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者與創業團隊

  團隊是由工作任務挑戰性高而且環境不確定性而建設的組織,成員差異性非常大,個人素質、工作技能常常也有區別,小編把整理好的分享給大家,歡迎閱讀,僅供參考哦!

  創業團隊是指在創業初期***包括企業成立前和成立早期***,由一群才能互補、責任共擔、願為共同的創業目標而奮鬥的人所組成的特殊群體。

  創業者和創業團隊

  對於一個企業來說,創業者乃群龍之首,創業者的品質素質直接關係到企業文化和企業的靈魂精髓;創業團隊則是整個企業的棟樑,團隊的好壞決定了企業的興衰成敗,沒有絕對優秀的個人,只有絕對優秀的團隊。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小型企業應當同樣重視傳業者的素質和船業團隊的建設。

  首先,按照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原則,中國的創業者應該具備以下素質

  1、想要成功的強烈動機

  將“動機”列在中國創業者素質的第一位,也許會讓人覺得很奇怪?“動機”實際就是一種生活目標,一種人生理想。創業者的動機與普通人動機的不同之處在於,他們的動機往往超出他們的現實,往往需要打破他們現在的立足點,打破眼前的樊籠,才能夠實現。所以,創業者的動機往往伴隨著行動力和犧牲精神。這不是普通人能夠做得到的。創業者是不安分的,是高於現實的,需要掂起腳才能夠得著,有的時候需要跳起來才能夠得著。上海文峰國際集團老闆陳浩有一句話:“一個人的夢想有多大,他的事業就會有多大。”所謂夢想,不過是動機的別名。可以想象動機對一個人的推動作用有多大。

  一個真正的創業者一定有強烈的動機。他們想擁有財富,想獲得社會地位。有人一談起這些東西就覺得很庸俗,甚至一些成功者亦不願提起這樣的話題,特別是一涉及到錢,便變得很敏感、很禁忌,其實完全不必如此。 聖人如孔子一旦學有所成,不也周遊列國,急著求個一官半職麼?可見,在有些事情上,是無所謂俗與不俗的。

  2、忍耐

  成語裡有一句“艱難困苦,玉汝於成”,還有一句“篳路藍縷”,意思都是說創業不易。不易在哪裡呢?首先是要忍受肉體上和精神上的折磨。肉體上的折磨還好辦一些,挺一挺就過去了,就像王江民。王江民40多歲到中關村創業,他曾被稱為中關村百萬富翁第一人。王江民的成功看起來很容易,不費吹灰之力。其實不然,王江民困難的時候,曾經一次被人騙走了500萬元。王的成功,可以說是偶然之中蘊含著必然。王江民3歲的時候患過小兒麻痺症,落下終身殘疾。他從來沒有進過正規大學的校門,20多歲還在一個街道小廠當技術員,38歲之前不知道電腦為何物。王江民的成功,在於他對痛苦的忍受力,從上中學起,他就開始有意識地磨練意志,“比如說爬山。我經常去爬山,五百米高很快就爬上去了,慢慢地爬上去也就不感覺得累。再一個就是下海游泳,從不會游泳到喝海水,最後到會游泳,一直到很冷的天也要下水游泳,去鍛鍊自己在冰凍的海水裡提高忍受力。比如:別人要游到一千米、二千米,那麼我也要游到一千米、二千米,游到二三千米以後再上岸的時候都不會走路了,累得站不起來了。就這樣鍛鍊自己,來磨鍊自己的意志。” 現在他是一個成功者。對一般人來說,忍耐是一種美德,對創業者來說,忍耐卻是必須具備的品格。

  俗話說“吃得菜根,百事可做”。對創業來說,肉體上的折磨算不得什麼,精神上的折磨才是致命的,如果有心自己創業,一定要先在心裡問一問自己,面對從肉體到精神上的全面折磨,自己有沒有那樣一種勇於忍耐、寵辱不驚的“定力”與“精神力”。

  3、眼界

  人們都喜歡誇耀自己見多識廣,對於創業者來說,就不是誇耀,是要真正見多識廣。廣博的見識,開闊的眼界,可以很有效地拉近自己與成功的距離,使創業活動少走彎路。

  《科學投資》研究了上千創業案例,其中親自走訪的創業者不下數百,發現這些創業者的創業思路有幾個共同來源。

  第一,職業。俗話說,不熟不做,由原來所從事的職業下海,對行業的運作規律、技術、管理都非常熟悉,人頭、市場也熟悉,這樣的創業活動成功的機率很大。這是最常見的一種創業思路的來源。

  第二,閱讀,包括書、報紙、雜誌等等。很多人將讀書與休閒等同,對創業者來說,閱讀就是工作,是工作的一部分,一定要有這樣的意識。

  第三,行路。各處走走看看,是開闊眼界的好方法。行路意味著什麼,或者換句話說,眼界意味著什麼?如果你是一個創業者,開闊的眼界意味著你不但在創業伊始可以有一個比別人更好的起步,有時候它甚至可以挽救你和你企業的命運。眼界的作用,不僅表現在創業者的創業之初,它會一直貫穿於創業者的整個創業歷程。“一個人的心胸有多廣,他的世界就會有多大。”我們也可以說,“一個創業者的眼界有多寬,他的事業也就會有多大。”

  第四,交友。很多創業者最初的創業IDEA是在朋友啟發下產生,或乾脆就是由朋友直接提出的。這些人會積極地保持與從前的朋友聯絡,並且廣交天下友,不斷地開拓自己的社交圈子。

  《科學投資》奉勸創業者,有空一定要到處多走一走,多和朋友談一談天,多閱讀,多觀察,多思考。“機遇只垂青有準備的頭腦”,讓自己“眼界大開”就是最好的準備。

  接下來是優秀創業團隊的建設。

  一個好漢三個幫,紅花也需綠葉扶持。不管創業者在某個行業多麼優秀,但不可能具備所有的經營管理經驗,而藉助團隊就是拿來主義,他們可以擁有企業所需要的經驗。例如顧客經驗、產品經驗和創業經驗等。而且人際關係在創業中的比重被放在一個很重要的位置,人際關係網路或多或少地幫助創業者,是企業成功的因素之一。通過團隊,人脈關係可以放得更大,可提高創業成功的機率。

  一項針對創業者能力的研究報告也指出,組成團隊與管理團隊是成功創業者需要具備的主要能力之一。由於組成創業團隊的基石在於創業遠景與共同信念,因此創業者需要提出一套能夠凝聚人心的遠景與經營理念,形成共同目標、語言、文化,作為互信與利益分享的基礎。組成創業團隊是一種結合遠景、理念、目標、文化、共同價值觀的機制,使之成為一個生命與利益共同體的組織。

  談到成功創業團隊的運作,至少應該具備以下八大特徵:

  1,凝聚力

  團隊是一體的,成敗是整體而非個人,成員能夠同甘共苦,經營成果能夠公開且合理地分享,團隊就會形成堅強的凝聚力與一體感。

  每一位成員都應將團隊利益置於個人利益之上,而且充分認識到,個人利益是建立在團隊利益基礎上的,因此團隊中沒有個人英雄主義,每一位成員的價值,表現為其對於團隊整體價值的貢獻。

  2,與企業同成長

  團隊成員保持對企業長期經營的信心,對於企業經營成功給予長期的承諾,每一位成員均瞭解企業在成功之前將會面臨的挑戰,並承諾不會因為一時利益或困難而退出。

  3,企業價值發掘

  團隊成員全心致力於創造新企業的價值,認為創造新企業價值才是創業活動的主要目標,並認識到惟有企業不斷增值,所有參與者才有可能分享到其中的利益。

  4,利益分配公平有彈性

  創業之初的股權分配與以後創業過程中的貢獻往往並不一致,因此會發生某些具有顯著貢獻的團隊成員,擁有股權數較低,貢獻與報酬不一致的不公平現象。因此好的創業團隊需要有一套公平彈性的利益分配機制,來彌補上述不公平的現象。

  5,能力搭配完美

  創業者尋找團隊成員,應該基於這樣的的考慮,主要是彌補當前資源能力上的不足,也就是說考慮創業目標與當前能力的差距,來尋找所需要的配套成員。好的創業團隊,成員間的能力通常都能形成良好的互補,而這種能力互補也會有助於強化團隊成員間彼此的合作。

  6,互信

  猜疑會令企業瓦解。近年來中關村每年的企業倒閉率在25%左右,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創業團隊內部不團結。

  而建立和維護創業團隊成員之間的信任,簡單地說,一是要增強信任,二是要防止出現不信任,避免信任轉變為不信任。信任是一種非常脆弱的心理狀態,一旦產生裂痕就很難縫合,要消除不信任及其帶來的影響往往要付出巨大的代價,所以防止不信任比增強信任更加重要。

  7,能力搭配完美

  建立優勢互補的團隊是創業關鍵。團隊是人力資源的核心,“主內”與“主外”的不同人才,耐心的“總管”和具有戰略眼光的“領袖”,技術與市場兩方面的人才,都不可偏廢。創業團隊的組織還要注意個人的性格與看問題的角度,如果一個團隊裡能夠有總能提出建設性的可行性建議的和一個能不斷地發現問題的批判性的成員,對於創業過程將大有裨益。

  8,創業激情

  創業者還需要特別注意,那就是一定要選擇對專案有熱情的人加入團隊,並且要使所有人在企業初創就要有每天長時間工作的準備。任何人,不管他***她***的專業水平多麼高,如果對事業的信心不足,將無法適應創業的需求,而這樣一種消極的因素,對創業團隊所有成員產生的負面影響可能是致命的。

  當然創業團隊也並非一蹴而就,往往是在新企業發展過程中才逐漸孕育形成完美組合的創業團隊。在這一過程中,創業成員也可能因為理念不合等原因,在創業過程中不斷替換。有人統計,在美國創業團隊成員的分手率要高於離婚率,由此可見團隊組成的不易。雖然有諸多不易,團隊組成與團隊運作水平對創業集資與創業成敗都具有關鍵影響力,因此創業者必須重視如何發展創業團隊的問題,並培養自己在這一方面的能力。

  然而,現實如此現實,理想如此理想,大學生創業並不是一個輕鬆的話題。清華大學職業經理訓練中心的姜國榮博士談到大學生創業的時候,除了讚許和鼓勵之外,特別強調創業階段切忌浮躁貪大,並且分析了小企業的優勢和劣勢如下。

  大學生創業不乏眾多成功的典範,但仍有更多失敗的教訓。對創業失敗的因素以及幾個誤區總結如下:

  1,大學生創辦的企業、公司,現在普遍處在僅僅只能維持運轉的狀態。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大學生創業的素質亟待提高,需要在實踐中系統學習商業知識,管理知識,提高決策能力。目前在自主創業的大學生中,有一部分人把創業作為一種理想的職業選擇,但也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只是把創業當作一種過程,想嘗試一下。

  2,僅有創業熱情是不夠的。大學生的創業應該從小做起,在選擇創業專案時要慎重考慮,以降低風險。

  3,學生創業仍然脫離不開校園,無論環境還是心態上都沒有真正把自己置入到社會。這些創業者仍然沒有勇氣徹底擺脫校園,他們一方面迫切想能過社會來成功創業,另一方面他們又不願真正脫離校園投入到社會去但。溫室是不可能出什麼成果的,作為學生我們根本領悟不到與市場、管理、資金等都事關企業生存激烈競爭下積累的經驗。

  4,學生創業者對公司運作認識過於簡單,甚至有不少學生創業者根本沒有考慮過以後會遇到什麼樣的風險。許多學生創業者都是做底層技術的,他們不清楚如何融資,如何做商務活動策劃,如何市場營銷,如何確定公司戰略。

  事實上,在現代的經濟環境,不可能靠單打獨鬥使企業成功的,在這些創業者成立公司後,接下來的就需要規範公司運作,建立完整的人事制度、財務制度、行政制度等,這時創業者必須退到適合他自己的位置,但大多數學生創業者根本沒有考慮過這些問題,公司成立後還停留在簡單的小作坊式運作中。

  5,急功近利的情緒也瀰漫在學生創業者身上,不少學生創業者對創業本身並沒有什麼概念,他們並沒有把創業當成真正的事業來做做,甚至直到現在還有很多人認為創業就是拿投資人一筆錢逍遙。在他們的想法裡,根本沒有接受將屢屢遭受挫折的心理準備,而事實是創業往往需要經過一很長期的磨練和付出艱鉅的努力,並非很多人想象中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 這些觀念上偏差導致很多學生創業公司都是虎頭蛇尾,剛開始還是激志鬥昂,還沒開始多少就堅持不下去了,他們無法理解自己為什麼總是沒有投資商青睞,他們也無法理解為什麼總是沒有業務量。他們不知道公司該怎麼制訂戰略,怎樣管理提高效率,怎樣進行市場推廣,但投資商知道,他們知道你的公司是否有前途,有否值得投資,這往往決定了學生創業公司的前途。

  6,學生創業只是單純的學生參與,這往往決定了學生創業的失敗。學生創業往往最大的優勢是好的Idea,再加上年輕、有激情,但正如一個業界人士所說,這個世界滿大街都是Idea,創業能否成功往往不是取決於Idea,而這個Idea的成功實施。而單純學生組成的團隊往往沒有經驗,他們沒有實際管理和業務經驗,如果這時能夠有一個或者幾個有一定經驗的社會人士參與,如職業經理人,一個好的Idea加一個完善的實施過程,才能產生一個成功的創業公司。

  學生創業往往開始重在創意和模式上,比如一個成熟的創業計劃,良好的創意,獨特的經營角度。而在這些計劃的實施過程,那就需要善於推廣運作和市場營銷的人;善於把握企業的策略和商務拓展的人;善於管理調配激勵和提高員工效率的人;對技術理解具有很好創意能夠貼近市場需要的人。而在學生中,往往只精於技術,其它知之甚少,而且這種瞭解往往僅僅是基於技術的瞭解,是沒有經過市場基礎檢驗的,他們對創業領域相關產業背景甚為陌生,這很容易造成公司業務的缺陷。

  當然,即使存在諸多不足,我們大學身創業者也具備很多優點。 學生創業者一般都具有本科或研究生程度的文化水平,對事物較有領悟力,有些東西一點即通;自主學習知識的能力強;接受新鮮事物快,甚至是潮流的引領者;思維普遍活躍,不管是敢不敢幹、至少是敢想;運用IT技術能力強,能夠在網際網路絡上搜尋到許多資訊;自信心較足,對認準的事情有激情去做;年輕是最大的資本;沒有成家的大學生暫無家庭負擔,其創業很可能獲得家庭或家族的支援。

  綜上所述,大學生創業的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更應該充分利用有限的在校學習時間好好學習創業知識,同時勇於實踐,發揮自己的優勢,磨練或者避開自己的弱點,勤奮、忍耐、樂觀,定能成就自己的夢想。

  創業團隊如何做好股權分配?

  1、股權分配形式

  股權分配的前提是引入合夥人或其他股東,因而一人佔全股不在考慮範圍之內。大多數企業採用的是按股東的出資額比例進行分配和平均分配兩種方式。但兩者也存在一定的缺陷:

  如採取按照股東出資比例進行股權分配的方式,會出現一人佔股份額較大,或者一人佔股超過其他股東的總額的情況。作為初創公司,前期股東人數越多,未來分家可能性也就越大。尤其是當未來企業經營發展良好,利潤豐厚時,不免出現股東另謀出路、坐享其成、鬆懈怠惰等情況。而採取股東之間平均分配的方式,則容易出現經營管理無人決策、相互推諉或相互爭權,削弱核心創始人對公司的控制力。

  創業者在創立企業之初,或者引進其他合夥人、股東的時候,一定要認識到股權分配的重要性,不能因為初創期事務繁忙或者盲目自信導致埋下隱患,一定要“醜話說在前頭”。

  2、股權分配原則

  第一,資源的貢獻程度。從出資方式及數額、投入時間等方面考慮,其中出資又可細分為貨幣、智慧財產權、固定資產等。

  第二,公司治理層面的把控。從股東從業經驗,或對產品、使用者、市場、內部管理的精通程度考慮。

  第三,公司未來發展的空間。從未來企業融資造血、人才引進,股東的熱情、專注、堅定程度考慮。

  3、股權分配落地

  股權分配方案要完成應有的工商登記備案。有些創業者為了解決出資額與股權比例不一致的問題,往往會簽訂陰陽協議,即一方面簽署投資協議固定真實的股權比例,一方面按照出資比例完成工商登記。但這類做法存在一定的法律風險。可採用股本溢價的方式進行解決。即創業者之間簽署投資協議,明確各股東之間的實際出資及股權比例,並按照股權比例換算出出資額進行工商登記,再將超出登記出資額的部分記入資本公積金。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提供的,希望大家能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