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網際網路創業政策

  用網際網路創業是現在很常見的,但是網際網路做創業能夠享受創業優惠政策嗎?在北京做創業有哪些優惠政策?小編為你帶來了“”的相關知識,這其中也許就有你需要的。

  網際網路創新創業將獲更大政策支援

  “我們已經進入‘網際網路時代’,跟不上這個浪潮,就可能被永遠甩在後面。”4月20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說,“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網際網路,因此更要加強對網際網路企業的支援力度。”

  “大量網際網路企業都通過‘網際網路+’,提升實體行業的效率效益。”說。他當即請有關部門抓緊研究,對網際網路軟體等行業的企業實施股權期權激勵的相關政策。

  網際網路+流通”正在成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最具活力的領域,也是一直關心的領域。在4月6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強調,中國要搶佔新一輪流通業革命的“先機”。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深入實施“網際網路+流通”行動計劃的意見》,意見從12個方面對“網際網路+流通”行動計劃作了具體的部署。

  長期以來,始終高度重視網際網路企業的發展。他曾多次表示,推進“網際網路+”是中國經濟轉型的重大契機,勢必將深刻影響重塑傳統產業行業格局。在此前一次部署“網際網路+”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說:“我們過去常說,在資訊尤其是網際網路領域,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站在了同一條起跑線上。現在,我們很可能就站在這樣一條起跑線上。”

  今年是中國接入網際網路的第22個年頭。網際網路正在深刻地將中國與世界融為一體。對網際網路在“培育中國經濟新動能”等方面寄予厚望。在4月20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明確要求有關部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為網際網路、大資料、雲端計算、物聯網等相關高科技企業發展提供更有力的政策支援。

  李表示:要充分激發科技人員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更大熱情,以發展新經濟,催生更多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

  政策大放送 | 網際網路創業顯優勢!

  完善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是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定向結構性減稅拉動有效投資、推動“雙創”、促進產業升級的重要舉措。

  從2016年1月1日起,一是放寬享受加計扣除政策的研發活動和費用範圍。除規定不宜適用加計扣除的活動和行業外,企業發生的研發支出均可享受加計扣除優惠。在原有基礎上,外聘研發人員勞務費、試製產品檢驗費、專家諮詢費及合作或委託研發發生的費用等可按規定納入加計扣除。二是允許企業追溯過去3年應扣未扣的研發費用予以加計扣除。三是簡化稽核,對加計扣除實行事後備案管理。對可加計扣除的研發費用實行歸併核算。

  為更大發揮積極財政政策作用,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培育經濟發展新的驅動力並將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部分所得稅試點政策推廣到全國。一是從2015年10月1日起在全國範圍內,有限合夥制創投企業採取股權投資方式投資於未上市中小高新技術企業2年以上,該創投企業的法人合夥人可按投資額的70%抵扣應納稅所得額;居民企業轉讓5年以上非獨佔許可使用權取得的技術轉讓所得,可享受500萬元以內部分免徵、超過500萬元部分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的優惠。二是從2016年1月1日起在全國範圍內,中小高新技術企業以未分配利潤、盈餘和資本公積向個人股東轉增股本,高新技術企業轉化科技成果給予本企業相關技術人員的股權獎勵,個人股東和技術人員可在5年內分期繳納個人所得稅。

  “網際網路+”政策完善推進返鄉創業

  6月21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支援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的意見》提出,引導和鼓勵電子商務交易平臺渠道下沉,帶動返鄉人員依託其平臺和經營網路創業。

  事實上,這並非第一次將農村網際網路創業一事上升至國家戰略層面,理清這一話題,避不開在今年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網際網路+”行動計劃,而第一個方向重點著落在電商***創業***上。

  “網際網路+”政策完善推進返鄉創業

  在4月份商務部辦公廳關於印發《2015年電子商務工作要點》的通知明確提到:

  促進農產品流通和農村電子商務應用。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支援電子商務企業、供銷社、郵政以及大型龍頭流通企業建設改造農村電子商務配送及綜合服務網路,促進電子商務在工業消費品、生產資料下鄉和農產品、特色產品進城雙向流通網路中的應用。加大農村商務資訊服務工作力度,擴大服務範圍,建立完善農產品網上購銷常態化對接和賣難預警救助機制。多渠道培訓農村電子商務從業人員和消費群體,支援農村青年和返鄉大學畢業生網上創業。與主流媒體合作宣傳推廣農產品電子商務典型案例。

  地方商務主管部門要著力完善農村、農產品電子商務應用環境,研究制訂促進政策和措施,推動農產品電子商務規範有序發展和農村商務資訊服務普及應用。

  5月份,國務院發文《關於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加快培育經濟新動力的意見》中給出相應舉措:

  1、營造寬鬆發展環境:全面清理電子商務領域現有前置審批事項。合理降稅減負、加大金融服務支援、維護公平競爭。

  2、促進就業創業:鼓勵電子商務領域就業創業。研究鼓勵符合條件的網際網路企業在境內上市等相關政策。

  3、推動轉型升級: 推動傳統商貿流通企業發展電子商務。鼓勵有條件的大型零售企業開辦網上商城,積極利用移動網際網路、地理位置服務、大資料等資訊科技提升流通效率和服務質量。

  4、積極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加強網際網路與農業農村融合發展,引入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等現代管理理念和方式,研究制定促進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意見,出臺支援政策措施。

  5、推動電子商務走向海外:抓緊研究制定促進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的指導意見。

  也就在5月初,中關村創業街一行將“網際網路+”的創業熱潮,帶到了新的沸點,並在一個月後,釋出《國務院關於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提出“互聯+”的創業配套服務,與之對應的是《國務院辦公廳關於發展眾創空間推進大眾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明確指出,推進大眾創新創業要堅持市場導向、加強政策整合、強化開放共享、創新服務模式。

  直到21日,《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支援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的意見》,在五項任務中的第三條明確:

  鼓勵輸出地資源嫁接輸入地市場帶動返鄉創業。鼓勵農民工等人員發揮既熟悉輸入地市場又熟悉輸出地資源的優勢,借力“網際網路+”資訊科技發展現代商業,通過對少數民族傳統手工藝品、綠色農產品等輸出地特色產品的挖掘、升級、品牌化,實現輸出地產品與輸入地市場的嫁接。

  加強基層服務平臺和網際網路創業線上線下基礎設施建設。繼續深化和擴大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工作,推動資訊入戶,引導

  鼓勵電子商務交易平臺渠道下沉,帶動返鄉人員依託其平臺和經營網路創業。

  半年下來,這次帶著“網際網路+”元素返鄉創業的《意見》備受爭議。這一話題不僅使人聯想到2013年曾一翻激烈討論的“網際網路創業,逃離北上廣”。但此次支援農民工返鄉創業又有另一層深意。

  “網際網路+”在GDP增速放緩情況下,“促就業”作用明顯,創業離不開就業的討論,而就業又避不開與國民經濟發展情況的討論。

  從2010年一季度開始,中國經濟增速連續下降了18個季度,從12.1%下降到6.9%。中國GDP增速已是近20年來最低,預計2015年二季度會更低。有相關統計稱,1%的經濟增長率會影響到超過上百萬的就業崗位。因此,大家很容易將國家支援返鄉創業,理解成緩解城市就業壓力的一大舉措。

  儘管GDP在總體增速在下滑,但第三產業是趨於穩定的。所以,來自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的訊息稱,我國社會就業率與GDP呈現了此消彼長的“歷史奇觀”。對此,虎嗅認為網際網路,特別是電商、O2O帶來的就業機會不可忽視。

  拿上門O2O來說,網際網路經濟已經把就業的概念從集體勞作生產的就業改變為個人原子化的就業,其就業空間和創業空間是傳統產業所無法比擬的。作為一般的消費和服務而言,那些貼近平常百姓的衣食住行的行業,會慢慢在網際網路上集聚成新型的勞動密集型產業。一對夫婦,哪怕一個人,無論居住在城市還是鄉村,不離開家門,就可以用一臺電腦作為實現就業的工具,這也可以部分解釋為什麼各地跨省務工人員在近幾年不斷減少。

  此外,網際網路經濟帶來的聯動就業恐怕更為可觀。隨處可見,近些年大量出現在街頭巷尾的快遞物流人員就知道了,幾輛電動車或者三輪車的投入,圍繞一兩個小區就能解決三五個人的就業。當然,目前的網際網路經濟只是在城市當中密集出現,但它一定也會擴充套件到小城鎮乃至鄉村。

  政策性鼓勵返鄉創業,形式大於實質

  相信不是所有的人都想背井離鄉,但因為家鄉特別是農村的各項條件比不過城市,創業機制與配套設施都跟不上,要進行“網際網路+”創業更是捉襟見肘了,相比之下只有自然資源優勢。

  因此,政府在循序漸進的進行全民創業政策鼓勵的同時,在基礎設施投入、金融、財稅方面的補貼也不能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