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五大歷史劇作品

  郭沫若的分別是《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漸離》以及《孔雀膽》。大家平時會看嗎?關於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棠棣之花》

  “棠棣之花”,“棠棣”出自《詩·小雅》有《常棣》一詩,代指兄弟情義。《棠棣之花》既是郭沫若五幕歷史話劇,又是越劇劇目,亦名《芳草碧血》。兩個劇目均根據戰國時義士聶政刺韓相俠累的事蹟改編。

  :《屈原》

  話劇《屈原》取材於戰國時期楚國的歷史,寫偉大詩人、政治家屈原的政治挫折和個人遭際。郭沫若首次將其形象塑造於舞臺之上,他以神來之筆,在從清晨到午夜這段非常有限的舞臺時空裡,概括了這位詩人一生的悲劇。劇一開始,即寫屈原以橘喻志,教育學生保持高潔的靈魂。

  1942年,《屈原》重慶首演,導演陳鯉庭,金山飾屈原,白楊飾南後,顧而已飾楚懷王,石羽飾宋玉,施超飾上官大夫靳尚,丁然飾公子子蘭,張瑞芳飾嬋娟。當時的媒體報道說:“上座之佳,空前未有,此劇集劇壇之精英,經多日籌備,慘淡經營,堪稱絕唱。”

  1953年,中國青年藝術劇院為了紀念屈原逝世2230週年,重新上演了這個戲。導演仍是陳鯉庭,屈原則由趙丹扮演,白楊飾南後,王蓓飾嬋娟。1979年《屈原》第四次在日本公演時,演出500餘場。1980年11月,河原崎長十郎率演出團來華演出,自扮屈原,受到中國觀眾的歡迎。

  《屈原》這個劇本取材於戰國時代楚國愛國詩人屈原一生的故事,以楚懷王對秦對交上兩條路線鬥爭作為全劇情節線索,構成代表愛國路線的屈原與代表賣國路線的南後等人之間 的戲劇衝突.

  :《虎符》

  郭沫若的五幕話劇《虎符》取材於《史記·魏公子列傳》,寫於1942年,1943年首演。該劇描寫的是戰國“四君子”之一魏信陵君***無忌***竊符救趙的故事。魏安釐王二十年***紀元前二五七年***,秦國侵趙,形勢危急,趙國平原君的夫人***信陵君之姐***親自突圍到魏國求援。魏王的異母弟信陵君認為趙魏脣齒相依,脣亡則齒寒,因此,他固請魏王發兵救趙。暴戾狹隘自私的魏王執意不肯,反勸趙降秦。信陵君親率三千門下客,前往救援。侯瀛建議竊取魏王虎符,憑符呼叫老將晉鄙統率的十萬魏兵。如姬夫人素來佩服信陵君“寬厚愛人”的品質和“合縱抗秦”的政治主張,也感念他替她報了殺父之仇,因此冒死盜符。信陵君佩符至晉鄙軍中,晉鄙疑,朱亥殺之,信陵君統兵八萬解趙之圍。魏王殺信陵君全家,信陵君之母魏太妃代如姬受過自殺。如姬逃出宮後,本可以逃至邯鄲請信陵君保護,但為了不損害信陵君的聲名,在父親墓前自殺。

  :《高漸離》

  《高漸離》是郭沫若同志一九四二年的作品,原名《築》,初版於一九四六年,人民文學出版社於一九五七年根據一九五四年新文藝出版社版,經作者作了較大的修訂,收入《沫若文集》,並改名為《高漸離》。1979年,人民文學出版社根據《沫若文集》第四卷中《高漸離》舊型重印,作者生前曾親自校訂過。

  :《孔雀膽》

  《孔雀膽》是郭沫若先生的話劇作品。故事講述:元末,紅巾起義,樑王逃至楚雄,向大理總管段功求援。段功助其擊退義軍。為感恩,將公主阿蓋許給段功為妻。段功戀居昆明,在原配夫人催促下方回大理……然段氏早與樑王有結,雙方都想“吃掉”對方,故左右力勸段功莫至昆明。段功不聽,再到樑王府。或曰,段功意在昆明,勸樑王除之。樑王密命阿蓋以孔雀膽毒殺段功。阿蓋拒受王命,並以實情告段功,表示願與他西歸大理……段功自恃功高德厚,不信樑王會加害於他。樑王另設圈套,邀段功到長樂寺做佛事,在通濟橋乘馬驚時將其殺害……阿蓋不久也香消玉殞。郭沫若《孔雀膽》對故事進行了美化,段功與阿蓋之間的年齡差距想必是不必提起的,還增添了奸相和妖妃作為反面人物來推進劇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