萵筍栽培技術

  萵筍,是菊科的一年或兩年生蔬菜,原產於地中海沿岸,性喜冷涼、溼潤的氣候。按食用部分可分為莖用萵筍和葉用萵筍。近年來,萵筍成為蔬菜專業種植大戶的主栽品種之一。那麼萵筍要怎麼栽培?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來詳細瞭解下吧。

  栽培萵筍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1、溫度

  萵筍種子在4℃以上就可以發芽,30℃以上高溫抑制發芽。發芽適溫為20~24℃,因此,在高溫季節播種,應採用低溫催芽技術。

  萵筍幼苗期在日平均溫度29℃的高溫下,生長緩慢,且易引起倒苗,24.2℃則生長旺盛;日平均溫度12.2℃時,幼苗生長緩慢,但很健壯;幼苗能忍耐-6℃的低溫,但葉片有凍傷;莖葉生長期最適宜溫度為11~18℃,葉簇大而莖粗壯;在22~24℃以上時,會導致過早抽薹;較大植株在0℃以下時會受凍害而死亡。這一特性是生產者合理安排茬口及採收上市的重要依據之一。

  2、土壤與營養

  萵筍的根系對氧氣的要求高,在有機質豐富、保水、保肥力強的土壤中根系發展快。萵筍適宜土壤pH值為5.5~6.5,但在偏酸或偏鹼時仍能正常生長髮育。

  萵筍對N、P、K三要素的吸收比例大體是N:P:K=1:0.45:1.8。據資料介紹,每生產1000千克萵筍***莖***,需吸收氮5.06千克、五氧化二磷2.27千克、氧化鉀9.07千克。萵筍是需要養分較高的一種蔬菜作物。

  萵筍對氯離子敏感,生產上禁施含氯複合肥和含氯鉀肥。

  3、水分

  幼苗期土壤不能幹燥也不能太溼,以免幼苗老化或徒長;發棵期為使蓮座葉片發育充實肥厚,應適當控制水分;進入莖部肥大期需要水分充足;保持土面經常溼潤不見幹,這一時期如缺水則莖細而老化,並有苦味;莖部肥大後期如果水分過多,易發生裂莖,導致軟腐病的發生。

  4、光照

  萵筍在發育上呈長日照反應,在長日照下發育速度隨溫度升高而加快,早熟品種最敏感,中熟品種次之,晚熟品種反應較慢。

  萵筍的光補償點為0.15萬~0.2萬勒克斯;光飽和點為2.5萬勒克斯。當光照強度在0.15萬勒克斯以上、2.5萬勒克斯以下時,隨光照強度增加而光合作用加大。

  

  這裡僅介紹莖用。

  1、 栽培季節與播種期

  在長江流域地區,春、夏、秋、冬四季均有萵筍的栽培,但以春、秋兩季為主,栽培面積最大。

  ① 春萵筍 於10月上旬至11月播種,3~5月上市。

  ② 夏萵筍 於2月下旬播種,5月中旬上市。

  ③ 秋萵筍 於7月下旬至8月上旬播種,下旬至10月上市。

  ④ 冬萵筍 於8月中旬9月中旬播種,11月至翌年2月上市,但進入12月上旬,需使用大棚越冬。

  2、 品種選擇

  一般而言,冬春萵筍宜選用耐寒型品種,夏秋萵筍應選用耐熱型品種。現在萵筍品種商品名稱很多,生產者可根據需要選擇適應當地土壤氣候條件的品種。當前萵筍品種主要有科興系列、正興系列、種都系列和東坡系列等。

  3、 培育壯苗

  畝用種量30克,用苗床20米2,栽培面積大時,畝用種量20~25克,可用營養缽直播育苗,也可用營養缽假植育苗,還可在苗床直播育苗。規模化生產,提倡推廣育苗營養基質穴盤漂浮法育苗。具體育苗管理參見附錄“三、夏秋高溫期遮陽育苗技術”的要求操作。

  4、合理施肥

  ***1***施肥量 假定土壤養分檢測結果為有機質含量30毫克/千克,pH值6.5~7.5,鹼解氮100毫克/千克,有效磷30毫克/千克,速效鉀為70毫克/千克。

  土壤養分校正係數參照白菜取低值;每生產1000千克萵筍對三大養分吸收量取高值;肥料當季利用率取低值;有機肥取鉀含量及鉀需要量。

  以明月海藻有機無機復混肥***N:P:K=15%:7%:8%***和三元複合肥***N:P:K=15%:15%:15%***為主施肥料,配尿素***氮46%***、磷肥***P2O5 12%***、氯化鉀***氧化鉀60%***。

  現根據測土配方施肥計算公式計算,分別提出2個目標產量的各2個配方施肥方案及施肥量如下,供參考:

  ① 目標產量4000千克/畝的施肥方案 畝應施入純氮30~45千克,五氧化二磷40~52千克,氧化鉀40~66千克。下面介紹2個配方施肥方案:

  方案1:畝施明月海藻有機無機復混肥150~200千克,配磷肥150~200千克***酸性土壤使用鈣鎂磷,鹼性土壤施用過磷酸鈣***、含硫鉀肥50~75千克、尿素20~30千克。

  方案2:畝施三元複合肥150~200千克,配磷肥150~200千克、鉀肥40~60千克、尿素20~30千克和豬糞1000千克。

  ② 目標產量3000千克/畝的施肥方案 畝應施入純氮18~27千克,五氧化二磷25~35千克、氧化鉀35~50千克。下面分別介紹2個配方施肥方案:

  方案1:畝施明月海藻有機無機復混肥120~160千克,配磷肥75~100千克、鉀肥25~40千克、尿素10千克。

  方案2:畝施三元複合肥120~160千克,配磷肥40~50千克、鉀肥15~20千克、尿素10千克和豬糞1000千克。

  以上施肥方案,為氮、磷、鉀基本養分平衡需求量,各地可根據肥料供應情況調整肥料品種。調整時,應保證三大養分平衡供應量。

  ***2***施肥方法 選擇陰天或晴天,土壤乾溼適度時施肥。如果是機械翻耕,可將應施肥料一次分別撒施於土面後,及時翻耕,機耕至少翻耕2遍,以免肥料揮發損失;如果是人力翻耕,三元複合肥基肥施用量應控制在100千克以下,餘下的肥料點施或澆施作追肥。

  5、施用石灰

  在施肥前7~10天,pH值在5.5以下的土壤,每畝地施入熟石灰100千克;5.5< p="">

  6、整地和蓋地膜

  翻耕後,按畦面寬1.2米,長25~30米,畦溝寬30釐米,深20釐米的要求開溝整地做畦。尤其注意畦溝底平,切忌畦兩頭高、中間低,做到雨停溝內無積水。

  秋、冬兩季栽培萵筍,不提倡蓋地膜。

  栽培春萵筍,在整地後,將土壤充分澆透水後或待下一場雨淋透土層後,待土面收汗後蓋地膜。提倡使用黑色地膜覆蓋,且將四周壓緊。

  如有條件,最好每畦鋪設兩根滴灌管,在整地後蓋地膜前進行。

  7、定植

  冬、春兩季栽培,日曆苗齡30~40天;早秋栽培,日曆苗齡25~30天,適時定植。葉片平攤且節位較密的品種,一般為株行距40釐米*40釐米;節位較稀的品種,一般株行距為30~33釐米。選擇大小均勻一致的健壯苗分塊***分片***移栽。

  定植後澆定根水***每50千克水加海藻生根劑60克,尿素250克***,每株200~250克,且蓋遮陽網,尤其是早秋乾旱季節定植,有利於緩苗返青,但遮陽網應晝蓋夜揭。緩苗後揭遮陽網。

  8、田間管理

  ***1***抗旱排漬 久旱無雨時,土壤乾燥,影響根系對土壤養分的吸收,尤其是對微量元素養分的吸收受到抑制,導致生長不良,而使萵筍產生苦味和未熟抽薹。一般當3個晴日無雨後,應及時澆水抗旱。蓋地膜栽培的,可浸灌,也可用施肥槍點澆。有滴灌條件的,晴天每天開啟滴灌設施3~4小時;未蓋地膜栽培的,應在3個晴日無雨後澆水。

  ***2***看苗追肥 原則上不提倡根部追肥,但因規模化生產,土壤肥力差異大,應根據長勢及早追肥。

  提倡葉面追肥,以海藻葉面肥為好,能補充微量養分的不足。

  ***3***及時控苗 尤其是夏、秋兩季栽培,控苗是一項重要技術措施。方法是當萵筍7~12片真葉時***節密品種12葉,節稀品種7葉***,噴施矮壯劑或根莖膨大素控苗,一般15天一次,共2~3次。冬、春兩季栽培,一般不需控苗。


  看過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