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效能有哪些內容

  所謂領導效能,是指領導者在實施領導過程中的行為能力、工作狀態和工作結果,即實現領導目標的領導能力和所獲得的領導效率與領導效益的系統綜合。那麼?什麼是領導效能?小編為你帶來了“領導效能”的相關知識,這其中也許就有你需要的。

  什麼是領導效能

  領導效能是指領導者在實施領導過程中的行為能力、工作狀態和工作結果,即實現領導目標的領導能力和所獲得的領導效率與領導效益的系統綜合。它包括三個要素:

  第一,領導能力。

  第二,領導效率。領導效率是指已經實現的領導任務***或目標***與時間之比,即完成一定數量和質量的領導任務***或目標***的速度。

  第三,領導效益。領導效益是指領導活動的最終結果,即領導活動投入與領導活動結果之比。它包括經濟效益、政治效益、文化效益、人才效益以及社會效益等,是個綜合性的指標。

  當然,衡量領導效能的最重要的指標就是實現目標的程度。

  領導效能的主要內容

  領導效能內容:決策效能

  決策是領導的首要職能。決策的正確與否,決定領導活動和組織中全體人員活動的目標方向是否正確。所謂決策效能,是指決策對一個組織領導效率、直接效果以及社會環境所產生的作用或影響。一項高效率的決策,不僅能導致領導活動和組織和各項工作的高效率,更重要是還會對社會產生積極的影響。

  領導效能內容:用人效能

  用人效能是指領導活動中對人的選配和使用所產生的效能。

  領導活動是需要依靠各級人員的活動實現的。能否選擇適當的人員從事適當工作,並使各類人員合理配置、組合,能否充分調動各類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不僅關係到組織目標的實現速度和效果,而且直接影響到該組織的社會存在價值,關係到領導活動的成敗。如果某個組織用人是低效能,這個組織的領導活動及全部活動必然也是低效能的。

  領導效能內容:辦事效能

  領導者的職能活動,主要表現為進行組織指揮、協調激勵等具體處理和解決問題的工作,即辦理各種領導事務。如果領導者作風拖拉懶散,辦事效率低、失誤率高,這個組織的運轉必然是低效率的,效果差。因此,辦事效能是領導效能其中重要的內容。

  辦事效能,就是領導者處理各種事務所獲得的效率。

  領導效能內容:時間效能

  時間效能是衡量領導者管理、利用時間的尺度。

  1***時間效能的重要性。

  A、時間對於任何人來說,都是極為重要的,對於領導者來說,也是如此。領導者必須把時間效能置於一個重要的地位,以科學地運籌時間採取得較高的時間效能。

  B、領導者的時間,即他的時間效能與整個組織的發展聯絡在一起。

  2***領導者必需有科學的時間觀。科學的時間觀至少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A、認識到領導者的時間效能是與組織的命運聯絡在一起的,因此要使時間的浪費減少到最低限度。

  B、要善於抓住時機。

  C、要重視講求實效。實效,就是指在單位時間內所完成的工作量。

  3***科學利用時間的途徑。

  A、要儘可能排除瑣碎事務,集中精力抓大事。蒙哥馬利說:“極端緊要的是,一個高階指揮官決不應埋頭於瑣事中。……指揮官整天忙於瑣事,沒有時間精心地深思熟慮,決不可能制定出高水平的作戰計劃或者有效地進行大規模的作戰行動。”所謂大事就是指組織的發展方向、組織決策和進行抉擇、進行非程式化決策、用人等。

  B、一定要做工作計劃。可將一天需要處理而又肯定無法處理完的諸多事務,按照輕重緩急依次分為A、B、C三個等級,然後依次做之。

  C、區分工作的輕重緩急的方法。杜拉克在《有效的管理者》一書中說,安排工作不是何者當先而是何者當後的問題。這裡重要的不在於分析而是要有頂住壓力的勇氣。而何者當先,應該遵循下列原則:重開拓未來而非重過去;重機會之把握而非重苦難之克服;重在選擇自己的方向而非跟隨別人等。

  D、努力提高時間的利用效率。主要方法有:利用最佳時區做最佳和最重要的事情;堅持今日事今日畢;集中一定時間處理耗時多的工作;無論何事均事先做好準備;精簡會議和檔案。

  領導效能內容:組織的整體貢獻效能

  領導者的整體貢獻效能是指同一領導組織整體目標的實現程度。領導效能不僅反映在個人所主持、負責的部門工作和單項領域之中,更重要的是反映在全域性工作和整體貢獻上。整個組織的總體目標實現程度如何,是衡量領導效能高低的最重要的尺度。

  領導效能的特點

  領導效能作為一個複雜的、廣泛的綜合性體系,其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綜合性。領導效能的高低優劣取決於多種因素:首先包括領導者的自身因素;其次包括領導群體的因素;再次包括被領導者的自身因素;最後包括領導活動得以進行的客觀環境因素。

  第二,社會性。一方面,領導活動作為一種有組織的社會活動,是社會活動的有機組成部分,這就使領導效能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種社會因素的影響與制約;另一方面,領導活動作為一種有目的的社會活動,其最終目標是為促進整體社會的發展服務。

  第三,歷史繼承性。領導效能所反映和體現的,總是在某一特定的時間和空間裡,某一個領導者或領導群體率領被領導者,在一定的環境與條件下改造客觀世界所取得的工作成果與所釋放的領導能力。然而,這些成績的取得,無不是建立在前人或前任已進行的工作或已創造的條件的基礎之上,同時現任領導者或領導群體在某一特定的時間和空間裡所取得的,又會為後來者創造條件,提供契機。

  第四,主觀與客觀統一性。總體來說,領導活動必須首先在一定的自然與社會環境中進行,因而,領導效能的取得必然受到所處客觀環境的影響與制約。同時,人具有改變客觀世界的主觀能動性,在一定的時期和一定的條件下,在認識並掌握客觀世界規律的前提下,人是可以利用並進一步改造客觀環境因素的。

  第五,動態變化性。一方面領導群體或個體的績效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變化,另一方面,人的主觀行為對社會經濟發展的作用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顯示出來,因而,領導者在不同的時間其工作效能是有差異的。因此,要準確評價一個領導者的效能,必須對他在一段時間內的效能進行多次的評價和衡量,並且要根據工作性質的不同而改變效能評價的次數。

  第六,形式多樣性。從事不同型別工作的領導者,其工作結果的表現是不同的,因而其工作效能的表現形式亦有很大的差異。進行效能評價時,應考慮不同型別領導者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