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網際網路創業機會

    移動網際網路,就是把行動通訊和網際網路二者結合起來,成為一體。利用網際網路的技術、平臺、商業模式與移動通訊技術結合並實踐的活動。今天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關於的相關文章,希望對讀者有所幫助啟發。

  :雷軍:移動網際網路創業仍有大把機會

  “我已經退過休了,現在只幹自己想幹的事。”小米科技創始人、CEO雷軍說。2007年,雷軍辭去金山軟體CEO職務,經過三年休整,復出創辦小米。“退過休的人,更珍惜工作的機會。”他調侃道。

  年富力強、有體力、有經驗,能吃的虧都吃了,雷軍說現在是他人生最美好的階段。他要做點喜歡的事,而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企業,就是這件事。

  對於創業,雷軍認為目前移動網際網路行業正處在發展最快的時期,快到“超出想象”,因此,未來兩三年,移動網際網路創業仍舊有大把機會。

  希望簡化公司註冊流程

  我這樣辦了二十幾年企業的“老手”,在創辦小米的時候,光是註冊公司名字就都快暈了。

  新京報:2013年你當選了全國人大代表,曾提到有想法推動中國的《公司法》做一些調整。這段時間有具體進展嗎?

  雷軍:我們的《公司法》有一些不完善之處,某些地方與國際脫節。

  我這樣辦了二十幾年企業的“老手”,在創辦小米的時候,光是註冊公司名字就都快暈了。那些普通的創業者,註冊個公司更是要崩潰。

  小米光是公司取名的流程就非常長。一個反饋週期要7天,每次只能提5個名字,來來去去光名字就花了3個月以上,我們想了100個名字,至少核過50個以上的名字。

  我就一直在想,我們企業的發展太需要良好的創業環境以及政府的政策支援,解決好簡化公司註冊流程等相關問題。

  所以,在當選全國人大代表的時候,我就將推動《公司法》的改進作為自己的目標。不過,一個法律,尤其是《公司法》這樣商事法律的重要內容之一,從提案、立案再到有了正式改變,都需要長期調研、論證的過程,不是朝夕之間就能說變就變的。

  從今年3月履新到現在,這大半年時間,目前主要還是處於前期調研、分析的階段,希望能從公司註冊資本、簡化註冊流程、冠名發票等具體環節逐步尋求改變,再尋求整個《公司法》的改善。

  積極的一面是,國家工商總局已經在深圳市、珠海市等地開展商事登記改革試點。原來正常的流程走下來得兩三個月才能註冊一家公司,現在有希望三天之內搞定。

  新京報:5年的任期內,還有什麼其他打算?

  雷軍:這5年任期,如果能真正推動《公司法》的完善,改善創業環境,對於完整有序商業社會的構建有所推動,我覺得對我個人的人大任期就已經很圓滿了。

  我的核心關注點,還是《公司法》。當然,包括食品安全、環境問題等公共議題上,我也投注了不少精力。

  “換機潮”還有兩三年

  智慧手機換機潮仍將繼續,並且延續到2015年甚至2016年。

  新京報:2013年即將過去,你對這一年的行業預測實現了多少?哪些情況是始料未及的?

  雷軍:基本實現了。移動網際網路領域的快速發展,小米手機銷量的高速增長,微博、微信等移動使用者海量湧入。各大巨頭的圈地運動,資本併購頻頻發生。

  創業者、巨頭都因產業大變革在即而風起雲湧。

  如果說有些始料不及的話,就是這一年速度太快了,有點超出我的想象。

  新京報:2014年,預計行業內會出現什麼趨勢?

  雷軍:智慧手機換機潮仍將繼續,並且延續到2015年甚至2016年。移動網際網路會持續高速增長,會有更多細分的領域找到方向。

  所以,未來兩三年,移動網際網路創業仍有大把機會。

  iPhone仍是最好的

  小米才三歲,未來的路還很長,還有很大的學習和成才空間。

  新京報:今年小米出了手機、盒子、電視等等,明年還會有哪些新產品問世?

  雷軍:我覺得只要能做好小米手機、小米盒子、小米電視就足夠了。

  小米的目標是做出讓使用者尖叫的產品,讓使用者購買之後願意推薦給朋友的產品。

  新京報:做硬體會成為網際網路公司未來的方向嗎?

  雷軍:準確地說,不是做硬體會成為網際網路公司未來的方向,而是未來“軟硬體一體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這意味著,硬體公司要做好網際網路服務,網際網路公司可能也要在硬體產品上有所突破。

  其實這就是我三年前創辦小米時,提出的“鐵人三項”,硬體、軟體和網際網路服務都要做得足夠好。

  新京報:你對iPhone 5S、5C有何評價,對比你的小米呢?

  雷軍:iPhone目前還是這個星球上最好的智慧手機。小米還有很大的學習和成才空間。

  不過小米才三歲,未來的路還很長。

  新京報:智慧手機正在深刻改變普通人的生活,你也提到過這一次真正“站到了颱風口”把握住機遇。你預測2014年大家需要的是一部什麼樣的智慧手機?

  雷軍:不同消費群體的需求是完全不一樣的。不過我想,高效能、高性價比的智慧手機,一定是大家需要的。

  創辦小米是看到了大勢

  時機很重要。我2010年創辦小米,是看到了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大勢。

  新京報:移動網際網路行業受巨集觀經濟的影響大嗎?

  雷軍:所有行業都脫離不了巨集觀經濟的影響。

  新京報:其他影響發展的外部經濟因素還有哪些?針對風險、機遇應該有哪些準備工作?

  雷軍:太多了,每個因素都可能有影響。簡單來說,就是中國傳統上所謂的“天時地利人和”。

  天時,時機很重要。你有沒有站在風口上?有沒有看到發展的大勢?能不能找到最肥的市場?舉例來說,我2010年創辦小米,是看到了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大勢。小米這兩年高速發展,也是趕上了智慧手機換機潮。

  地利來說,比如中國是一個巨大的市場,這是其他任何國家都無法比擬的。再比如網際網路創業你要選擇網際網路人才聚集的地方。小米最開始創辦時,我們的辦公地點在中關村[-5.03% 資金 研報]銀谷大廈,招攬網際網路人才非常便利。

  人和而言,像小米創辦的時候,主要是谷歌、微軟、金山和摩托羅拉的頂尖人才加盟。

  還有,在國內幾大巨頭面前,你創業的話,巨頭也進入該怎麼辦?你產品的創新點過不過硬?能不能扛住?

  風險和機遇,很多時候都很難平衡。在手機行業流傳著一句老話,非常形象地闡釋了風險和機遇,“只有撐死的,沒有餓死的”。

  :移動網際網路,還有哪些創業機會?

  一、基礎需求

  娛樂社交這是人類的基本需求,也是傳統網際網路的主要服務內容,移動網際網路很自然的提供了這類服務。這背後的商業價值就不需要再分析,這裡就簡要提一下。

  娛樂除了遊戲***遊戲產業很大、邏輯大家都明白***,其他主要包括視訊、音樂和閱讀等, 典型產品:

  蝦米音樂:註冊使用者超過1200萬,提供流暢且近乎完美的無線音樂解決方案,通過Wi-Fi或3G網路高速收聽音樂,國內首家推出離線模式。

  唱吧: 使用者總量達到幾千萬使用者,社交K歌手機應用,內建混響和回聲效果,可以將你的聲音進行修飾美化。智慧打分系統,所得評分可以分享好友PK。

  優酷:移動端日視訊播放量超過1.5億,月度覆蓋使用者超過1億。6月日均PV1412萬,超過愛奇藝***790萬***和PSS***608萬***之和。

  盛大雲中書城:移動端使用者超過2000萬,內容囊括盛大文學旗下起點中文網、紅袖添香、小說閱讀網、榕樹下等網站內容及眾多全國知名出版社、圖書公司電子書,為消費者提供包括圖書,報刊雜誌等數字商品。

  社交類產品只要提提這些名字即可了:微博、微信、陌陌、skype等。

  我們一般不推薦創業者選擇這類專案進行創業。一是去看看這些專案背後的滿城遍屍,另外看看這些專案背後的艱難。成功不可複製,要認清專案當時的天時、地利、人和。

  二、記錄資訊

  記得智慧手機剛出來時,APP都是關於如何管理電池、管理記憶體、等等,說白了就是幫你管理好自己的手機。隨著這些基本的手機管理需求被滿足,以及被巨頭們切入後,就慢慢切入到個人的自我資訊管理。

  其商業邏輯就是幫你管理資訊,不再需要筆記錄。目前主要有的創業專案和具體的商業模式有:

  51信用卡管家:幫你管理自己的信用卡,記錄自己的帳單。目前啟用使用者近1000萬。

  挖財、隨手記:幫你方便的用手機來記帳,讓使用者可以隨時隨地記賬理財。

  大姨媽:聽說是很多女性朋友的必備應用,解決了在日曆上劃日期的苦逼時代。根據你的記錄測算經期、排卵期;通過健康測試,讓你更瞭解自己的身體狀況。

  咕咚運動:記錄你每天的運動軌跡、路程、時速等資料。還可以與朋友分享。

  iOil:有多少人有記錄車的加油資料的習慣?幾年前我幹過這事,記錄每天加油的油量、公里數,在計算自己的車油耗和油費開銷。有了App更方便了。

  這類專案應用應該還有不少可挖掘的地方,想想在我們生活中還需要經常記錄些什麼?生日、重要日子,寶寶的成長過程?怎麼去產生商業價值,如何贏利就需要創業者去發揮自己的想像力了。

  三、找商家

  開篇說的“大眾點評”就是找餐廳的一個例子。其商業邏輯就是幫使用者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商家。這類應用的主題是落在商家上,我們看看那些商家可以APP了。

  比如其他幫使用者找餐廳有:

  大眾點評:移動端獨立使用者數達到7500萬,大眾點評已經成功在移動互聯網布局這一模式,大眾點評移動客戶端已經成為本地生活必備工具。

  淘寶點點:最大不同在於打通了商戶後臺CRM系統,實現O2O交易***不限於團購套餐***。對消費者而言,真實的菜品和點評資訊,配加智慧點餐系統,通過手機等移動終端實現的“懶人點菜神器”。

  其他的有:客如雲、易點、聚外賣等。

  幫使用者找賓館的有:

  快捷酒店管家:快速定位,在地圖上直接找到附近的快捷酒店,夠直觀在地圖上。提供快捷酒店日房資訊展示及電話預訂,直連酒店官網資料,可線上預訂。

  其他的有:冰點、酒店達人、今夜酒店特價、酒店小祕等。

  幫使用者找店鋪的有:

  壓馬路:是一個專門蒐羅各種精彩設計、商品和店鋪的網路平臺,主要包括服飾和家居類產品。在壓馬路,你可以以更低的折扣價,購買到全世界精選出的有創意、有設計的好商品;也可以蒐羅到各個隱藏在城市角落中的特色店鋪。

  還有像“找K”幫你找KTV等各類以幫使用者找商家為核心的應用。創業者們可以想想還有那些商家需要被找

  四、找人服務

  這類移動網際網路創業可以說是2013上半年最火的一類專案,即幫使用者直接找到“可以為他服務的人”。打車軟體就是這樣的一類應用,APP幫乘客與計程車司機直接對接服務。這類應用一般有兩個應用端,需要服務的直接客戶是安裝一個APP,而提供服務的人安裝一個終端面APP。這也只有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才能提供如何直接服務。

  這類APP的商業邏輯是減少資訊溝通的環節,直接將服務的兩端對接,幫找使用者快速找到“可以提供優質服務的人”。一般這類應用的主題是按職業來分的,我們看看有那些職業可以APP。

  計程車司機:快的打車、嘀嘀打車、打車小祕、搖搖招車。幫助乘客方便、快速的找到計程車司機。

  配駕租車司機:易到用車提供專業配駕租車服務。使用者發出需求,距離最近的車輛就會來接你。高階車型,專業服務,並配有專職司機。提供便捷、輕鬆、舒適的用車。

  代駕司機: e代駕、愛代駕等,通過移動網際網路技術改善傳統代駕服務行業。在大大降低代駕等候時間和代駕服務費用的同時,更將安全和便捷帶給大眾。直接顯示離使用者最近的5名代駕司機,最大限度的壓縮客戶等待時間。

  醫生:春雨掌上醫生,使用者數量超過千萬,一款讓使用者“自診+問診”的手機客戶端。使用者可以免費查詢自己有可能罹患的疾病,免費向專業醫生提問。幫助使用者方便快捷的找到醫生並進行諮詢。

  牙醫:最近提供牙科諮詢和牙醫預約服務的我要看牙網剛剛獲得融資。我要看牙網也推出了移動端App牙醫問問,使用者可就牙科問題向醫生諮詢,並直接預約附近的牙醫安排就診。

  信用卡業務員:51辦信用卡,你可以通過這個app或51信用卡上的“51辦卡”可以直達各大銀行的信用卡業務員。直接獲得優秀服務。

  理髮師:美美豆使用者超過100萬,通過手機終端將使用者和髮型師之間的溝通管道打通,建立美髮行業領域內,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個創新模式。

  家政:e家潔,一款基於地理位置的找小時工應用,主要提供清潔房屋服務。可以隨時隨地給身邊的小時工打電話。繞開家政公司,低價、方便、簡單。

  律師 :大律師,一款結合“圖文諮詢+電話諮詢”的法律問答工具;為您回答您自己或他人所提出的法律問題, 並可向專業律師進行電話諮詢。

  移動網際網路讓很多職業建立自己個人的品牌,讓資訊更對稱。創業朋友們想想還有那些職位還可以用上APP?各類設計師、各類諮詢師、會計師、模特、歌手、攝影師、各類維修員、裁縫師,太多了列不完。這裡的創業機會還有很多,有些雖然不一定可以做成一個很大的企業,但作為一個小而美的創業專案也不錯。

  五、直接購買

  想到什麼?淘寶?嗯,不錯,現在在淘寶上可以買很多東西了,但這裡面還是有不少創業機會。專案的商業邏輯是減少購買環節、減低購買成本。用移動網際網路可以實現更多有意思的創業專案,我們來看看一些案例吧。

  銅板街:使用者可以通過移動網際網路平臺購買理財產品,具有安全、簡單、便捷特點的。為使用者精選和推薦的理財產品皆為零風險或低風險,保障使用者的本金不會虧損。

  格瓦拉@電影:使用者通過查詢電影院排片表,選擇需要看的電影場次以及座位,並完成線上支付,到場自主取票,整個過程省去了排隊買票的時間。

  航班管家:使用者上千萬,可以快速查詢航班、訂購機票,實時瞭解飛機起降情況,獲取機場交通餐飲購物等。

  以上的購買服務淘寶都有,應該說直接購買服務淘寶都會做。但這裡面留給創業者的機會在那裡?我們分析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在一個細分領域做深,另一個是充分利用移動網際網路的優勢。

  六、智慧服務

  這是一個替代的方式,原來需要人服務的,用機器代替。商業邏輯就非常簡單,機器代替人服務,效率、成本提升。最直接的就是導航軟體,替代了原來在高速口有很多舉牌子“帶路”的。現在好像還有,不過已經沒以前多了。

  其他智慧服務的典型案例:

  景點通:一款專業景點導遊應用,目前使用者300多萬。可任意縮放景區地圖,旅行線路規劃,支援景區定位和指北針,專業的語音介紹。一個瞭解全國各大景區,懂玩樂、懂歷史併為使用者合理安排時間、設定好地圖路線的景區私人導遊。

  大谷打工網:中國最大的手機招人平臺,為打工者提供免費、可靠的求職平臺。同時,也為各大企業提供智慧專屬的基層人力資源招人解決方案,替代傳統的招聘會。

  手機租房:藉助智慧手機特有的GPS定位、電話、簡訊、拍照、系統提醒等功能,努力嘗試改變被中介統治已久的租房市場,幫租房人用最少的錢租到最好的房。

  智慧服務的APP我沒有仔細去找,想想應該會有更多。比如手機掛號平臺、各類銀行APP等等。另外這類應用的分類也有點模糊,比如某種程式上打車APP也是智慧叫車服務,替代了原來的呼叫排程中心。Anyway,何必為難自己,分類只是為了方便,沒有必要太糾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