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是如何管理人才的

  微軟股份有限公司是美國一家跨國電腦科技公司。以研發、製造、授權和提供廣泛的電腦軟體服務業務為主,總部位於美國華盛頓州的雷德蒙德,公司的暢銷產品為Microsoft Windows作業系統和Microsoft Office軟體。下面一起看下?

  微軟亞洲工程院的300多位員工,他們中的每一個都完全契合彼得·杜拉克對“知識型工作者”的定義。那麼,如何才能有效地激發他們的工作熱情、釋放他們的創新潛力,並將這些“激情”與“潛力”轉化為微軟亞洲工程院不斷成長、不斷進步的動力呢?

  嚴格招聘使管理事半功倍,這是管理知識型員工的第一條法則。微軟亞洲工程院在招聘時,最重視的不是知識型員工的“知識”,而是他們的人品“態度”--為人是否誠實、是否善於與人合作、看待事物的心態是積極還是消極等等。

  職業空間隨需而變。根據員工個人的興趣和追求,幫助他們實現職業夢想,這是管理知識型員工的第二條法則。管理者必須營造出某種合適的氛圍,讓所有員工瞭解到:他們可以從同事身上學到很多東西,與強者在一起只會讓自己更強,以此來幫助他們充滿激情地投入工作。與此同時,管理者應耐心考察員工的專長,進而明確其興趣和追求的趨向,鼓勵他們追隨夢想。

  打造能力梯級,是第三條法則。微軟亞洲工程院主動借鑑了總部的人才培育經驗,建立了“卓越軟體培訓部”,每週都會對員工進行90分鐘的技術與流程管理培訓,鼓勵他們在各自的學習領域建立起“學習組”,從而培養出了一批諳熟軟體研發流程、長於專案管理的人才。

  第四條法則,是構建獨一無二的企業文化。微軟亞洲工程院的文化不同於微軟總部,也不同於任何一家中國公司。如何讓思維習慣不同、文化背景迥異的知識型員工取長補短、默契合作,是其建院之初時面臨的重大課題。施行“Mentor”制度、讓軟體開發流程“美國化”是微軟亞洲工程院的文化縮影。

  第五條法則,則是當某位員工選擇離開公司、追尋更遠大的理想時,我們所能做的是理解、接受和祝福,雖然這種“失去”將給微軟造成長期的、毀滅性的影響。

  兩大團隊

  執行官

  北京時間2008年6月27日12時訊息***美國東部時間6月27日00:00***,微軟創始人、董事長比爾·蓋茨***Bill Gates***於該日正式退休,淡出微軟日常管理工作。

  截止至2008年6月,微軟CEO、蓋茨大學好友史蒂夫·鮑爾默***Steve Ballmer***全面接掌微軟大權。

  2014年2月7日,微軟前雲端計算和企業部門執行副總裁薩蒂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成為微軟執行長。***在納德拉的要求下,比爾·蓋茨以創始人和技術顧問的新角色在董事會中任職***

  服務組

  由集團副總裁Bob Muglia領導, 致力於為個人使用者和商業使用者提供更容易的線上連線,並且為各種各樣的裝置提供軟體服務。PSG 包含了微軟的個人.NET倡議、服務平臺部、移動組、MSN的網際網路訪問服務、使用者裝置組以及使用者介面平臺部。

  由集團副總裁Orlando Ayala 領導,集成了微軟的銷售和服務夥伴,以滿足世界範圍內微軟使用者的需要。這些使用者包括:企業使用者、中小型組織、教育機構、程式開發人員和個人使用者。此外,該組包括微軟產品支援服務、網路解決方案組、企業夥伴組、市場營銷組織和微軟全球三大地區的業務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