮蘭田村地處偏遠高山,毗鄰著名的八仙飛瀑潭風景區。過去全村幾百號人守著一方好山水受窮,僅靠砍毛竹換點零花錢。如今引進能人成立合作社,以種植高山綠茶、套種花卉苗木、套養家禽為主打產業,村民收入從原先人均不足千元到2萬餘元,走出了一條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生態致富之路。

  茶園套種花木賦予茶湯清香口感

  蘭田等村地處著名的八仙飛瀑潭景區內,由於海拔較高,形成高山小氣候環境,而獨特的環境可以造就茶葉獨特的口感。

  2012年,奉新籍種茶能手歐陽神佑來到蘭田村考察,被這裡的生態環境所吸引。他投資2000多萬,治山整地近千畝,栽植紅豆杉、桂花、紅玉蘭等樹木7000株。

  記者發現,該村茶園與別的茶園不同的是,立體種植和科學套種技術非常恰到好處,每隔一二十步,就能在茶園裡看到一兩棵紅豆杉或一叢綠竹。

  歐陽神佑介紹,紅豆杉吸附能力強、自身吐氧多,極大地淨化了茶樹周圍的空氣質量。茶樹吸收竹子獨有的香氣,賦予了茶湯清香的口感。這裡的茶樹周邊還穿插種植了桂花、紅玉蘭等觀賞樹木,與黃金芽、百葉一號、烏牛早等名貴茶苗高低錯落、相映成趣,構成了名副其實的千畝生態茶園。

  村民茶園種茶年人均收入2萬元

  歐陽神佑和當地茶農一起成立了奉新縣禪林茶葉專業合作社,擁有120戶社員,都是來自蘭田等村的農民。

  五年前,羅市鎮蘭田村村民收入主要來源於售賣自家山上的毛竹,換點零花錢,守著青山綠樹受窮,還影響了生態環境。如今,種茶致富已成為蘭田村村民擺脫貧窮的陽光大道。原來在南昌做房地產銷售生意的村民易乾告訴記者,“現在回家到茶園工作,天天可以看到孩子與家人。像這樣在家鄉的青山綠樹中工作和生活真愉快”。

  目前在蘭田村,像易乾這樣的外出務工返鄉到合作社種茶的村民年人均收入達到22000元以上,與過去砍根毛竹才賣幾元錢,年人均收入不足千元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歐陽神佑告訴記者,合作社還為每位員工購買了保險,村民鍾秀昌一次在山上採摘茶葉時不慎滾落山下,造成腰椎受損,正是由於茶園為她投了保,獲賠到7000多元,後期的37000多元醫藥費也是合作社全部負責。記者在茶園看到,經過幾個月的康復後,鍾秀昌現在和大家一樣,在茶園幹活。

  流轉土地養雞合作社村民利益分成

  流轉土地生態養雞在蘭田村也成為農民賺錢渠道變寬的新路子。合作社還與村民達成協議,流轉了200多畝土地用於高山有機稻種植,統一為村民提供稻苗、肥料、工具等一切所需生產資料,所得利潤由合作社與村民對半分。

  為使生態資源得到充分利用,合作社或專業企業還與農戶簽訂飼養土雞協議。由公司提供相關資源,農戶只需對土雞看管,每賣出一隻土雞可提成20元,每賣出一枚土雞蛋提成1角錢,去年村民此項人均獲利1萬多元。

  蘭田村下一步還打算瞄準有機茶發展方向,建設農家樂、茶體驗館,發展鄉村旅遊業,將綠色生態牌越打越優,讓村民的收入再上一個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