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大學生創業政策有哪些

  大學生申請做創業是很常見的,但是大學生做創業有什麼優惠政策呢?大學生能享受的創業政策有什麼?小編為你帶來了“大學生創業政策”的知識,歡迎閱讀!

  大學生創業政策“紅包”有哪些

  國務院支援大學生創業新政策:

  戶籍、學籍管理:

  高校畢業生可在創業地辦理落戶手續***直轄市按有關規定執行***。

  有自主創業意願的大學生,可享受高校實施的彈性學制,放寬學生修業年限,允許調整學業程序、保留學籍休學創新創業等管理規定。

  資金支援:

  對符合條件的大學生自主創業的,可在創業地按規定申請創業擔保貸款,貸款額度為10萬元。金融機構對個人發放的創業擔保貸款,在貸款基礎利率基礎上上浮3個百分點以內的,給予財政貼息。

  對大學生在畢業學年內參加創業培訓的,根據其獲得創業培訓合格證書或就業、創業情況,按規定給予培訓補貼。

  畢業兩年以內的普通高校學生從事個體經營***除國家限制的行業外***的,自其在工商部門首次註冊登記之日起3年內,免收管理類、登記類和證照類等有關行政事業性收費。

  免費服務:

  有創業意願的大學生,可免費獲得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機構提供的創業指導服務,包括政策諮詢、資訊服務、專案開發、風險評估、開業指導、融資服務、跟蹤扶持等“一條龍”創業服務。

  大學生創業政策風險

  大學生創業政策風險:

  近年來大學畢業生就業壓力越來越大,就業難日益突出。為緩解就業壓力,促進經濟發展,許多大學生選擇自主創業。大學生創業不僅有利於大學生個人的成長,也有利於整個社會的進步。但由於大學生自身的原因及社會各方面的因素,大學生創業成功率只有2%~3%,遠低於其他人員的創業成功率。因此,對大學生創業過程中存在的風險進行研究,並針對創業風險提出防範對策,對於大學生創業成功,實現創業夢想,具有重大而現實意義。

  一、大學生創業過程中常見的風險

  大學生創業過程中面臨的風險主要有自身因素的原因及社會環境各方面的影響,具體來說,主要包括以下因素:

  ***一***自身心態不成熟,難以承受挫折

  眼高手低,紙上談兵是大學生最常見的創業風險,大學生長期待在校園裡,對社會缺乏瞭解,更缺少創業經驗,其創業思想往往是因一時創業激情而起,把創業問題簡單化、理想化,對創業過於自信和自負,對困難估計不足,認為自己學歷高,成績好,獲得過各種獎勵,動手創業就能成功。

  還有些過分誇大創業困難,過高估計創業壓力,過低估計自身價值,妄自菲薄,沒有信心和勇氣面對創業,根本不願意動手嘗試。另外,大學生創業沒有經受過挫折的考驗,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調節能力較差,創業受挫後產生強烈的挫折感,憂心忡忡,膽怯心虛,不能正確認識自己的創業優勢,甚至把自身的長處看成短處,在創業競爭中信心不足,自我設限,錯失許多機會,嚴重影響了創業的成功。

  ***二***創業優惠政策落實不到位,創業起步步履維艱

  為支援大學生創業,相關部門出臺了許多優惠政策,涉及融資、稅收、創業培訓、創業指導等諸方面,各地也推出了相應的配套措施,為大學生創業提供便利。但有些創業優惠政策和措施過於籠統,缺乏針對性、規範性和可操作性。

  如在金融貸款方面為加大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貸款支援力度,規定對於能提供有效資產抵押或優質客戶擔保的,金融機構優先給予信貸支援,實踐中,多數金融機構並沒有開辦大學生自主創業貸款業務,因為大學生剛畢業,缺少社會經驗,又無法提供有效資產作抵押或質押,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貸款相對其他貸款風險高,金融機構一般不會輕易放貸。針對大學生創業的優惠政策不能落實到位,無疑增加了創業難度,使大學生創業剛開始便步履維艱,挫傷了大學生創業的積極性,不利於大學生創業。

  ***三***融資渠道單一,創業企業發展缺乏動力

  快速、高效籌措到資金是創業成功的重要因素。大學生長期生活在校園裡,沒有資金來源,更無資金積累,再加上大學生交往物件多為處境相同的學生,社會關係簡單,人際交往單一,很少能夠從同學處籌措到創業資金,並且剛出校門的大學生想輕鬆地從銀行貸到資金十分困難。

  目前大學生創業資金更多的是靠父母、親戚的幫助,融資渠道單一,資金來源不穩定,資金數額較小,創業之初資金的侷限性為後期企業發展埋下隱患。企業創辦起來後,由於缺少發展資金,造成企業的現金流中斷,不能支援企業的正常運作,使企業發展缺乏動力,企業發展停滯不前甚至倒閉,出現大學生創業失敗的悲慘結局。

  ***四***創業企業形態選擇盲目,缺乏針對性

  實踐中,大學生創業的型別模式是多種多樣的,常見的有加盟連鎖經營型、網路創業型、大賽創業型、概念創業型等,可供選擇的企業形態也有多種形式,如個體工商戶、合夥企業、個人獨資企業、有限責任公司以及股份有限責任公司等。大學生創業激情度高,但創業選擇盲目,多數沒有進行前期調查及績效分析,看到別人幹什麼自己也跟著模仿,缺乏針對自己特長及條件的調查分析,企業形態選擇盲目。

  如加盟聯塑經營型創業模式雖可以直接享受知名品牌的影響,複製他人的成功經驗,並能獲得資源支援,降低經營成本,但也存在著虛假宣傳、交納高額加盟費、甚至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等不良現象,大學生創業者一旦被天花亂墜的宣傳語所迷惑,沒有收集資料,也不進行實地考察和市場分析,盲目選擇加盟連鎖,由於不適宜自己的實際情況,企業發展風險較大,影響大學生創業成功。

  ***五***管理經驗不足,創業缺乏團隊觀念

  高效的管理經驗,團結的管理隊伍,是創業成功的關鍵因素。大學生創業者主要精力是在校園內學習,雖有滿腹經綸的管理理論,但缺少實際管理經驗,在理財、營銷、溝通、協調等方面普遍能力不足,往往會造成經營理念單薄,產品營銷方式呆滯,資訊閉塞等,不能駕馭企業遊走於複雜萬變的市場經濟之中。

  再者,大學生創業者處於特殊的年齡階段,思維中感性色彩豐富,個性化、自信力較強,甚至自以為是,剛愎自用,不能與他人團結共事。殊不知優勢互補、合作共贏是創業成功的不二法則,缺乏團隊觀念和合作意識是大學生創業最大的風險之一。

  ***六***法律觀念不強,維權意識淡薄

  大學生創業社會經驗不豐富,市場敏感度不強,法律觀念薄弱,在創業開始乃至整個過程中都有可能深陷法律陷阱,甚至對企業造成致命的打擊。如個人合夥制企業投資者要承擔無限連帶責任,如果企業對他人的人身造成損害或對財產造成損失,企業不但以自身財產賠償對方損失,在企業財產不足以賠償對方損失時,投資合夥人還要以個人財產賠償對對方造成的損失,所以,大學生創業選擇合夥制企業模式一定要慎重考慮。

  再有,大學生創業者在與客戶簽訂合同時不注意審查對方主體資格,不調查瞭解對方的信用、履行合同的能力以及還債能力等情況,往往會造成合同無效,對方無力履行合同甚至錢款或貨物被騙等情況發生。在權利被受到侵害時,大學生創業者維權意識淡薄,不是通過法律途徑解決,更多的是託人情、找關係,私下解決,法律風險極大。

  二、創業風險管控對策

  大學生創業雖存在諸多風險,但機遇和挑戰並存,唯有冷靜地分析風險,勇敢地面對挑戰,大學生創業者才能防範風險,克服困難,走向創業成功。針對大學生創業過程中遇到的風險,可以從以下方面加以管控:

  ***一***調整心態,做好創業準備

  對自己充分了解,是大學生進行創業的前提。大學生創業時要對自己的個性特徵、特長等有充分的瞭解,選擇適合自己個性特徵,符合個人興趣愛好的專案進行創業,同時創業者要掌握廣博知識,具有一專多能的知識結構,才能進行創造性思維,作出正確的創業決策。大學生創業前還要積累一些有關市場開拓、企業運營方面的經驗,通過在企業打工或者實習,參加創業培訓,接受專業指導,來積累創業知識,提高創業成功率。

  大學生創業者還應當鍛鍊受挫能力,遇到挫折後應放下心理包袱,仔細尋找失利的原因,屬於主觀原因的,要適當調整自己的動機、追求和行為,避免下次出現同樣的錯誤;屬於客觀或社會因素中自己無能為力的因素的,也不要過於自責、自卑或固執,應坦然面對,靈活處理,爭取新的機會。即使失敗,也要振作起來,使自己始終保持昂揚的鬥志、必勝的信心,直至創業成功。

  ***二***審時度勢,創業應有選擇的量力而行

  創業路途充滿艱辛,絕不是一撮而就、畢其功於一役就能成功的。因此,創業應找到合適的切入點,選擇合適的時機、合適的專案和合適的規模來進行。大學生創業者大多手中資金較少,創業經驗不足,可以選擇起點低、啟動資金少的專案進行創業。如被中央電視臺《實話實說》欄目推為“大學生自主創業典型”的修鞋狀元李培棟,從路邊生意、微不足道的修鞋做起,靠過硬的技術,誠信經營,把修鞋發展為全國首家的連鎖專案,並發展到全國120多家連鎖店,受到中央電視臺的採訪報道,成為大學生自主創業成功的典範,實現了自主創業的成功。

  再者,大學生創業要選擇一種適合自己的企業法律形態,創業者選擇個體工商戶、合夥制企業的形態模式時,雖沒有最低註冊資本的要求,但創業者或投資人要對企業承擔無限連帶責任,企業如果經營不善欠下債務,股東要對企業的債務承擔繼續償還的責任,創業時應慎重選擇;創業時如果設立的是有限責任公司,公司具備法人資格,能夠獨立承擔法律責任,公司如果資不抵債宣告破產,對公司不能清償的債務,股東僅以其出資額承擔法律責任,超出的部分不承擔法律責任。

  同時有些人為的因素,會導致合夥人之間,股東之間可能會因經營理念、利益分割、甚至性格上發生衝突,因此,創業者在選擇這些企業法律形態時,應注意選擇志同道合、善於溝通、以企業利益為重的合作者,這是非常重要的。

  ***三***充分利用優惠政策,邁出創業堅實第一步

  支援大學生創業,已經成為各級政府重要議事日程。近年來,相關部門陸續出臺了許多優惠政策,鼓勵和支援大學生創業。在創辦企業註冊登記方面,政府各級工商部門註冊大廳設定有“綠色通道”,對高校畢業生申請從事個體經營或申辦私營企業優先登記註冊。

  對在科技園區、高新技術園區、經濟技術開發區等地申請設立私營企業的,可實行“承諾登記制”,申請人提交登記申請書、驗資報告等主要登記材料,可預先頒發營業執照,讓其在3個月內按規定補齊相關材料。凡申請設立有限責任公司,以高校畢業生的人力資本、智力成果、工業產權、非專利技術等無形資產作為投資的,允許抵充40%的註冊資本。高校畢業生從事個體經營的,自批准經營之日起3年內免收個體工商戶登記費、個體工商戶管理費和各種證書費。在企業運營方面,對高校畢業生自主創辦的企業,自批准經營之日起1年內,可在政府人事和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所屬的人才中介服務機構和公共職業介紹機構的網站免費查詢人才、勞動力供求資訊,免費釋出招聘廣告等。政府人事部門所屬的人才中介服務機構免費為創辦企業的畢業生和其創辦企業裡的員工提供一次培訓、測評服務。

  在人事檔案管理方面,對自主創業的高校畢業生,政府人事行政部門所屬的人才中介服務機構免費為其保管人事檔案2年。。雖然有些優惠政策在實施過程中出現配套措施不到位、具體操作繁瑣等情況,但大學生創業者一定要充分了解這些優惠政策,並把它們充分運用到自己的創業實踐中。具體說,高校要向大學畢業生詳細宣講政府出臺的創業優惠政策,使大學生創業時對自己能享受到的優惠政策熟記在心;相關部門對這些優惠政策要出臺具體實施辦法及操作指引等,方便大學生創業者操作實施,使黨和政府支援大學生創業的優惠政策,成為幫助大學生創業的陽光、雨露,使大學生邁出創業堅實第一步。

  ***四***多渠道融資,降低創業資金風險

  雖然大學生創業融資渠道相對較少,但社會相關各方仍能為大學生創業提供資金。政府為大學生創業提供貼息貸款,有經營專案,能夠提供有穩定收入的行政、事業單位的正式職工作為擔保人,大學生創業者可以申請最高額度為5萬元,期限為1年的政府貼息貸款,幫助大學生創業。

  大學生創業還可以得到各類創業基金的資金支援。目前,由中國社會福利教育基金會發起的中國大學生創業基金,由共青團中央發起的中國青年創業就業基金,由社會知名人士鄭澤等人發起的中國大學生西部創業基金等,可以幫助大學生解決部分創業資金的短缺。由共青團中央、中國科協、教育部和全國學聯等單位主辦的挑戰杯大學生創業大賽為冠軍提供10萬元的創業基金,大學生可以參加創業大賽,既可以鍛鍊創業能力,又可能獲得高額的創業資金,是大學生創業融資很好的途徑。

  大學生創業者還可以引入風險投資,雖然風險投資風險高,但回報也高,風險投資者比較關注創業管理團隊的構成、管理者的素質、創業者自身持續奮鬥的精神等,具有良好的創業團隊,獨一無二的技術支撐,光芒的市場前景的創業專案,有可能得到風險投資家的青睞,從而獲得創業資金。大學生創業成功典範江南春創辦的分眾傳媒,在兩年內獲得了近5000萬美元的風險投資,是大學生創業融資值得效仿的典範。

  ***五***樹立團隊意識,與他人合作共贏

  新東方教育集團總裁俞敏洪認為,創業除了自己成功,還要與別人一起成功。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創業一定要拋棄單打獨鬥、孤軍奮戰的個人英雄主義思想,牢固樹立團隊合作共贏的理念。大學生創業應建立一個由各方面專才組成的合作團隊,大家既有共同的理想,又能有效地使技術創新與經濟管理互補,保證團隊形成最大合力,在市場競爭中取勝,推動企業發展,取得創業成功。

  ***六***重法治淡人情,在法律規則中穩步發展

  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從企業的產生到發展必須在法律框架下進行,符合法律規定。雖然中國人很重視人情、關係,但要想使企業穩步發展,把企業做大做強,大學生創業者從開始就應該依法辦事,淡化人情,讓法律成為大學生創業成功的基石。具體說,創業之初選擇企業形態要慎重,合夥制企業一定要制訂合夥章程,明確合夥人之間的權利義務以及盈利或虧損的分配方式,最好找專業法律人士審查把關;企業形態最好選擇有限責任公司的模式,分清公司責任和個人責任,降低個人風險;企業運營應嚴格遵守法律規定,安分守己,合法經營,切不可為小利而做違法亂紀之事;依法為企業員工交納社會保險,降低企業風險;出現糾紛最好通過法律途徑解決,依法維護企業的合法權益。

  三、結語

  在社會發展的洶湧大潮中,大學生創業已成為時代選擇。隨著社會各方對大學生創業的理解和支援,以及大學生自身身心發展日趨成熟,知識結構更加完善,大學生創業遇到的風險會隨之減少,風險管控能力更強,大學生創業必將發展到一個新階段。

  大學生創業國家政策

  1.大學生創業稅收優惠

  2.創業擔保貸款和貼息

  3.免收有關行政事業性收費

  4.享受培訓補貼

  5.免費創業服務

  6.取消高校畢業生落戶限制

  7.創新人才培養

  8.開設創新創業教育課程

  9.強化創新創業實踐

  10.改革教學制度

  11.完善學籍管理規定

  12.大學生創業指導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