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麵市場分析報告

  近年來,由於市場競爭劇烈,方便麵行業進入了微利時代。我國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後,國內方便麵廠商面臨著更為嚴峻的挑戰。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一起來看看吧!

  篇1

  方便麵行業市場分析報告是對方便麵行業市場規模、市場競爭、區域市場、市場走勢及吸引範圍等調查資料所進行的分析。它是指通過方便麵行業市場調查和供求預測,根據方便麵行業產品的市場環境、競爭力和競爭者,分析、判斷方便麵行業的產品在限定時間內是否有市場,以及採取怎樣的營銷戰略來實現銷售目標或採用怎樣的投資策略進入方便麵市場。

  的主要分析要點包括:

  1***方便麵行業市場供給分析及市場供給預測。包括現在方便麵行業市場供給量估計量和預測未來方便麵行業市場的供給能力。

  2***方便麵行業市場需求分析及方便麵行業市場需求預測。包括現在方便麵行業市場需求量估計和預測方便麵行業未來市場容量及產品競爭能力。通常採用調查分析法、統計分析法和相關分析預測法。

  3***方便麵行業市場需求層次和各類地區市場需求量分析。即根據各市場特點、人口分佈、經濟收入、消費習慣、行政區劃、暢銷牌號、生產性消費等,確定不同地區、不同消費者及使用者的需要量以及運輸和銷售費用。

  4***方便麵行業市場競爭格局。包括市場主要競爭主體分析,各競爭主體在市場上的地位,以及行業採取的主要競爭手段等;

  5***估計方便麵行業產品生命週期及可銷售時間。即預測市場需要的時間,使生產及分配等活動與市場需要量作最適當的配合。通過市場分析可確定產品的未來需求量、品種及持續時間;產品銷路及競爭能力;產品規格品種變化及更新;產品需求量的地區分佈等。

  篇2

  在2015年全世界總消費的977億份方便麵中,中國的年銷量就達404.3億份,幾乎是排名其後的8個國家需求量的總和。

  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在創業初期,為了節約時間和成本,全員吃方便麵,他甚至還專門招聘過一個能變著法兒把方便麵煮出50種味道的員工。

  學生一直都是方便麵的重度消費者,但是不知道為什麼,方便麵在清華、北大始終銷量領先,無人能敵,特別是清華的方便麵銷售異常好,遠超周圍的學校。

  要說北京城訊息最靈通的人,張春來大概算得上一個。他能第一時間知道,哪些日子坐火車的人最多,哪個景區遊客逛得時間最長,哪有新樓盤破土動工,哪家大學最近考試,哪個小區住戶收入最高,他甚至知道什麼時候孩子容易鬧病,一波波地跟著爸媽湧去兒童醫院打針。

  賦予他這種神奇洞察力的,是方便麵。張春來是康師傅方便麵駐北京地區順通銷售所所長,他的祕訣很簡單——在這些地方,方便麵會突然間賣得特別好。

  同樣的故事在中國很多城市每時每刻上演著。在世界方便麵協會的統計裡,中國是全世界方便麵消費量第一大國。在2015年全世界總消費的977億份方便麵中,中國的年銷量就達404.3億份,幾乎是排名其後的8個國家需求量的總和。其中,由中國發明、在中國最為暢銷的紅燒牛肉味方便麵,也一直是全世界單品口味銷量第一。

  在過去20多年裡,方便麵佔領著中國經濟最奇妙的一個時代。它伴隨著時速30多公里的綠皮火車而生,活躍在那個GDP增長率逐年攀高的奧運年代。在美國***的記錄裡,方便麵市場與農民工熱潮一同崛起,“建築工地上隨處可見的方便麵碗,有如地面上高聳的起重機一樣多”。它們是中國經濟繁榮時期最直觀的象徵。

  然而在今天,這個繁榮的象徵正在消退。中國市場佔有率超過50%的康師傅方便麵連續出現利潤率下滑,淨利潤最高下滑達40%,這對任何企業都是難以忽視的危機徵兆。糟糕的訊息在整個行業蔓延。方便食品行業市場分析報告裡明確寫道 ,2016年中國方便麵銷量下滑6.75%,這是連續第4年呈現衰退,“方便麵市場已經到了頂峰甚至開始下滑”。不止一家投行調整了方便麵主要生產企業的投資評級,並將其標註為“投資前景黯淡”。

  市場分析師們把壞訊息歸咎給外賣興起、消費升級、火車提速以及農民工紅利的消失。這大概是為什麼在這個春運節骨眼上,火車車廂裡多半不再像往年那樣,始終飄散著濃郁的紅燒牛肉麵味道。

  人們似乎不像過去那麼熱衷方便麵了。儘管如此,它所代表的那個曾經的奮鬥時代並沒有消失。幾乎每一個人都有一段吃方便麵的往事。過往的所有回憶全部塑封在108克的紙盒裡,只要在80度沸水裡浸泡上3分鐘,就會在開啟盒蓋的時候,跟熟悉的味道一起,一瞬間復生。

  方便麵的火紅年代

  在中國,幾乎每個人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方便麵故事。它大多跟考試、加班、坐火車、夜宵有關,有時甚至還會帶有些許傳奇色彩——中國女排主教練郎平靠吃方便麵解壓;里約奧運會乒乓球比賽拿了冠軍後,馬龍和張繼科得到的獎勵是教練劉國樑親手煮的方便麵;而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在創業初期,為了節約時間和成本,全員吃方便麵,他甚至還專門招聘過一個能變著法兒把方便麵煮出50種味道的員工。

  在里約奧運會乒乓球單項比賽結束的晚上,馬龍、張繼科、許昕三大主力分享到了劉國樑和秦志戩煮的麵條。圖 / 李武軍微博

  也許就是因為這樣廣受歡迎,在北京做了十多年方便麵經銷生意的陳慶輪,直到現在還不太願意接受人們不再愛吃方便麵這件事。“1996年我剛來北京時,覺得方便麵是個‘奢侈品’,能吃上一包都是件值得慶祝的事啊。”他說,那時候沒多少人捨得買盒裝面,都愛買袋裝面,因為“能省一塊錢”。

  方便麵的確曾經是一門好生意。在康師傅方便麵事業部,人們喜歡繪聲繪色地描述第一包方便麵的起源——臺灣來的魏家兄弟在大陸創業失敗,1.5億新臺幣的本金幾乎虧光,心灰意冷地從內蒙坐綠皮火車返回北京,泡了一包從臺灣老家帶的方便麵,結果香味引得一車廂的人都來圍觀。魏應州四兄弟由此發掘商機,在1992年8月,他們以“方便地吃飽”為核心訴求,開發了第一包康師傅方便麵“紅燒牛肉麵”。

  就這樣,人們迎來了一個全民愛吃方便麵的年代。陳慶輪說,一開始他也沒想到方便麵能夠熱賣。有天早上批發市場來了一輛大卡車,12米長的集裝箱裡裝滿了方便麵,他還覺得這人一定虧本,圍著車轉了下就回去繼續倒賣他的洗髮用品了。結果第二天路過一看,4000多包方便麵已經全賣光了。

  看到一卡車方便麵售罄的那天晚上,陳慶輪沒睡著覺。他一直在替那個方便麵老闆算賬,一天賣光4000多包方便麵,那一天的淨利潤就有4000塊人民幣。陳慶輪決定轉行,畢竟方便麵賣得快,更何況,方便麵比洗髮水輕得多,自己搬起來沒那麼累。

  篇3

  在兒時的記憶中,方便麵總被擺在超市貨架的顯眼位置,那時候的方便麵定價也就幾毛錢,爸媽不在家的時候,泡上一碗方便麵,熱氣騰騰...

  而如今,方便麵卻被堆在超市不起眼的位置,雖然方便麵是當今中國漲價幅度最小的食品,也是價效比最高的食品,卻陷入了空前的危機。

  本文來源:北京青年報,記者:張欽

  “康師傅”被剔除出恆生指數成份股

  對於老牌方便麵巨頭“康師傅”而言,這段日子有些丟面子。上月末,康師傅交出了今年上半年銷售額與淨利潤雙降的業績答卷,其中康師傅今年第二季度的利潤更是創下了10年來的單季最大跌幅。緊接著,從9月5日開始,在香港主機板上市的康師傅控股被剔除出恆生指數成份股。

  康師傅是2011年年底入選恆指成份股的,而康師傅的故事表現也大致以2011年作為分界點——2011年之前的10年時間裡,康師傅股價漲幅超過20倍,成為港股最富成長性的消費類龍頭公司。但從2012年開始,康師傅的利潤開始持續下滑。有統計資料顯示,從2014年開始,康師傅的股價幾乎每個季度都在下跌,2014年和2015年其復權股價分別下跌20.13%和36.59%。

  從去年10月份至今的一年時間裡,康師傅股價從13港元一路跌至現在8.93港元,跌幅超過三成。而這還是近一個月以來其股價出現反彈後的表現,今年6月份康師傅股價曾跌至***港元,創下了近***來的新低。這期間康師傅的股票市值也從最高時的1400多億港元跌至如今的400億港元,賬面蒸發近千億。

  市場:我國方便麵產業連續四年下滑

  康師傅是中國市場最大的方便麵品牌,銷售額超過了其他所有品牌之和;同時方便麵也是康師傅的最重要業務,集團內的收入佔比達到40%。因此有人評論,康師傅的業績表現其實也正是方便麵市場從興盛轉向衰落的歷程。

  與康師傅纏鬥了多年的統一,雖然今年上半年的方便麵業績好些,但之前也經歷了多年的鉅額虧損。尼爾森統計資料顯示,康師傅和統一的市場佔有率多年來均保持在50%和20%上下的樣子,兩家佔據了中國方便麵市場七成以上份額,而且行業兩強格局常年穩定。但從去年開始,康師傅、統一在財報中都不斷揭示中國方便麵市場衰退帶來的風險。

  單從兩家的方便麵業務來看,康師傅上半年方便麵收入為15.42億美元,同比下滑了13.95%。由於方便麵是康師傅的最主要業務,收入佔比達到36.79%,因此方便麵業務的下滑也直接導致了公司整體報表的業績萎縮。而且在銷售衰退的同時,方便麵原材料價格還出現了上升,使其毛利率也出現下降,但由於同時提高了廣告投入,康師傅方便麵上半年淨利潤出現腰斬,下滑幅度超過六成。

  兩家巨頭的日子折射出了整個中國方便麵市場的現狀。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在上週舉行的中國方便食品大會上公佈的資料顯示,目前我國方便麵產業已是連續第四年下滑,而且調整還在繼續。資料顯示,去年中國內地方便麵總產量362.49億份,較上年下跌8.54%;銷售額490.91億元,較上年下跌6.75%。而這種調整在今年前8個月仍在繼續,依然未能止跌回升。根據對全國22家方便麵企業的統計,有9家都出現銷售下跌,多個品牌已經開始調整經營方向。

  有分析報告指出,方便麵市場連續數年出現衰退,一方面與人們產品品質、口味的一成不變有關,另一方面也與市場上越來越多的替代品出現有直接關係。

  但歸根結底仍在於行業創新嚴重滯後,二三十年來方便麵在形式、口味上基本沒有什麼太大的改動,“人們看也看膩了,就別說吃了!”

  應對:高階化沒能救方便麵的命

  “方便麵在產品創新方面不足已逼迫消費者逐步轉向其他食品,與此同時,網路送餐行業的迅速崛起對方便麵市場也衝擊巨大,尤其是康師傅、統一所在的一線中心城市,網路送餐業務越來越發達,消費者通過很便利的方式就可以滿足日常的餐飲需求,因此方便麵充飢的功能被稀釋。”有行業諮詢人士這樣分析方便麵眼下面臨的困局。

  北青報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其實方便麵企業也在努力尋找突圍模式,但最終都似乎遇到了瓶頸。

  首先,面對市場被蠶食,各大型方便麵巨頭都在提升方便麵檔次上做著嘗試,希望實現產品的高階化,希望以此擺脫方便麵是“廉價食品”的定位,一方面能增加收入,另一方面也能適應人們的口味提升。

  康師傅就多次對旗下方便麵在配料、湯頭、包裝等方面進行升級。今年春節後,康師傅推出了高湯熬製濃重口味的“黑白胡椒”系列品種。同時,針對城市白領還推出了“湯大師”高端杯面。這些產品使方便麵單價提升到4.5元以上的檔次。統一也針鋒相對地大力佈局中高階方便麵市場,僅上半年就先後推出了“都會小館”、“相伴一城”和“滿漢宴”三個新品牌,通過不同品牌和價位佈局不同消費人群。其中“滿漢宴”純打高階市場,價格竟然定在了29.9元,希望能真正成為代餐品。

  但事實上,方便麵企業這種升級提價策略的成效也面臨考驗。康師傅曾在去年第四季度進行了產品的升級提價,但立即導致了銷售渠道商的觀望,銷量明顯下滑。根據康師傅公佈的資料顯示,這一時期方便麵銷量的下滑直接導致去年方便麵事業的淨利潤同比下降了23.99%,跌至2.74億美元。

  而這一局面一直延續到了今年第一季度,康師傅方面坦言,經過持續溝通,今年第一季度的業績衰退幅度已經有所縮小。一季度康師傅方便麵業務利潤下跌幅度縮小至15.82%。但因其間銷售不佳以及階段性產品結構的調整,反而導致了方便麵毛利率還同比有所下降。再加上期間大幅提高了廣告投入,使得今年一季度方便麵淨利潤同比下滑了48.34%,僅為4866萬美元。

  而定價將近30元的統一“滿漢宴”在市場上的銷售並不樂觀,很多大型超市寸土寸金的貨架上根本就沒有上架。一些消費者對於30元一盒方便麵表示驚訝:“料再足能比得上我去叫份外賣嗎?”

  分析:被網路外賣打敗的方便麵

  外界對方便麵的這種高階化轉型前景並不看好,“雖然能提高價位,但終究是小眾消費而且無法形成常態”。因為想用提升品質和價位的方法去與正餐搶市場恐怕不太現實,恐怕一旦價格超過10元后人們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快餐盒飯了!

  更關鍵的是,方便麵在人們的消費觀念裡不是“正經飯”,充其量只是沒辦法應急時才吃的,而這一印象的形成恐怕與方便麵長期以來的低價競爭以及油炸麵餅不健康的觀念有關,並非一朝一夕就能解決。

  各方便麵企也都把年輕人作為大力爭取的消費人群,通過各種品牌推廣力圖塑造品牌的年輕化概念。從幾大方便麵巨頭巨資投入電視臺娛樂節目就可看出其對於年輕人的渴望。

  但有報告分析,網路外賣的興起對方便麵形成了直接的衝擊,“二者的消費人群高度貼合,即便是在三四線城市,這也是很容易感受到的變化。”很多原來宅在家裡靠方便麵度日的年輕人正是網路消費的主力軍,隨手一點、網上支付就可能等來一頓美食,這個過程甚至比泡方便麵還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