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微小企業註冊流程

  隨著網際網路的十多年普及發展以及受金融危機的衝擊,國外的發達國家已經非常關注一些微小企業。成都的微小企業註冊辦理流程是怎樣的。小編給大家整理了關於,希望你們喜歡!

  

  1、工商名稱核名:要準備好所有股東的身份證***建議2位股東組成***,確定好投資比例、投資額,填寫“企業名稱預先核准申請表”,需準備多個備用名稱,如果沒有重名就可以使用。

  2、租辦公用房:要有房產證或相關的產權證明,簽訂租房合同。

  3、編寫“股東會決定”“公司章程”、“公司設立申請書”等文書。

  4、刻法人章:法人私章***方形的***,費用大概30-50元左右。

  5、會計師事務所領取“銀行詢徵函”。

  6、銀行開立公司驗資戶存款***註冊資本最低為“三萬元”***。

  7、辦理驗資報告。

  8、工商註冊登記需要“準備”的資料清單:

  A、房產證影印件

  B、股東會決議

  C、股東、法人身份證明

  D、租賃合同

  E、章程

  F、公司設立申請書

  G、企業名稱預先核准通知書

  9、領取營業執照:到公安局刻章。

  10、辦理企業組織機構程式碼證: 到技術監督局。

  11、辦理稅務登記:領取執照後,30日內到當地稅務局申請領取稅務登記證。

  12、去銀行轉正式的基本戶:營業執照、組織機構程式碼證等證件帶上就可以了。

  微型企業的企業特徵

  與中小企業相比,微型企業具有許多不同的特點。

  ①組織管理方面:微型企業沒有正式的組織方式,缺乏管理工作內容。中小企業有明確的組織結構,有正式的管理工作內容。

  ②金融支援方面:微型企業融資渠道主要是親戚朋友和熟人,很少有正式的融資渠道。中小企業由合作伙伴共同出資,與正式的融資渠道有融資聯絡。

  ③固定資本方面:微型企業固定資本少,經營所需的工具和裝置粗糙而簡單,且大多是家庭生活用品。中小企業擁有機器、裝置與專門的場地。

  ④銷售模式方面:微型企業採用直銷方式,且以服務本地市場為主。中小企業與產品相關的產業鏈、供應鏈有聯絡。

  ⑤薪酬制度方面:微型企業沒有正式的薪酬制度。中小企業有正式的薪酬制度,實行了崗位工資制。

  ⑥ 生產運作方面:微型企業有十分相似的經營模式,大部分是以“前村後店”的模式組織生產運作;缺乏質量管理;採用勞動密集型的技術和手工藝;運作方式靈活而富有流動性。中小企業有一定的採購、生產、存貨和質量管理制度;有一定的競爭戰略選擇。

  ⑦人力資源方面:微型企業員工以家庭成員為主,且大都是通過正式的就業渠道不能就業的人。中小企業有一定的招聘制度,進入企業的員工大都接受過專門的專業訓練。

  ⑧財務會計方面:微型企業沒有也不需要建立正式的會計科目,少量而不規範的會計活動也只是為了應付上繳的稅費。中小企業存在面向中小企業的會計制度。

  微型企業的企業作用

  減少貧困的有效途徑。

  微型企業儘管其規模很小,沒有正式的組織方式,擁有者和經營者大都為“生活在社會邊緣的窮人”開辦***拉翁迪·阿爾沃森,1999***,它們往往得不到政府的幫助,也不受政府的重視,但是大量存在的微型企業在國內生產總值中佔有很大比例,它們往往為處境最艱難的家庭提供主要經濟保障。因此,作為世界各地數億人口收入的主要來源,微型企業對個人、家庭和國家經濟的深遠影響是顯而易見的,為減貧做出了顯著貢獻,在減少貧窮化方面具有其重要的作用。

  擴大就業的主要渠道。

  微型企業之所以成為擴大就業的主要渠道,原因在於微型企業單位投資的勞動力***就業容量***和單位產值使用勞動力***就業彈性***都明顯高於大企業和中小企業。而且創辦微型企業所使用的資源少,對環境的適用性更強,新微型企業創辦速度更快,從而使得數目眾多的微型企業在總量上提供社會的就業機會更多些。因此,鼓勵創辦微型企業,不僅是世界各國發展經濟的重要手段,也是解決就業問題的根本之策,它對國家社會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有關統計資料表明:在拉丁美洲,5人以下微型企業的僱工佔非農業勞動力的一半,在非洲佔三分之二。在歐洲經濟區***EEA***內和瑞士,中小企業提供了 1.22億個就業崗位,在2050萬家中小企業中,93%的是微型企業,即僱員在0人~9人之間;6%的是小企業,即僱員在10人~49人之間;而中型企業,即僱員超過50人的企業只佔不到1%。

  培訓大批的企業家,提高了民族素質。

  微型企業除了能吸收大量的勞動者就業,穩定社會,還在於可以培訓大批的企業家,從而提高整個民族創造欲、革新意識、冒險精神、勇於開拓的素質。企業家是在企業優勝劣汰中尋找自己的生存空間,勝利和失敗是企業家必須面對的兩道門檻,在失敗中總結經驗,在勝利面前保持清醒的頭腦是衡量成功企業家的標尺。據統計1997年矽谷內有2000家企業破產,又有3500家企業誕生。這些企業大多數是小企業,70% 的企業少於10人。據李新春提供的資料顯示,中國企業家在創業前從事的主要職業是個體戶,佔36.9%,若考慮到農民企業家相當一部分原來就是個體戶,兩者加起來超過50%。另據抽樣調查,浙江的數十萬戶私營企業主,70%以上只有初中以下學歷,近80%出生於農村,近三分之一是土生土長的農民。早期作坊式家庭工業是農民成為企業家或經營者的主要孵化器。

  培育社會經濟發展新動力。

  微型企業規模雖小,但數量龐大,依靠團隊力量,會產生所謂的“蝴蝶效應”:一個小小的擾動可以通過系統的加乘作用放大。世界上許多著名的大型企業或公司就是由微型企業發展而來的。美國的微軟和惠普公司就是成功的典範。根據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的統計,自20 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每年新形成企業300多萬個,90%以上為小企業和微型企業。在資訊經濟下,企業規模超大型化和蓬勃興起的微小規模的企業構成了現代企業規模的兩極。一方面,企業間的橫向擴張盛行,企業的規模不斷擴大,超大規模的企業不斷湧現,在新經濟時代,形成了以製造業或經營為核心能力的企業大型化、巨型化發展格局;另一方面,企業的微型化趨勢也非常明顯,微型企業數量的猛增,尤其是以研發為核心的創新性微型企業的湧現,為經濟發展提供了巨大的活力。有專家斷言,“美國新經濟”實際上是創新型小企業經濟。

  社會和諧發展的重要穩定器。

  社會發展的歷史程序表明:沒有社會穩定就沒有經濟發展,社會穩定與經濟發展是緊密聯絡和互相依託的,社會穩定推進經濟發展、經濟發展又使社會局面得以穩固。大企業與小企業***含微型企業***是一種特定的結構功能關係,現代經濟是一種系統經濟,或者說是生態經濟,沒有小企業***含微型企業***是很難想象的。我們需要陽光普照,需要明月當空,更需要繁星滿天。數目眾多的微型企業對縮小中國地區經濟差距、突破“二元”社會經濟結構以及促進社會政治穩定與社會和諧等方面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