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醫保新政策
醫保指社會醫療保險。在與病人看病時,醫生經常會考慮到病人的醫保情況。那麼上海醫保政策你知道多少呢?以下就是小編給你做的整理,希望對你有用。
2016年全文
一、上海醫保物件範圍
上海市城鎮戶籍和農村戶籍居民,均可以參加城鄉居民醫保。
二、上海醫保籌資標準
上海市醫保籌資標準,主要可以分為70歲以上人員、60—69歲人員、19—59歲人員以及中小學生和嬰幼兒四個檔次,其中最高籌資標準3800元,最低900元。此次上海市醫保籌資標準從原來的人均籌資不足2000元提高到3000元以上,與城鎮居民保持一致。
以下是上海醫保籌資標準表:
人群分類 |
總籌資標準(單位:元) |
其中:個人繳費標準(單位:元) |
財政補助標準(單位:元) |
70歲以上人員 |
3800 |
340 |
3460 |
60-69歲人員 |
500 |
3300 |
|
19-59歲人員 |
2500 |
680 |
1820 |
中小學生和嬰幼兒 |
900 |
100 |
800 |
三、上海醫保待遇水平
實行城鄉統籌後,農村戶口醫保人員醫療費用超過12萬元的住院費用還可以按照規定比例結算。
農村居民各級醫院的住院支付比例有所提高,特別是三級醫院的醫保支付比例比原來提高10%-20%,農村居民進城到大醫院看病的負擔減輕。
對城鄉居民個人負擔較重的重症尿毒症透析治療、腎移植抗排異治療、惡性腫瘤放化療、部分精神病治療等四類疾病,規定可由大病保險資金按規定再報銷50%。通過以上調整,與原來相比,農村居民與城鎮居民政策範圍內住院費用的實際報銷水平都超過了75%。
在門診方面,農村居民取消了原5000元的封頂線,不設最高支付限額,城鎮居民一、二級醫院的醫保支付比例提高了5%,19-59歲城鎮居民的門診起付標準從原來的1000元下調到500元,降低了500元。同時,《辦法》規定,城鄉居民在村衛生室就醫,不再設起付線,醫保直接按80%的比例支付。與目前相比,無論是城鎮居民還是農村居民,門診費用負擔均有所減輕。
以下是上海市醫保城鄉居民醫保醫療待遇表。
人群分類 |
起付標準 |
醫保基金支付比例 |
|||||
一級醫院 |
二級醫院 |
三級醫院 |
一級醫院 |
二級醫院 |
三級醫院 |
||
住院待遇 |
60歲及以上人員 |
50元/次 |
100元/次 |
300元/次 |
90% |
80% |
70% |
60歲以下人員 |
80% |
75% |
60% |
||||
門診待遇 |
60歲以上人員、 中小學生和嬰幼兒 |
300元 |
70% |
60% |
50% |
||
19-59歲人員 |
500元 |
四、上海市社保經辦服務
2016年起,上海農村居民也將實現持卡就醫、實時結算,農村居民通過轉診到二、三級醫院就醫將不再墊付醫療費。全市1300多家村衛生室全部納入醫保結算,村民們可以足不出村就近就醫。同時,開通村衛生室執業醫生的轉診通道,方便農村居民辦理轉診手續。
在開展2016年度城鄉居民醫保登記參保受理工作之際,市醫保部門希望符合條件的居民在規定期限內及時辦理登記參保手續,逾期參保將設定3個月等待期,等待期滿後方可享受城鄉居民醫保待遇。
醫保的作用:
一是有利於提高勞動生產率,促進生產的發展。
醫療保險是社會進步、生產發展的必然結果。反過來,醫療保險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又會進一步促進社會的進步和生產的發展。一方面醫療保險解除了勞動者的後顧之憂,使其安心工作,從而可以提高勞動生產率,促進生產的發展;另一方面也保證了勞動者的身心健康,保證了勞動力正常再生產。
二是調節收入差別,體現社會公平性。
醫療保險通過徵收醫療保險費和償付醫療保險服務費用來調節收入差別,是政府一種重要的收入再分配的手段。
三是維護社會安定的重要保障。
醫療保險對患病的勞動者給予經濟上的幫助,有助於消除因疾病帶來的社會不安定因素,是調整社會關係和社會矛盾的重要社會機制。
四是促進社會文明和進步的重要手段。
醫療保險和社會互助共濟的社會制度,通過在參保人之間分攤疾病費用風險,體現出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新型社會關係,有利於促進社會文明和進步。
五是推進經濟體制改革特別是國有企業改革的重要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