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多寶企業營銷案例分析

  一個企業市場營銷的成功,除了其市場營銷戰略計劃應該正確外,還要求其營銷執行執行規範和效率高那麼接下來小編跟讀者一起來了解一下企業營銷案例分析吧。

  關於加多寶

  加多寶集團是"加多寶***中國***飲料有限公司"的簡稱,是在英屬維爾京群島註冊的外資企業,是香港鴻道集團全資子公司。主要從事飲料、礦泉水生產及銷售。加多寶集團旗下產品包括紅色罐裝、瓶裝、盒裝"加多寶"涼茶飲料和"崑崙山雪山礦泉水"。

  加多寶集團出品的涼茶依據傳統配方,採用上等本草材料配製,秉承傳統的蒸煮工藝,經由現代科技提取本草精華、調配而成;其內含菊花、甘草、仙草、金銀花等具有預防上火作用的本草植物。加多寶集團是一家以香港為基地的大型專業飲料生產及銷售企業。旗下產品包括紅色罐裝、瓶裝、盒裝"加多寶"和"崑崙山雪山礦泉水"。集團於1996年推出了紅色罐裝涼茶。

  2014年12月3日,王老吉訴加多寶虛假宣傳糾紛案在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公開宣判。法院判決加多寶方面停止使用含有"加多寶涼茶連續7年榮獲'中國飲料第一罐'"等用語的廣告,在指定媒體上連續七日刊登宣告以消除影響,並且賠償王老吉方面300萬元。2014年12月,法院判決廣東加多寶賠償原告廣藥集團的經濟損失1.5億元以及合理維權費用265210元。

  2016年7月,王老吉加多寶涼茶配方案終審判決:加多寶敗訴。

  加多寶成功營銷案例分析一

  2012年4月,加多寶“紅動倫敦 精彩之吉”活動在廣州拉開序幕,加多寶“紅動倫敦之星”評選同期啟動。 之後“紅動倫敦 暢飲加多寶”系列活動隨即以“城市接力”的形式,在全國十大城市依次展開主題活動。無論是社會名流、奧運冠軍還是普通百姓,都可以將自己對於奧運的祝福寫在上面,並將寄語帶到倫敦。在倫敦奧運即將開幕之前的7月8日,當一面莊嚴壯麗的紅動大旗在兩個巨型加多寶紅罐造型的熱氣球牽動下,於鳥巢上空冉冉升起的時候,全場人群歡呼雀躍。在紅旗的輝映下,現場的每一位國人都突然感覺到,自己和倫敦奧運的距離其實是如此之近。

  倫敦時間7月22日上午,由國家體育總局體育文化發展中心和加多寶集團聯合發起的“紅動倫敦 暢飲加多寶”在倫敦新地標——倫敦眼舉行了一次別開生面的為倫敦奧運祝福的活動。本次活動是更名後的加多寶品牌首次在海外驚豔亮相,這無疑展現了加多寶集團的雄厚實力和在全球範圍內推廣涼茶文化的堅定信心。

  加多寶成功營銷案例分析二

  加多寶6000萬巨資豪賭《中國好聲音》,加多寶賭贏了。《中國好聲音》的成功,不僅讓浙江衛視迅速在眾多衛視中脫穎而出,讓湖南衛視、江蘇衛視嫉妒眼紅;也讓加多寶的名字隨著傳播得更廣。冠名《中國好聲音》只是加多寶品牌傳播策略中的一個很小的部分,如果稍加留意,我們會發現加多寶幾乎冠名了國內所有衛視的知名綜藝節目。甚至有人發現,某些二、三線城市的電視節目,加多寶也進行了冠名。

  除了電視節目冠名之外,加多寶的電視廣告可以說也是鋪天蓋地。加多寶看來是下了“血本”,要讓加多寶涼茶迅速打響市場。這與當初在地震期間王老吉捐款一個億的大手筆是殊途同歸。

  加多寶成功營銷案例分析三

  加多寶對不起:走悲情營銷戰略

  2012年,加多寶在與廣藥的商標爭奪戰鬧得沸沸揚揚,加多寶最終輸了官司,廣藥集團最終收回紅色罐裝及紅色瓶裝王老吉涼茶的生產經營權。

  2013年2月4日,加多寶在微博上做出了一組兼具視覺力與傳播力的“對不起”系列圖片,這組圖片選取了四個哭泣的寶寶,並配以一句話文案訴說自己的弱勢,圖片表面悲情,實則卻如利劍一般,劍劍刺在競爭對手的痛處,給予對手致命的打擊。如果用一種武功來形容的話,那就是楊過在悲情中釋放力量的黯然銷魂掌。

  加多寶的悲情牌一經打出,立刻博得大量網民的同情,其官方微博上的四張圖片也獲得了超過4萬的轉發量,加多寶也一舉將輸掉官司的負面新聞扭轉為成功的公關營銷事件。廣藥王老吉在這次事件中則像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被動的被加多寶打得一敗塗地。

  從加多寶對抗廣藥的策略來看,其“悲情營銷策略”的表現就是通過宣傳不斷強化對比自己與廣藥的地位差別***民企與國企***來博得民眾對民企的同情,對國企的痛恨。這一招在這個國度真可謂穩、準、狠。

  為什麼加多寶營銷會那麼成功?

  1、優秀的產品營銷定位。

  加多寶的「怕上火就喝王老吉」,這個slogan,戳中的不是「功能」,而是「健康」。

  王老吉第一批出街的廣告是四個,應該是四個場景:

  a,家人團聚是大餐,大家滿頭大汗,此時王老吉端上來,大家開顏。

  b,情侶約會,好像是吃披薩***烤制,暗示上火***,服務員上來王老吉。

  c,職場聚會,吃煎菜***暗示上火***,服務員上來王老吉。

  d,年輕人聚會,吃麻辣火鍋***暗示上火***,服務員上來王老吉。

  最後的配樂廣告語是:「不必擔心什麼,怕上火和王老吉。」請各位注意,這條廣告解決的問題,不僅是被廣告業內反覆稱頌的「將去火概念融入人心」,更重要的是,這條廣告的四個場景,講「王老吉涼茶」這一產品飲料化,或者說:「去藥茶化」。

  在廣告鋪排方面,王老吉選擇了央視這一最具影響力的渠道,也彰顯決心。當年王老吉的營銷費用應該是1000萬左右吧,這個數在央視面前,其實並不算什麼。這1000萬帶來的效果有目共睹,應該說不僅是成功,確實是巔峰了。

  遺憾的是,作為快消行業,其產品定位方面,仍停留在「營銷」本身,無重大突破。

  2,線下渠道的營造。

  為什麼我說營銷是條不歸路,因為你線上做的再好,下來之後人家買不到東西,你的廣告費就白花了。而線下的事,都是辛苦活。如同現在的it行業腳力app分發渠道一樣,在快消行業,誰握住渠道,誰就是王。看看加多寶是怎麼做的:

  a,市場分級管理,策略不同。

  應該是分5級別,具體記不清了,貌似是廣東江浙是一級,兩湖江西是二級。但匹配不同的市場策略。這是在廣告和人力資源有限的情況下一個非常好的循序漸進的辦法。

  b,「總經銷制+郵差商」的營銷模式。要求代理有配送能力和壓貨能力。

  同時加多寶的市場人員和代理商共同戰鬥,加多寶的市場人員每天需要擺放35家終端***包括餐飲、小賣店***,每天發展3家終端。

  c,地面廣告「海陸空」轟炸。

  在餐飲終端,「海」指加多寶logo的椅套、餐巾紙、牙籤桶等,「陸」門口易拉寶、牆上pop***海報***、廚房圍裙,「空」指的是空中有弔旗等,這些只要是免費贈送紙巾牙籤開瓶器,這些小店就願意配合。路邊小店,加多寶也不放過。規定業務員每人每天要張貼30張以上pop、冰箱貼,對終端絕對的佔領。

  d,這一點最重要:善待渠道商。

  渠道商最怕壓款,加多寶結款非常痛快;在利潤上,加多寶採取的不是進出貨差價,而是傾向於按量返利的原則,你賣得越多,利潤越高;損貨是經銷中的一大問題,比如說罐子漏了破了,這些加多寶都100%承擔,各種促銷物料跟進及時,還有專門的情感維護專員。

  加多寶說,中國每賣出10罐涼茶,7罐是加多寶。這牛,不是白吹的。經歷風雨,渠道為王。

  3,加多寶的病毒營銷***應該放到最後寫的***。

  其實本來應該後面再寫這個的,但是我覺得上面的文字越寫越嚴肅、越寫越枯燥,來點大家喜聞樂見的吧。

  這一系列的廣告,年初被微博草根轉發,事件背後,當然有推手嘍。

  4,加多寶互動營銷。

  去年過年,在很多超市裡,對著這個機器大喊:「過年來罐加多寶」,達到一定分貝,就免費出一罐。

  所以很多人對著這個機器大喊,超市裡此起彼伏「過年來罐加多寶」!

  據說一天能喊出8000罐,但是這才多少錢呢?整個超市一整天都被他佔領了。

  不僅如此,這個營銷手法,被微博瘋轉,又佔了第二次便宜。

  5,加多寶的娛樂營銷。

  這個大家都知道了,《中國好聲音》第一季的廣告投放,適逢加多寶和王老吉搶品牌的最後時刻,此役基本是畢其功於一役,完勝。

  《中國好聲音》第一季的影響力到什麼程度呢?在我的概念裡,過去十年,只有一檔綜藝節目能夠比拼,就是李宇春、周筆暢那一屆的《超級女聲》***或者是快樂女生,記不清了***。總之,這倆最多也就是同等影響力吧,再想不出第三家。

  《中國好聲音》這個娛樂營銷的兩點有幾個:

  a,投入冠名費用僅6000萬,應該說雙方都在賭,加多寶贏了***第二季的冠名費是兩億,但是影響力遠不如前***;

  b,「正宗好涼茶,正宗好聲音」這個廣告詞,一下就把「正宗」二字拿下來了。從此,加多寶是正宗,王老吉反而退居其次。

  c,加多寶過程中,不僅僅是出錢冠名,他們沒有坐等,而是利用手上的強大渠道,在十多個城市宣傳,pop也貼到了各種終端。

  6,加多寶和王老吉的戰役。

  a,全國銷量第一的紅罐涼茶,現改名加多寶。

  極具欺騙性,我沒說王老吉改名,我就說銷量第一的改名了。但是還是被勒令下片子。

  b,怕上火,現在喝加多寶。

  上句廣告遭投訴時改的。重點就是「現在」二字,極具欺騙性,還是告訴你,改名了。

  c,還是原來的配方,還是熟悉的味道。

  告訴消費者,雖然名字變了,但是配方和內容都沒有變,還是買這個吧。

  線上下渠道,告知經銷商「就是改名了」,反正對接的還是那一群人,大家也都無所謂這種事情了。那時候吃飯的時候,客戶叫「來罐王老吉」,上來的就是加多寶,然後商家會告訴你,「改名了」。

  ok,洋洋灑灑寫了這麼多,王老吉和加多寶的故事,也不是我這幾千字能說完的。以後有機會再說吧。

  總之,如果說中國某家企業,能夠說得上當下「站在營銷之巔」的話,那就是加多寶。

  對的,沒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