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間流傳故事

  民間的故事數不勝數,除了四大民間愛情故事,還有很多具有教育意義和奇異的故事,這些故事在群眾中廣為流傳,關於民間流傳的故事你瞭解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從前有哥弟倆,父母去世了,留給他倆一頭牛,一條狗。

  阿哥很自私,喜歡欺負阿弟。有一天,阿哥把阿弟叫到跟前,對他說:“阿弟,俗話說,樹大分杈,人大分家——我要跟你分家了,我是阿哥,我要牛,你是阿弟,你要狗。”

  就這樣他們分家了,哥哥帶著一頭牛,弟弟帶著一條狗。

  “旺旺旺!”

  “旺旺旺!”

  弟弟跟他的狗相依為命,度過了寒冷的冬天。冬去春來,到了春耕時節。春陽一照,春雨一灑,田野變得又溼潤又鬆軟,馬上就要春耕了。家家戶戶拉牛去耕田。阿弟沒有牛,只好去問阿哥借:“阿哥,我沒有牛,耕不了地,你可以把牛借我一天嗎?”

  阿哥搖頭又擺手:“牛是我的,不是你的。不借!不借!”

  阿弟好委屈,好傷心,哭著回家了。回到家,家裡小黃狗見他流眼淚,便搖著尾巴跑上來:“阿弟你不要哭不要哭,沒有牛不要緊,我也能耕田。”

  “你?你不過是一條小黃狗——”

  “別小看我,旺旺,旺旺旺!”

  阿弟沒辦法,只好拉著小黃狗去耕田了。

  沒想到,黃狗雖然小,力氣可真不小,它拉著犁耙,走得又快又穩,把幾塊薄田耕得平整又細緻。阿弟很高興,他在田裡種上水稻,種上花生,種上甘蔗。

  莊稼們長勢很好,阿弟和黃狗日日到田裡去,忙了一天又一天,稻米成熟了,要收割了。可是好奇怪,阿哥田裡的稻子又少又癟,看著讓人好發愁;阿弟田裡的稻子卻又多又飽滿,一粒粒金燦燦的,光看著就讓人好歡喜。阿哥種的花生只長苗不結實,撥出來一看,根底下空空的;阿弟的花生卻又多又棒又漂亮。阿哥種的甘蔗又硬又幹;弟弟的又甘甜又多汁,吃起來還有花蜜的味道。

  阿哥心裡憋悶得受不了,傍晚,他偷偷跑到阿弟窗外,阿弟正在吃飯呢,黃狗蹲在他跟前,也在吃飯,阿弟對黃狗說:“今年收成特別好,都是你的功勞,你多吃點兒。”

  阿哥這下明白了,原來狗耕的田收成特別好——好啊,我也要用這條狗來耕田。

  很快又到了耕田時節,阿哥裝出一副笑臉,來向阿弟借狗:“親阿親,好阿弟,牛生病了,耕不了地,你把狗借我吧!”

  阿弟是個老實人,沒多想就答應了:“好吧,黃狗這就借給你。不過,耕田的時候,你要讓它自己走,千萬別打它。”

  “不打不打,我疼它還來不及,怎麼捨得打呀!”

  阿哥牽著黃狗,架上犁耙,去耕田了。

  耕了一會兒,阿哥性子急,嫌狗走得慢,一手舉起鞭子,狠狠打了黃狗一鞭子:“虧你還是狗呢,怎麼走得比牛還慢!快走!再偷懶,打死你!”

  沒想到,他越催,黃狗走得越慢。打狠了,那隻小黃狗乾脆停下腳步,不走了。

  “快走!快走!再不走,我真要打死你啦!”

  黃狗還是一動不動站在田裡,再怎麼罵,怎麼嚇,也不肯往前挪一挪。

  阿哥怒火沖天,他舉起鋤頭,一鋤頭把狗打死了。

  阿弟抱起死去的黃狗,哭得好淒涼,但是,又有什麼辦法呢?他把黃狗抱回自家田頭,在田頭挖了個坑,把狗埋了。

  沒過多久,黃狗的墳頭長出來一棵樹,樹越長越大,越長越綠,很快長得比弟弟還高。弟弟在田裡幹活,累了就到樹下歇息乘涼。

  有一回,他握著樹幹搖了幾下,只聽見樹上“哐哐啷哐啷”一陣響,緊接著,樹上叮叮噹噹掉下來數不清的金幣銀幣和銅錢!

  阿弟這下可發財了,他撿起金幣銀幣和銅錢,到市集去買柴買米買衣裳,生活一下子變得又富裕又光鮮。

  阿哥一看,眼紅得了不得。第二天晚上,天黑漆漆的,沒有月亮也沒有星星,阿哥偷偷跑到弟弟的田頭,也學著弟弟的樣子,伸手去搖那棵樹。“沙啦沙啦”,樹葉響了!樹上掉東西下來了!阿哥心花怒放,他開啟大布袋,正打算撿錢。誰想到,樹上落下來的根本不是什麼金幣銀幣和銅錢,而是狗屎!

  嗯,這一回,樹上落下來的,每一坨,都是狗屎!

  一團又一團,溼漉漉、粘糊糊、臭烘烘的狗屎,落在阿哥的頭上,眼上,鼻子上,糊得他呼吸困難,喘不過氣來。

  阿哥氣得眼睛噴火,頭頂冒煙,他沾著滿身狗屎跑回家,二話沒說,拿起一把柴刀就往那田頭跑,三下五除二,對著那棵樹一通猛砍。

  “卡嚓!卡嚓!卡嚓!……”

  一直吹到整棵樹倒在地上,阿哥才氣呼呼、罵咧咧地回了家。

  第二天一早,阿弟出田幹活,看到搖錢樹被砍倒在地,不由得放聲痛哭。哭累了,眼淚流乾了,他把樹拖回家,用這段木材做成一隻小漁船。

  漁船做好了,阿弟搖著櫓,到湖裡捕魚。沒想到,這艘小木船一跟湖水相接,就發出了叮叮咚咚的木琴聲,琴聲十分柔和,十分動聽,就像有神仙在船上彈琴。水裡的魚聽到音樂,紛紛從湖水深處游上來,浮在水面上,聽著聽著,魚一條接一條跳起來,跳到小漁船的船艙裡去。

  阿弟把魚挑到集市去賣,掙了一大筆錢。

  阿哥看到阿弟掙了大錢,嫉妒得眼睛都綠了,他趕忙跑去湖邊,解開那條小漁船的纜繩,搖起櫓,駕著小漁船去到湖中央。

  可是這一回,一去到湖中央,小漁船就翻了。

  阿哥掉進水裡,淹死了。

  小漁船在水裡翻了一個身,變成了一條小黃狗,跟阿弟原先那條小黃狗一模一樣。

  小黃狗四條腿嘩啦嘩啦划水,很快游到岸邊,它爬上岸,擺擺頭,擺擺尾,甩幹身上的水滴,然後撒開蹄子,跑呀跑,一路跑回到阿弟的家裡。

  篇二

  從前有座山,它看起來跟別的山沒啥兩樣,人家有山泥山石山樹山花山泉水,這山也有山泥山石山樹山花山泉水;人家有山雀山鸝山狐狸山老虎,它也有山雀山鸝山狐狸山老虎……人家別的山有的它一樣不缺,可是它沒耐心。身為一座山,沒有耐心後果很嚴重,因為你知道,作為一座山,總得安安穩穩坐在一個地方是不是?但那座山坐著坐著就坐不住了,它每隔一段時間就感到無聊,它一每感到無聊就要搬家,它一搬家就要從一個地方飛去另一個地方。因為這個緣故,人們都叫它“飛來峰”。

  那會兒杭州有座寺廟,叫靈隱寺,寺裡有個瘋和尚——這瘋和尚整天瘋瘋癲癲的,一會兒哈哈大笑,一會兒大聲唱歌,他又愛喝酒,又愛吃狗肉,所以大夥兒都叫他“花和尚濟癲”。

  這濟癲和尚很喜歡到山下的靈隱村去,跟村裡的小孩子玩,他鼻子很靈,誰家煮狗肉,他聞到肉香味就去跟人家一道吃了,誰家開啟陳年老酒,他聞到酒香味就去跟人家一道喝酒。他吃了狗肉喝了酒就跟村裡的小孩講故事、說笑話,孩子們都很喜歡他。

  在山下玩累了,濟癲和尚就會回到靈隱寺門前的老松樹下,有時躺下睡覺,有時坐著捉蝨子,寺裡的正經和尚也不怎麼理會他。

  有一天,濟癲正捉蝨子呢,忽然抬頭一望,見西邊天際有一朵小黑雲,正慢慢飄過來呢。

  “這朵雲有點怪。”

  濟癲掐指一算,馬上知道那不是黑雲,而是飛來峰,他大吃一驚,立馬跳起來,一手提著酒罈子,一手搖破蒲扇,衝進靈隱寺的僧堂裡。

  “不好啦,山要飛來啦!要壓在咱這裡啦!”

  寺裡的和尚一個個坐得端端正正,敲著木魚,念著經,正開水陸會做法事,忙著呢。

  “濟癲,別說胡話,你快走開,到外頭玩去,別耽誤咱做正經事。”

  “正經事,大正經事,要出大事,山要飛來啦,要落咱們這啦!”

  可是,無論濟癲怎麼說,都沒有人理會他。

  濟癲沒辦法,只好跑到山下靈隱村,去到最熱鬧的人家,大聲喊:“不好啦,山要飛來啦,要壓在咱們這裡啦!”

  “別鬧啦,咱辦喜事,正忙著呢!”

  那濟癲喊破喉嚨,村裡頭也沒有人理會他。

  就在這時,山路上傳來“滴滴答答”的鎖吶聲,一行人正抬著花轎子,吹吹打打,熱熱鬧鬧,正送新娘子到夫家來哩!

  濟癲一看,不由得眉開眼笑,急忙搖著蒲葵扇上前去。

  “新娘子來啦,哈哈,你們把新娘子給花和尚送來啦,哈哈哈!”

  轎伕把花轎抬到娶親人家的門前,剛把花轎放下,濟癲和尚便跳著舞著來到轎門前,他把破蒲扇和酒罈子往花轎裡頭一塞,然後往裡面伸手一撈,把個新娘子攔腰抱起,往背上一扛:“哈哈,我光頭和尚今日大喜啦!哈哈哈,我光頭和尚有新娘子啦!”

  濟癲揹著新娘子衝開人群,繞著村路跑起來,他一邊跑,一邊高聲唱:

  你敲鑼,我打鼓

  我光頭和尚也要娶媳婦

  光天化日之下,眾目睽睽之中,靈隱寺的瘋和尚竟然跑下山搶人家新娘,這怎麼得了?

  煮喜宴的人拿著鍋鏟鍋蓋追上來,準備放鞭炮的人舉著鞭炮追上來,喝喜酒看熱鬧的人吵著嚷著追上來。

  “瘋和尚搶新娘子啦,快堵住他啊,瘋和尚搶走了我家新娘子啦,快堵住他啊!”

  濟癲揹著新娘子跑到田間,田裡幹活的人拿著鋤頭,舉著扁擔,追了上來;

  濟癲揹著新娘子跑到山間,山間的樵夫拿著柴刀,舉著斧頭,追了上來。

  “捉住他,快捉住他,瘋和尚搶人家新娘子啦!”

  所有的孩子都拍著手追上來,所有的老人拄著柺杖追上來。

  靈隱寺做法事的和尚也坐不住了,拿著木魚,舉著經書,浩浩蕩蕩追上來。

  “不得了啦,瘋和尚搶走了新娘子啦!”

  那濟癲和尚揹著新娘子,飛一般向前跑,剛跑出靈隱村,狂風颳起來了,烏雲升起來了,天給遮住了,天一下子黑得像個鍋底。

  “好了,好了!累死我了。”

  濟癲和尚把新娘子往地上一放,舉起寬袖子抹了一把汗,大笑著坐在地上。

  大夥兒正要衝上前去揍他,就在這時,他們身後傳來天崩地裂的一聲巨響:“轟隆——”

  大地劇烈地震動,天地間塵土飛揚。

  “山來啦,沒事啦。”濟癲笑嘻嘻搖著扇子,長長舒了一口氣。

  大山壓在他們身後,壓下去,又跳起來,又再壓下來,又再跳起來,最後終於穩穩當當地坐下,一動也不動了,那靈隱村一下子給壓碎了,成了泥塵。

  人們個個嚇得目瞪口呆。

  “原來濟癲和尚搶新娘子,是為了救我們啊!”

  “這濟癲和尚能算出飛來峰飛來,他真是活神仙啊!”

  “這濟癲和尚不瘋不癲,他是我們的大恩人啊!”

  人們感激濟癲,便不再叫他“濟癲”了,個個恭恭敬敬叫他“濟公”。

  濟公繞著飛來的山峰走了一圈,對大家說:“我看這座山不接地氣,說不準什麼時候又要飛。我們一人做一個羅漢,把它鎮住。”

  濟公一共救了五百人,這五百人每個人到山上鑿出一個羅漢,那飛來峰上就有了五百羅漢。

  有了五百羅漢坐鎮,飛來峰從此安安穩穩坐在靈隱寺前,再也不飛了。