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合高三黨看的勵志書籍

  有什麼書是適合忙裡偷閒的高三黨閱讀的呢?那肯定是勵志類的書,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你會喜歡!

  1

  約星期二

  米奇·阿爾博姆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年逾七旬的社會心理學教授莫里在一九九四年罹患肌萎縮性側索硬化,一年以後與世長辭。作為莫里早年的得意門生,米奇在老教授纏綿病榻的十四周裡,每週二都上門與他相伴,聆聽他最後的教誨,並在他死後將老師的醒世箴言綴珠成鏈,冠名《相約星期二》。對於作者米奇·阿爾博姆而言,與恩師“相約星期二”的經歷不啻為一個重新審視自己、重讀人生必修課的機會。這門人生課震撼著作者,也藉由作者的妙筆,感動了整個世界。

  2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

  朱光潛

  這十二封信以有中學程度的青年為物件,並未曾指定某一受信人的姓名,只要是中學程度的青年,誰就是受信人,誰都應該讀一讀這十二封信。

  每封信以青年們所正在關心,或應該關心的事項為題,如讀書、修身、作文、社會運動、愛戀、哲理,凡此種種。自朱光潛先生筆下汩汩流淌的,是如長者勸導似的語重心長,如老友交談般的誠懇真摯,讀來親切自然,受益頗多。作者雖隨了個話題抒述其意見,統觀全體,卻似乎也有一貫的出發點可尋,就是勸青年眼光要沉,要從根本上做工夫,要顧到自己,勿隨了世俗圖近利。

  3

  青春

  J.M.庫切

  《J.M.庫切作品:青春》作為一部自傳體小說,《J.M.庫切作品:青春》不同凡響,寫法特別。它並非採用這類作品常見的第一人稱途述,主人公也是一位名叫約翰的年輕人,但庫切總是稱之為“他”。庫切寫“他”十九歲到二十四歲幾年間的生活經歷,一個南非大學生跑到倫敦做了計算機初級程式設計師,朝九晚五的公司職員,飯碗不用擔心,卻還是鬱悶。這個歲數的年輕人不是意氣風發就是躁動不安,卻玩不出轟轟烈烈的名堂,由於生性缺少熱情,幹不成大事也惹不出亂子。他也需要被愛撫的感覺,但性愛從來沒有給他帶來生命的光輝,只是在吞噬時間和精力……這種內斂的性格,這般平淡無奇的生存狀態,還能做出什麼樣的文章呢?可是,庫切就有這樣的本事,一段春夢無痕的人生就讓他寫得楚楚動人。他把年輕時的自己作為他者來觀照,再度審視青春的彷徨之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