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的名人勵志經典故事

  在我們有所空閒的時候,不妨找一些來看看,那麼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沒有低到塵埃裡的種子不開花

  作者:七堇年

  2010年我從香港浸會大學畢業,出了新書,之後被拉去全國籤售一圈。那種累不是體力的累,是心累,感覺像被人牽著當戲看。心像一個想飛的熱氣球,吊籃裡卻掛了太多沙袋,怎麼都飛不起來,覺得脹得快要破掉了,一看,卻還在原地。

  那年年底,回到老家,宅著。天天手腳冰涼,冷得發抖——我真是覺得從來沒有經歷過那麼冷的冬天,我可是在北方下雪的時候都只穿單褲出門的人。那會兒生活空蕩蕩的,喊一聲都有迴音。大雪天一個人騎車去游泳,泳池浮著薄冰,咬著牙扎進冰水裡去,那滋味兒,真痛快。

  世上能逼死人的東西太多了,迷茫也算一個。我一時間找不到事做,抑鬱症復發,重得沒法跟別人說。每天專心致志地想死的事情,沒人理解。我自己也不理解:既沒缺胳膊少腿又沒餓著凍著,抑鬱什麼?比比非洲難民,好意思嗎?

  老媽看出來了,小心翼翼地拿崔永元的事蹟鼓勵我,說:“你看人家崔老師抑鬱了,就休息,出來做《我的抗戰》,一個人走走長征路,你看,不也挺好的嗎?”我苦著臉說:“他是誰啊,我要是崔永元,我才不抑鬱呢!”老媽說:“你這麼想就不對了啊!別人還會說,他要是你,他才不抑鬱呢!”

  閒得發慌的日子,我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該做什麼。想過做雜誌,但做雜誌的人太多了,全都雷同,再做也沒有意義;寫東西吧,那會兒不知怎麼搞的,可能是青黃不接吧——年少時什麼都敢寫的勁兒過去了,該成熟的又沒熟透,所謂瓶頸期吧,什麼都寫不出來。

  做什麼好呢,就這麼漂著嗎?漂泊之所以讓人羨慕,那是因為你只見到了漂上去的,沒見過沉下去的:後者才是大多數。什麼事兒都是聽上去很美,到了實處,要拿膽子來說話——心裡掂了掂分量,這膽子我還真沒有。

  只受得起普通的苦,就只要普通人的生活吧,於是,我開始夢寐以求一份穩定的工作。我覺得找到了工作,就什麼都好了。別人聽說我要找工作,都問我:“你還找工作?你不好好寫東西,找什麼工作?”姑且只能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了。

  天天在網上刷啊刷,終於看到一個招聘訊息,我立馬把簡歷遞過去。體制內的工作,大都是拼爹,我沒爹,娘也沒得拼,但還是象徵性地找了找,拐著彎兒地聯絡上那個書記。後來聽說,我媽媽一個朋友的朋友的親戚的孩子,去年給硬塞進那個單位裡面去了。家裡是做房地產的,不差錢,花了二三十萬吧。

  死馬當活馬醫吧,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心裡又悲壯又淒涼。我和我媽就拿著簡歷,花血本買了兩瓶酒,再商量半天,有點心疼地塞了一個紅包在裡面,跑了400公里長途,去攔那個書記。好不容易找到了,不吃不喝在書記家樓下等了一天,把他等出來了。我遠遠看著母親巴結著臉過去,遞上我的簡歷和酒,書記不耐煩地揮了揮手,不理會,沒說兩句就走了。

  南方的冬天本來就陰冷,我心酸得淚都快掉下來。

  當天我們往老家趕,一路上走高速公路,老媽一路對我說風涼話,把我寫東西得來的那點可憐的自信給踩得一塌糊塗:“出了你們那個圈兒,你就什麼都不是——說白了,就算在那個圈兒裡,你也什麼都不是!別不知天高地厚了,一天到晚裝腔作勢、矯揉造作……”有時候,親人的狠話最傷人,我一路上淚流滿面,小小年紀心如死灰的感覺居然都有了。

  那天到家是晚上9點,我累極了,一臉淚痕,臉面緊繃發痛。我什麼都沒說,洗洗睡了。爬上床的時候,掀開被子,開啟床頭櫃上的檯燈——在一束燈光下,才看到有那麼多灰塵。黑暗中,灰塵什麼的沒人看得見;燈光下,你才看得到,原來有這麼多灰塵。

  那個瞬間我突然想,如果說寫作還有什麼意義的話,那就是作品就像一盞燈,照亮了你原本看不見的灰塵。它們都是活生生的人,都在活生生的生活中飛舞,包括你我。如果不是因為一篇文章、一本書,你可能不會知道有怎麼樣的一群人,生活在怎麼樣的一個世界中。

  後來,那份工作的事兒,反正也找不到“後門”,就從“前門”走吧:硬著頭皮面試,問什麼答什麼,講了半小時。鬼使神差地,他們說我英文很好,錄用了。

  就這樣,我也打算去生活了。

  工作一年多,抑鬱症漸漸好了。又開始覺得日子少了些什麼,忍不住想,如果當初就著性子不工作,是不是現在很清閒?春花秋月,在杏花下喝酒?周遊世界?哪像現在這樣,忙得四腳朝天。

  原來不光是選老婆,生活也是紅玫瑰白玫瑰:夢寐以求的,未必有想的那麼好——有了就知道了;從前看不起的不要的,未必有那麼差——沒了就知道了。

  生活像一臺榨汁機。沒時間寫作,沒時間思考,生活不是要麼激情四射,要麼春花秋月的。有多少人和我一樣,被堵在上下班高峰的路上,呼吸著汽車的尾氣,連夢都累得沒法兒做了。要人人都去“餵馬、劈柴,周遊世界”,GDP誰來貢獻?

  沒低到塵埃裡的種子,是開不出花的。

  :80後小女人的清宮傳奇

  作者:王紅霞

  《後宮·甄嬛傳》火爆熱播後,被稱為“宮鬥劇中的戰鬥機”,贏得無數人的喜愛。這部電視劇的原作者和編劇竟然是一個80後小女人,她叫流瀲紫。現實生活中是一名斯文和氣的語文老師。

  她的本名叫吳雪嵐,“流瀲紫”是她喜歡的一種脣膏的名字。1984年她出生在浙江湖州。這個地方自古便是詩書簪纓之地,流瀲紫生於斯,長於斯,山眉水眼,韻中生韻,笑起來溫婉如水。

  學生時代的她曾一度喜歡數學勝過語文,卻因為一位數學老師的影響開始牴觸數學,又因為對文學產生的興趣選擇了中文專業。讀大學時,她開始從事業餘寫作,陸續在各大雜誌發表短篇小說及散文,併成為榕樹下、紅袖添香、騰訊小說等文學網站專欄寫手。

  2006年,流瀲紫讀大三,當時電視劇《金枝欲孽》正在熱播,她很喜歡裡面的如妃,她能看透女人的感情,智慧、凌厲、懂得取捨。她就想自己寫一個聰明人在感情裡糊塗的故事,一個有溫度的故事,於是開始寫《後宮·甄嬛傳》。

  流瀲紫從小就沉溺詩詞、武俠、言情,尤愛野史。她喜歡後宮的故事,喜歡懷想史書上一生只留下一個冷冰冰的姓氏或封號的女子,想像這些女子因為一個男人怎麼互相殘殺,然後揣測她們的經歷。所以,書中的宮廷爭鬥全是史書中積累想像寫成的。流瀲紫通曉古代女子精細繁複的服飾裝束,是因為她平時看書時看到有用的資料,就記錄在兩個印有典雅花朵圖案的漂亮小本子上,日積月累,用時手到擒來。

  用阿紫自己的話說,當時是隨便寫著玩,想寫就寫點,不想寫就扔下不管了,完全沒有計劃。沒想到在網路上一連載,竟然吸引了幾十萬粉絲,大家不斷催促,並出謀劃策,終於在2007年上半年完成了《甄嬛傳》前三部,由花山文藝出版社正式出版。阿紫得到了一筆數目不菲的稿費,就用這筆錢買了房子,和男朋友結了婚,每天都過得充實而快樂。

  2007年下半年時,鄭曉龍找到了她,購買了《後宮·甄嬛傳》的電視劇改編權。2008年2月,《甄嬛傳》第4部由百家出版社出版;2008年5月,第5部由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超過100萬冊。2011年,電視劇《甄嬛傳》開始在地面電視訊道播出,剛開播就引起觀劇熱潮,人氣一路飆升,以後更是風起雲湧,一波高過一波。

  流瀲紫成了大紅人,很多朋友把她當成了情感熱線,她都能有求必應,分析得頭頭是道。可是,愛情一旦放在自己身上,也變得一塌糊塗,她也是個細膩善感的“80後”小女人。

  像“80後”小女人一樣,流瀲紫很喜歡買衣服,喜歡一眼看見就有邂逅、有一見鍾情的感覺,這種感覺溫暖妥帖。流瀲紫喜歡看偶像劇,喜歡吳尊,還有韓劇《宮》裡的律王子。她說自己就是那種小女生,看電視時,習慣觀察戀人們擁抱的姿勢是不是很保護的那種,因為甜言蜜語容易說,但眼神和擁抱很難作假,最真切。

  在學校裡,阿紫不是那種高高在上的老師,和學生的距離很近。一個學生在作文裡說很喜歡周杰倫,她就刷刷寫上幾筆:“周杰倫呀不僅歌好聽,他的許多歌詞都有很濃的中國風,記得要從歌詞中發現詩意美噢。”然後在旁邊畫上一個笑臉。

  孩子們都很喜歡阿紫老師,有一回生病,一個細心的學生送了她一束紫色睡蓮,然後用小手摸著她的頭說:“阿紫老師沒事吧。”讓她分外感動。

  流瀲紫的學生都知道她寫的小說,但是,阿紫在課堂上從不拿自己的小說當範文,甚至明令禁止學生讀自己的書,阿紫說:“學生讀我的小說,我一見到就沒收。我覺得孩子們還小,會分不清寫書人是作者還是老師。”

  阿紫從不把寫作當目的。不斷有出版商要求她把作品交給他們出版,但他們提供的含混不清的合同讓她很受傷。當時出版社就規定,在網上同步的連載量必須是出版內容的75%,她遵守合約,卻被不知實情的網友謾罵,說她刻意擺譜、吊網友胃口,這讓她心情一度沮喪。

  阿紫說,寫作這事一定會由著自己性子下去,寫作時,桌上一定要放一杯沒有味道的白開水,要有充足的光,這樣很安心。

  阿紫的平生所願是“得一心上人,白頭不相離”,先生是大學同學,也是她的經紀人,相愛多年,情深意重。甄嬛想得到卻永遠不會得到的東西,阿紫正時刻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