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養殖青蛙前景如何

  隨著國家經濟的轉型,發展的重心偏向農業,市場上陸續出現了很多養殖專案,其中最為突出的要數青蛙養殖。人工養殖青蛙前景好嗎?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來詳細瞭解下吧。

  

  青蛙集食品、保健品、藥用於一身,味道鮮美,營養豐富,一直是我國城鄉居民餐桌上的美味佳品,開展青蛙養殖,既可滿足人們的消費需求,也能促進天然野生資源的恢復,因此青蛙養殖具備一定的市場和產業前景。

  如果按一畝地可以養殖1000公斤青蛙,以每公斤30元的批發價計算,一畝有3萬元的產值,再加上還可同時生產些無農藥、化肥的綠色蔬菜和綠色水產品,一畝產值可達3.5萬元,屬於高效生態農業。據測算,露天養殖建蛙場和青蛙飼料***從蝌蚪到成蛙***每畝投入需1.5萬~2萬元。

  隨著青蛙養殖產業的迅速擴大,青蛙的價格隨季節和市場行情變化劇烈。據調查,2015 年青蛙的塘邊價達到了50 元/公斤,2016年7月亦保持在此價位,但隨著青蛙大量上市,2016年下半年價格一路走低,塘邊價降至25~30元/公斤。2017年春節期間則回升至50元/公斤左右。要維持青蛙市場的穩定,一方面需要延長青蛙的銷售時間,另一方面則需開展青蛙產品的深加工,比如開發蛙油、熟食產品等提升效益。

  青蛙如何馴食

  青蛙具有攝食活餌的習性。大規模的生產採用人工配合膨化飼料飼養青蛙類時,必須經過人工馴食。改變青蛙類只捕活餌,不攝食靜餌這一習性。

  下面簡單介紹幾種常用的馴食方法:

  水流促動法:飼料臺用木框架和紗窗布製作,靠近水面安置,在飼料臺正下方,安裝2~3根水管,當扭開水龍頭,水像湧泉一樣由水管噴出來,使得食臺中死餌上、下不停地波動,從而被青蛙吞食。

  食臺改進法:採用專門設計的青蛙類投餌機誘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兩種:一種是通電後使飼料臺轉動或搖動,從而引起飼料不停運動的電動投飼機。在實際應用中,養殖戶還創造了一種簡單實用的方法,即用鐵絲或繩索懸吊飼料臺***普通自制的飼料臺***四角,利用青蛙上、下食臺之際,引起食臺擺動,從而使食臺內餌料產生動態假象,達到被青蛙取食的目的。食臺懸掛高度要求其底部浸入水下l~2釐米。

  直接馴食法:不使用任何引誘物和工具,直接向養殖池投喂人工飼料的方法。該法的要點是:小面積***池塘***,高密度;每天堅持定時、定位、定人投喂。

  具體做法是:將規格一致的青蛙集中於l~3平方米的小池,放養密度在每平方米200只以上,保持池塘水位2~10釐米;先停食1~2天,使幼青蛙產生飢餓感,然後將適口的新鮮飼料直接投入在水面上,逐漸使幼青蛙接受靜餌,主動攝食。開始時投喂速度要慢,投喂量要少,等青蛙開始攝食,再加快投飼,加大投飼量。

  青蛙飼料怎麼配

  1、幼蛙的飼養管理

  強化馴養:用高密度集中圈養可按每平方米100~150只的密度,圈養在內壁光滑,高度1 米以上的水泥池中,池水深20釐米左右,在水面上放置餌料臺,池內不設陸地,迫使幼蛙上臺集中採食和棲息。

  誘餌馴食:先用鮮活誘餌料喂1~2天,第3 天開始在誘餌中新增20%的人工飼料,以後逐日加大比例,10天后增加到80%“活餌”料,主要有蚯蚓、蠅蛆、小魚蝦、昆蟲、蠍牛和泥鰍等;“死餌”是指蠶蛹幹、動物內臟及配合飼料等。以動帶靜,“死餌”活化,最後過度到完全攝食人工餌料。同時要求投料定時、定量、定位。投料時間,春、秋季在中午前後,夏季在傍晚或早上,每天投料1~2次,每次投料要在1小時左右幼蛙吃完。體重50克以下的幼蛙投餌量應占體重的6~8%;體重100克以上的幼蛙,投餌量應占體重的8~10%。餌料要求新鮮、乾淨和富有營養。

  2、成蛙的飼養管理

  幼蛙轉入成蛙池後,青蛙攝食量大,生長速度加快,是形成商品產量的重要時期,除供應充足的餌料,蝌蚪變態成蛙時即需增加動物性飼料的飼餵,主要是人工培養的蠅蛆、蚯蚓、紅蟲、球藻水蚤等高蛋白、高繁殖率的活餌。在活餌不足的情況下,可搭配混合飼料,如用菜子餅***粉狀***60%、米糠***或麥麩***30%、大豆粉5%、魚粉5% 配合均勻效果較好。蝌蚪活躍在水中,5天以後可供給精飼料,為豆漿、蛋黃、水蚤、空心菜、蕃茄及水中浮游生物。此外,在土堆上養蚯蚓,只要每天傍晚分片在土堆上灑上一些濃度為3~5%的石灰水,蚯蚓即會傾巢而出,充當蛙餌。還要適量喂些配合飼料,並要及時分養,調整飼養密度。成蛙飼養1個月後,蛙體重量達100克時,飼養密度每平方米30只,2個月後改為每平方米10~15只。再經短期飼養,即可成為商品蛙上市。

  青蛙的投喂方法

  在常溫條件下,成青蛙養殖期是4~10月,也是青蛙類生長的最佳時期。因此要有充足的餌料供應。在22℃~28℃條件下,每天可投喂2~3次,配合飼料的投喂量要佔青蛙體重的3%,新鮮餌料水分含量高,投喂量要在10%左右,才能滿足青蛙類迅速生長的營養需要。若溫度低於22℃或高於28℃,可適當減少投喂次數和投喂量。為了使青蛙處於適宜生長的溫度條件下,炎熱天氣要把門窗開啟,利於室內通風。天氣轉涼後,要及時關閉門窗,以便保溫。

  養成按時攝食的習慣,可在投餌前敲響器具,或將室內電燈開啟,作為給餌訊號,以後形成條件反射,一有訊號,青蛙就集中到淺水區攝食。

  青蛙的配合飼料,是經過高溫加工而成的,飼料中的維生素損失較大。成青蛙在養殖一段時間後,體重在100—150克時,可補充投喂一些新鮮小魚蝦、蚯蚓及動物內臟等,可起到補充維生素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經過多年來的人工馴化飼養,現在,特別是在一些養青蛙歷史較長的老青蛙場,以及由這些青蛙場經過一代代繁育出的苗種,就好比湖北盛怡生態農業養殖場的蛙種其本性已變得十分溫馴。不少養青蛙場在飼餵幼青蛙時,已根本無須特別的馴食技巧和方法,直接投給食物,幼青蛙即具備主動攝取死餌的能力。只是在給幼青蛙開食之初或幼青蛙轉移到新環境之際,需要提供良好攝食條件,如環境舒適、飼料新鮮可口等,引導其形成有定時、定位吃食的習慣即可。


  看過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