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網際網路創業環境
在網際網路經濟的發展環境之下,電子商務迅速普及,這些發展在為網際網路創業帶來機遇的同時,也使創業面臨一定程度的挑戰。今天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關於的相關文章,希望對讀者有所幫助啟發。
五大要素
一、資源:門戶和啟蒙
前網際網路時期是cFido,所以順利成章,中國最早的網際網路應用,是論壇。不過真正獲得了商業上成功的第一代網際網路公司,是門戶。更確切的說,是新浪和搜狐。當時中國和美國狀況也差不多,美國是Yahoo!和AOL。那時候大家都不知道如何商業化網際網路,最直接的辦法就是模仿傳統媒體,在當時較低的頻寬和網路環境下,最適合模仿的是報紙。所以,這些網站都是通過新聞來獲得流量。
要在中國做新聞和媒體,公司必須在北京。就算到今天,這也是鐵律。裡面原因有很多,一部分原因是檯面上的,比如最高級別的新聞機構,新華社,人民日報,經濟日報之類,都在北京,所以北京的媒體資源和人才,都會遠超過其他地方。另外一方面是檯面下的,和媒體管制方式有關。北新辦、國新辦和幾家最高級別新聞機構,人員一直都是互相調動的***有興趣可以去八一下他們的高層人員變動,非常有意思***。這造成了一個必然的結果,即,無論是對政策理解,還是實際執行的寬鬆程度,北京都遠遠好於其他地方。第一代入口網站也就是在這種空間下成長起來。
另外中國兩個商用網際網路節點分別位於北京和上海,中國教育網的節點也是從北京大學開始擴充套件的,這些都給予了北京獨一無二的資源。我能得以很早接觸網際網路,也和這些資源分不開,90年代中,天津從北京獲得了第一個C級商用節點,天津大學和南開大學以9.6K頻寬接入北京大學教育網,幾乎算是中國除了北京之外最早得以享受網際網路的城市,可見,在那個年代,離北京近,就是離網際網路近。
再考慮到網際網路出現之前,中關村早就成了硬體和電子產業聚集地,北京成為中國最早的網際網路創業中心,是理所應當的。
二、商業:務實和務虛
說完了搜狐這家當年北京網際網路公司的龍頭,再來看看上海,在上海網際網路公司裡面,盛大是絕無爭議的龍頭。盛大和苦苦掙扎多年才盈利的北京網際網路公司們不一樣,這家公司1999年建立***只比搜狐晚一年***,沒多久就開始盈利,後來賺錢速度越來越快。另外一家上海網際網路公司攜程也是較早就開始盈利。
這非常符合兩個城市的特徵,上海務實,北京務虛。上海創業公司總是更在乎盈利,而北京網際網路公司更在乎佈局。這自然匯出另外一個結論,北京網際網路行業聚會多,交流熱烈,上海就少的多。在乎佈局而不賺錢的人們,會更願意交流,尋找更多機會和合作。而像當年的盛大那樣,賺錢速度堪比印鈔的公司,顯然是悶聲大發財更合適。
除了交流,賺錢太快還導致業務模式過於單一。早年的入口網站們幾乎擁有所有產品,新聞和CMS、郵箱、論壇、廣告系統…總之就是你有我也要有,不賺錢也要有,需要的人員也要更多,每一塊業務都需要技術和產品團隊。與此同時,上海的網際網路公司都忙著在擴大自己的主營業務,賺錢更多更快,盛大一心只做遊戲,攜程一心只做機票酒店,很多年都沒有別的業務。離開這些公司出來創業的人,也都離不開這些領域。無論是人才還是業務模式,上海都單調的多。
這些因素都為上海網際網路行業後來的發展留下了潛在的陰影。在網際網路這個行業,賺錢快的公司最終打不過不賺錢發展使用者的。因為網際網路的基礎屬性就是網路,連線更多使用者就能帶來更大的網路效應,不賺錢純免費的公司更容易積累使用者規模。到今天這個模式仍然成立,只不過今天變成了燒錢快,補貼多的公司戰勝燒錢慢補貼少的,這是網際網路經濟和傳統生意模式最大的區別。
這些自然形成的特點一直影響到了現在,讓上海網際網路行業一直顯得沒有北京那麼活躍和多樣化。
三、基礎:搜狐+清華
我曾經在朋友圈發過一段評論,大意是說,北京成為網際網路創業中心,搜狐功不可沒。如果沒有搜狐,北京網際網路斷然不會是今天這樣。
搜狐是第一家真正靠風險投資建立的中國網際網路公司,張朝陽從美國融到了錢回到北京建立搜狐,這個行為本身就有巨大的模範意義。隨後搜狐收購ChinaRen也應該算是中國網際網路行業第一次真正的併購案。搜狐的融資、上市、收購這些事件,都為中國網際網路行業提供了難得的資本方面的經驗。這些,都發生在北京。
搜狐有網際網路黃埔軍校之稱,曾經有人寫過文章,整理了和搜狐有關的創業者們,這些人有的建立了著名的網際網路公司,有的成為其他公司高管,總之都是中國網際網路行業的中堅力量。我不再重複這個觀點,但是可以換另外一個角度看這件事,即,除了高管和創業者,搜狐還為整個行業提供了多少技術人才。
搜狐***以及ChinaRen***早年從清華招募了很多實習生從事兼職技術工作,清華大學計算機系本來就是中國計算機方面實力最強的高校之一,如果你當年玩過水木清華,並且知道9# BBS,可能會同意我把這個之一去掉。在技術和極客文化方面,清華的學生更是佼佼者,這些都是網際網路的基礎文化特徵,和搜狐商業化結合,這就成了當年技術實力最強的團隊。這些人後來都成了業內數一數二的高手,如果列一下出自搜狐的技術高手,陣容恐怕不遜於離開搜狐的創業者名單。
搜狐的創業者和技術高手們,組團建立了好幾家公司,包括千橡***人人***、優酷、空中網…這些公司也都儲存了搜狐的技術文化。到今天,每個成規模的公司的技術團隊裡面,都有幾個和搜狐繫有關的技術高手,這種傳承到今天也沒斷。我本人也受益於此,無論是朋友,還是在千橡工作時候的同事,都有搜狐的技術高手出沒,他們對我的技術選擇影響都非常大。
綜合商業、資本和技術,搜狐是當之無愧的網際網路黃埔軍校,這些人才離開搜狐之後基本都繼續生活在北京,也沒離開這個行業。他們帶出來的新人又繼續成了下一代公司的頂樑柱。這是中國網際網路行業的隱祕主線。中國再也沒有第二家網際網路公司,對這個行業產生過這麼深遠的影響。
四、區域:合作和吞噬
雖然上海本身不夠多樣化,但整個江浙滬地區相當出色。杭州出了阿里這樣的巨頭,南京也出了途牛***雖然老於也是從北京回到南京的***,小而酷的公司就更多了。不一一列舉。和傳統經濟一樣,江浙滬之間網際網路人才流動和企業發展都是相互拉動的。現在杭州的創業氛圍比上海好一些,相信將來也會對上海有影響。 珠三角區域也類似,廣州有微信、唯品會和YY,深圳有騰訊,就算是小城珠海也有魅族和金山***小米算作網際網路公司,所以魅族也要算***。
北京就糟糕了,北京周圍幾乎沒有其他城市生存的空間,所有想做網際網路的人,都只有去北京這一個選項。這也和傳統經濟一樣,北京吸取周圍所有城市的資源。同為最早有商業網際網路的城市,天津尤其是重災區,全軍覆沒。10年前天津還有一些網際網路公司,現在一家也沒有了,只有北京各大公司的刪貼分部。
同為大型城市和直轄市,天津教育資源是除了北京和上海之外最好的地方,但各方面都幾乎被北京吞沒。等於北京集兩個直轄市的優質資源對比上海一個城市,短期勝過上海也不算奇怪。長期看來,一定是區域經濟更好的地方機會更多,發展前景更好,矽谷也是諸多城市組成的城市帶,現在甚至繼續往南延伸到洛杉磯。如果是舊金山市這一個城市掠奪了全部資源,恐怕也就不會有矽谷了。給予足夠多的時間之後,江浙滬或者珠三角這樣的區域經濟,最終體量、資源和選擇性都必然會超過北京這單獨一個城市。
五、未來
2010年初,我從北京搬到上海,當時我和Tinyfool在做搜尋雲服務方面的創業,北京願意出錢購買我們服務的公司少之又少,上海公司為我們貢獻了最大利潤。最終讓我想去上海生活一段時間,體驗一下這個城市。
現在幾乎能明確知道的未來大方向,O2O和雲端計算,都是上海具有優勢的領域。O2O最終拼的是線下服務,傳統行業中,上海的商業服務水平本來就遠高於北京。雲端計算最終是面對企業的服務,上海企業更具有商業合作精神,更願意花錢購買服務。雲端計算,遊戲,個人生活,旅遊,這些業務的本質都是服務,在這些領域,上海都更有優勢。更直觀的感受就是去北京和上海體驗一下出租車服務,體驗一下公共交通,再用一下Uber,高下立判。***過幾天我會有一篇文章專門寫在各城市乘坐Uber的經歷***
2009年,盛大決定成立創新院,後來因為各種原因創新院解散,這是盛大送給上海網際網路行業,乃至華東網際網路行業的大禮***這段歷史回覆“盛大”可以閱讀***。2009年盛大創新院開出了比業界標準高不少的工資,把全國各路英雄聚到了上海,這是上海第一次聚集了這麼多技術和方向多樣化又帶有極強創業精神的人。創新院解散之後,這些人中不少留在了上海,一些去了杭州,另外一些又回了北京,無論是創業還是在其他企業擔當高管,都是頂樑柱的人物,這和搜狐曾經對北京的影響類似。
在上海生活的幾年中,我在上海完成了一家公司的融資和建立。期間跟上海一個縣政府打過一些交道,這也是一段有意思的經歷,我們約了去當地參觀,到了地鐵口,發現主管招商的副縣長本人帶著雨傘開著車來迎接我們。我們只是一家初創公司,在北京絕無可能享受這種待遇。上海從市民到官員的專業精神和服務意識,都是極其優秀的。
北京網際網路創業與咖啡館
在這裡,您只需每人每天點一杯咖啡,就可以享用一天的座位。當然了,這個座位對於創業者來說,就是“免費開放式辦公環境”。創業者們來到這裡的目的,更多是可以接觸投資人、媒體、其他創業者。在車庫這個創業圈裡,開放的環境可以讓你更好的整理思路、整合資源。車庫目前有十多個常駐團隊,並仍有新的團隊不定期“入駐”。成立將近兩年,車庫咖啡已經促成多個創業團隊獲得天使投資。
車庫咖啡是中關村創業大街裡面最早的一家創業咖啡館,位於中關村創業大街,海淀橋北,北四環邊上, 昊海大廈和圖書城中間,門口有劉強東自動奶茶店,可以去參觀及購買品嚐。樓面上有醒目車庫咖啡的標誌,很好辨認。先進入一個賓館的大門,順著有些窄的有些暗的過道,穿過賓館前臺和上行電梯之間的過道,步行上樓到二層,就是車庫咖啡館了。咖啡館門口有中關村管委會授予的“創新型孵化器”的官方牌匾。相比北京很多咖啡館,這裡的環境很一般,而且還有些嘈雜——人實在太多。
據說咖啡館的經營狀況也就是剛剛打平。創始人蘇菂常說,車庫存在的最大的意義並不是賺多少錢,而是幫助一群人實現夢想更容易,而是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聚在這裡,彼此幫助。車庫現有的面積800平,分為:大廳,書房,四個小會議室,一個大會議室。大小會議室配置獨立的空調,投影,都可以對外使用。這裡還有免費幫助創業團隊進行招聘,也間接的實現了投資合作的招聘牆;通過簽到,可以找到誰在現場,進行線上和線下的交流的簽到牆;週一到週五晚上及週末,會有不定時的技術、創投交流沙龍;每年會組織創業者春遊、秋遊及其他創業者活動;每週都會有一些投資人過來跟創業者聊天,完成投資,是所謂“投資人坐班”;關注車庫的媒體會定期報道專案,這叫“媒體人坐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