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文公人物形象分析

  歷史上對於晉文公沒有什麼特別負面的評價,這樣的人還能坐到春秋霸主的位置,必會滿足三個點:一是自己有能力;二是身邊能人多接下來小編給大介紹晉文公的人物形象,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晉文公人物形象怎麼樣

  歷史上對於晉文公沒有什麼特別負面的評價,這樣的人還能坐到春秋霸主的位置,必會滿足三個點:一是自己有能力;二是身邊能人多,這一點也可以算作是自己的能力;三是運氣好。很明顯晉文公重耳就是這樣的人。

  首先他是個愛讀書的人,其次他是個喜歡結交朋友的人。在十七歲的時候,身邊就已經有了五個在日後輔佐他大業的人。在驪姬之亂的時候,重耳為保命,亡命天涯的時候這五個人也是誓死跟隨。以後這段逃亡的日子也被成為周遊列國的日子了。

  據我推測的話,晉文公此人應該相貌不錯,因為在他逃亡的日子裡,每到一個願意接待他的國家是,當地的君主都喜歡賜給他女人。一開始來到舅舅的國家時候,就有一姑娘做了他的老婆,當重耳再次出發去流浪的時候,還對自己的老婆說二十五年沒回來,你就改嫁。看到此處,我不禁笑了,這真的是真心希望自己老婆好嗎。然而他的妻子說這麼多年我的墳頭草都多高了,但是我願意等你。

  之後在齊國,他又娶了個姑娘。日子過得舒坦了,他都不願意再回來,只想跟老婆在齊國這溫柔鄉過一輩子。然而他的老婆充分發揮了成功男人背後的女人的功能,和他舅舅一起把他灌醉,然後送出齊國,讓他去搶回王位子。為這事兒,他竟然還跟舅舅鬧了脾氣。

  之後他繼續流浪,最後殺死自己繼位的弟弟,回來繼承了王位。他在位的期間也是盡職盡責,抓住時機,充分發展,使晉國成為春秋時期的一大國。

  重耳的名字怎麼讀

  重這個字呢,它不是沒有部首的,它的部首是“裡”,除了部首之外還有兩道筆畫。也是有兩個讀音的,一個zhòng,一個chóng。重耳的重呢,在這裡是第二個讀音。

  

  這個讀音的“重”字,有三個意思。一個形容次數不斷,反反覆覆的,一次又一次。另一個意思呢,是說一層層,一種種,很多而且條理分明。最後一個意思呢,是指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九九重陽。

  其實這是一個會意字是“人走千里”的意思,後來被人引申成了雙腿沉重。人行千里,每個人的名字都有著與他人生相關的寓意在裡面,想起當初重耳逃難的時候,又何止是走了千里啊。

  關於“耳”這個字,大家應該不陌生吧,畢竟是人體器官的一部分。讀作er,有二聲的,也有三聲的。因為習慣問題,重已經是二聲了,後面的耳就被人們讀成了三聲。作為一個象形文字,耳的本義呢,就是聽力的器官,因為跟耳朵有關嘛,也被引申成了聽到,穀物在經受小雨的滋潤之後生長出的嫩芽等等。

  除了這些之外,還有一個語氣詞的用法,表示限制、轉折或是結束,文言文中這種句讀法最常用了。在讀一篇文言文的時候,在一個句子的最後有一個“耳”字還蠻常見的。

  開玩笑一點的來講,人行千里結束,重耳的名字,重耳的前半生。走走停停,千里之後,變得出息了,成了國君。

  關於晉文公的成語有哪些

  關於晉文公的成語有很多,其中有一個叫做醉遣重耳。當初晉文公逃命到齊國的時候,齊桓公覺得他是個人才,於是不光資助他財物,甚至都把女兒嫁給了他。

  晉文公畫像

  重耳逃亡了這麼久,好不容易享受了安逸,覺得這樣很好,希望以後就在這裡老死,什麼仇,不報了;什麼王位,也不要了。就這樣就挺好的。

  後來齊桓公死了,齊國的國力一下子變弱了,那些原來歸順的乖乖的諸侯國也一個個變得不聽話了。重耳的舅舅狐偃看透了局勢,直到重耳沒有辦法依附齊國重新回去了,但是重耳安於現狀的樣子也被他看在眼裡,沒有辦法,只好和那些跟隨重耳一起逃亡的心腹大臣們一起商量對策。好巧不巧,重耳有一個小妾,也是重耳妻子姜氏的陪嫁,就在那裡聽到了。這個小妾特別忠心,就把聽到的東西全都告訴了姜氏。姜氏怕小妾再說出去,就把小妾給殺了。

  姜氏也明白,如果重耳繼續待在齊國不會有什麼出息,於是在一天晚上把重耳灌醉了,找了一輛車,把重耳和舅舅一起送出了齊國。等到重耳醒來的時候,已經在別的地方了。重耳特別的生氣,口不擇言的說,如果將來自己當不了國君,就一定要把舅舅的肉煮來吃。

  舅舅很聰明,回答的也很機智,說如果重耳當不了國君,自己也不知道會死在哪裡;如果重耳當上了國君,肯定是不屑吃自己的肉的。一番話讓重耳轉怒為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