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者如何避免特許經營糾紛

  中國加入WTO之後,特許經營作為分銷領域開放部門之一,將面臨著更為嚴峻的挑戰,而我國對特許經營理論和實踐的引入還相當滯後,加上法律制度的不完備,這些都制約了特許經營的發展。那麼?

  一是簽訂合同之前應當考察特許經營企業的基本情況

  加盟商在簽訂加盟合同之前應當對特許經營企業工商登記情況、是否具有特定產品的經營資格、是否擁有商標或專利權等企業基本情況進行考察。這些一般都可以通過上網查詢而獲得。如果遇到不理解或有疑問的問題,建議諮詢相關專業人員,而不要盲目輕信特許經營企業的解釋。如法官在審理案件中經常發現,不少特許經營企業故意混淆“專利申請號”與“專利號”的區別,把遞交了專利申請但尚未獲得批准的產品稱為專利產品,欺騙加盟商。

  二是不要盲目輕信特許經營企業的宣傳和許諾

  特許經營企業為了吸引加盟商往往對產品作出誇大其詞的宣傳和高額的利潤預測,加盟商應當冷靜分析實際情況,不要盲目輕信特許經營企業的宣傳和許諾。

  三是簽訂合同時儘可能地為自己爭取合理權利

  加盟合同大多是特許經營企業制定的格式合同,加盟商在簽訂合同時要仔細閱讀合同條款,尤其是對於一些損害加盟商利益或者剝奪加盟商應有權利的條款要予以提出並與特許經營企業進行協商。例如加盟的格式合同一般將糾紛解決地點約定在特許經營企業所在地。當糾紛發生後,加盟商面臨異地訴訟不便、訴訟成本高、執行難度大等諸多困難。有些特許經營企業利用加盟商這一劣勢,拖延訴訟、拒不調解,最終人去樓空。因此加盟商在簽訂合同時要慎重考慮這些問題。

  四是注意收集和儲存相關證據

  在加盟合同糾紛中,加盟商的損失主要包括房租、裝修費、宣傳費、僱員工資等,但加盟商在主張這些費用與加盟的關聯性時往往存在舉證上的困難。因此加盟商在平時要注意收集和儲存相關合同、單據,尤其注意要在這些合同、單據上註明是用於加盟的費用,如租房合同中房屋所在地應當與加盟商的經營地點一致,裝修費應當註明裝修的地點是加盟商的經營場所,宣傳費也應當表連鎖明宣傳的內容與加盟經營活動相關等等。

  特許企業

  對於特許經營企業而言,企業在選擇特許經營方式時應注意:首先,簽訂合同之前應當對加盟商進行認真考察。加盟合同糾紛出現的眾多原因中有一個共同點,即加盟商在無法繼續經營或營利狀況不佳的情況下,往往會以各種理由起訴特許經營企業,要求撤銷或解除加盟合同。因此,為了減少出現加盟合同糾紛,特許經營企業在簽訂加盟合同前應當對加盟商的資信狀況、經營能力等進行考察,以確定是否允許其加盟、授予其多大區域範圍的加盟代理權等等。其次,注重對商標、專利和商業祕密的保護。因侵犯智慧財產權或商業祕密而引發的糾紛為數不少,因此特許經營企業應當在加盟合同中對商標、專利、商業祕密的使用作出約定,以避免產生不必要的糾紛。

  第三,加強對加盟商的管理。有些特許經營企業只注重向加盟商推銷產品,而忽視對加盟商的管理,導致出現加盟商“掛羊頭賣狗肉”,只掛特許經營企業的招牌,卻不採用特許經營企業的統一管理方式和統一產品標準,損害特許經營企業的形象,或者簽訂加盟協議後不按照協議的約定進行經營的情況。特許經營企業應當加強對加盟商的管理,以維護特許經營的順利進行。

  連鎖經營相關條例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規範商業特許經營活動,促進商業特許經營健康、有序發展,維護市場秩序,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商業特許經營活動,應當遵守本條例。

  第三條 本條例所稱商業特許經營***以下簡稱特許經營***,是指擁有註冊商標、企業標誌、專利、專有技術等經營資源的企業***以下稱特許人***,以合同形式將其擁有的經營資源許可其他經營者***以下稱被特許人***使用,被特許人按照合同約定在統一的經營模式下開展經營,並向特許人支付特許經營費用的經營活動。

  企業以外的其他單位和個人不得作為特許人從事特許經營活動。

  第四條 從事特許經營活動,應當遵循自願、公平、誠實信用的原則。

  第五條 國務院商務主管部門依照本條例規定,負責對全國範圍內的特許經營活動實施監督管理。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商務主管部門和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商務主管部門依照本條例規定,負責對本行政區域內的特許經營活動實施監督管理。

  第六條 任何單位或者個人對違反本條例規定的行為,有權向商務主管部門舉報。商務主管部門接到舉報後應當依法及時處理。

  第二章 特許經營活動

  第七條 特許人從事特許經營活動應當擁有成熟的經營模式,並具備為被特許人持續提供經營指導、技術支援和業務培訓等服務的能力。

  特許人從事特許經營活動應當擁有至少2個直營店,並且經營時間超過1年。

  第八條 特許人應當自首次訂立特許經營合同之日起15日內,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向商務主管部門備案。在省、自治區、直轄市範圍內從事特許經營活動的,應當向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商務主管部門備案;跨省、自治區、直轄市範圍從事特許經營活動的,應當向國務院商務主管部門備案。

  特許人向商務主管部門備案,應當提交下列檔案、資料:

  ***一***營業執照影印件或者企業登記***註冊***證書影印件;

  ***二***特許經營合同樣本;

  ***三***特許經營操作手冊;

  ***四***市場計劃書;

  ***五***表明其符合本條例第七條規定的書面承諾及相關證明材料;

  ***六***國務院商務主管部門規定的其他檔案、資料。

  特許經營的產品或者服務,依法應當經批准方可經營的,特許人還應當提交有關批准檔案。

  第九條 商務主管部門應當自收到特許人提交的符合本條例第八條規定的檔案、資料之日起10日內予以備案,並通知特許人。特許人提交的檔案、資料不完備的,商務主管部門可以要求其在7日內補充提交檔案、資料。

  第十條 商務主管部門應當將備案的特許人名單在政府網站上公佈,並及時更新。

  第十一條 從事特許經營活動,特許人和被特許人應當採用書面形式訂立特許經營合同。

  特許經營合同應當包括下列主要內容:

  ***一***特許人、被特許人的基本情況;

  ***二***特許經營的內容、期限;

  ***三***特許經營費用的種類、金額及其支付方式;

  ***四***經營指導、技術支援以及業務培訓等服務的具體內容和提供方式;

  ***五***產品或者服務的質量、標準要求和保證措施;

  ***六***產品或者服務的促銷與廣告宣傳;

  ***七***特許經營中的消費者權益保護和賠償責任的承擔;

  ***八***特許經營合同的變更、解除和終止;

  ***九***違約責任;

  ***十***爭議的解決方式;

  ***十一***特許人與被特許人約定的其他事項。

  第十二條 特許人和被特許人應當在特許經營合同中約定,被特許人在特許經營合同訂立後一定期限內,可以單方解除合同。

  第十三條 特許經營合同約定的特許經營期限應當不少於3年。但是,被特許人同意的除外。

  特許人和被特許人續簽特許經營合同的,不適用前款規定。

  第十四條 特許人應當向被特許人提供特許經營操作手冊,並按照約定的內容和方式為被特許人持續提供經營指導、技術支援、業務培訓等服務。

  第十五條 特許經營的產品或者服務的質量、標準應當符合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的要求。

  第十六條 特許人要求被特許人在訂立特許經營合同前支付費用的,應當以書面形式向被特許人說明該部分費用的用途以及退還的條件、方式。

  第十七條 特許人向被特許人收取的推廣、宣傳費用,應當按照合同約定的用途使用。推廣、宣傳費用的使用情況應當及時向被特許人披露。

  特許人在推廣、宣傳活動中,不得有欺騙、誤導的行為,其釋出的廣告中不得含有宣傳被特許人從事特許經營活動收益的內容。

  第十八條 未經特許人同意,被特許人不得向他人轉讓特許經營權。

  被特許人不得向他人洩露或者允許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特許人的商業祕密。

  第十九條 特許人應當在每年第一季度將其上一年度訂立特許經營合同的情況向商務主管部門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