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間質檢員工作流程

  車間質檢員的工作流程有哪些,車間質檢員的主要工作程式包括什麼。小編給大家整理了關於,希望你們喜歡!

  

  一、 班前會,提前十分鐘進入車間,參加清理車間班前會,點名考勤,通報上一班質量方面存在的問題,提醒員工本班在質量方面重點注意事項。

  二、 交接班,進入崗位進行交接班,根據交接班記錄要求事項共同逐項進行檢查交接,檢查完畢後填寫交接班記錄,雙方簽字確認完成交接班,進入工作狀態。

  三、 尺寸檢驗,進入現場後,按圖紙要求對所有產品的幾何尺寸進行檢驗,並做好記錄,檢查頻率不得低於5%。

  四、 產品劃線,每班對主要產品進行不低於3件的稱重、劃線檢驗,並做好檢驗記錄。對於試驗產品要優先檢驗,單獨存放。

  五、 產品抽檢,對全廠各車間的待檢產品進行抽檢,發現不合格產品做出標示,通知車間進行返修,並對責任人按規定進行處罰。

  六、 發現批量不合格品要及時向安全質量部彙報,同時做好標示等待上級部門聯合複檢。

  七、 做好廢品、返修品和返廠廢品的統計工作。

  八、 完成上級部門下達的臨時性工作。

  九、 下班前將各項記錄收集、彙總、整理,將檢驗室的各類工具歸位擺放整齊,衛生打掃乾淨,等待交接班。

  十、 產品硬度檢驗,從化驗室取單,按爐號對每爐產品硬度抽檢一次。

  質檢員檢驗工作程式

  一. 檢驗前準備:

  1. 相關檢驗資料的準備

  質檢員在檢驗工作前必須準備相關檢驗記錄表格,定單資料,標識標籤。

  2. 相關檢驗工具的準備

  準備檢驗中常用的必備檢驗工具,如捲尺、卡尺,開箱用小刀,確認顏色的色卡等。

  3. 檢驗確認辦的準備

  質檢員當天下班前必須向生產車間瞭解次日生產計劃,更改後要及時告訴質檢並向相關部門索取檢驗依據、標準和樣辦。

  二. 來料檢驗:

  1. 供應商來貨檢驗

  外購來料檢驗由少璇負責,收到來貨資訊時,及時對其產品按照本廠制定的抽樣方案進行檢驗,合格在入庫單上簽名並貼合格標示和出檢驗合格報告,倉庫必須見到質檢確認簽名後方可收貨。不合格立即出物料檢驗報告包上級審批,上級在審批時要根據出貨期的實際情況,給予處理方案,批量不合格必須做退貨處理,部分或個別不良若貨期不緊則做退貨處理或與供應商協商後處理,貨期緊除批量不合格外可考慮接收挑選處理,但必須與供應商溝通說明所需人工費必須由供應商承擔。

  2. 委外來貨檢驗:

  委外來料檢驗有驕東負責,其檢驗及處理方法同供應商來料。

  3. 各工序的來料檢驗

  各工序的來料檢驗所針對的是下工序對上工序的來料檢驗,如八樓裝配車間對一樓注塑車間的來料進行檢驗,包裝車間對8樓裝配車間的來料檢驗,具體檢驗人員由各工序負責人實施,質檢人員負責監督和視情再抽檢。

  三. 產品確認:

  1. 首件確認

  新產品在生產前必須做首件確認,生產前半小時,首件確認辦通常為2個,由生產車間產前包裝好2個產品經車間主任自行檢查合格後,主任在首件標示單上簽字交給質檢再確認,質檢依據檢驗樣板及相關要求進行檢驗,合格後同時在首件單上簽字,必要時由質檢送到銷售簽署確認,首件確認後生產車間自己留一套做生產過程中仿照生產,品質部留一套做確認依據和留樣樣板。

  2. 過程確認

  生產車間和質檢員在生產過程中要定時拿出首件板對照生產,防止生產過程中出現生產錯誤。

  四. 巡檢

  1. 車間環境衛生監察.

  質檢員每天上班時檢查各車間環境衛生有沒有按照要求落實,下班後檢查各車間防塵措施有沒有落實到位。發現問題及時與車間主任溝通解決。

  2. 人員衛生及操作規範監察

  工作中檢查各工序人員衛生是否按照要求落實,工序操作是否違規,發現問題立即要求其糾正並報告車間主任進行處理。

  3. 機器裝置清潔保養監察

  檢查機器裝置整潔性是否達到要求,操作人員是否按操作規程操作,發現問題及時報告上級處理。

  4. 生產過程中的質量抽檢

  質檢員按要求最少每2小時對本車間流水線或生產工序進行抽檢一次,一次抽檢數量32個或50個,發現嚴重或批量問題立即要求其停止生產並及時報告上級,待問題處理好後方可再生產,質檢員在巡檢中發現個別問題超出質量標準允收範圍,第一次要求生產管理人員進行糾正和控制,第二次檢驗發現還不合格,馬上要求其停止生產並寫出檢驗不合格報告上級處理。

  5. 質量資訊的記錄與存檔

  巡檢中發現的問題和檢驗結果都應如實記錄巡檢報告,異常發生如實填寫各檢驗報告,巡檢及檢驗報告審批後影印分發各相關部門,原稿本部門存檔做月底統計依據。

  五. 終檢

  1. 成品入庫前檢驗

  成品或半成品入庫前必須按批量的質量標準進行抽檢,合格簽名入庫,不合格出不合格報告報上級處理。

  2. 出貨前品質保證檢驗

  產品出貨前3天質檢部終檢員對需出的貨進行抽樣檢驗,避免出現產品在存放過程中出現不良現象,導致出貨後賠償或退貨,發現問題及時上報並進行緊急處理。

  六. 不良品確認

  1. 質量標準的給出

  產品生產前質檢應與部門主管***或車間主任***交代質量注意事項,並給出相應的質量標準。

  2. 生產過程中的不良品確認

  生產過程中生產作業人員應主動向質檢瞭解不明確的質量標準,質檢員有責任向生產人員給出質量標準,質檢員不能確定的需報告上級進行確認,產品應由確認人在上面簽名做檢驗依據。避免出現品質責任矛盾。

  3. 不良品的分類、退料和標識

  車間的不良品應標示隔離存放,並分為可修復和報廢2大類,每個班次下班前10分鐘由生產車間把不良品集中後由質檢檢驗,確定不良品後車間做退料處理,***標示通常合格用綠色圓標,不合格用紅色圓標,待處理用黃色圓標標示***。

  七. 異常處理

  1. 異常報告給出

  發現問題及時填寫不合格檢驗報告,由相關部門簽署處理意見。

  2. 異常問題的分析和控制

  質檢部對異常問題應進行分析並出示不合格品***項***分析報告

  3. 異常處理流程

  質檢在車間生產檢驗發現異常時,必須立即報告車間主任進行異常的控制,並及時上報品質主管和上級對異常進行判定決定處理方法,車間主任對異常情況應立即報告廠長並執行上級處理意見。

  4. 異常處理結果跟進

  當一個異常發生後,質檢員對異常問題進行記錄,並跟進車間改善情況,有問題及時提出,一直到此異常處理完畢為止。

  5. 異常資料的記錄存檔

  巡檢記錄和檢驗報告為日常工作中的質量情況的有效證據和記錄,每天的表單要集中交給品質主管處分類存檔。方便周統計和月統計。

  6. 不合格品***項***的糾正與預防

  重大異常或屢次出現的質量問題,由品管部發出糾正與預防措施單,分析異常原因和改善方法,並限期要求各相關部門進行改善。

  7. 質量事故的處理

  因人員失職造成的質量事故,總經辦發出質量事故處罰單,要求當事人和品質人員對其事故進行分析,區別和判定責任,並按照廠相關管理辦法對其進行行政處罰和經濟賠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