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中具體故事

  司馬遷作《史記》,是用靈魂與命運作鬥爭,用自己的精神作出一部千古流傳的史記。那你知道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閱讀。

  :不知足的馮諼

  田文禮賢下士的美名傳遍了天下,當時齊國的一個名叫馮諼的人前來拜見他。馮諼家裡很窮,他穿的是草鞋,身上的衣服也是粗布的,並且還有不少補丁。田文接見了他,但沒有看不起他的意思,便客氣地問他說:“先生遠道而來,不知有何指教啊?”馮諼直率地回答說:“我聽說您能夠禮賢下士,而我因為貧窮無法生存,所以特意前來託身給您。”田文笑了笑,便吩咐家臣把馮諼安排在下等賓客所居住的傳舍裡。

  十天以後,田文問傳舍的舍長說:“這些天,新來的客人馮諼都做了些什麼呀?”舍長回答說:“馮先生很貧窮,身上只有一把劍,又用草繩纏著劍柄。他用手指彈著劍,吟唱道:‘長劍啊長劍,咱們還是回家吧,這裡吃飯沒有魚啊。’”田文聽後,覺得馮諼可能對居住在下等賓客住的傳舍不太滿意,於是就吩咐家臣把他安排到了中等賓客居住的傳舍,從此以後,馮諼的飯桌上有了魚。五天以後,田文又問舍長同樣的問題。舍長回答說:“馮先生又彈著劍吟唱道:‘長劍啊長劍,咱們還是回家吧,這裡出入沒有車子啊。’”田文於是又吩咐家臣把馮諼安排到了上等賓客居住的傳舍,從此以後,馮諼出入可以有車坐了。又過了五天,田文第三次問舍長同樣的問題。舍長回答說:“先生又彈著劍吟唱道:‘長劍啊長劍,咱們還是回家吧,我無法養活家人啊。’”這回,田文終於有些不耐煩了,流露出了不高興的神情,但是他還是派人給馮諼的家人送去了財物。從此以後,馮諼就不再吟唱了,而田文門下的眾多賓客都認為他貪得無厭,所以沒有人願意搭理他。

  :功臣李同

  平原君回到趙國以後,楚國派春申君帶兵救援趙國,魏國的信陵君也假託君命奪取軍權帶兵前去救援。可是兩處援軍都還沒有趕到,秦國就開始急速圍攻邯鄲,邯鄲告急,眼看就要失守,平原君極為焦慮。一個叫李同的小官問平原君道:“您不擔憂趙國滅亡嗎?”平原君說:“趙國如果滅亡,那我就要做俘虜,我怎麼能不擔憂呢?”李同說:“邯鄲的百姓,拿人骨當柴燒,交換孩子當飯吃,可以說危急至極了,可是您的後宮姬妾數以百計,侍女們都穿著絲綢繡衣,吃著山珍海味,而百姓卻粗布短衣難以遮體,終日無以果腹。現在百姓睏乏,兵器用盡,有人甚至削尖木頭當長矛箭矢,而您的珍寶鍾罄照舊無損。假使秦軍攻破趙國,您要這些東西有什麼用呢?假若趙國得以保全,您又何愁沒有這些東西?現在您如果能命令後宮女子編到士兵隊伍中,分擔守城勞役,把家裡所有的東西全都分發下去供士兵享用,士兵正當危急困苦之時,是很容易感恩戴德並奮勇殺敵的。”於是平原君採納了李同的意見,果然得到三千敢死之士。李同也加入了三千人的隊伍,奔赴戰場同秦軍決一死戰,結果,秦軍一敗塗地。恰巧楚、魏援軍也相繼趕到,秦軍見事不妙只得退兵。

  :力阻割地

  秦國撤軍之後,趙王派使臣趙郝到秦國訂結和約,想割出六個縣講和。虞卿對趙王說:“大王您看,秦國進攻大王,是因為軍隊疲憊才撤回呢,還是由於憐惜大王而不再進攻呢?”趙王回答說:“秦國進攻我,是竭盡全力了,一定是因為打得疲憊才撤回的。”虞卿說:“既然如此,大王又把秦軍無力奪取的土地白白地送給秦國,這不等於是幫助秦國進攻自己嗎?明年秦國再進攻大王,大王就無法自救了。”趙王把虞卿的話告訴了趙郝。趙郝說:“虞卿真能摸清秦軍的底細嗎?他如果真的知道秦軍今年不能進攻,那麼這麼一塊彈丸之地我們就不給它了。但如果秦國明年再來進攻大王,那時大王豈不是要割讓腹地來求和嗎?”趙王說:“我聽從你的意見割讓六縣,你能一定能讓秦國明年不再進攻嗎?”趙郝說:“這個我可不敢擔保。”

  趙王又把趙郝的話告訴了虞卿。虞卿說:“趙郝不能保證秦國不再進攻,那麼現在割讓六個城邑,又有什麼好處呢?如果明年秦軍再來進攻,您又得割讓別的領土,這不是自取滅亡嗎?所以不如不講和。秦軍即使能攻善戰,也不能輕易地奪取六個縣;趙國即使無力防守,也不會輕易喪失六座城池。現在大王給秦國六個縣,如果明年秦國又要割地,大王還給它嗎?不給,就會前功盡棄;給它,就會一發不可收拾。現在您聽任秦國擺佈,秦軍毫不費力便可得到土地,這會使秦國更加強大而使趙國更加削弱。大王的土地有限而秦國的貪慾無限,拿有限的土地去應付無限的要求,那趙國勢必滅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