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總裁不平凡的創業故事
63歲的美國人霍華德·斯金格(HowardStringer)正試圖帶領日本“60歲”的國寶級企業——索尼公司走出“泥潭”。這名索尼公司首任非日籍董事長在上任半年後公佈了索尼公司復興方案。然而這並沒有讓投資者滿意,公司股價依然大幅下跌。
因為擺在他面前的景象並不令人振奮:逐步衰敗的消費電子業務,壁壘森嚴的日資企業特色,漸漸滑坡的產品收益率。
索尼公司輝煌時搶佔了全球市場價值720億美元的消費者電子產品市場,在電影以及音樂等大眾傳媒上的成功也使得索尼公司成為了前衛潮流的代名詞。
有著“減支先生”之稱的霍華德·斯金格能否改變索尼的萎靡狀態?
10月17日,《第一財經日報》初識索尼新任掌門人,這也是他首次以此身份訪問中國。
“我不願平凡地生活”
1965年,霍華德·斯金格在自己22歲的時候做出了人生中的最重要的決定,在牛津大學完成現代史學業並獲得碩士學位之後,他決定到美國去開始自己的職業生涯。這個決定雖然在當時非同尋常,但是他沒有絲毫猶疑。
“那時候英國經濟蕭條,政治和商業的景況都索然無味,來到美國是我的個人冒險。我那時對自己的未來並不確定,但是我清楚自己不願意受傳統或他人的期望所驅使。我不願平凡地生活。”
今年7月28日,索尼釋出了截至6月30日的2005財年第一季度財報。報告顯示,由於平面電視價格持續下滑,以及PlayStation 3 遊戲機開發導致運營支出增加,索尼連續第二個季度出現虧損:該季度索尼淨虧損72.6億日元(約合6500萬美元)。
著名諮詢業專家、帕勒諮詢資深董事羅清啟就此向記者分析:索尼的困境緣於其戰略轉型失敗。“未來的網路時代應該是個內容為王的時代,但是內容與硬體不是完全的遊離狀態,而是一個共同進化的過程,也就是說二者在互動中相互優化改進。在網路時代要取得勝利必須是內容與硬體的結合。數年來索尼在電子與內容的取捨上就是扔了電子去掰內容。
再次“減支”
擔任索尼公司董事長後,霍華德·斯金格依舊在沿襲老傳統——“減支”。
10月17日,他來到北京,向本報記者介紹了他擔任索尼掌門人後提出的“重振電子業務”的策略,在作為核心內容的“削減成本”方案中,索尼計劃到2007 財年末削減2000億日元的成本。索尼將通過削減一些業務和產品型號的數量、合理配置生產設施、建立更高效的管理結構,從而消除在組織和業務流程中的重複來達到這一目標。具體計劃為:索尼將對15項業務進行縮減、整合或退出;索尼將減少20%左右(與2005財年對比)的產品型號的數量;索尼將減少11家生產設施,並從65家變為54家。
“作為以上措施的結果,到2007財年末,我們將在全球範圍內削減10000名人員(總部/行政部門人員5000,非行政部門人員5000;日本 4000,海外6000)。這些削減措施將精簡我們的運營,令公司運營更加高效,”霍華德·斯金格躊躇滿志地說到:“當然,在大裁員決策上,我跟日本總部的董事會成員溝通了多次。”
但顯然這次“減支”遠沒有上次輕鬆。據悉,索尼的裁員計劃曾遭到了多位日本高管的強烈反對,部分高管甚至反對任何形式的裁員,按照他自己的意思,索尼的重組計劃應當走得更遠,因為索尼的業務大約有一半都出現虧損,不過,在員工的壓力面前,他不得不妥協。新公佈的減支方案被業界認為是雙方妥協的結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