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教育孩子的故事有哪些

  教育孩子其實有很多的方法,其實用講故事的方式教育孩子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所以趕緊來看看教育孩子的故事有哪些吧!

  教育孩子的故事

  1、20美金的價值

  一位父親下班回家已經很晚了,發現他的5歲的兒子靠在門旁等他。“我可以問你一個問題嗎?”“爸爸,你1小時可以賺多少錢?”“假如你一定想知道的話,我1小時賺20美金。”“爸爸,可以借我10美金嗎?”父親非常生氣。約1小時後,他平靜了下來,開始想著自己可能對孩子太凶了……或許孩子真的很想買什麼,再說他平時很少要過錢。於是,父親走進兒子的房間,給了孩子10美金。“爸爸,謝謝你。”小孩歡笑著從枕頭底下拿出一些被弄皺的鈔票,慢慢地數著。“為什麼你已經有了錢還要?”“因為這之前還不夠,但我現在夠了。”孩子回答,“爸爸,我現在有20美金了,我可以向你買1個小時的時間嗎?明天請早一點回家——我想和你一起吃晚餐。

  時間可以換取金錢,也可以換取家庭的親情和快樂。給家庭擠出些時間吧,因為有些東西是拿金錢買不到的。

  2、分蘋果的故事

  美國一位著名心理學家為了研究母親對人一生的影響,在全美選出50位成功人士,同時又選出50位有犯罪記錄的人,分別去信給他們,請他們談談母親對他們的影響。有兩封回信談的是同一件事:小時侯母親給他們分蘋果。

  那位犯人這樣寫到:媽媽問我和弟弟:你們想要哪個?弟弟搶先說想要最大最紅的那個。媽媽聽了,瞪了他一眼,責備他說:“好孩子要學會把好東西讓給別人,不能總想著自己。”我靈機一動,改口說:“媽媽,我要那個最小的,最大的留給弟弟吧。”媽媽聽了,非常高興,在我臉上親了一下,並把那個又大又紅的蘋果獎勵給我。我得到了我想要的東西,從此,我學會了說謊。以後,我又學會了打架、偷、搶,為了得到想得到的東西,我不擇手段。直到現在,我被送進了監獄

  那位著名人士這樣寫到:我和弟弟都爭著要大的。媽媽說:“我把門前的餓草坪分成三塊,你們三人一人一塊,負責修剪好,誰幹得最快最好,誰就有權得到它!”我們三人比賽除草,結果,我贏得了那個最大的蘋果。我非常感謝母親,她讓我明白一個最簡單也是最重要的道理:要想得到最好的,就必須努力爭第一。

  推動搖籃的手,就是推動世界的手。母親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你可以教他說第一句謊言,也可以教他做一個誠實的永遠努力爭第一的人。

  3、錯誤也有價值

  一個學生在朗讀課文時把“還有後來人”誤讀成”了“還有後人來”。大家聽了都鬨笑起來,教室裡的嚴肅氣氛頓時化為烏有。怎麼辦呢?但見這位教師神態自若,她從容不迫地問:“同學們,你們在笑什麼?這位同學唸的意思並沒有錯呀!”經她這麼一說,教師裡靜了下來。她接著說:“還有後來人的意思是還有接班人;還有後人來的意思還有人接班。”這時,教室裡鴉雀無聲。教師又親切地說:“當然,意思不變,並不等於說這位同學讀對了。他所以唸錯,是由於沒有看清楚的緣故。如果仔細看,認真讀,就不會出這種不應該的錯誤了。我們請他在為大家朗讀一遍,好嗎?”學生們聽了,情不自禁地鼓起掌來。這時,那位站著的學生情緒更加激昂的讀了起來。

  4、生命的價值

  有一個生長在孤兒院中的小男孩,常常悲觀地問院長:“象我這樣的沒人要的孩子,活著究竟有什麼意思呢?”

  院長總笑而不答。

  有一天,院長交給男孩一塊石頭,說:“明天早上,你拿著這塊石頭到市場上去賣,但不是真賣,記住,無論別人出多少錢,絕對不能賣。”

  第二天,男孩拿著石頭蹲在市場的角落,意外地發現有不少人好奇地對他的石頭感興趣,而且價錢愈出愈高。回到院內,男孩興奮地向院長報告,院長笑笑,要他明天拿到黃金市場上去賣。在黃金市場上,有人出比昨天高10倍的價錢來買這塊石頭。

  最後,院長叫孩子把石頭拿到寶石市場上去展示,結果,石頭的身價又漲了10倍,更由於男孩怎麼都不賣,竟被傳揚為“稀世珍寶”。

  男孩興沖沖的捧著石頭回到孤兒院,把這一切告訴給院長,並問為什麼會這樣。

  院長沒有笑,望著孩子慢饅說道:“生命的價值就象這塊石頭一樣,在不同的環境下就會有不同的意義。一塊不起眼的石頭,由於你的珍惜、惜售而提升了他的價值,竟被傳為稀世珍寶。你不就象這塊石頭一樣?只要自己看重自己,自我珍惜,生命就有意義有價值。”

  生命的價值首先取決於自己的態度。

  5、人生第一課

  這是美國一家普通的幼兒園。剛剛入園的兒童被老師帶進幼兒園的圖書館,很隨便地坐在地毯上,接受他們的人生第一課。

  一位幼兒園圖書館的老師微笑著走上來,她的背後是整架整架的圖書。

  “孩子們,我來給你們講個故事好不好?”

  “好!”孩子們答道。

  於是,老師從書架上抽下一本書,講了一個很淺顯的童話。

  “孩子們,”老師講完故事後說,“這個故事就寫在這本書中,這本書是一個作家寫的。你們長大了,也一樣能寫這樣的書。”

  老師停頓了一下,接著問:“哪一位小朋友也能給大家講一個故事?”

  一位小朋友立即站起來。“我有一個爸爸,還有一個媽媽,還有……”幼稚的聲音在廳中迴盪。

  然而,老師卻用一張非常好的紙,很認真、很工整地把這個語無倫次地故事記錄下來。

  “下面,”老師說,“哪位小朋友來給這個故事配張插圖呢?”

  又一位小朋友站了起來,畫一個“爸爸”,畫一個“媽媽”,再畫一個“我”。當然畫得很不像樣子,但老師同樣認真地把它接過來,附在那一頁故事的後面,然後取出一張精美的封皮紙,把它們裝訂在一起。封面上,寫上作者的姓名、插圖者的姓名,“出版”的年、月、日。

  老師把這本“書”高高地舉起來:“孩子,瞧,這是你寫的第一本書。孩子們,寫書並不難。你們還小,所以只能寫這種小書;但是,等你們長大了,就能寫大書,就能成為偉大的人物。”

  人生第一課結束,在不知不覺中,孩子受到了某種灌輸。如何看待這種灌輸呢?

  評價:這樣的灌輸使孩子們從小就“站著”,不會光“趴著”去看待那些大人物。這種自信心與健全的人格會為人的一生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父母教育孩子的原則

  給孩子一個選擇

  允許兒童按照他們自己的興趣去做事是非常重要的,這也是幫助他們成功的最佳途徑之一。如果你讓孩子感到她有選擇去學芭蕾舞或是去練健美操的自由,她就會更賣力氣地去做這兩件事中她所選中的那件。

  接受現在的他

  如果你感興趣的僅僅是你的孩子是否是全班最好的朗誦者,那麼,你的期望就太過分了。每個孩子都是按照自己的速度來發展、成長的。把你的孩子與其他孩子相比較會讓他認為,如果他沒能按某一特定標準去學習、做事的話,他就是一個失敗者。

  是否有隱藏的困難

  你是否問過你的孩子為什麼突然間不願意參加集體活動或不願做家庭作業了嗎?也許他會在你的詢問下說出心裡話——如果孩子變得毫無動力了,通常他會有一個正當的理由。

  解釋你的理由

  如果你不希望你的孩子放棄鋼琴教育,因為你很肯定這是對他有好處的,那麼你會怎麼做呢?無論你想怎麼做,決不能衝你的孩子大喊大叫、聲嘶力竭地訓斥他。因為大叫後沒幾分鐘,他就不再去聽你在說些什麼了。

  重視讚揚的作用

  讚揚必須是有的放矢的。你僅僅說了句“幹得不錯”,他就會知道,你並沒有真的注意到他和他的成就。

  明智的獎賞

  父母會許諾,如果孩子考試考得好,他就會得到一輛自行車;如果考得不好就什麼也得不到。事實上,這樣對待孩子是一種可怕的態度。建議各位父母不要給你的孩子許以大獎賞。

  父母教育孩子的禁忌

  居高臨下

  這可能是傳統遺留下的問題,許多父母在面對孩子時,總表現出一種居高臨下的氣勢。專家表示:在人格上父母和孩子是平等的,如果父母總以家長自居,即使父母的批評有時百分之百正確,孩子們也會“口服心不服”。因此,專家建議:父母們應蹲下來和孩子說話,這樣大家的感覺都會很好。

  求全責備

  畢竟還是個孩子還小,當他在整理被褥、畫畫或者投擲皮球時沒有做好,父母不應苛刻對待他們的表現,如果父母們總是苛刻地對孩子說,“你還差得遠呢”,就會有意或無意地傷害到他們的自尊心。

  頻頻誇獎

  別以為賞識教育就是要不停地誇獎孩子,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理解,它更大程度上是指理解孩子和鼓勵孩子。過度的無謂的誇獎只會使孩子驕傲自滿,而且,聽慣了父母誇大其辭的讚揚後,在步入社會後他們很可能只能聽好話而聽不進反面意見,由此人生易遭挫折。

  過多限制

  孩子眼中的世界不可能和父母眼中的世界一個樣。父母過多的限制會讓孩子感覺收到束縛,這是孩子最為反感的。

  關心過頭

  “今天誰來了電話?”、“日記上記了些什麼?”……每件事情父母都要問個明白;要知道過度關心,只會讓孩子反感,因為,孩子會感覺自己的世界一直收到父母的干擾,自己的生活空間被在壓縮,從而喪失特長髮展的機會,甚至,引起我的逆反心理。

  全盤否定

  在批評孩子的時候,有些父母常容易犯的錯是批評的太過,諸如“你總是撒謊”“我們家裡沒哪個像你這樣笨的”等,這些話肯定會引起孩子的反感,從而導致拒絕接受批評教育,甚至產生“破罐破摔”的思想情緒。

  是非不分

  “這孩子喝酒快趕上他老爸了。”這句話到底是在表揚孩子還是在批評孩子呢?可能孩子們的理解中褒獎的成分會更多些吧!所以,父母在批評孩子是,一定要就事論事,並且讓孩子知道他錯在何處。

  貶損他人

  偶爾把自己的孩子和同齡小朋友做些橫向比較是自然的,但父母更多的是看到別家孩子的優點。這樣的教育,怎能起到好的效果。

  事事代替

  現在有許多父母事事都不讓孩子幹,不讓孩子有自己作決定的權利,究其原因是怕孩子做不好或避免孩子遇到挫折後的傷心,但對孩子來說,不經歷失敗,怎能從錯誤中學到東西。況且,孩子在將來的某一天,終究要面臨人生的重大抉擇的,如果現在沒有培養孩子的各種能力,他便無法自己把握將來。

  不作楷模

  許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時,自己首先沒做好榜樣,當孩子效仿父母的一些不恰當行為時,父母又要千番指責。言傳身教,沒有身教,言傳就無從談起,因此,為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才能起到垂範作用。

1.教育孩子名人小故事有哪些

2.古代教育孩子故事大全

3.教育孩子經典的小故事

4.教育孩子經典小故事

5.教育孩子的可用勵志故事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