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吳中七子是誰

  ?吳中七子是清代七位著名詩人、文學家錢大昕、曹仁虎、王昶、趙文哲、王鳴盛、吳泰來、黃文蓮的並稱。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希望對你有幫助!

  

  清代文學家錢大昕、曹仁虎、王昶、趙文哲、王鳴盛、吳泰來、黃文蓮等人都是江蘇嘉定、青浦***今上海市***一帶人,且以文學詞章齊名,被沈德潛推為“吳中七子”。其中以錢大昕、曹仁虎、王昶三人成就最高。

  1.錢大昕***1728~1804年***: 字曉徵,一字及之,號辛楣,又號竹汀,晚號潛研老人。史學家﹑漢學家,學者,詩文家。江蘇嘉定***今上海嘉定人***。博學多才,無所不精,凡經史文義、音韻訓詁、職官典制、金石歷算等,他都有很深的認識。他能詩能文,以辭章服眾,是七子之中著述最多的。也精於史學和考據學,他曾因參修《大清一統志》、《續文獻通考》、《續通志》,被乾隆帝賞識。曾發現古音韻的重要規律,總結並發展了“吳派”考據學的成就,受當時學者推崇,影響很大。主要著述有《二十二史考異》、《潛研堂堂文集》等。

  2.曹仁虎***1731~1787年***: 字來殷***一作殷來***,號習庵,江蘇嘉定人。酷愛讀書,辨悟通達。博聞強記,年少時寫文章已很有名,被人稱為“異才”,做過侍讀學士,朝廷裡的文浩典冊,多出於他的手筆,他的詩傳播海外,在日本國尤為出名。

  3.王昶***1725~1806年***: 字德甫,號述庵,又號蘭泉,江蘇青浦***今屬上海市***人。乾隆十九年***1754年***中進士,歸入選班,歷任吏部員外郎、按察使、布政使、刑部右侍郎等職。工於詩詞、古文,曾參與編纂《大清一統志》、《續三通》等書。精於經學、金石,編有《金石萃編》。著有《春融堂集》,輯有《明詞綜》、《國朝詞綜》、《湖海詩傳》、《湖海文傳》等書。

  4.趙文哲***1725~1773年***: 字升之,一作損之,號璞庵,上海人。乾隆時進士,召試賜舉人授中書,曾任內閣中書、軍機大學士、戶部主事等職。他天資過人,文風工整而不過於雕琢。詩文瑰瑋絕麗,工書法,墨跡近乎王羲之。著有《媕雅堂》等集。

  5.王鳴盛***1722~1797年***: 字鳳喈,號禮堂,又號西莊,晚年號西沚。江蘇嘉定人。乾隆時進士,授編修,歷任內閣中書兼禮部侍郎、左遷光祿卿等職,他工於詩、古文、經學、史學。著有《十七史商榷》、《周禮軍賦》以及詩文集40卷。

  6.吳泰來***?~1788年***: 字企晉,號竹嶼,江蘇長洲人,乾隆時進士,授內閣中書。其人文采出眾,喜遊山玩水,尤其愛松樹,詩學王士禎,王昶極為推許。著有《硯山堂》、《淨名軒》等集。

  7.黃文蓮***生卒年不詳***: 字維章,一說字芳亭,福建永福人。詩人,經學家。據說9歲能詩,天啟時進士,有《赭留集》。“當嘉慶、道光間,吳中詞流極盛。”

  吳中七子的事蹟

  以吳縣為地域中心,受到來自環繞其四周的詞鄉如華亭、嘉興、常州、宜興、揚州等幅射影響,吳中詞人結社分韻、商榷聲律、選詞刻詞,逐步凝聚為大江南北所注目的焦點。在此稍前的乾隆詞壇,已有“江左七子”稱雄吳中。七子者,王昶、吳泰來、趙文哲、王鳴盛、錢大昕、黃文蓮與曹仁虎,時人又目之為“吳中七子”。此即後人所說的“前吳中七子”。“前七子”

  大多以治經史、攻金石小學而兼為填詞,不專為詞人。除王昶、吳泰來和趙文哲三家詞名稍著外,其他四家皆不以詞名,且詞集流傳不廣,鮮為後人所知。乾、嘉年間,詩人吳翌鳳倡詩風於吳中,以鄉先輩沈德潛之議論為歸旨。有朱綬***號酉生***、沈傳桂***號閏生***號稱“二生”者,先後主詩壇之盟,仰明代前、後七子之風範,宗法漢魏三唐。吳中詩流彭蘊章***字詠莪,長州人。道光十五年進士***、潘曾沂***字功甫,吳縣人。嘉慶二十一年舉人***、韋光黻***字君繡,長州人。諸生***、王嘉祿***字井叔***、以及吳嘉洤***字清如***等追隨其後,“於是有吳中七子之目”。

  《吳中七家詞》精選為一編合刊。戈載為首,為《翠薇雅詞》。其餘六家依次為:沈彥曾《蘭素詞》,朱綬《湘弦別譜》,陳彬華《瑤碧詞》,吳嘉洤《秋綠詞》,沈傳桂《二白詞》,王嘉祿《桐月修簾譜》。輯刻者詞集列於七家之末,亦如龔翔麟輯刻《浙西六家詞》,其《紅藕莊詞》三卷列於六家之末。又七家中沈傳桂《二白詞》一種因故未刻,僅列集名於目錄。故實為六家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