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後創業的想法

  畢業之後創業,就應該提前準備好對創業的想法思路,以防止之後出現的問題。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內容。

  談談我對於創業的看法

  許多人在大學時代一直喊著創業,從頭喊到尾巴,我佩服他們敢於吶喊的勇氣,他們的激情讓我敬佩,但是激情過後是衝動與無知。許多人都看到了一些創業者成功後的鮮花和掌聲,但是不知道,這些人的成功伴隨著相當於成功者數量10被甚至百倍的失敗者,有些可能是一蹶不振了,知道大學生創業的成功率是多少嗎?相信每個人都知道,一定有人會問:成功率低就不去嘗試了嗎?害怕失敗這能行嗎?我的想法是大學畢業後先進入大的企業進行鍛鍊一下,積累人脈和資訊以及能力等,因為畢竟在象牙塔的經歷所伴生出來的能力是遠遠不足以應付創業所需要的巨大的毅力和對於各方面的高能力的要求的。

  激情不等於能力。年輕的時候,我們總是把衝動和激情誤以為是才能。然而,激情不是全部。它只是激情是一種催化劑,它能調動創業的綜合素質與各方面的潛能用於創業。

  但對很多大學生而言,激情過多表現為創業的信誓旦旦與對創業前途持過於樂觀的態度,這種創業心態主要表現為對創業專案可行性分析不夠或不全面、不嚴謹,只從事物的一方面評價創業專案。

  這其中有很大部分大學生創業者都僅僅只是有一個想法,而沒有實現這個想法可行性高的實施方案作為保證。由於我們現在的大多數大學生基本沒有工作經驗,在其內心還沒有建立一套個人經驗判別體系,故在考察商機與專案時,往往只能停留在理論分析上,是故無法從各方面瞭解專案。

  大部分剛出校門的大學生,不僅行業知識、管理經驗、社會閱歷等諸多方面都有所欠缺,而且對自己的認識也往往不夠徹底。可能更多的我們,並不知道自己真正要做什麼,而又能做什麼。這些都是需要通過工作,通過慢慢接觸社會,來了解的。而選擇創業首先應該想清楚自己要幹什麼、喜歡幹什麼、能幹什麼。

  最好是,大學生在創業之前,先找一家公司或組織打工,體驗別人的創業過程,積累管理經驗,對一個行業熟悉之後,創業的成功率就相對較高。

  我在大學裡也有過一些類似於創業的行為,總結這些行為最大的一個感覺是自己做真的太累了,需要依傍大樹來乘涼,巧借外力實現自己的報復。如今社會考自己蠻幹是根本行不通的,除非我是個極富天賦的技術性人才,研究出了治療癌症的祕方或者說可以用水代替汽油,那樣便什麼時候都可以創業,而且一定成功。但是絕大多數人是沒有這種條件的,而大多數人的創業的基礎條件差不多,比如資金都是缺乏的,大學生的人生閱歷是差不多的,能力也相差無幾,同質化非常嚴重,那怎麼樣才能脫穎而出呢?只有藉助東風。我這裡的藉助東風便是進入大的企業,依靠企業的資源樹立自己的廣闊人脈,瞭解這個社會所蘊藏的商機。

  當然,我並沒有否定大學畢業創業的同學,我要對他們的勇氣和拼搏精神表示由衷敬佩,也衷心希望他們在創業路上馬到成功。

  大學生創業:有想法的很多但真正行動的很少_IT人創業

  如果擁有20萬創業資金,大學生就可以順利走上創業之路嗎?專家給出的答案是否定的。創業的前期準備並不僅僅是資金的問題,更關鍵的是需要創業者的激情和決心,以及一個良好的創業專案,一個穩定的合作團隊,否則創業也無從談起。如果擁有了20萬創業資金,你又會拿來做什麼呢?創業者也有不同答案,開間小店小本經營,20萬元足矣,倘若做一個大專案,20萬也許連購買固定資產都不夠,如果是一時發生資金鍊的斷層,20萬也可能是一場及時雨……

  現狀

  有創業想法的很多 但真正付諸行動少

  大學生有創業想法的人很多,但真正付諸行動的卻寥寥無幾,許多在高校有創業實踐的大學生,畢業後也放棄創業而去求職。這當中固然有很多因素造成,但主要原因是大學生創業風險大,一畢業即創業,失敗者居多。學生創業過來者和專家學者,普遍不支援大學生一畢業就創業。

  廣東教育部門去年一項調查顯示,70%的大學生有創業意向,付諸行動的卻不到1%,廣州創業的應屆大學生不足畢業生的1%,調查顯示,有73.47%的大學生所能承受的自主創業資金不足10萬元;61.63%的大學生認為“缺乏啟動資金”是創業的最大障礙。然而,在記者採訪過的多位學生創業者中,個人投入的資金也只有數萬元,他們的創業資金主要來源於家庭和合夥人的支援。

  專家

  資金不是創業的關鍵 專案團隊激情不可少

  專家學者也普遍認為,資金並非是創業關鍵,良好的專案、穩定的團隊、創業的激情才是關鍵。

  暨大的張耀輝教授在他的部落格中提到了,大學生畢業後有四種出路,一是就業,二是創業,三是繼續深造或回家休息。如果是因為無法實現就業的情況下走創業之路,而不是因為自己願意和主動的條件下創業,結果必然是失敗者居多。

  “創業需要的條件,錢並非是關鍵因素,認為創業不需要基礎,只要有錢的想法,是拿自己和家人的積蓄開玩笑。”張耀輝表示,縱觀很多成功創業者,都曾經是白手起家,創業本身是一個過程,沒有過程只有錢,很難贏得尊敬。創業的準備包括心理準備、人際關係準備和挫折的準備。沒有準備的創業,只能是以簡單的技術為基礎的創業,而不是知識型創業。有準備的創業是非常必要的,即使是低端技術的創業,要做精也需要管理知識,將技術和管理知識整合起來,短期內作出的創業決定是無法做到的。

  廣東商學院張建濤教授也認為,創業需要的是激情、野心和決心。學生創業需要的三個條件:一是有一個可以盈利的專案,二是創業者必須具備做企業家的潛質,三是有一個創業團隊,大學生創業最主要的還是人力的問題,而不是錢的問題,有合適的專案自然會吸引到風險投資。

  經驗

  在學校階段就開始嘗試 即使失敗還能東山再起

  創業還需要一個穩定的團隊,但大學生職業生涯的不穩定性,可能導致創業無果而終。

  優購網創始人,廣東商學院04屆畢業生徐永財則建議,大學生創業不如從在校階段就開始嘗試,因為在校階段創業成本較低,而且可以利用學生和教師資源,創業的風險也比較小,即使創業失敗,畢業後還能東山再起。

  暨大的馮俊鋒以一個大學生創業過來人的經歷告訴記者,在國內的高校,創業的氛圍並不濃,“不像美國的高校學生一樣,每個人的口袋裡都有一份商業計劃書”,不少大學生創業者在畢業後還是走上了求職或深造的道路,因為大部分承擔不起創業的風險,因此大學生創業團隊極不穩定。

  他透露,中大科技園內有一個由學生創辦的公司,其創辦者曾獲過“贏在中大”創業比賽的冠軍,得到學校資助的數萬元風投資金,但該公司創始人也表示在畢業後不再管理這個公司。

  熱議

  大學生創業可做什麼?

  大學生創業,主要集中在技術門檻低的傳統服務業上面,比如開一間店、擺攤或其他一些做學生生意的創意服務業上,比如DIY蛋糕店、特色租房等,從這些行業入門,創業的成功率比較高。而當前國家重點扶持的高新科技產業,正是當前大學生群體少關注到的。

  中山大學的關智生教授認為,當下學生創業主要有三種類型,一種是做類似大學生消費群的生意,一種是其他傳統行業,一種才是真正的科技。學生創業關注最多的是消費品,但市場上很多東西其實值得大學生去了解和關注。關教授建議,理工科學生可以有很多創意,比如關注一些材料、零部件等行業,我國在這些行業的發展上才剛剛起步,科技含量還不高。“有時候很簡單的東西也很賺錢,比如一些損耗較快的物品”,比如前期中山古鎮做燈飾,剛開始的時候大學生都不重視,而當地沒有文化的老闆們卻看到了其市場前景,這就是有經驗和沒有經驗的區別。

  20萬怎麼創業?

  多數大學生創業起家並沒有20萬元那麼多,他們均沒有否認,20萬元如果能夠申請到,對創業是極大的支援。20萬可以拿來做什麼生意?創業者各有看法,可以開間奶茶店、蛋糕店、洗衣店、投資租房行業,還可以拿來做電子商務等。

  大學城DIY蛋糕店投資者之一的朱倩渝說,20萬元剛好可以投資一間DIY蛋糕店,當初她們就是由7個人合夥湊到這筆初始資金的。其中於用於購買固定資產5萬到6萬,註冊、網站、裝修、宣傳等開放費用共用了3萬到4萬,其餘作為流動資金,包括半年的鋪租、員工、材料的成本***一兩個月***、包裝等等。

  07屆畢業生蔡汶峰曾做過餐飲業和培訓行業,他認為20萬元的啟動資金,只能做一些低端的行業,比如開間奶茶店就差不多,他一直希望有一筆資金支援他創辦一個玩具B2B網站,但做網站執行費用比較高,20萬元還不足以啟動。

  中大關智生教授就認為,作為高新技術的啟動資金,20萬元資金的投入肯定遠遠不夠,對已經投產的,用20萬元幫助其推廣和銷售更加有意義。暨南大學學生馮俊鋒也抱有同樣的看法,他認為,學生創辦的一些資訊產業,比如動漫、網遊等一些創意型產業,後期的市場推廣更加重要。

  廣東商學院張建濤教授認為,“20萬還是可以做很多事情的,比如開一個格仔店、小餐館之類的,這也是創業的一種形式”,如果配合其他條件,比如在科技園裡已經擁有一處租金便宜的辦公場所,那麼20萬元就可以用來作為流動資金。但如果是作為高新科技專案的啟動資金,20萬充其量也只能作為一段時間的房租,比如辦一個網站,每年的固定資金都要50萬元左右,要運作起來就至少要100多萬元,當然,若已經有執行專案,一時發生了資金緊缺的問題,20萬元能夠申請到手也是一場及時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