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型企業適合的人力資源管理方式

  創業型企業,人力資源什麼管理方式才是最適合的呢?創業型企業的員工應該如何管理?今天小編整理了分享給大家,歡迎閱讀!

  

  提升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意識,制定人力資源管理規劃

  在創業企業管理中,要有一種“破冰之旅”的態度,要向“人才就是資本”的理念轉變,將人力資源管理提升到戰略性的高度,充分樹立科學的人才觀,制定人力資源規劃。

  人力資源規劃的核心內容是:人力資源的供給、人力資源的需求及供需綜合平衡三個方面。創業企業在進行人力資源規劃時,首先要進行調研,分析創業企業戰略目標、經營環境以及人力資源現狀***人員數量、質量、結構等***,對企業人力資源需求與供給進行分析;其次採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以定量為主,制定人力資源的供需平衡的總計劃與各項業務計劃,確保人員規劃與企業目標相協調。再次,及時對各項業務的執行過程進行監督、評估,關注資訊的反饋,對人員規劃進行調整,採取有效政策和措施以達到人力資源供求協調平衡。最後,對人力資源規劃進行評價與修正,使其更切合實際,促進企業目標的實現。

  優化人員配置,建立人才梯隊

  管理專家詹姆斯·柯林斯曾說道:將合適的人請上車,將不合適的人請下車。創業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工作更應當注重人員的配置,充分使用公文筐測驗、心理測試、情景測試、勝任能力測試等素質測評技術,以求真正的將合適的人放在合適的位置,真正的做到人適其事,事宜其人,人崗匹配。

  企業的人員流動總是不可避免的,這也是當下許多創業企業遇到的瓶頸之一,對於核心人才的流動,創業企業除了要有一套留人計劃,同時亦要有接替的計劃。在韓國企業裡許多員工工作約兩年的時間崗位之間會相互的輪換,這是非常值得我們借鑑的。創業企業更多的時候應該建立自己的人才梯隊,採用管理人員接替模型,培養有勝任能力的人員接任。

  制定長期培訓計劃,建立學習型組織

  俗話說得好“思想決定行為”,創業企業必須真正從思想上重視對企業員工的培訓和教育。企業的管理者特別是高層領導者的重視才能真正收到良好的效果。為了企業長久的可持續的發展,人力資源管理必須制定長期培訓計劃,並把培訓當作長期的工作來抓。在培訓需求分析、確定培訓目標、制定培訓計劃、培訓的實施、培訓過程的監控、培訓效果的反饋、培訓效果評估幾個方面開展具體的工作。根據員工實際的表現,採取獎懲措施,並施予相應的激勵制度,確保培訓實施的效果。

  企業建立學習型組織是提高全員的素質與能力是非常必要的條件。我認為在實際工作當中,創業企業可按如下幾點來建立學習型組織:

  ***1***最高管理者應首當其衝,引導企業員工自覺地建立積極向上的主人翁態度,培養學習成為員工的自覺行為。

  ***2***把學習作為企業不可缺少的一個部分,使員工充分認識學習也是工作的一部分,成為全員必須參與的活動。

  ***3***建立學習標杆,樹立企業模範,建立公正公平的獎罰制度。

  ***4***讓員工都願意接受起挑戰,從中提升自我。

  建立有效的激勵措施及多元化的晉升通道

  企業的激勵措施有很多種方式,通過績效管理實現物質激勵是最簡單最直接的一種,是最能激勵員工工作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的方式之一,對創業企業尤其明顯。我曾經受一家人力諮詢公司的委託,對本地區80家創業企業進行績效與薪酬滿意度進行調查,從中瞭解到:那些成功的創業企業,在採用KPI、BSC或360度等的考評方法時,都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績效管理體系③,通過實施完整的績效管理過程,它包括績效計劃、績效實施、績效反饋及績效改進等全部環節,並始終堅持PDCA原則。同時,在績效考核的各個關鍵環節中,人力資源部門要對各職能部門的考核起到指導、支援、監督的作用,幫助員工發現不足,提出改進建議;切實落實績效考評結果公平、公正、公開,並保證績效考評結果與薪酬掛鉤,最終實現企業和員工共同目標,真正對員工產生激勵作用。

  創業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過程,除了用薪金來表示對人才所作貢獻的認可外。創業企業應建立多元化的晉升通道,使更多的員工通過自身的努力實現晉升發展。如採用增加個人的技術等級、能力職業資格等的考核,實現員工職位和工資的提升,促進員工個人目標和企業發展的戰略目標相統一。強化企業精神風貌,重視員工的精神激勵的重要性,通過企業內部刊物、網站等對優秀員工適時的褒獎,樹立“先進員工”“先進集體”,充分調動員工的工作熱忱。

  綜上所述,只有在充分理解人力資源管理在企業發展作用的基礎上,建立起一套科學的管理模式,並構建企業經營發展所需要的人力資源管理系統。我們要致力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系統的完善,提高管理者的專業能力與管理技術水平,保證人力資源管理的可操作性。同時,我們還應充分認識到創業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實用性,根據企業的目標,全面思考和進一步探索,通過各種途徑和方法,實現企業人力資源的科學管理。只有這樣才能確保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實現經濟利益最大化和持續性的發展。

  “唯仕旗”歷經多年發展與追求,始終堅持致力於全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領域綜合品質化服務,締結了企業管理諮詢行業、建設行業、人力資源等行業資深人力資源管理精英。“唯仕旗”以住房和城鄉建設領域為依託平臺,專注於面向全國:招投標代理、建築施工、工程監理、工程造價諮詢、勘察設計、房地產、物業管理、城市園林綠化、城市規劃、地方建築業協會等單位及有關執業人士,提供全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領域品質化人力資源綜合服務。

  創業型企業員工如何管理

  一、創業型企業員工關係管理概述

  所謂創業型企業就是創業者發現市場機會,收集各項優勢資源,組織特定團隊實施創業活動而組建的一個工作組織。創業型企業在戰略、思維方式上都有不同的特點,如須具有創新意識、在發展中成長性高與不確定性大、資源可控性弱、管理結構簡單、核心團隊的變動存在較大風險。而我國在創業型企業發展的過程中,也存在諸多問題,如企業規模較小,以小型微型企業為主;企業的發展起點偏低;企業在資金與技術方面薄弱明顯;企業信譽度不高;管理水平仍需進一步提高;人力資源管理能力不強等。特別是員工關係管理工作不能很好適應其企業自身發展特徵,進一步阻礙創業型企業的成長。

  創業型企業的發展對人才需求相比於一般企業顯得更加迫切,一方面是企業可持續經營性質的訴求,另一方面是因為創業型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的特徵所決定的。歸納企業與人的關係,可以用“企無人則止”來形象地概括,企業組織中的人是保持企業活力、動力與競爭力的源泉。在員工關係管理工作過程中,將員工與企業的關係納入管理內容,以此提高企業優勢,並達成既定目標。員工關係管理更加強調以員工為中心,將管理者與員工的地位儘量做到平等,處在同一水平進行對話,使溝通交流、勞動關係與情感關係等方面的建立與維護更為有效。

  二、針對創業型企業員工關係管理

  1.通過企業願景加強創業型企業員工關係管理。

創業型企業處於快速成長階段,願景在企業中應該處於核心地位,為企業指明前進方向,並能很好地激起員工的認同感與工作激情,從而實現提高企業凝聚力的目的。創業型企業由於自身發展特點,更需要重視如何有效定位企業願景,以達到與員工關係建立與維護,增進團隊合作與凝聚力。將員工關係管理的規劃納入企業願景,實現企業願景和個人願景的相融合是創新型企業員工管理的有效措施。第一,願景規劃中需重點體現營造良好和諧的企業創業文化氛圍。創業型企業的願景中應該包含相容幷蓄鼓勵創業的企業文化,給員工開拓工作業務提供成長的土壤。第二,創業型企業願景應制定合理的長期人力資源目標。我國創業型企業由於其自身先天不足,這就需要靠資源載體的人力資源,要在企業願景中體現出來,就要依靠長久穩定的人力資源目標的制定而實現。第三,推銷測試企業願景,達到企業願景與員工關係管理相結合。推銷即向員工傳播企業願景,使願景達到員工的贊同;測試即通過問卷會議等形式測試員工對願景的支援情況並收集改進意見,最終使企業願景與員工願景達到融合。

  2.根據員工新特點制定相應的激勵措施。

我國新生代員工更加需要獲得自我價值的認同,對精神層面要求較高,事業心、求勝心理較重,目標性強。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擴招等政策影響,新生代員工的知識水平明顯提高,並在就業中更加註重企業文化與發展平臺同自身的匹配程度。創業型企業在加強員工關係管理、實施激勵措施的過程中,需結合新生代員工的特點,這樣才能保障創業型企業良性發展。一是通過分配適合新生代員工特點的工作任務。在合適的職權範圍內,准許員工參與企業事務,樹立主人翁意識,進而將其內在的工作熱情激發出來,即工作性激勵。二是通過設定適當目標,在工作的過程中不斷學習與進步,即目標型激勵。三是強化企業與員工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在情感上建立更加牢固的員工關係,即情感型激勵。

  3.通過職業生涯規劃提高員工關係管理。創業型企業由於其經濟基礎和組織構架的雙薄弱,使之成長髮展瓶頸期較長。

  如何很好地捆綁住員工,使員工與企業形成利益共同體,並忠誠於企業,就成為員工關係管理的重點。幫助員工進行個人潛能測評,合理準確的自我定位,並磨合員工個人利益與企業利益之間的衝突,才是創業型企業實現自身與員工雙贏的有效辦法。

  劉江波的研究發現,企業對新員工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引和指導不足,並且注重企業效益忽視新員工職業生涯規劃。因此,創業型企業應該給予員工應有的職業規劃指導。首先,幫助員工瞭解該企業的特點與該行業特點。創新型企業在很多方面區別於一般企業,其所處的行業一般也表現出很大的特殊性。這就需要企業加強崗前培訓與教育。

  第二,協助員工測評個人潛能。企業可以用業績評估等各種方法,來測評員工的自身潛能與各項自身條件,並給員工提供合適的崗位和發展方向。第三,尋找員工個人職業生涯和企業發展的契合點。只有企業的發展與員工的個人職業生涯相契合,才能為企業留住人才,實現企業員工的長久忠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