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創業致富故事經歷

  能不能創業成功跟學位沒關係,但跟好不好學肯定有關係。好學才能有成長的空間。看看那些,學習他們的方法,從他們的故事經歷中找到適合自己的致富之路。

  一:

  要養天鵝養殖前先養鴨,一年賺了70萬

  劉明國一直有個天鵝夢,就算是遭遇癩蛤蟆想吃天鵝肉的質疑,仍難以放棄,幾年間,他先通過養鴨子掌握養殖技術的方式,成功曲線圓了自己養天鵝的創業夢。

  上週,在武漢江夏區安山街朱墩林場裡看到,上萬只灰天鵝在水塘、林間嬉戲。宜城來漢男子劉明國,靠著養天鵝走上了致富路。

  轉型

  從養殖到餐飲

  剛剛過去的七夕情人節,一些資深吃貨會聚到江夏武昌大道旁的“鴻雁樓”,品嚐完鮮天鵝肉後,再到附近林場漫步。

  一撥撥消費者的到來,讓“鴻雁樓”老闆劉明國終於放下心來。要知道,這家天鵝肉主題餐飲店,是他投入一年收入轉型的第一步。下一步,他還準備對灰天鵝進行深加工,將灰天鵝成品銷往全國各地。

  劉明國養天鵝純屬偶然,這要追溯到1998年。當時,他在雜誌上看到農民養殖灰天鵝致富的故事,“太讓人激動了”,劉明國昨日說,他對養殖動物有濃厚的興趣,但當時買一隻種鵝得1000多元,因囊中羞澀,計劃只能擱淺。

  但是在浙江打工的他沒有放棄這個想法,經常在工作之餘去浙江天鵝養殖基地實地考察。去多了後,別人開始出語質疑他,“養殖灰天鵝門檻很高,你搞不搞得起哦!”

  起步

  養天鵝先養鴨

  “養不起天鵝,我可以先養鴨子,鴨子和灰天鵝有很多類似的地方,可以通過養鴨子積累經驗。”劉明國說,2006年他開始轉行養鴨子,此後三年,他邊摸索邊實踐邊積累經驗。

  2009年底,劉明國自認完成了原始積累,他將養殖灰天鵝的想法告訴妻子劉秀珍。不想,妻子堅決反對:“你這是癩蛤蟆想吃天鵝肉。”

  劉明國決定嘗試一下。他先是在襄陽漢江上的桃花島租了幾十畝荒灘,後又花1.2萬元從浙江買回了12只種鵝,開啟創業夢。

  2013年11月,劉明國帶著2500只種鵝從襄陽轉戰到了江夏,“這家園林公司有基地面積700畝,我準備在這裡大幹一場,目前已經養了大大小小萬餘隻灰天鵝,計劃兩年左右,發展到3萬隻。”

  肉要吃錢也要賺

  劉明國在島上一待就是一年多。他像照顧自己的孩子一樣伺候種鵝,尤其是在灰天鵝孵育期間,他日夜看守。“那時我的壓力很大,幾乎花光了家裡的積蓄,如果搞不成功,我沒臉回去見家人。”劉明國說。

  見丈夫如此執著,劉秀珍看在眼裡,痛在心中,她默認了丈夫的選擇,開始給他做飯,洗衣服,還經常送錢給丈夫買飼料。妻子態度的轉變,讓劉國明動力更足了。

  灰天鵝是遷徙型動物,秋冬季節從西伯利亞一帶,成群結隊飛到我國南方過冬,第二年春天,它們又會回到西伯利亞產蛋繁殖。“灰天鵝之所以這樣長途奔襲,主要是為了覓食,只要有青草、五穀雜糧吃,有乾淨涼爽的水消暑,它們就能健康地生活、成長。”劉明國說,經過馴化的灰天鵝已經適應了內陸的生活環境,完全可以規模繁養。

  功夫不負有心人。劉明國通過精心養護,灰天鵝成活率高達95%以上,養殖規模不斷擴大。與此同時,他通過網路銷售渠道,將成鵝、鵝苗和鵝蛋賣到省外。“一隻鵝苗賣100元,一隻六七斤的成鵝賣500多元,種蛋賣60元/枚,商品蛋賣15元/枚。”劉明國說,養殖灰天鵝利潤高達30%以上,但投入並不大,除了鵝苗貴點,平常的的飼養成本很低,他們以食草為主,每天只需投喂幾毛錢的糧食,一年下來,可以純賺六七十萬元。

  劉明國成功了,他不僅吃到了天鵝肉,還賺到了不菲的收入,妻子不再有怨言,辭掉了工作,專心為他打工。

  銷售

  網上賣灰天鵝

  養天鵝的利潤有多高?劉明國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一隻鵝苗賣100元,一隻六七斤的成鵝賣500多元,種蛋賣60元/枚,商品蛋賣15元/枚。”一年下來,他的養殖場可以純賺六七十萬元。

  養好的天鵝往哪裡賣?眼前這個樸素的漢子,除了給省內各餐飲酒店和農牧場供貨外,最主要的銷售渠道是網路,他辦理了灰天鵝養殖和經營許可證,通過網路平臺,將成鵝、鵝苗和鵝蛋賣到全國。

  早在幾年前,劉明國還成立了襄陽灰天鵝養殖專業合作社,並建立了“合作社+基地+農戶”的合作模式:社員從合作社購買鵝苗,免費享受合作社提供的技術服務,灰天鵝養大後如賣不出去,由合作社按300元/只的保底價回收。

  如今,合作社有社員三四十人,他們與劉明國一道,將天鵝夢越織越大。

  二:

  大學生東莞養龜創業兩年 5000只龜價值超千萬

  2009年,東莞的養龜業開始火起來。而早在2008年,當時還讀大一的莫樞偉就“嗅”到了養龜行業的商機。2012年從華南師範大學畢業,他沒有選擇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生活,而是走上養龜的創業之路。昨日,筆者獲悉,莫樞偉的養龜場擁有5000多隻“石金錢”,估計約2000萬元,養龜場規模在不斷擴大。

  大一花光積蓄購6只龜飼養

  莫樞偉飼養石龜的場所為家庭式仿野生模式。在一棟出租屋裡,利用三層建龜池、孵化場所以及鐵架式養龜槽等,出租屋樓頂共打造18個養龜池,分餵養區、產蛋區和水池區,每個池都種植植物以遮擋太陽。整體構造是莫樞偉獨自一人花費8個月時間親手打造的。

  莫樞偉每天為龜池換水、隔天傍晚餵養、檢查產蛋區,以及隨時留意剛孵化的龜苗健康情況等。談起養龜創業的開啟,時間追溯到2008年。當時莫樞偉讀大一,無意之中瀏覽了養龜的視訊,於是他就上網搜尋養龜資源,看到了一個買賣的交易平臺,讓莫樞偉很為心動。

  莫樞偉仔細觀察了該平臺幾個月後,發現養龜的龜苗交易價格從80元翻到160元,“真的有那麼好賺嗎?當時心裡就有些按耐不住了,”莫樞偉說。於是大一暑假,他隻身一人坐了6個半小時的車,來到養龜地茂名沙琅鎮一探養龜行業火爆的真實。

  “我利用3天時間在養龜市場進行考察,供應商、旅店和大型養殖場來回跑,併到大型的養龜場裡參觀,發現網上的資訊是真的。”莫樞偉心動了,於是掏出了攜帶的1.6萬元,那是他兼職賺回來的全部積蓄,購買了6只擁有6年龜齡的石龜。

  家人對養龜創業從反對到支援

  用了全部積蓄買了6只龜回來的做法,遭到了家人的反對。但莫樞偉依然在前院打造一個臨時養龜池。1年後,該6只龜產下18只蛋,但是由於自己沒有掌握孵化技術最終沒有成功孵出小龜。

  在大二、大三兩年裡,莫樞偉依然每天瀏覽大量的養龜帖,學習養龜知識,當時龜苗的市場價格又上升了。“曾有人聯絡我想用3萬元,購買我那6只龜。我更加堅定了自己的想法,養龜能有出路。”莫樞偉說。

  大學畢業了,家人一致認為莫樞偉要找一份正當職業,不少鄰里認為莫樞偉留在家裡對著烏龜玩物喪志、不懂事。當時莫樞偉下定決心,無論家人如何反對,自己都要去創業。

  “創業一要有資金,二要有場地。”莫樞偉說,解決這兩個因素是創業的開始也是關鍵。正當莫樞偉著急時,他的舅舅說服了莫樞偉父母,最後答應給10萬元作為創業的開始。莫樞偉決定選擇奶奶家作為養龜場地,於是莫樞偉開始做泥水工,打造養龜池,自己一個人挑這幾百斤的沙泥走上3樓,從早上7時一直忙到晚上10時,整整做了3個月,花了1萬元的臨時養龜池最終打造完畢,他又用僅剩的9萬元全都買了石龜。

  常為養龜老前輩打短工學技術

  “當時一共買了430只。由於技術不成熟,成活率並不高,損失有50多隻石龜,於是我就不斷地找前輩瞭解經驗,併到老師傅家裡免費打短工並學習。”莫樞偉說,他加入了東莞市龜研會,在那裡學習了養殖技術、如何引進品種等。莫樞偉通過“走出去和請進來”的學習模式讓養龜事業很快有了起色。現在,養龜場年產量達1000至2000只龜苗。

  莫樞偉說:“家裡對我有信心,接下來我將正式從家庭式仿野生養殖轉變為池塘養殖。租了30畝地,打造了3個魚塘作為養殖的地方。”

  回想自己的創業道路,莫樞偉說現在只是成功了3步,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他希望大學生能提前定好創業目標,一旦選擇了就要堅定和堅持。大學生首先做到的就是“少去想,多去做”,才能為成功創業鋪墊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