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環境會計問題論文優秀範文

  由於社會的進步和發展,社會各方面逐漸會對企業的環境問題提出資訊需要,這為環境會計的創立提供了必要條件。下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探討環境會計資訊披露問題

  摘要:會計作為企業的微型管理工具,隨著時間的發展,也出現了一系列問題,資訊披露在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對環境會計資訊披露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環境;會計;資訊披露;完善

  一、環境資訊披露的現狀

  ***一***我國資訊披露現狀

  我國目前用於企業會計和報告事務的法規主要是由財政部頒佈的《企業會計準則》,以及由中國證監會發布的公開發行股票公司執行的資訊披露規則和準則,但這些法規制度和相應的會計與報告實務中沒有要求企業揭示對環境造成的影響和有關環境的經濟事項,沒有對環境問題採取任何專門和具體的行動。我國環境會計和環境會計資訊披露還比較落後,既然我國企業存在影響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環境問題,而很多企業為此付出了很多努力和代價,那麼就應該將其予以披露。我國企業目前對於這些問題不作披露是不合理的,也是不公平的,這勢必影響有關各方對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對企業環境狀況和環境業績等問題的瞭解,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企業在環境保護方面的積極性。

  造成我國現行企業會計和報告中對環境問題忽視的原因,可以歸納為以下四點:1.現行企業執行的環境管理法規和監督方式只考慮國家的資訊需要。2.現行企業會計和報告的管理機關缺乏關於環境資訊披露及其相關資訊披露原則。3.現行企業和會計人員長期以來慣於執行國家規定,沒有主動、自願披露的習慣。4.會計理論界缺乏真正具有可操作性的研究。我國會計界一直忙於傳統財務會計的模式性轉換,而對環境會計的資訊披露工作重視不夠。

  ***二***國外環境資訊披露

  在西歐,“環境管理和審計計劃”,鼓勵企業改進他們的環境保護措施,根據該計劃,加入環境管理和審計計劃的公司可以使用生態標誌。由於缺乏一致認可的、明確的定義,環境資訊披露在西歐各國中呈現出多樣性;採取文字敘述、表格和圖形三種方法,以編制獨立報告或分散在現有報告中的形式對環境資訊進行披露。在現有年報中的各有關部分裡增加對環境資訊的披露,方法簡便,容易操作,而且也不會帶來多少理論或技術上的問題,但是,這樣做的不足之處在於,環境資訊可能被分散在財務報告的許多地方,人們不易對環境績效直接得出結論。編制單獨的環境報告,可以使環境資訊的披露更加全面和系統,從而便於資訊使用者評價。環境資訊披露的內容和方式的多樣性,顯示出環境資訊披露還處於初級階段。

  二、環境會計資訊披露存在的問題

  ***一***環境會計法規和制度不健全。我國開展環境會計的研究起步較晚,可持續發展為我國社會、經濟、環境協調發展的基本戰略目標,大力發展生態經濟,從而在客觀上要求我國建立環境會計體系,以確保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和生態經濟發展的需要。儘管我國已制定並頒佈了不少環境法律法規,但尚未形成一套完整有效的法制體系,涉及環境因素的會計法規幾乎是空白。

  ***二***環境會計資訊披露內容不全面。我國對於環境資訊的披露管理鬆散,大部分企業只是在會計報告的附註中對環境資訊做了簡要說明。在會計科目方面,幾乎沒有企業設定環境科目。在披露環境資訊的企業中大部分屬於重汙染行業,環境資訊披露還沒有得到普遍重視。

  ***三***環境會計資訊披露缺乏連續性,使資訊使用者難以進行趨勢分析。披露形式以文字性描述為主,主要包括環境責任、汙染原因、環保風險、環保認證、投資專案的環保情況等內容。公司一般較少在每年的年報中連續披露相關的環境資訊,即使進行了連續的資訊披露,往往在披露內容上具有隨意性,致使資訊使用者難以對此進行趨勢性的分析。

  ***四***財會人員的素質有待提高。有關環境會計法規或政策的實施必定需要通過財會人員來實現。環境會計又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它是由會計學、環境學、環境經濟學、可持續發展學等多種學科交叉滲透而成的。這就要求企業的財會人員必須有全面的、紮實的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而目前我國企業的財會人員缺乏相應的環境、生態、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的知識,從而制約了環境會計在企業中的有效進行,財會人員在環境會計資訊披露過程中的重要角色未能體現。

  三、完善環境會計資訊披露的建議

  ***一***加強環境會計資訊披露的研究。大力推進環境會計理論研究。環境會計作為財務會計的一個分支,是在會計學、環境學、環境經濟學等理論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積極吸收各國會計組織、環保部門等機構對環境會計的研究成果,然後將研究成果應用到環境會計核算和環境立法工作中去。完善公司資訊披露制度研究。規範公司環境會計資訊披露不僅要有比較成熟的環境會計理論作為基礎,也需要有科學合理的資訊披露制度作為保障。

  ***二***制定環境會計準則和健全環境會計資訊披露制度。制定健全環境會計準則和制度,使環境會計有法可依,環境會計資訊披露有統一的標準。具體做法如下:修改會計法。將綠色會計核算和監督的內容列入會計法;完善會計準則。將環境會計要素列為必須披露的內容;建立會計制度。會計制度依據會計準則所規定的有關環境原則進行設計,使環境會計具有可操作性,便於會計人員掌握。

  ***三***加強環境會計資訊披露的社會和政府監督。環境會計主要是以企業為會計主體,核算企業對社會資源環境和社會責任的履行情況。企業作為以營利為目的的組織,自身經濟利益最大化是其最根本的目標,因此,只要有利於企業價值增長的活動,企業就可能為達到目的而忽略其他相關主體的利益。因此,應加強政府有關部門和社會中介機構的監督,包括行政管理、監督和專項環境審計。由會計師事務所或國家審計機關進行專項環境審計,可強化對環境會計的再監督,有助於環境會計的建立和不斷完善。

  ***四***提高企業環境管理水平。從管理的角度來看,環境會計核算是環境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子系統。企業環境管理中的許多具體工作,如環境計劃的制訂與實施、環境績效評價等,均會影響環境會計核算的真實性和有效性。為此,企業應積極探索和提高環境會計的科學核算水平。

  ***五***提高企業財務人員素質。首先,使財會人員樹立環保觀念,對財會人員進行環保宣傳和教育。同時對財會人員進行環境、生態、工業、可持續發展等跨學科領域的綜合培訓,提高財會人員的環境會計專業水平。其次,將環境會計的實施作為一項系統的社會工程,從最基礎的社會教育和觀念培養做起,建議在大中專院校增設綠色會計課程等。

  參考文獻:

  [1]李平.論我國環境會計資訊披露模式的發展趨勢[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19***.

  [2]陳文芳.我國上市公司環境會計資訊披露研究[J].科技和產業,2012***06***.

  [3]陳海.關於我國的環境會計資訊披露問題研究與探索[J].經營管理者,2012***09***.

  篇2

  淺析我國環境會計存在的問題

  摘要:隨著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資源和環境問題日益突出,環境會計建設勢在必行。本文從論述環境會計研究的意義著手,探討了在我國環境會計的建設程序中面臨著諸如缺乏環境會計準則體系、環境會計實務缺乏可操作性、會計資訊披露制度的不健全等問題。

  關鍵詞:環境會計;概念;意義

  1 環境會計的概念界定及研究的意義

  環境會計又稱綠色會計,是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以有關法律、法規為依據,計量、記錄環境汙染、環境防治、環境開發的成本費用,同時對環境的維護和開發形成的效益進行合理計量與報告,從而綜合評估環境績效及環境活動對企業財務成果影響的一門新興學科。

  2010年,我國的GDP超越日本,成為了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然而這種經濟的高速增長是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2010年,我國一次能源消費量為32.5億t標準煤,同比增長了6%。中國能源研究會常務副理事長周大地在會議間隙告訴記者,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一能源消費大國。可見這種經濟的高速增長是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我國單位GDP所消耗的能源、水、和資源都很高。如果我國的經濟發展仍繼續以粗放型經濟發展模式,我們國家的環境資源將在不久的將來面臨枯竭,從而失去發展的持續性。面對嚴峻的形勢,在科學發展觀思想的指導下,為了國家經濟的可持續發展,2011年,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出臺,總共的十六篇中就有三篇是關於發展環境和保護環境的。因此,環境會計是國家經濟可持續發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完善我國環境會計建設的探析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2 我國環境會計存在的問題

  2.1 缺乏環境會計準則體系

  我國在20世紀80年代末引進環境會計理論,之後環境會計的發展就一直停滯不前,而日本從1999年開始著手實施環境會計,環境會計在短短的六到十年的時間裡飛速發展,這是為什麼呢?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日本不斷完善的環境會計準則。而我國至今尚未制定環境會計準則,我國目前規範會計行為的《會計法》和會計準則、會計制度也沒有涉及與環境相關的核算、監督、披露等內容,也沒有提出有利於推行環境會計的重要措施。環境會計準則的缺乏,導致了我國環境會計的推行缺乏理論的指導,環境會計工作無從展開。

  2.2 環境會計實務缺乏可操作性

  當前我國的環境會計實務缺乏可操作性,其中較為基礎和重要的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①環境會計要素確認模糊。當前,我國的環境會計實務在環境會計要素的確認上較為模糊。對於環境資產的確認,只能通過環保裝置投資、公益性生物資產和存在棄置義務的固定資產來核算;對於環境負債的核算,只能通過預計環境負債、或有環境負債兩個科目核算;對於環境成本的核算,只能通過管理費用來核算;對於環境收益,僅僅能通過當期收益進行核算。這使得會計人員在進行會計核算時無從下手,特別是那些環境會計較為複雜的企業。而富士通公司之所以能很好的核算日常的環境活動,是因為日本對環境會計要素不僅確認了很多一級科目,而且很多會計科目還設定了二級科目。

  ②會計要素的計量模糊。環境會計的定義明確指出環境會計是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以有關法律、法規為依據,計量、記錄環境汙染、環境防治、環境開發的成本費用,同時對環境的維護和開發形成的效益進行合理計量與報告。然而環境會計在實際計量時卻存在著會計要素的計量和不確定性的會計要素計量之分,對於不確定性的會計要素的計量,比如一些經常涉及一些估計會對環境產生不良影響而需要預防和治理的未來環境支出、CO2排放量等,我國目前尚未規定明確的計量方法。然而歐美、日本等環境會計發達的國家,對於環境成本和環境收益中很難用貨幣計量的會計要素都規定明確的計量方法。

  2.3 會計資訊披露制度的不健全

  近年來,科學發展觀要求我們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我國企業環境會計資訊的披露有了可喜的進步,但是仍存在很大的問題。

  從披露的數量看,當前我國披露環境會計資訊的企業數量所佔的比例很小,披露的主體主要是上市企業,而且主要是一些汙染較為嚴重的上市企業。

  從披露的內容看,當前我國企業環境會計資訊披露的內容通常只有存在的環境問題和採取的環保應對策略,過多的使用定性資訊,缺乏定量資訊。

  從披露的方式看,我國的環境會計資訊包含於年度社會責任報告、內部工作會議記錄、單獨報告、會計報表附註、董事長報告中,披露方式過於雜亂,致使外部投資者、管理者、債務人等無法明確的找出企業披露的環境會計資訊。

  從披露的強制性來看,當前我國強制要求一些環境汙染的企業進行環境會計資訊的披露,對於其它企業並沒有作出明確的規定。我國的法律、法規目前對環境汙染並沒有明確的界定,導致一些應該披露環境會計資訊的企業沒有披露。

  2.4 環保法律、法規不健全

  相比於日本已經制定的700於種環境法律、法規,我國有關環境保護的法律今有7部,相關法規僅有20多部。這些法律、法規在日益嚴重的環境汙染面前已經明顯滯後,很多方面已經不適用於現在形勢的變化。我國關於環境損害和賠償缺乏明晰的法律條款,也沒有成型的評估理論和評估方法,也就是說損害的界定只能依據行業標準來進行估計。而且我國對環境的處罰力度不夠,企業犧牲環境取得的收益足以彌補破壞環境承擔的處罰,這樣也就很難保證環保工作的執行效果。我國與發達國家的法律、法律法規數量比較表見表2。

  2.5 缺乏環境會計所需的專業人才

  縱觀我國經濟市場,可以真正掌握企業環境會計核算方法的從業人員少之又少,環境會計專業人員的缺乏對環境會計的全面實施顯然是不利的。目前我國各高校缺乏獨立、系統的環境會計理論體系或專門的環境會計制度作為指導以及缺乏專業的環境會計師資隊伍和配套教材,所以僅有少數的高校開設了環境會計相關課程,導致各高校無法向企業輸送環境會計人才,在企業內部,針對環境會計人員的培訓基本沒有。環境會計較為發達的國家,如美、日、英等國,對於高校環境會計人才的培養已經較為成熟,而且細分明確,分類設定了環境管理會計和環境財務會計。

  參考文獻:

  [1] 汪靜波.關於我國發展綠色會計的思考[J].甘肅科技,2010,***18***.

  [2] 楊裕霖,李鈺芸.淺談“十二五”規劃下中國建立環境會計的必要性及可行性[J].經濟研究導刊,2011,***16***.

  [3] 胡曉玲.借鑑日本經驗完善我國環境會計資訊披露制度[J].財會研究,2012,***1***.

  [4] 姜豔,王翠蘭,楊美麗.國內外環境會計資訊披露制度的比較研究[J].財經視點,2011,***1***.

  [5] 侯雷,殷金榮.從渤海灣溢油事件看我國環境會計建立的緊迫性[J].商業經濟,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