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韓教育對比論文

  韓國與我國為鄰邦,也是亞洲經濟較為發達的國家之一,對中韓兩國教育內容進行比較,探索其相同點和不同點,將有利於中國教育內容的拓展和深化,提升教育的實際效果。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中韓兩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對比研究》

  【摘 要】由於諸多原因,世界上不同國家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有很大的差異,文章對中國和韓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做了全面細緻的分析,在此基礎上分析了中韓兩國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做了仔細的對比。

  【關鍵詞】中國;韓國;思想政治教育內容

  大學生是我國未來社會建設的主力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創新發展,就必須洗手借鑑國外的有益經驗、方法和成功,不斷豐富其理論和實踐。韓國與我國為鄰邦,也是亞洲經濟較為發達的國家之一,對中韓兩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進行比較,探索其相同點和不同點,將有利於中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拓展和深化,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實際效果。

  一、中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

  我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可概括為三個方面:理想信念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

  一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也是最高的人生價值追求,通過進行理想信念教育,可以使大學生堅定共產主義的信仰,熱愛祖國、熱愛黨,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為實現中國夢而奮鬥,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愛國主義教育。愛國主義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點,也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愛國主義是千百年來人們在社會實踐中形成的對自己祖國的深厚感情,愛國主義則主要表現為愛祖國的大好河山、歷史文化、社會制度、維護祖國統一等。愛國主義既是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也是一項重要的政治原則。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愛國主義是培養四有新人的內在要求,也是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重要動力,是推動社會歷史前進的強大動力,也是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

  三公民道德教育。開展這一教育是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務之一,道德教育要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為基本要求,以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為著力點,學校是進行系統道德教育的重要陣地,各級學校要引導大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正確認識和處理個人與集體、個人與社會的關係,以自己的努力奮鬥為國家的建設和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做貢獻,實現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的統一。

  二、韓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

  韓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包括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和國民精神教育等內容。

  一道德教育。韓國大學生道德教育的一個特點是將傳統儒學思想與現代西方道德觀念相結合,充分發揮儒學思想與現代西方道德觀念相結合,充分發揮儒學的薰陶、教化作用。在學校的道德教育中,儒學傳統內容、特別是儒學中有關道德修養的要求受到高度重視,道德教育以儒學倫理為主體,同時突出民族精神的培養,併力求將儒學思想融入人們的觀念以及民族的潛意識之中。

  二政治教育。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幾十年間韓國的政治教育在推進本國社會民主程序中,在內容上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其為西方政治制度論證及辯護這點始終未變。韓國的政治教育的中心是內容是維護資本主義民主的信念,政治色彩和政治立場十分鮮明。韓國政治對學校教育的干預很大,因而韓國大學的政治教育內容始終是以維護和傳播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為核心的。

  三國民精神教育。韓國大學突出國民精神教育的作用,將其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內容。歷屆政府都強調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須把國民精神培養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任務,一切工作都要圍繞這個任務而實施。國民精神教育是韓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內容。

  三、中韓兩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比較分析

  第一,關於內容的主導性。中韓兩國都比較重視強化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主導性,對主流意識形態的宣傳、教育和灌輸。中國堅持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主導地位。韓國的意識形態則是以個人主義為核心,維護資本主義制度的,同時思想政治教育主導性與國家性質、政治制度及佔統治地位的意識形態和主流價值觀相關聯的,因為這些方面的差異,中韓兩國思想政治教育在主導性上也表現出很大的不同。

  第二,關於內容的政治性。韓國總體上是追隨西方民主政治制度和經濟制度的優越性,參與資本主義全球化運動,但同時又在抵制西方思想對本國、本民族的侵襲。而中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內容上,既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又堅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方向,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使思想政治教育在內容上與構建和諧社會相適應併為之服務。總體上來說,兩國都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上強化政治性,但是因為兩國的基本國情不一樣,所以在政治性的方向上差異明顯。

  第三,關於價值多樣性。中韓兩國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價值多樣性的表現是:由只突出、強調某一方面的價值轉變為注重價值內容的多樣性、豐富性。韓國大學通過開設公共必修的國民倫理課,教育青年以國家和民族為重,處理好個人與國家及社會的關係,在中國,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一直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主旋律。而中韓兩國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多種多樣、豐富多彩,這同時也導致了中韓兩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在多樣上的差異。

  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中韓兩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既有相同的一面,又有不同的一面,有必要對它們的異同加以認真的區別和分析。隨著世界政治經濟一體化的快速發展,兩國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基礎必然還會出現更多的相互交融,處於一個動態的發展過程中。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合理的對別國的優秀理論進行吸收,揚長避短,對中韓兩國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都有很大的益處。

  參考文獻

  [1] 王蓀瑞.比較思想政治教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 張耀燦.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管理比較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4] 都月.韓國思想政治教育對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的啟示[J].改革與開放,201012.

  作者簡介:李鈺1989- ,男,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思想政治教育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