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中怎麼生成目錄頁碼

  論文是評價科學研究產出與效益的重要依據,具有說理性、創見性、邏輯性、科學性的特點,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的方法,希望你能從中得到感悟!

  

  1、開啟需要編輯的論文,點選“顯示/隱藏編輯標記”,為了顯示下邊的分頁符標誌。

  2、將摘要、前言、大標題設定成標題1,小標題依照次序設定成標題2、標題3以此類推。

  3、在首頁和摘要中間,目錄和正文中間插入分頁符。

  4、雙擊摘要的底端,插入頁碼,設定格式,注意首頁、摘要目錄部分和正文部分分別單獨設定頁碼***在設定時取消“連結到前一條頁首”***。

  5、回到目錄頁,插入目錄。

  6、設定完成後,目錄頁碼就設定好了。

  關於文化的論文範文

  以傳統文化精華創高職文化育人特色

  摘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論證了高職院校可以傳統文化精華創文化育人特色的理由,分析了其實踐過程中應避免走入的四個誤區,提出了打造傳統文化育人特色的建議。

  關鍵詞:高職;傳統文化;文化育人;特色

  課題專案:本文系杭州職業技術學院2009年度院級規劃課題“研究-以杭職院為例”***編號:2009-39,主持人:汪吾金***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簡介:汪吾金***1971-***,男,浙江杭州人,杭州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高職語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7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7518***2011***02-0073-03

  文化育人在今天的中國廣受認同。在網路上用百度搜索,有關文化育人的網頁撲面而來,可以一下子跳出幾百萬條。事實上,中國傳統倫理體系中的仁愛、忠義、誠信等思想在現今仍發揮著約束社會行為的功效,這與教育培養現代公民理想人格的內涵不謀而合。在推進大學生道德教育、素質教育的程序中,認為中國傳統文化有積極作用的觀點不少。傳統文化中積極追求革新、堅持“責中尚和”、“民惟邦本”、“居任由義”、“知恥自省”、人格自主、敢於懷疑等都有助於創造性人才的成長並使其在正確的價值原則下創造性勞動。面對高職教育歷史較短卻大力發展,高職文化群起探索卻尚無定論的現實,依託中國傳統文化解決高職院校的問題作為一種思路出現了。本文試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結合對我校352名高職生***男生佔5***7%,女生佔42.33%,未明確性別的佔1.2%***的問卷調查分析來探討用傳統文化精華打造高職院校文化育人特色的可行性,以求教於方家。

  文化是一個很複雜的概念。用複雜的文化去實現育人的目標,沒有特色就不可能給人以深刻印象,成效也往往要大打折扣。傳統文化精華因其經過上了歷史的積澱而延續至今,在大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使之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服務的時代呼籲下,其先進價值日益被認知和推崇。我們認為:不能因高職生傳統文化素質弱、底子薄就輕易否定以傳統文化精華育人會出現積極成效的可能,但有些誤區倒是必須避免的。可以一試。

  一、高職可以用傳統文化精華創文化育人特色的理由

  ***一***傳統文化精華活力長存,易於使高職文化育人的特色長存。如作為中國文化價值核心的“經世致用”,在各種不同的社會形態和發展時期都表現出持久的生命力,並主導著中同文化、文學的發展。人本主義將人作為考慮一切問題的出發點和歸宿,認定天地之間人為貴,也向來被當作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和特色,它與科學發展觀中的“以人為本”有非常密切的邏輯聯絡。高職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生產一線的技術應用型人才,爭取使學生在經世致用中實現人生價值的最大化,這與傳統文化精華頗為合拍。既然合拍,就容易持久,容易持久的文化育人特色難道不值得去嘗試、去努力嗎?2008年11月7日至9日,百所示範性高職院校齊聚杭州的共識之一是高職文化還沒有結論,這與我們90%以上受調查學生意見一致。這種師生共識並不令人意外,因為高職教育在中國出現的時間確實太短,其文化內涵當然需要進一步的理論探索和實踐檢驗。同時也強烈意味著各高職院校在文化育人問題上探索的空間非常大,完全可以繼續根據自己的校情進行積極、大膽的探索,選擇至今活躍的傳統文化精華為育人特色無可厚非。

  ***二***傳統文化精華根基深厚。易於使高職文化育人的物件更適應社會。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對高職生社會化有明顯的促進作用,因為我們的社會是經受了幾千年傳統文化薰陶的社會,每一個社會細胞都有傳統文化因子,社會對有傳統文化素養的成員有天然的凝聚力,這樣,傳統文化使高職生能較快適應社會細胞、融入社會細胞。世界各地的華人企業家所取得的成功與中國文化傳統,特別是儒家文化密不可分。從我們的調查數字看,高職生對高職文化最大的期望就是高度的社會適應性***佔71.2%***,遠遠超過職業性***佔19.7%***、地域性***佔6.1%***和先進性***佔5.1%***,這是他們清醒認識社會後的正確選擇。人是社會性很強的動物,適應社會才能求生存謀發展。高職生從小身處中華文明環境,畢業後也主要就在這個環境中打拼。當今文化和傳統文化雖有差異,卻是吸取了包括中國傳統文化精華在內的先進因子後的產物,不懂傳統文化對高職生成長成才和就業創業非常不利。高職生處在叛逆性與可塑性並存的人生階段,傳統文化精華進課堂、進社團、進實踐、進心靈將有助於學生成為完整的適應國情的人才,從而增強其社會競爭力,對國家民族的文化安全也很有意義。

  ***三***傳統文化精華受學生認可,能提高教育效果。調查發現,高達65.5%的受訪學生認為傳統文化精華能為高職創文化育人特色服務,這是一個相當高的比例。文化日益多元,社會繼續轉型,不少人以為年輕人叛逆,只對兩方文化趨之若騖,事實打破了主觀臆測。高職生各方面綜合素質相對較弱,但這種弱勢並未泯滅其對祖先文化的認同,並未改變其內心血液的顏色,使他們能充分認識到傳統文化精華的價值。在多元文化生活中保持傳統就能成為特色,開創新生活不等於拋棄一切,古可以為今所用,這樣的想法在高職生中廣為接受。文化育人的關鍵就是要找準學生、社會所需與高職、教師所能的最佳結合點。高職生能接受說明以此育人將獲得更多的依從性,當然會大大提高教育的成效。如果教育力度大,教育藝術性強,傳統文化精華的感召力、吸引力將更有效提升高職生軟實力。一張白紙可以畫最新最美的圖畫,傳統文化基礎弱恰恰證明高職生在此方面的可塑性大。把握傳統文化精華重在行動,許多農村老太說不出傳統文化理論卻成傳統文化的最好實踐者就是明證。對高職生來講,理論夠用就行了。

  ***四***傳統文化精華有比較優勢,可提高高職院校綜合實力、增強核心競爭力。高職院校文化是高職核心競爭力的體現,是佔領就業市場的制高點之一。高職院校在吸收和傳承人類文明優秀成果的同時,突出包括地方文化在內的傳統文化精華育人特色就等於在以中華文化為背景的市場競爭中找到了一個制高點。“傳統概念在

  美國企業的結構和職能中仍然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企業離不開中國傳統文化的判斷也就順理成章。高職院校為企業服務,又豈能撇開中國傳統文化精華?中國企業接受中國傳統文化的成分多一點還是接受其他文化的成分多一點?稍具理性的人都不難依據現實作出判斷。所以我們發現,傳統文化的比較優勢並未喪失,讓高職生具備以中國人方式做中國事的能力,適合國情適合地方適合企業,這將使高職院校在文化競爭和就業競爭中牢牢把握住基本盤,綜合實力、核心競爭力因根基深厚而大大增強。

  綜合以上理由,用傳統文化精華打造高職文化育人特色完全可行且對高職院校大有益處。

  二、打造傳統文化育人特色應避免走入的四個 誤區。

  ***一***不作取捨,唯傳統為上。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但並不是所有的傳統文化都適應當今時代的要求,所以在內容選擇上一定要大膽取捨,選擇符合先進文化前進方向的精華,甚至可以更多地貼近專業需要。擯棄唯傳統為上的做法,把傳承傳統文化精華和吸收其他人類文明成果特別是最新文明成果有效地結合起來,宜找準文化育人所急、就業創業所需和文化精華所能的最佳結合點,以使傳統文化精華更充分地發揮作用,取得最高的效率和最大的效果。

  ***二***不重反饋,唯活動為要。傳統文化精華創高職文化育人特色當然可以各種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為載體,但活動不是創特色的唯一手段。大象無形,文化育人特色的形成關鍵在於讓傳統文化精華能有效融合不同形式,實現文化特質與學生的結合,使學生吸收,從而改塑學生。哪怕在校園裡挖個大池塘,種樹養花喂幾隻鴨鴿鵝也能傳達天人合一的思想,讓學生調整心態有所感悟。文化育人是不斷完善的動態過程,需要經常性的反饋和修正。並不受活動形式的束縛。

  ***三***不看物件,唯灌輸為先。高職生的傳統文化素養是參差不齊的,甚至有的可能會嚴重缺乏。為了在單位時間內實現既定目標,文化育人很容易出現先灌輸了再說的情況。這種急功近利的做法忽視了文化育人的基本規律,把高職生看成是無能動性的物而非充滿創造活力和創造渴望的熱血青年,最終的結果必然是南轅北轍。灌輸得越多效果越差,這在任何填鴨式教學的失敗中早已有了明證。

  ***四***不求質量,唯形式為本。形式主義歷來是創新的大敵,高職創文化育人特色也是如此。不少高職教育者寧願把時間化在形式上去實現沽名釣譽,也不願去反思這種熱鬧形式下到底有多少實際效果。文化育人的成功是一種軟成功,目前很難有一個完全固定的考核標準。單在數量與形式方面多動腦筋,甚至把形式當作本質來對待,這是很危險的,將把文化育人推向自我滅亡的境地。杭州職業技術學院以技能文化節和文化藝術節等載體來推進文化育人,既注重形式之新,又重視質量提升,其中技能文化節已被浙江省教委評定為全省高校校園文化品牌,可說是形式與成效統一的好例子。

  三、打造傳統文化育人特色的建議

  ***一***以理論探究作支撐。文化育人是一種特殊形式的文化營銷。“文化經濟學為文化營銷理論的健全與發展提供了必要的理論支撐”。那麼,以傳統文化精華育人也必須有一個理論的支撐。我們認為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研究在當今時代條件下,什麼樣的傳統文化精華可拿來為高職文化育人服務,結合時代、專業和學生特點,採取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充分發揮教職員工和學生兩方面的積極性,使傳統文化育人的特色經得起檢驗,也更有持久的生命力。

  ***二***以學生成才為目標。要緊盯市場需求來設計學生成才的規格,確定傳統文化精華滲透的方向、深度和檢測手段,逐步使接受傳統文化精華的薰陶成為學生的自覺行為,成為其職業能力素養的有機組成部分,從而佔領就業市場的制高點,為學生首崗適應、多崗遷移和終身可持續發展服務。

  ***三***以全體參與作動員。打造傳統文化育人特色不是某一部分人的任務,而應該成為全體師生員工的光榮使命。全方位多渠道立體地調動各種積極因素相互融合促進、統籌兼顧,以求得育人特色和效果的最優化。全天候的、滲透到校園生活每一個細節的有形無形的文化育人手段會極大地提高傳統文化精華育人的效能,甚至還可以向校外生活延伸,使學生隨時隨地在實踐中吸收傳統文化精華。

  ***四***以心態文化為重點。我們調查發現,在諸多傳統文化育人特色的實現途徑中,學生最看重心態文化,即社會心理和社會意識形態,佔49.19%的選擇比例;其次是行為文化如日常校風、活動等,佔28.81%;然後

  是制度 文化如 教育教學、校紀校規等,佔百分之12.09%。當然物態文化如 建築、 環境等也受到關注,佔4.12%,其他的途徑佔5.77%。因此,在打造傳統文化育人特色的時候要把心態文化放在非常突出的重點位置,抓住 了心態文化就抓住了文化育人的主要部分。

  ***五***以自我抉擇求提高。文化育人的成功最終要靠學生文化素養形成的結果來檢驗,離不開師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因此,傳統文化育人要成為特色必然要充許廣大師生員工在吸收傳統文化精華時有自我抉擇權,即有一定程度的個性化。從學生角度看,這易於變“要我學”為“我要學”,使興趣成為導引,更有效地形成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 實踐為主線的教育局面,也更適應時代對多樣化的要求。

  ***六***以創業創新樹品牌。“文化是創業企業第一桶金”。企業重文化,高職院校更要重文化。傳統文化精華創高職文化育人特色最終必然要體現為品牌。因此,在整個打造特色過程中一定要有精品意識、品牌意識。在實踐中有一個準確的定位,有一個經得起檢驗的過硬成績,特別是把學生運用傳統文化精華創業創新的有效 經驗認真積累起來並提煉昇華,化為高職生和高職院校的核心競爭力,使文化育人不斷在新的起點出發。

  文化育人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長期努力不斷提高才能形成特色。對高職院校而言,除了教師言傳身教,還要充分發揮校內場館等的文化載體作用,通過制度導向、成果展示、 藝術展演、課外講座、文體活動、景點建設等多種形式,把文化內涵滲透到教育教學實踐之外,增加校園環境的文化含量,尤其要在校園文化中有機融合企業文化,提升文化品格和精神。杭州 職業技術學院編撰校史、讓學生參與提煉校訓等,建設校企共同體,融合校企文化已經初步取得成效。我們相信。只要假以時日,各種帶有傳統文化色彩的高職文化育人模式一定會閃亮地展現在我們面前,也一定能取得突出成效。

  參考文獻:

  [1]韓書堂,經世致用:中國傳統文化與 文學的價值取向[J],理論學刊,2007***6***:114-116.

  [2]劉光明,企業文化[M],北京: 經濟 管理出版社,2002:364.

  [3]帕特·喬恩特,馬爾科姆·華納,跨文化管理[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3:115.

  [4]王方華,伏寶會,肖志兵,文化營銷[M],山西:山西經濟出版社,1998:33-34.

  [5]黎永泰,黎偉,企業文化設計[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