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創業經營計劃通常失敗的原因

  創業管理不同於傳統管理。它主要研究企業管理層的創業行為,研究企業管理層如何延續注入創業精神和創新活力,增強企業的戰略管理柔性和競爭優勢。創業經驗失敗的原因有很多。小編給大家整理了關於,希望你們喜歡!

  創業經營計劃通常失敗的原因

  1.沒有進行事先詳細周密的市場調查,只是道聽途說某某行業好賺錢,就貿然投資進去。據筆者所知,在國外做生意通常要委託專門的市場調查公司作專項調查,而我們國人往往頭腦一熱拍腦袋憑直覺來決策,而且更多的因素是為節省這筆費用而免去這個環節,但是自己又沒有能力作系統的市場分析。

  2.生意上貪大求新,野心很大,排場不小,但是卻往往超過了自己的經濟承受能力。一些人尤其是曾經成功的商人,不願意再從最小的公司做起,希望一開始就是大的資金起點,規模搞得很大﹑固定費用不少,但是一旦業務遇到一些困難,企業就很容易倒閉。

  3.沒有從自己最熟悉﹑最特長的業務起步,往往聽說什麼賺錢,就開什麼店,做什麼業務,在業務深入到一定程度後,方才發現自己的經驗﹑知識﹑能力和人際關係都與業務不吻合甚至相差太遠,從而導致失去競爭能力。

  4.打價格戰,國人討價還價現在已經成為生活中的習慣,而業內圈子內不合理價格競爭也一直在上演,其結果是要麼偷工減料以保證利潤,要麼保證質量而僅微利甚至虧損,如以薄利多銷為策略經營,則會有不得不經營低檔貨的可能。

  5.缺乏依法經營和自律觀念。毋庸諱言,在國內一些人的正常經營是靠鑽法律空子或者走政策邊緣而發財的,如把這種思維定勢帶到創業初期,則必然會導致出現許多法律的不良後果,一些企業以僥倖心理僱用學生黑工﹑不執行最低工資保障﹑不給買必要的保險﹑沒有必要的消防措施等,一旦出問題,則損失大得難以承受。

  6.思維受限制,不能立足長遠,總想賺快錢,尋找短平快專案。有的人嫌賺錢時間太長看不到希望或者急功近利,辦企業更想立竿見影,馬上就能盈利,而一般1年~2年的創業虧損期卻不願承擔,不少人到外地創業,還沒有把當地市場情況摸清楚,就貿然投進去,做到一定時候才發現問題,但是抽身已經來不及了,現在我國經濟增長相對平穩,尤其在傳統產業很少有暴發的機會,只能靠磨時間積累財富。

  7.注重硬體的投入,在軟體上卻捨不得投資。現在開辦的許多服務場所裝置﹑裝修都不錯,但感覺服務質量﹑人員素質﹑管理水平卻不高。

  8.在創業初期,財務上沒有遵循審慎原則,大多比較冒險,因為對業務前景過於樂觀,沒有預留足夠的準備資金,在生意不順利時,財務上往往面臨資金週轉不靈的問題。

  9.單純以為商業經營萬事不求人,而獨在小樓自成一體,這樣的經營很難能獲得會計師﹑律師﹑商業顧問的專業知識與經驗,企業只能在低水平層次上經營,卻不能充分利用政府的優惠政策﹑合法避稅,有時還有意無意觸犯法律,反而留下法律上的後遺症。

  10.企業的經營理念不清﹑不執著。有人可能認為1~2個人的小企業﹑小餐館不需要經營理念﹑哲學,認為那些東西太高了,談企業文化是大企業的事情,只有緊跟著市場流行變化走才比較實惠。這種想法不能算錯,但是有時過度的經營變化會讓人無所適從。從商業生態的角度上講,各種各樣的企業都有其生存的必要,所以,如果創業經營相對有特點和特色,肯定會更容易獲得顧客的認同。

  11.沒有考慮當地文化的背景。我國的整體市場是由一個個區隔市場組成的,如何獲得儘可能多的區隔市場﹑適合更多當地的需求以及面對各層次員工的僱用和管理都是要面對的課題,這可比在當地的經營環境更為複雜,因為要避免區隔文化的振盪,許多人都把自己侷限在當地自己熟悉的小的圈子內,業務的開展範圍當然也就非常狹窄。

  12.創辦人缺少必要的經營企業的經驗。許多人儘管在政府﹑研究機構﹑大專院校或者大中型企業工作過,但是本身卻沒有興辦民***私***營企業的經歷,即使在先前辦成功過企業,那也是與現代的市場規則有著相當差異的,所以現代的創業者辦企業尤其不可缺少的是當地的市場感覺和管理經驗。

  如果你已經開始計劃創業經營,那首先要做的也是基本的,就是應該學習和熟悉你所面臨地區的經商文化和環境﹑商業慣例﹑公司法﹑受僱標準﹑環保法規,以及公司管理的一般方式等,但是你所關注並且看好市場前景已經準備實施的商業經營也不一定肯定成功,所以一定要有從頭開始﹑第二次創業的精神和物質準備。

  創業能力包括哪些東西

  一、創業要有足夠的資源。

  很多人在初次創業的時候,都是資源十分欠缺的。資源不足,使企業創業成功的概率降低,但要有完全充分的資源也是不可能的。在資源具備上,一般來說,要符合兩種條件:一是要有進入一個行業的起碼的資源,另一方面是具備差異性資源。如果任何條件均不具備,創業成功的可能性很小。

  創業資源條件主要包括幾個方面:

  業務資源:賺錢的模式是什麼;

  客戶資源:誰來購買;

  技術資源:憑什麼贏取客戶的信賴?

  經營管理資源:經營能力如何;

  財務資源:是否有足夠的啟動資金;

  行業經驗資源:對該行業資訊與常識的積累;

  行業准入條件:某些行業受到一些政策保護與限制,需要進入資格條件;

  人力資源條件:是否有合適的專業人才。

  以上資源創業者也不需要100%的具備,但至少應具備其中一些重要條件,其他條件可以通過市場化方式來獲取。創業者如有足夠的財務資源,其他資源欠缺也可以彌補;如果有足夠的客戶資源,其他資源的欠缺也容易改變。

  創業具備的條件是:足夠的資本?行業經驗?客戶資源?技術創新?商業運作能力?與即將面對的競爭對手相比是否有明顯的優勢?

  二、 創業前要慎思

  創業前要認真思考、反覆評估、考慮成熟再行動。除了要足夠的資源準備外,心理準備最重要。以下幾個方面問題,值得好好思考。

  第一,我為什麼要創業?是否有足夠的決心,願意承擔風險嗎?過去的利益是否捨得放棄?

  第二,我是否具備創業者應有的能力與素質,是否能承受挫折,是否具有綜合全面的素質,還是有專項技術特長?

  第三,我創業成功的核心資源優勢是什麼?我具備的條件是:足夠的資本?行業經驗?客戶資源?技術創新?商業運作能力?與即將面對的競爭對手相比是否有明顯的優勢?

  第四,是否有足夠的耐心與耐力度過創業期的消耗,估計通過多長時間走過創業瓶頸階段,自己有多長時間的準備。

  第五,創業最大的風險是什麼,最壞的結果是什麼,我是否能承受?不要只想到樂觀的一方面,對風險一定要有充分的心理準備,否則,一碰到現實狀況與想象不一樣,一下會造成信心動搖。

  回答清楚以上問題之後,再決定是否創業不遲。很多創業者的失敗,都是與創業前心理準備不夠,匆匆忙忙進行創業,最後失敗得一塌糊塗,假如準備不足,條件不具備,晚一點創業也不遲。

  三 先有業務,再創業

  進入該行業為別人打工,通過打工的經歷來積累經驗與資源。那麼“學費”自然由別的老闆給你付了。

  很多人創業是迫於生存的壓力,希望賺多點錢,過上較好的生活。因此,在創業之初,是無所謂事業的,創業選擇極具盲目性,為創業而創業,在剛開始創之前,進入什麼行業,以什麼為盈利模式,都是一片茫然。很多創業者,先將公司註冊好了,再考慮業務範疇。

  創業者在創業之前,一定要有明確的創業方向,再決定創業。假如,選擇了某一個行業,創業前一定要積累一些該行業的經驗,收集相關的資訊,如果有可能,可以先考慮進入該行業為別人打工,通過打工的經歷來積累經驗與資源。那麼“學費”自然由別的老闆給你付了,也就用不著自己創業時間交學費,行業知識、客戶資源渠道,贏利模式都有了,再創業,成功就指日可待了。

  四、經營能力最重要

  經營賺錢的能力是最重要的,只要有非常出色的經營能力,自然會找到投資者,很多投資家天天都在找好專案投資。

  很多年輕人在創業時,過多強調資金因素影響力,其實不然,創業條件中資金雖然很重要,但最最重要的是創業者個人的經營能力,特別是業務能力。如果資金是根本因素,那好,我給你投資1000萬,你經營什麼,你有什麼可以確保賺錢嗎?我想,很多人恐怕都無法保證,也不知道投資幹什麼,所以資金因素不是惟一的。

  經營賺錢的能力是最重要的,只要有非常出色的經營能力,自然會找到投資者,很多投資家天天都在找好專案投資。

  在創業初期,創業者個人的能力非常重要,事無鉅細,都要自己親自動手,創業不是一件很輕鬆的事情。在創業者的個人能力中業務能力,開發客戶能力,綜合應變能力十分重要。創業者其實很多時候就是一個業務經理,能夠拿到訂單什麼都好辦了。很多創業成功者,都是做業務出身。有了客戶,有了訂單,自然的事情都變得容易了。

  對於有志創業者而言,不斷打造好自己的經營能力是至關重要的。從學做業務開始,是一個好辦法,當能力有了,創業機會自然很多,特別是今天,進入靠能力賺錢的時代,經營能力更是重中之重。

  五、 內部創業更容易

  在創業者中,有幾種成功的型別,自己從零開始獨立創業成功者,有技術與他人合作成功者,在企業內部創業成功者。

  一個創業者比較好的選擇就是有計劃與策略地進入一家成功公司,先取得老闆的信任,再找準機會,建議老闆從公司發展角度投資新專案,這樣創業的機會就有了,作為專案的提出者,自然會被老闆賦予重任。很多企業都會有發展新專案的需要,如果冒昧地找人投資,合作機會不會太多,關鍵是一個信任感的問題,萍水相逢,人家為什麼要信任?國內企業管理控制乏力,企業用人時,對忠誠度的在意,甚至超過對能力的重視。

  從企業內部創業,有很多有利條件:雄厚資本實力的支援、管理的指導、綜合資源的共享、業務資源的利用、品牌形象藉助等,如果創業公司的業務與母體公司的業務有延續性,或關聯性,創業起來更容易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