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記憶的心理學論文要怎麼寫

  在心理學範疇裡,記憶是十分重要的,所有的學習,同時又都是一種記憶。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有關記憶的心理學論文,希望大家喜歡!

  記憶的心理學論文篇一

  《淺論記憶心理學在思想政治教學中的運用》

  摘 要:記憶在思想政治教學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記憶的形式有形象記憶、抽象記憶、情緒記憶和動作記憶。主要闡述這四種記憶型別在教學實踐中的運用及教學反思。

  關鍵詞:記憶;教學實踐;教學反思

  記憶是十分重要的,所有的學習,同時又都是一種記憶。假如我們對以往的經驗無法保持任何記憶的話,我們就學不到什麼東西了。同時,我們的思維也完全要靠記憶才能順利進行。因此,在思想政治教學中,我運用記憶心理學的相關理論有意識地幫助學生提高有效記憶,在此,談一些感想,敬請讀者批評指教。

  記憶,就是過去的經驗在人腦中的反映。它包括識記、保持、再現和回憶四個基本過程,其形式有形象記憶、抽象記憶、情緒記憶、動作記憶等。在學習活動中只要進行有意識的鍛鍊,掌握記憶規律和方法,就能改善和提高記憶力。

  一、形象記憶型――以事物的具體形象為主要記憶型別

  我覺得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發揮比較充分的優勢,把聽覺和視覺相結合,就可同時利用語言功能和視覺、聽覺器官的功能,來強化記憶,提高記憶效率。

  例如,我在教《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中發展的趨勢及途徑“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及發展的狀態“做好量變的準備,促進事物的質變”這兩框內容時,就製作了一個關於戰鬥機發展簡史的短片。從戰鬥機F-4的橫空出世到與米格戰鬥機相搏鬥所暴露出來的缺陷。後來,美國又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並經過無數次的失敗,最終研究出了效能優良的F-15。如今,美國又研發出了F-15猛禽,無論在速度、隱形、目標瞄準的準確性、發射的火力級別都是當今其他戰鬥機無法比擬的,實現了戰鬥機整體效能上質的飛躍,達到了戰鬥機中的頂級。通過這個短片把戰鬥機發展的趨勢、途徑、狀態形象生動地表現出來了,使學生成功地記住了相關的教學內容。

  [教學反思]

  1.選材要準確形象,能精準地闡釋課本的內容,同時又可以引起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印象深刻。

  2.多媒體制作內容要精短,形式要多樣化。畢竟,多媒體是起輔助教學的,不能太冗長,要服務教材,落實教學目標;但形式可以採用文字、圖片、動畫、配音等多種手段,有效地幫助學生調動各類感官來記憶。

  二、抽象記憶型――以文字、概念、邏輯關係為主要物件的抽象化的型別

  我覺得對於抽象詞彙、文章、理論記憶,理解是最重要的,因為理解是記憶的基礎。只有理解了的東西才能記得牢、記得久。

  例如,“真理是客觀的”這一知識點比較抽象難解,所以在突破這個教學上的難點時,我採用了“層層解剖法”讓學生來理解記憶。首先,我讓學生自習,自主得出對“真理是客觀的”的思考和見解。然後,我再進行層次引導:從真理的含義“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反映”即正確的認識;遷移認識的相關知識――認識的主體是人,客體是客觀事物,“橋樑”是實踐,所以認識的內容及檢驗標準是客觀的,形式是主觀的;因此真理作為一種正確的認識,它的內容及檢驗標準是客觀的,所以“真理是客觀的”。最後,思想碰撞――我舉例了幾種對月球的正確認識,如月球的表面情況、物質構成、引力大小等,然後提問:真理只有一個,為什麼我們會有對月球的多個正確認識呢?學生對這個問題進行小組討論與思考進一步深化了對“真理是客觀的”的理解。

  [教學反思]

  1.給予一片草原,予以一個方向。教師不要越俎代庖,要相信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我覺得越是抽象的,難以理解的內容越應該讓學生自主思考,得出自我認知,這有助於激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培養其自主探究能力。

  2.講解要有層次,注意知識的系統性。講解的原則一般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同時要關注學生的接受能力,新舊知識的有機銜接,這有助於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

  3.適度舉例,提出疑點,激盪思想。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生活化是符合中學生的邏輯思維的,但是要避免流於膚淺,對知識要有一定的挖掘,提出疑點,促使學生的思想在激盪中得以提升。

  三、情緒記憶型――客觀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產生的態度體驗

  這種體驗是深刻的、自發的、情不自禁的。所以記憶的內容可以深刻地牢固地保持在大腦中。因此,我覺得要讓學生擁有濃厚的學習興趣。如果學生對學習材料、知識物件索然無味,即使花再多時間,也難以記住。

  例如,《權力的行使:需要監督》這一課有幾個重要的知識點:學生要知道制約和監督政府權力的意義,懂得有效制約和監督權力的關鍵是建立和健全機制,同時要了解我國的行政監督體系。於是,我就以原上海市市委書記陳良宇的案件和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中方執行總負責人鄭方多次邀請鐵面審計署署長李金華審計水立方工程的實施案例為新課匯入,極大地引起了學生對政府權力的探究興趣。其中,陳良宇在庭審過程中的三個“對不起黨,對不起上海市人民,對不起我的家人”尤其使學生對權力是把雙刃劍有了深刻的感悟。於是,我就組織學生對“我們怎樣監督政府人員使他們對得起黨、人民和家人?”進行小組討論,使學生在情感、態度、價值觀上認同了對政府權力進行有效監督的意義,同時懂得了有效制約和監督權力的關鍵是建立和健全機制及我國的行政監督體系。

  [教學反思]

  1.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新課匯入如何有效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是十分關鍵的。

  2.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注意力和情緒的興奮點是有規律的,教師要注意把握好節奏,做到鬆弛有度,自然流暢,切忌疲勞教學。

  3.案例的引用要結合學生的成長特點和生活實踐,這樣才能使學生有共鳴,引起學生的興趣,更好地落實教材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四、動作記憶型――以各種動作、姿勢、習慣和技能為主的型別

  動作記憶是培養各種技能的基礎。因此,我覺得要讓學生根據情況,靈活運用辯論、查資料、編提綱、做筆記、卡片等記憶方法,增強記憶力。

  例如,《民主選舉:投出理性的一票》這一課要讓學生理解民主選舉的積極意義,提高參與民主選舉的素養。於是,我進行了一場班級模擬選舉人大代表的情境,並讓“選民”暢所欲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和立場,最後對選舉結果的滿意度及選舉方式進行評判。

  [教學反思]

  1.新課程強調課程實施的實踐性和開放性,這就要改變傳統教學的單純性理論教學的方式,使學生在開放、互動的教學方式中提高學習和發展的能力,培養創新能力。

  2.教學課堂要適當地延伸,把課前的資料收集、課堂的教學及課後的調研及反思有機地聯絡起來,形成動作記憶的連續性。

  人的成功與智商的四個要素:注意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有很大的關係,這裡我把教學過程中的一些關於記憶力的感想與大家共勉,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記憶的心理學論文篇二

  《運用記憶心理學知識進行科學學習》

  摘要:記憶心理學的知識和方法告訴我們,記憶不準確或容易遺忘是正常現象,我們不必因此氣餒發愁,應當用積極的心態對待失敗,並結合自身實際排除干擾記憶的因素,用科學的記憶方法指導我們的學習,並且付諸孜孜不倦的努力,這樣可以科學學習,提高效率。

  關鍵詞:記憶心理學 遺忘 讀書

  筆者在學習中,經常有這樣的困惑:每當遇到書名以“學”字或“史”字為結尾的學術書籍時,自己費大力氣、花大把時間,甚至一字一句斟酌、邊讀邊思考,可當一、兩個月將其讀完、合上書本後,卻說不清楚內容究竟講了些什麼,即便略知其大體內容,但對於具體問題,總不能清清楚楚、完完整整地說出一二三來。以至於,每當合上此類書,莫名的失落感就會悄然而生:這樣邊看邊忘,到最後什麼都沒留下的讀書方法肯定是不行的。類似的情況還常常發生在新課改後的中學生身上,他們常常抱怨學習的內容太多,學過的東西總是被遺忘。記憶心理學的內容是豐富的,而本文僅僅試從記憶心理學的某幾個角度針對上述困境做一分析,尋找癥結,期望對日後的讀書以科學的指導,提高效率。

  一、大腦容易遺忘或者記憶不準確是正常現象,不必為此而氣餒。

  ⒈遺忘是大腦正常的生理現象。

  你會發現,除了睡覺,每天都會有無數的資訊進入我們的大腦,包括看到的人或事,聽到的聲音,嗅到的氣味,觸控到的東西,試著想象一下,如果我們不加選擇的把所有主動或被動接受的資訊,包括細節,都儲存在自己的大腦裡,那將是一件何等辛苦的工作呀。雖然從理論上講,人腦可以儲存“相當於美國國會圖書館藏書總量的50倍大約5億本書的知識”,1但這對單個人來說,僅僅是一種有待開發的潛能。因為大腦要長期儲存記憶,需要能量,把沒有必要的東西留存在腦袋裡,只會虛耗能量。事實上,即使我們不去記憶,大腦也在消耗能量。因此,從節約能源的角度來看,大腦會盡量減少虛耗的能量,不必要的資訊便不記憶。

  那麼,什麼資訊對大腦來說是“不必要”的呢?日本東京大學腦科學研究博士池谷裕二認為,“腦袋被設計成只選擇對生命有必要的資訊來記憶。”這些資訊分為兩種:“與情感有關的事情和本人有意識地想記下來的事情。”2也就是說,除此之外的資訊對大腦來說是“不必要”的。

  遺忘除了能平衡大腦能量外,在日常生活中也具有積極的作用。它可以淡化或者消逝有關痛苦的記憶,調節人的情緒,也可以使人忘掉一些不良的習慣,以更健康的形象適應環境。

  所以說,有記憶就有遺忘,遺忘是一種正常合理的心理現象。不能因為總是在忘卻就放棄記憶,這和不能因為吃飽了飯還會餓就不用吃飯的道理一樣,況且我們的記憶也不會是原封不動的,它也在成長。

  ⒉大腦不僅容易遺忘,而且經常是記憶含糊的。

  我們的大腦不是電子計算機,計算機只需要輸入一次,就可以把資料完全記下來,而且任何時候提取這些資料都是準確無誤的。而大腦卻被設計成“記憶含糊和容易消失的”,我們不可能要求我們的大腦記憶任何東西都會一次性成功且非常精確。回想一下我們平時記憶英語單詞所遭遇的情況:絕大多數的單詞是需要我們記憶多次才能真正掌握,而且很多已經記過一次甚至多次的單詞即使我們瞥一眼就知道是什麼意思,但閉上眼睛往往不能準確得拼寫出來。這正說明了我們不論怎樣努力,記憶經常會失敗和不準確的。像開頭筆者提出的合上書本只知道大致內容卻不能完整說出細節的情況原來是非常正常的,何況本人只讀了一遍而已。

  實際上,正是我們一次又一次記憶失敗,才會使我們記東西越準確、越牢固。相反,如果一次就成功,從長遠來看並非是好事。從這個意義上說,學習是一個孜孜不倦的、循序漸進的長期過程。當然克服記憶失敗的方法,也就是所謂的“捷徑”是有的,但這僅僅是提高了效率而已,從整個過程來看,我們必須腳踏實地、從基礎做起、長期努力才能成功。只有在遵循了這種學習的規律的前提下,我們才可以講究策略,提高效率。

  ⒊不必氣餒,用積極的態度考慮對策。

  既然遺忘是正常的,且記憶是“通過失敗和重複而形成強化的”4,那麼,正常的人大可不必為此而過於苦惱甚至灰心喪氣。相反,這種不良的心態會引起情緒緊張,會抑制記憶的效果,干擾回憶。5因此,我們應當用積極的心態進行記憶失敗後的反省,努力找到通向成功的方法。

  二、運用記憶心理學的方法。

  ⒈將抽象的、枯燥的內容“意義化”

  心理學家根據不同的標準把記憶進行不同的分類。在這裡,筆者採用日本東京大學腦科學研究博士池谷裕二根據記憶的性質,把記憶分為經驗記憶——根自己過去的經驗有聯絡的記憶,知識記憶——沒有任何契機便較難回想起來、類似知識性的記憶,方法記憶——記下事物做法的記憶的說法。7經驗記憶本身容易被人自在地回想起來,並且這種記憶是愉快且難以忘記的。而知識記憶若沒有“充分的契機”是很難被回想出來的。8方法記憶是“無意識的記憶”且“難以遺忘和根深蒂固的” 9。顯然,像筆者所看的學術書籍以及中學生課本上的知識應屬於難以回想起來的知識記憶的範圍。這些內容也應被歸為前面提到的被大腦自然地認為是對生命沒有意義的資訊。一般來說,除了興趣愛好,人們閱讀此類書不是要應付考試就是別的相當功利性的原因,而這類書的內容往往和直接的生活經驗相距甚遠,因而讀起來總是晦澀難懂,若沒有相當大的耐心和毅力就很難坐得住。但是,為了將來成為專家,或者為了寫一篇具有較強理論基礎的論文,這些書中的內容必須要被我們所記憶的時候,該怎麼辦呢?池谷裕二提出將知識記憶跟自己的經驗聯絡起來的“細緻化”的三種方法:諧音、跟別人講解自己希望記下來的東西、充分利用五官。10德國著名的記憶力訓練專家蓋瑟哈特認為“人們完全可以把抽象的、枯燥的事物‘翻譯’成有色彩的影象語言。為此我們只需要一點想象”。11這些方法其實都可以用另一位日本的腦科學家千葉康則的“意義化”三個字來概括。利用這種方法記憶歷史年代等一些不需要太多理解的內容時比單純用死記硬背的方式記得快記得牢。這類知識性的內容的記憶技巧,我們也可以參考一些單獨捕捉記憶的記憶術的書。

  ⒉對記憶的東西一定要理解。

  對於一些本身就有意義的語言,若將其當做無意義的語言來記憶則是不可取的。為了提高記憶力,對所學的知識首先要做到理解,不理解的東西是無法記住的,也是沒有意義的。實驗證明,如果不能做到分辨差別大的東西,就沒有可能分辨到差別小的東西。12所以,我們讀書時,應儘量先對整本書作一全面的理解,細微的部分待以後逐步補充。比如讀《西方哲學史》,可以先不對每一個哲學家的觀點作一一記憶,而是先將整個歷史分成幾個的時代,每個時代再分成幾個學派來記憶,接下來再學習各各哲學家的觀點。這樣做,不僅記得牢,而且對歷史發生的順序也不容易搞錯。

  理解對記憶是非常重要的。池谷裕二博士特別介紹了“學習轉移”。13如果能夠理解某一範疇的東西,便可將這種理解方法運用到其他範疇中去,這就是“學習轉移”,而學習轉移是有累乘效果的,不斷學習,到了一定程度,會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原先不理解的東西一下子就頓悟了。其實,這種對方法的理解就是前面提到的第三種記憶方式“方法記憶”。池谷認為,知識記憶只適用於背誦,但藉著方法記憶,便可應用其邏輯背後所有根底性的東西。14因此,這種記憶只需要記住很少的一部分就可以獲得幾倍的東西,而且記得牢固。正如導師所建議的那樣,每一門學科真正經典的東西就那麼幾本,你只需要把那幾本讀懂了、理解了就可以了。這難道不是這種方法記憶在做學問中的應用嗎!當我們掌握了某一門學科的方法之後,就會觸類旁通了。按照這種讀法,書也許會越讀越快,閱讀越有趣。

  ⒊學會科學複習

  許多心理學家都認為,複習是保持記憶的一種重要手段。而池谷博士甚至認為:複習就是學習的鐵則。15通過複習,人的神經細胞受到多次刺激會更活性化,這樣會使記憶力增強。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表明,複習最好要“趁熱打鐵”,儘可能一個月之內複習,否則就是徒勞的。因為第一次記憶的東西可能並非在你的頭腦裡完全消失,但想不起來跟沒記住的效果是一樣的。而且,複習最好是對同一內容的複習,因為“複習的效果,必須對同一物件才能產生腦作用”。16所以我們選擇某一學科的基礎書一定要慎重,選好了就要以此為準多看幾遍。同類型的書攤太多了反而會影響記憶。

  那複習多少次才好呢?池谷給我們開出了最有效的複習日程:兩個月內複習四次:學習後翌日作第一次複習,一星期後進行第二次,隔兩星期後作第三次複習,再隔一個月後進行第四次。他認為只需要這樣複習就夠了,不需要再額外複習,剩下的時間最好是學習其他知識。17當然,還有一些可以減少複習次數的學習方法,比如記自己感興趣的、新鮮的、跟情感有聯絡的內容。這些可以對神經細胞有較強的一次性刺激,不容易忘記。

  據此,筆者認為,對於常常是很厚的學術書籍,看完一遍也得一個月,為了進行有效地學習,不妨分章節看,然後按照四次複習法來做。我們還要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努力從表面的枯燥無味中發現樂趣,這樣可以提高學習效率。如果實在是對那些厚厚的書本望而卻步,可以先找一些趣味性的入門書來看。

  三、影響記憶的兩個因素:壓力和睡眠不足

  ⒈壓力

  現在大學生,尤其是研究生、博士生的壓力大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了。報紙、電視上已經不止一次地報道過某某大學研究生、博士自殺的新聞了。學歷越高,家長、社會的期望就會越高。在嚴酷的就業壓力下,我們研究生還要呆在學校讀那些似乎不能馬上學以致用但對長遠發展有益的書,這樣能保證學習有效果嗎?

  研究表明,過度的壓力會損害大腦的某些區域,破壞細胞,妨礙接收,阻礙回憶,改變大腦的結構和功能。很多人大概都有為找一件突然找不到東西急得到處翻箱倒櫃的經歷吧,這樣做會反而越發於事無補,倒不如靜下來認真回想,說不定會在某個常用的衣服口袋裡找見呢!這就是壓力消除後,丟掉東西的記憶才恢復過來的典型的例子。所以我們一定要在壓力中學會安靜學會思考。

  2.睡眠不足

  許多有關記憶心理學的書都強調了充足的睡眠對記憶的好處。我們注意到,如果晚上睡得不安穩第二天不是灰灰沉沉就是情緒暴躁,這當然會影響這一天的學習。睡眠不足會損害或延緩記憶。不僅如此,有的心理學家認為,夢,是一種記憶的再生。19睡覺時,大腦會以各種形式去稽核和整理過去的記憶和資訊,不睡眠則沒有這樣的稽核整理時間。所以那種企圖犧牲睡眠來學習是非常得不償失的。實在看不下去書的時候,與其悶悶不樂無所事事,倒不如去睡個好覺去。

  心理學論文

  《中職學校心理諮詢工作的重要性》

  健康心理多體現在良好的心理素質方面。心理諮詢有利於學生人格健康成長,同時也可保障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順利開展。在學習和發展的過程中,中職學生擁有學習和創造空間的同時,還必須有足夠的心理支援和成長助力。觀察分析教學開展的實際情況便可瞭解到,中職學校仍舊在職業教育中佔據著較大的比重。但是與中職學校發展相對比,心理諮詢健康教育顯然不能滿足學生成長需要。通過調查瞭解到,中職學校心理諮詢工作開展效果並不是非常理想。中職學生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

  基於此,中職學校在開展教學活動的時候,就應認識到心理諮詢的重要性。

  1 中職學校心理諮詢概述與現狀

  心理諮詢本就是中職學校開展教育活動重要組成部分。從專業理論視角來看,心理諮詢就是採用心理學理論,根據諮詢者的學習、生活等各方面所遇到的心理問題和障礙,利用語言和文字等多種媒介,為諮詢者提供幫助、啟發的一種心理疏導措施。心理諮詢可促使諮詢者人格不斷完善,並有利於激發其潛能的一種心理輔助性過程。心理諮詢工作開展的根據是心理學的相關理論,結合解釋疑惑、提供建議、回答討論與商量討論的模式,促使諮詢者能夠在情感、態度、思維以及認知等各方面方面發生變化,以此協助諮詢者形成健康的心理狀態。

  相對於發達國家,心理諮詢在我國發展較為落後。在學校教育活動中,心理諮詢運用的時間較短。觀察當前中職學校心理諮詢工作狀況,主要體現這麼幾個特點。首先,重視程度不夠。中職學校對心理諮詢的重視度明顯不夠,表現於對心理諮詢重要性認識欠缺,尚未設立專門的負責機構,也未配備專門的諮詢場所,諮詢者資格不夠[1]。同時,即便有的中職學校開設了心理諮詢室,但形同虛設,並未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其次,學校對心理諮詢室的認識存在錯誤。從本質上來說,心理諮詢立足於人的發展,開發人的潛能,其並不侷限於心理健康調節。在面對及少數心理存在障礙的學生才會發揮心理理療的作用。但是現在的中職學校就是將心理諮詢室與心理理療館劃為等號,從而抑制了心理諮詢的積極作用。再次,心理諮詢人員素質偏低。中職學校安排的心理諮詢人員並沒有接受過正規的培訓與訓練,同時也沒有受過系統的心理學專業知識。不少學校心理諮詢諮詢人員普遍由幫助人或德育工作人員擔任,專業素養明顯偏低。最後,諮詢方法與形式存在問題。中職學校心理諮詢的作用,唯有在諮詢者求助的時候才體現出來,影響心理諮詢工作的發展。

  2 中職學校心理諮詢工作的重要性

  經過前文的簡單分析就瞭解到,中職學校心理諮詢工作狀況,同時也認識到心理諮詢工作的相關性。基於此,為做好中職心理諮詢工作,首先就應當認識到心理諮詢工作的重要性。

  2.1 有效促進學校道德工作的落實

  不少人將心理諮詢與思想政治工作化為同一內容,其實不然。這兩者之間存在著很多的不同之處[2]。但是根據本質性目的,心理諮詢與思想政治工作均是促進人全面、健康的發展。因此,中職學校開展心理諮詢工作,對學校德育工作開展具有促進性作用。從某些方面來說,思想政治工作抽象性非常突出,學生很難掌握重點。而心理諮詢則不同。心理諮詢可有效彌補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不足,可充分顯示出其獨特性的作用,有利於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促使學生負性心理情緒得以轉變。在促進人格完善的過程中,有利於構建和諧的人際關係。由此可見,心理諮詢雖然在形式上脫離學校德育工作,但是從其所發揮的作用以及具體內容上看,就可瞭解到心理諮詢在促進學校道德工作方面具有不可替代性的作用,並且在完善學生人格,促進學生髮展方面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2.2 心理諮詢積極影響學校智育教育

  在學校教學中,智育是非常重要的內容,也是學校教育活動開展的中心內容。智育主要包括了技能、智力與知識三方面的內容[3]。事實上,這三方面的內容與心理健康聯絡非常緊密。在研究分析學生心理衛生與學習成功之間關係的時候,美國學者就明確指出這兩者關係非常密切。從實踐中可瞭解到,消極的情緒狀態與低效智力之間其實存在著某種複雜的關係。瞭解這其中的原因,也就明白不良健康家庭環境的孩子在成績表現方面往往不盡如人意的緣由所在。在瞭解這些方面的基礎上,就可促使中職學校在開展心理諮詢的時候,瞭解心理諮詢對智育的重要作用。中職學校要想在智育中獲得一個理想的效果,就應重視心理諮詢,而這其實就是成功智育的根本性心理條件。

  2.3 心理諮詢有利於身心健康

  對發展中的中職學生來說,健康應當包括身體健康與心理健康兩方面的內容。這兩者本就是相互影響,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事實上,這兩者就是身心統一的體現。對個體來說,身體健康與生理健康本就相互影響,緊密相連。從某個方面來看,身體健康必然會影響到生理健康。如果身體出現疾病,人的情緒就會低落,表現出絕望、焦慮、煩躁等各種負性情緒。而從另外方面來看,生理健康會影響到身體健康。如果人長時間情緒處於低落狀態,消極情緒飽脹,全身充斥著負能量,這時候就非常容易生病,引發健康問題。人們在研究的過程中瞭解到,疾病的產生不可歸類於某一單獨的因素,疾病是心理健康與生理健康存在問題共同作用產生的結果。由此也就可以說,心理因素能夠致病的同時,還會防病和治病。因而,中職學校應當高度重視心理諮詢工作,通過心理諮詢來保障學生健康成長。

  3 做好中職學校心理諮詢工作的策略

  在瞭解中職學校心理諮詢工作現狀與基本情況的基礎上,認識到在中職學校開展心理諮詢工作的重要性,就應當採取有效的策略做好中職學校心理諮詢工作。

  3.1 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課

  在中職學校開展心理諮詢工作的時候,要想做好該項工作,前提就是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課。在象牙塔的校園環境中,心理諮詢最理想的工作狀態就是學生主動尋求心理諮詢。而要想學生主動進行心理諮詢,心理諮詢教師應當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獲得學生的信任,同時讓學生認識到心理諮詢對其自身發展的重要性[4]。在實際生活與學習的過程中,心理諮詢教師很少會與學生接觸。為解決這一現狀,中職學校可通過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通過心理健康教育課,有利於心理諮詢教師與學生相互接觸,同時還為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搭建了一個平臺。為更好地開展心理諮詢工作,教師在心理健康課開展的過程中應利用相關的內容吸引學生。通過精心設計課程,增強學生的心理感悟,促使其在體驗中能夠解決心理問題。

  3.2 掌握心理諮詢技巧

  受到家庭環境和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均會接受教師與家長的權威性說教。這種教育模式導致的結果是學生心口不服。在心理諮詢工作開展的過程中,教師不應強硬地要求改變學生,也不是單純地給予學生安慰,而應學會傾聽學生的訴求[5]。在此期間,心理諮詢教師應熟練掌握幾種技巧。在傾聽學生問題後,查詢學生問題根源,最後採用科學的方法來幫助學生解決。心理諮詢教師這種感同身受的心理諮詢,學生更願意接受。

  4 結語

  中職學生正處於人生髮展的重要時期。學校在辦學的時候,重視教學質量的同時,還應關注學生的健康成長。瞭解心理諮詢對中職生的重要性,繼而採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心理諮詢工作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